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清洁美丽世界”构建——兼论“澜湄环境共同体”建设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oward a Clean and Beautiful World under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Vision
  • 作者:卢光盛 ; 吴波汛
  • 英文作者:LU Guangsheng;WU Boxun;
  •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 清洁美丽世界 ; 澜湄国家环境共同体
  • 英文关键词: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clean and beautiful world;;Mekong community of shared environment
  • 中文刊名:GJZW
  • 英文刊名:Global Review
  • 机构: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3-15
  • 出版单位:国际展望
  • 年:2019
  • 期:v.11;No.59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与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17ZDA042);;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暨教育部战略基地重大招标课题“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17ZDA16)的阶段性成果;; 云南大学“双一流”大学建设“周边外交研究理论高地项目”的支持
  • 语种:中文;
  • 页:GJZW201902004
  • 页数:22
  • CN:02
  • ISSN:31-1041/D
  • 分类号:68-87+155-156
摘要
"清洁美丽世界"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它既是对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反思,也蕴含了对未来人类发展方向的思考。当前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等问题不断凸显,全球环境治理体系面临领导力缺失、治理碎片化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清洁美丽世界的愿景和中国方案,标志着中国将在更广、更深层面介入全球环境治理,并运用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开拓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清洁美丽世界可从中国周边起步,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环境共同体建设先行示范,对全球环境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进行有益探索。
        A clean and beautiful world is a vision put forward by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pointing the direction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efforts. The vision and related official statements have outlined an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development course — featuring economic growth, improved livelihood, and healthy ecosystems—Beijing has chosen to take as it stands ready to participate in a more active manner in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by contributing more Chinese wisdom and solutions. Efforts to realize the vision could start in China's neighborhood, for example,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where a community of shared environment may serve as a demonstration zone for a broader international effort to build a larger community of shared environment.
引文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544页。
    (1)[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门洪华译:《权利与相互依赖》(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47-51页。
    (1)Donella H.Meadows,Dennis L.Meadows,J?rgen Randers,and William W.Behrens,The Limits to Growth,New York:Universe Books,1972,pp.23-24.
    (2)李垣:《生态文明建设的“浅绿”与“深绿”--基于环境经济学和环境政治学的解读》,《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第20-23页。
    (3)郇庆治、马丁·耶内克:《生态现代化理论:回顾与展望》,《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1期,第178页。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康晓:《多元共生:中美气候合作的全球治理观创新》,《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第7期,第35页。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528页。
    (2)张雁:《全球气候治理:从中国方案到中国行动》,《光明日报》2016年11月23日,第15版。
    (3)Stuart Price,Discourse Power Address:The Politics of Public Communication,New York:Ashgate Publication,2007,pp.253-255.
    (1)柳思思:《欧盟气候话语权建构及对中国的借鉴》,《德国研究》2016年第2期,第33页。
    (2)《全球环境竞争力排名首次由我国公布中国经验走向世界》,中国青年网,2016年2月25日,http://news.youth.cn/gn/201602/t20160225_7675544.htm。
    (1)《让清洁美丽世界为文明添彩》,人民网,2017年11月21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121/c40531-29658122.html。
    (2)王四达、赵威:《“天人相分”观与荀子正义思想的误区》,《哲学研究》2017年第9期,第38-47页。
    (1)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中国文化》1991年第1期,第93-96页。
    (2)刘昌义、潘家华、陈迎、何为、戴玲:《温室气体历史排放责任的技术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4期,第12页。
    (1)李培林、陈光金、张翼等:《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77-286页。
    (1)《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全文)》,新华网,2015年12月1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12/01/c_1117309642.htm。
    (1)李昕蕾:《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网络化发展:模式、动因及影响》,《国际论坛》2018年第2期,第18页。
    (1)陈志敏、肖佳灵、赵可金:《当代外交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第256页。
    (2)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欧盟和小岛屿国家联盟(AOSIS)倾向于“激进减排”,而小岛屿国家联盟外的发展中国家则更倾向于温和的减排方案。
    (1)何延昆、孙振清、侯小波:《欧盟气候政策的利益导向及对中国的启示》,《生态经济》2013年第8期,第156-158页。
    (2)蒋高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版,第88-89页。
    (1)卢光盛、黎亚洲:《从周边起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学习时报》2017年12月18日,第A2版。
    (2)Ernst Haas,Beyond the Nation-state:Func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4,pp.48-50.
    (1)Tom Fawthrop,“The Unfolding Mekong Development Disaster,”The Diplomat,April,2018,https://thediplomat.com/2018/03/the-unfolding-mekong-development-dis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