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吐蕃史前贵族阶层的葬俗及其信仰——以“天赤七王”传说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Burial Customs and Their Beliefs of the Prehistoric Aristocratic Class in Tubo:Taking the Legend of "Tianchi Seven Kings" as an Example
  • 作者:叶远飘
  • 英文作者:Ye Yuanpiao;
  • 关键词:民族文化 ; 原始信仰 ; 天赤七王 ; “恰”与“穆” ; 二次乱骨葬
  • 中文刊名:XNZ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 机构:广东医科大学生命文化研究院/社科部;
  • 出版日期:2018-12-06
  • 出版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年:2018
  • 期:v.39;No.328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川藏滇结合部多元丧俗信仰的宗教人类学研究”(16BZJ006)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NZS201812002
  • 页数:6
  • CN:12
  • ISSN:51-1671/C
  • 分类号:11-16
摘要
结合西藏地区藏族民间传说、考古发现的史料与从横断山脉一带收集到的田野资料,西藏史前的丧葬风俗及其信仰得以"再论"。"天赤七王的陵墓建在天上"之传说实际上隐喻的是西藏史前贵族阶层实行的一种"肢解尸体,并且不起坟丘的二次乱骨葬"。这种葬式体现了西藏史前母系社会的人们集天神崇拜与祖先(母系)崇拜为一体的原始信仰。
        
引文
[1]王尧,陈践.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2]蔡巴·贡噶多吉.红史[M].东嘎·洛桑赤列校,陈庆英,周润年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
    [3]索南坚赞.西藏王统记[M].刘立千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
    [4]王尧,陈践.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增订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
    [5]叶远飘.山巅剖尸藏(葬):“天赤七王”传说反映的西藏史前的丧葬习俗[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4(2).
    [6](汉)许慎.说文解字[M].(清)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7]叶远飘.青藏高原东部的丧葬制度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8]王尧.吐蕃金石录[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9]白崔.苯教源流[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
    [10]多吉杰博.五部遗教(藏文版)[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11]褚俊杰.吐蕃远古氏族“恰”、“穆”研究·附一《P. T. 126Ⅱ译文》[A]//藏学研究论丛(第2辑)[C].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
    [12]石硕.一个隐含藏族起源真相的文本[J].中国社会科学,2000(1).
    [13][法]P. A石泰安.川甘青藏走廊古部落[M].耿升译.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
    [14]褚俊杰.吐蕃苯教丧葬仪轨研究(续)——敦煌古藏文写卷PT. 1042解读[J].中国藏学,1989(4).
    [15]余仕麟.藏族传统社会天葬习俗的缘由辨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
    [16]蒙默.试论汉代西南民族中的夷与羌[J].历史研究,1985(1).
    [17]土观·罗桑却季尼玛.土观宗派源流[M].刘立千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
    [18]罗开玉.川滇西部及藏东石棺墓研究[J].考古学报,1992(4).
    [19]石硕.藏族族源与藏东古文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0]霍巍.论横断山脉地带先秦两汉时期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互动[A]//藏学学刊(第2辑)[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21]李国林,卢耀光.卡约文化的葬式载[J].青海考古学会会刊,1981(3).
    [22]霍巍.从新出考古材料论西藏苯教丧葬仪轨的源流[A]//藏学学刊(第9辑)[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
    [2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拉萨曲贡[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24]宾秀英,洛珠桑姆.藏、彝支民族族源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1).
    [25]达仓宗巴·班觉桑布.汉藏史集[M].陈庆英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
    [26][法]拉法格.思想起源论[M].王子野译.北京:三联书店,1978.
    [27](晋)常璩.二十五别史·华阳国志九家旧晋书辑本[C].刘晓东等点校.济南:齐鲁书社,2000.
    [28]陈东.西南民族中的“送魂”习俗研究[D].四川大学2005.
    [29]谭长生.西藏高原石构墓葬的初步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求知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0]五世达赖喇嘛.西藏王臣记[M].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31]才让太.七赤天王时期的吐蕃苯教[J].中国藏学,1995(1).
    (1)文章涉及的田野资料有三处,即文中谈到的青海玉树巴塘乡、云南德钦羊拉乡、西藏贡觉三岩区的丧葬,每一处田野资料采集的情况,在文末注释里都分别给予了说明。目前这些田野资料已纳入笔者正式出版的著作中,参见:叶远飘《青藏高原东部的丧葬制度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
    (2)关于东女国的丧葬,可参见(宋)欧阳修、宋祁等编著《新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六上·西域上》,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3)2012年8-9月,笔者在青海省玉树县巴塘乡铁力角村对当地水葬点的选址做了实地考察。参见:叶远飘《青藏高原东部的丧葬制度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07页。
    (4)2012年11-12月,笔者在西藏自治区贡觉县三岩区的树葬点观察了树葬程序的全过程。参见:叶远飘《青藏高原东部的丧葬制度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40页。
    (5)2012年8-9月,笔者在青海省玉树县巴塘乡铁力角村进行了采访。采访对象:啊旺,藏族,男,75岁。参见:叶远飘《青藏高原东部的丧葬制度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08页。
    (6)2011年11-12月,笔者在云南省德钦县羊拉乡羊拉村观察了村民土葬程序的全过程。参见叶远飘《青藏高原东部的丧葬制度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