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绘画批评的本土话语争锋与尴尬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Local Discourse of Contemporary Painting Criticism and Embarrassment
  • 作者:宫旭红
  • 英文作者:GONG Xu-hong;
  • 关键词:当代绘画 ; 批评体系 ; 本土话语
  • 英文关键词:contemporary painting;;critical system;;native discourse
  • 中文刊名:HQD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qiao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 机构:闽江学院海峡学院;
  • 出版日期:2016-04-20
  • 出版单位: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6
  • 期:No.113
  • 基金:福建社会科学院2016年度项目(一级)“设计文化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 语种:中文;
  • 页:HQDX201602014
  • 页数:7
  • CN:02
  • ISSN:35-1049/C
  • 分类号:127-133
摘要
当代绘画发展的多元化格局中,绘画批评家面临话语考验。在论述传统绘画批评的当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重点以"星星美展""85美术新潮""笔墨等于零"与"守住中国画底线"之争为案,探讨20世纪末以来绘画批评的本土话语争锋与尴尬,揭示其问题的因由。提出当代绘画批评的应有之义是在反思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态和视野,借鉴各民族的美学精髓,重构属于本土的又兼具时代性的绘画批评体系。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painting diversified pattern,painting critics face discourse testing. In this traditional painting criticism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background,focusing on the dispute of"stars art exhibition"and"art85 trendy","ink equals zero"and "hold the bottom line of Chinese painting"as a case,this paper studies the criticism and embarrassment of local discourse commander since the end of the 20 th century and reveals the cause behind. It puts forward that contemporary painting criticism should have righteousness in refle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 With an opening mind and vision,taking the nation's aesthetic essence for reference,we can reconstruct painting criticism system both in local and modern times.
引文
1陈红玉、陈池瑜:《中国当代美术批评与传统“和”文化》,《民族艺术》2006年第3期。
    1翁剑青:《走向自觉与开放的美术批评---近三十年中国美术批评之回眸》,《美术观察》2008年第3期,第18页。
    2高澍:《中国美术报》1985年第14期。
    3贾方舟:《批评本体意识的觉醒---美术批评二十年回顾》,《美术》1986年第11期,第41页。
    4[意]文杜里:《西方艺术批评史》,迟轲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39页。
    5贾方舟:《批评本体意识的觉醒---美术批评二十年回顾》,1986年第11期,第41页。
    6王云亮:《话语的转型---以宗白华的中国画理论为解析案例》,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论文,2007年。
    1易英:《中国社会变革与中国现代艺术》,《天涯》1998年第4期。
    1栗宪庭:《重要的不是艺术》,贾方舟编:《批评的时代》,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
    2杭春晓:《失语---批评的尴尬》,《当代中国画》2007年第7期。
    3韩小蕙:《我为什么说“笔墨等于零”----访吴冠中》,《美术》1999年第7期。
    4吴冠中:《笔墨等于零》,何燕屏、黑马编:《吴冠中画韵美文》,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38页。
    5韩小蕙:《我为什么说“笔墨等于零”----访吴冠中》。
    6张仃:《守住中国画的底线》,《美术》1999年第1期。
    7张仃:《守住中国画的底线》。
    1王陆健:《走向新批评---西安·当代美术批评模式探讨会纪要》,《西北美术》2006年第4期,吴鸿的发言摘要。
    2唐健君:《审美伦理:构建当代中国美术评价体系的一个基础问题的讨论》,《美术观察》2009年第2期,第12页。
    3顾丞锋:《当代美术批评的困惑》,《艺术探索》2004年第1期。
    4《开展评价实践寻求社会共识---吕品田谈当代中国美术评价体系的构建》,《美术观察》2013年第5期,第18页。
    1尚辉:《中国当代美术批评与国家美术形象塑造》,《文艺评论》2008年第4期,第82页。
    2丁宁:《面临反省的当代美术批评》,《美术》1989年第5期。
    3尚辉:《中国当代美术批评与国家美术形象塑造》,第82页。
    1崔自默:《当代美术现象刍言》,《北京日报》2000年8月16日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