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威利斯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卓远
  • 关键词:威利斯 ; 同源理论 ; 再生产 ; 文化商品
  • 中文刊名:SKLU
  • 英文刊名: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7-10
  •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论坛
  • 年:2019
  • 期:No.322
  • 基金: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17BY032
  • 语种:中文;
  • 页:SKLU201904009
  • 页数:11
  • CN:04
  • ISSN:13-1229/C
  • 分类号:65-75
摘要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保罗·威利斯的文化唯物主义思想带有明显的伯明翰学派特征,其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英国"文化与社会传统"、伯明翰学派理论以及霍尔和霍加特的理论基础上不断进步。威利斯以工人阶级青年为主体,以文化商品为客体,研究社会再生产理论,发展了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引文
[1][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快感:文化与政治》第406页,王逢振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3][5][8][9][12][13][14][英]保罗·威利斯:《学做工》第173、176、298、298、152、225、224、229页,秘舒、凌敏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
    [4] Hall, S:Cultural Studies and its Theoretical Legacies,in Lawrence Grossberg eds. Cultural Studies,p279, New York:Routledge, 1996.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8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美]丹尼斯·德沃金:《文化马克思主义在战后英国》第224页,李凤丹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0][英]斯图亚特·霍尔,托尼·杰斐逊编:《通过仪式抵抗》第210页,孟登迎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2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