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化研究思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赵丽萍
  • 关键词:汉语 ; 语法化 ; 跨学科 ; 语言接触 ; 方言
  • 中文刊名:SQZJ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qi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 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 出版日期:2018-06-29 11:59
  • 出版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年:2018
  • 期:v.17;No.97
  • 语种:中文;
  • 页:SQZJ201804008
  • 页数:3
  • CN:04
  • ISSN:41-1328/Z
  • 分类号:44-46
摘要
20世纪90年代,随着西方当代语法化理论的引进,汉语语法化研究进入新时期。语法化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即语法化项自身的变化和语法化所在结构的变化,其研究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语言结构独立引起的语法化研究较为深入,跨学科视角下的语法化研究却较为薄弱;二是接触引发的语法化不仅涉及语言结构自身因素,还涉及语言外部因素;三是方言语法化研究具有较高的类型学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究。
        
引文
[1]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2]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04).
    [3]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01).
    [4]杨成虎.语法化理论评述[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0(04).
    [5]石毓智,李讷.十五世纪前后的句法变化与现代汉语否定标记系统的形成:否定标记“没(有)”产生的句法背景及其语法化过程[J].语言研究,2000(02).
    [6]彭睿.语法化“扩展”效应及相关理论问题[J].汉语学报,2009(01).
    [7]吴福祥.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J].民族语文,2007(02).
    [8]龙国富.试论汉语吴方言状态补语构式形成:语言接触与重新分析导致的语法化[J].殷都学刊,2013(03).
    [9]冯莉.从“相对”看间接语言接触导致的语法化[J].学术交流,2012(09).
    [10]秦绿叶.粤客接触引发的语法化:粤语持续体和进行体标记“稳”[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06).
    [11]吴福祥.从“得”义动词到补语标记:东南亚语言的一种语法化区域[J].中国语文,2009(03).
    [12]吴福祥.南方语言正反问句的来源[J].民族语文,2008(1).
    [13]彭晓.论语言接触引发的语法化现象:以外源性词缀的析出为例[J].求索,2013(05).
    [14]戴昭铭.弱化、促化、虚化和语法化:吴方言中一种重要的演变现象[J].汉语学报,2004(02).
    [15]刘子瑜.试论粤方言“V到C”述补结构的语法化及其与“V得C”述补结构的互补分布[J].语言研究,2006(03).
    [16]陈泽平.福州方言处置介词“共”的语法化路径[J].中国语文,2006(03).
    [17]崔振华.湘方言中的“起去”已经语法化[J].汉语学报,2007(03).
    [18]张定.枞阳方言两个回声否定词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09(04).
    [19]杨文波.兖州方言可能性短语的语法化和修辞化[J].当代修辞学,2016(01).
    [20]吴福祥.汉语方言里与趋向动词相关的几种语法化模式[J].方言,2010(02).
    [21]林华勇,马喆.廉江方言言说义动词“讲”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07(02).
    [22]刘丹青.语法化理论与汉语方言语法研究[J].方言,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