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公信力建设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正>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它的公信力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调动,关系着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能否得到切实贯彻执行,关系着全面小康目标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能否实现,最终又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然而,在中国历经曲折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并且逐步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的时候,一部分人对党和国家的干部,
引文
(1)1999年,黄晓芳在《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中将“公信力”定义为“媒介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在社会中有广泛的权威性和信誉度,在受众中有深远影响的媒介自身魅力”,这是新闻传播学界较早的提出公信力概念的文章。2003年发生的“非典”事件促使国内的理论界对政府公信力开始研究。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文汇报》2016年7月2日。
    (1)这里用“价值指向”,在于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两重性,即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着社会属性。我们将它拿来为社会主义制度所用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到它还有着一定的社会属性,即客观上有一定的价值指向,会反作用于人们的价值观。参见胡振平:《市场经济与价值观》第三章第三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2)胡振平:《市场经济与价值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98页。
    (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7页。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文汇报》2016年7月2日。
    (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2页。
    (4)参见《冯契文集》第1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0页。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文汇报》2016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