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的中国式解读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文化大革命革中国的文化之命,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心理创伤目前还被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的繁荣所掩盖,要真正认识到其创痛巨深,还需要假以时日,还需要冷静的反思与大智大勇的自我剖析自我涅槃。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之后,中国人还来不及文化重建及民族精神康复,大破之后尚未大立。经济巨变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温饱走向小康,但中国人的精神信仰虚空仍嗷嗷待哺,严重地处于饥渴交加。于是乎,"活在当下"成了今天很多中国人的终极追求。然而这所谓的"活在当下"远不同于佛家的"皈依大道明心见性,虔诚修持圆满无碍",其积极内涵已被抽空,换之于及时享乐、不反思昨天、不憧憬明天的犬儒哲学。这并非仅限于中国人,21世纪的全世界,无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还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泛滥着即时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即时享乐追求的"活在当下"。这样的"活在当下"必然失去敬畏,失去对天、地、人的敬畏,失去对生命终极价值、对民族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敬畏;没有权威没有神圣,一切都可以颠覆,一切都可以恶搞。举国狂欢似的"活在当下",缺乏理想、信仰的价值引导,没有英雄豪杰、精英楷模,只有庸碌的平民小老百姓。平民化的同时即世俗化乃至庸俗化,民主进步的同时平庸凡俗甚至有些委琐倒退。鲜活的草根文化亟需升华。中国从本质上从来不是一个宗教信仰的国度。但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的不同宗教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基督教吸引了众多的白领,甚至演变为时尚,虽然不一定真是信仰。巍峨庄严、富丽堂皇的佛寺庙宇占据了名山大川、穷乡僻壤,同时也香火兴盛、人声鼎沸。但这并未带来今天中国人普遍的远离物欲跻身佛国。中国人惯于"敬鬼神而远之","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当下"要高考、升学、升官,有事有求于菩萨就来上香请愿,——贿赂的心理根源。无论是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东方佛教都未曾真正扎根于中国人心中。宗教解决不了中国人的精神饥渴,功利化的烧香拜佛不过是"活在当下"的又一注脚。最可怕的是执掌民众赋予权利者的那种"活在当下",传统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早弃之如破履;换之于"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尽情享受权和利的餍足;追求现眼现报的GDP或政绩,耗竭几代乃至几十代子孙的资源在所不惜;更有疯狂攫取、贪污受贿。君且看,十个贪官一定十个都"活在当下",抓紧一切时机,分分秒秒巧取豪夺,当下能攫取的绝不"延迟满足"。上好下效,贪官对21世纪的中国人树立了遗臭万年、却又虽臭而大有人趋之若骛的时代榜样。每年千千万万的学子热中于丢弃学科专业而考公务员,千军万马要想挤进政府机构、候选于官员行列之中,幸耶?非幸耶?贪官对社会的腐蚀远比他们挥霍民脂民膏所造成的损害还要深刻深远,这是继革文化之命的文革之后对中华民族气节与文化精神的内部摧残。这将需要漫长的法制建设与民族精神重构。我们希望我们的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将这类贪官的"活在当下"暴露在阳光下,不允许继续这般在当下大肆鲸吞中国纳税人的血汗钱。我们更希望我们的民族精神重构,弱化进而铲除腐败贪官滋生的土壤,让千千万万的中国新生代公务员安全成长、健康发展,真正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平民教育本是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伟大进步,遗憾的是精英教育的精神贵族气质也随之丧失殆尽,象牙塔坍塌,王国惟、陈寅恪一代大师仙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的理想信念,经57年反右,文革革文化之命,还能"曆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悼王国惟语)?!大学校园里教授的学养风骨不再,担不起精神导师之高尚;莘莘学子无大师可景仰,无理想情操、人品学问之修持。今天的高等学府可大批量生产可写媚俗文章、可造垃圾学术的妙手,但却难有"铁肩担道义",无"有用于天下之道的文化担当和道德勇气"(梁启超《敬告留学生诸君》,1903)。"活在当下"的教育产业化、功利化,逻辑的结果便是理想之光黯淡、学术造假泛滥。更可怕的是对学术造假没有痛恨和讨伐,只是哀叹我有没有机会和能力去造假而换来名利双收。时下有国际大公司痛批中国大学生缺乏企业忠诚,而且恰恰是大学教给学生的"先就业后择业",一点小小的经济利益诱惑就可忘恩负义跳槽。这是当今中国青年所谓"活在当下"的又一典型注脚。可怕可悲的是本应意气风发的青年以"活在当下"麻痹自己,掩饰鼠目寸光、胸无大志,庸碌、懒惰、胆怯、自私、自卑……。分明是耽于安乐,害怕创业的艰难困苦而不敢抬起头来仰望星空,却拉扯着"活在当下"做遮羞布。本应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去探索、去奋斗,去追求理想,去实现青春的人生价值,却用"活在当下"做裹脚布,趔趄不前,荒废生命。所有这些"活在当下"都不应该成为21世纪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中国心理学家刻不容缓地要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心理健康重构的民族大业建设中,弘扬本土心理学的中华文化优秀的传统价值。中华文化的奇迹之一,也是我们身为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是,无论怎样的山崩地裂、天灾人祸,无论中华文化怎样地式微到落入尘埃,孔孟圣人传下来的中华文化核心价值总在不断地自我修复、自我涅槃,平庸凡俗的中国普通老百姓仍将抱持中华文化的火种。我们,21世纪的中国学人,中国知识分子则应义不容辞地要将其发扬光大,将其注入"活在当下"、把其提升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国老百姓祈望我们的公仆们,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首先应"仰望星空",以"侧身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的悲天悯人情怀,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公仆履职则当然要"活在当下"。民生,民生,老百姓的一瓢饮一箪食一片瓦,"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国青年,我们祖国的未来,我们期望你们,在21世纪改革开放的今天,更要时时仰望星空、放眼世界,高扬着理想的旗帜高歌猛进,同时用我们当下的一步一个脚印,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一砖一瓦地建设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自己的灿烂人生,重构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活在当下",我们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逃出当下的时空。但我们要活出精、气、神,活出人性人气,我们就要时时仰望星空,思索国家、民族、人生,内省返照、恒久不懈、始终如一;而不做犬儒主义的"活在当下"。
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