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中国自觉”——论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逻辑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连续提出了"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规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思想。如何深入理解和整体把握这些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是当前理论和宣传领域的一项重要学术任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
引文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这里涉及一个十分重要且基础性的研究课题,即如何比较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先进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许多学者(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其具有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强大生命力。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自由主义政治学皆将“经济周期”(经济危机)和“政治周期”(选举政治)等视为西方文明自我调节能力的重要机制与内容。我们通过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并联系马恩等对于西方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的解析,可以清晰的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所谓“先进性”往往是通过经济和政治“恶果”为自己拓展道路,而“恶果”的承担者或者说分摊者、分解者往往是中下层民众。我们可以通过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加以证明。面对现代西方世界的这种所谓自我调节“优越性”,我们的态度是积极的学习和借鉴吗?显然不能。不可否认,这无疑是一种极其“巧妙”、甚至令人无话可说的社会调节机制,但在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上,其无论如何不可能实现“自我完善”。
    (1)近来中外许多学者提出“中国模式”“中国方案”“中国精神”等语词,在逻辑上“中国性”似乎业已成为“主导”。其实,这里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传统中国”,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只有这样理解,才可能走出“民粹主义”窠臼,真正使“中国”走向“世界”,亦使“社会主义”走向“天下”。
    (2)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在欧美一些大学被反复研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马克思触及到资本主义运行的内在机理,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由此许多西方学者把马克思看成资本主义制度的“诊断者”,国内亦有学者持相同见解。问题的实质在于,马克思并非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医生”(诊断者),而是敲响资本主义丧钟的人、一个“掘墓者”。这二者具有“本质性”的区别。
    (3)许多学者以为近来福山由于批判以美国代表的“政治衰败”,而否定“历史终结论”。其实,福山在2014年6月撰文指出,“那个根本理念仍然基本正确”,并坚持相信,“自由民主制没有真正的对手”。针对对西方最具有挑战性的“中国模式”,他认为,在五十年后,中国会更像美国,而不是相反。这些言论都恰恰证明福山逻辑的一贯性。参见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76176。
    (1)其中一个最普遍的现代现象是,教堂为铁路让道,教堂甚至被改造为馏冰场。马克斯·韦伯试图将资本主义精神与传统新教伦理挂起钩来,以此论证资本主义的合法性。这种将资本主义强制拉向“宗教传统”的合法性证明,反映出资本主义趋于稳定的意识形态建构诉求。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1页。
    (1)[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46—147页。
    (2)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美国制造”、英法德打造“新欧洲”的新构想,都内涵了“虚实结合”的创新逻辑。
    (1)根据笔者近年来在朝鲜、越南、老挝、古巴的短暂访问看,各国民众对于“社会主义”还是有着许多“共同点”,如以集体为荣、多劳多得、拒斥贫富分化、反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等等。这些都是深化交往的民意基础。但可以肯定是,社会主义“原则”并没有因为“现实”而遁去、消失。我们不能因为“现实”的残酷性和当下性,而否定“原则性高度”的必要性和未来性。
    (1)“守夜人”仅仅是现实(白天)秩序的不在场的维护者,这是亚当·斯密作为政治经济学之父的经典逻辑和价值判断。但是,在《国富论》下卷,亚当·斯密尤其赞许英国政府积极参与市场经济规则的构建。
    (1)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8页。
    (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非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而是逻辑上的辩证否定关系。这一点是理解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合法性的一个本质与核心内容。一些学者将“社会主义”的思想延伸至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尚书》中的“大同社会”,这仅仅是“思想渊源关系”而已,只是在逻辑上显得更为顺畅、圆满。这种论证方式与马克思主义意义上扬弃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3)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61页。
    (1)欧美依然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治理体系中占据着“话语权”,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发展理念的“世界认同”,通过“修齐治平”逻辑,逐渐扩展社会主义的制度话语权。
    (1)“壮士断腕”“抓铁留痕”等无不显示出“改革是一场革命”,并非任何一般意义“修修补补”的“改良”。
    (1)中国虽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许多关键环节和领域方面(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还远远落后于欧美。要改变中国“大而不强”的矛盾中心内容,就是要紧紧抓住“创新发展”这个关节点,以此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0页。
    (3)一个十分有趣的马克思主义问题是,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青年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于资本主义割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批判,认为只有“共产主义”才可能真正促成“人与自然矛盾的真正和解”和“人与人矛盾的真正和解”。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185页。
    (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
    (1)一种普遍值得深思的现象是,西方主流媒体故意将各种“斗争问题”“浅层次化”。例如美国金融危机后发生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被媒体广泛解释为具有保守意义的“茶党运动”。美国连续爆发的“种族歧视”现象,亦被诠释为种族问题。欧美越来越活跃的“右派政治”运动,被解释为“左右之争”。这样一来,一个本身具有鲜明“阶级指向”的“阶级运动”最终被西方主流媒体所肢解,最终烟消云散,始终无法上升到“发展权”的斗争。
    (2)这是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中呼唤“马克思”的基础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