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合并感染的临床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AL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合并感染的发生率,并对其感染部位、感染部位与致病菌的关系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抑制期感染的发生率为76.0%,多发生于化疗后2周内,高于同期急性白血病未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43.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感染细菌菌株以革兰阴性菌最常见,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与真菌,以呼吸道分布最多,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发生与疾病状态、年龄及中性粒细胞总数分类有关(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易发生感染,高龄、初治及复发状态、中性粒细胞缺乏等是感染发生的易感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减少或避免感染的发生。
引文
[1]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61—273.
    [2]席星彩,王美丽.白血病患者92例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护理实践[J].基层医学论坛,2010,25(3):25-26.
    [3]王伏明,吴铭,徐爱芳.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19(2):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