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隐伏岩溶陷落柱特征及铁路隧道通过技术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岩溶陷落柱作为一种独特的地质条件在山西沁水一带发育较为广泛,铁路以隧道形式穿越该地区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陷落柱问题。本文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范家山隧道局部段落穿过隐伏岩溶陷落柱项目为依托,在区域工程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区域岩溶陷落柱成因及发展过程,并根据范家山隧道实际开挖揭示的隐伏岩溶陷落柱工程地质特征,提出了隧道支护及施工方案,实际监测证明,采用这种方案可以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可靠。
引文
[1]史俊明.浅析岩溶陷落柱的形成机理、形态特征[J].山西焦煤科技.2006.5:29-31.
    [2]山西省地质矿产局.山西省区域地质志[D].地质出版社.1989
    [3]牛磊.华北煤田岩溶陷落柱研究综述[J].山西建筑.2014.4:70-71
    [4]麦骐.某不整合接触带地质特征及隧道工程实例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4:174-176
    [5]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路隧道设计规范[Z].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6]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Z].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7]中铁二局.铁路隧道施工规范[Z].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8]刘志刚.概论岩溶或地质复杂隧道隧洞地质灾害超前预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3.2:1-5
    [9]宋南涛陈炜韬王明年等.煤系地层采空区对隧道施工安全性的影响[J].铁道建筑技术.2007.3:48-51
    [10]彭峰.齐岳山隧道穿越高压富水宽张裂隙注浆堵水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0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