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军事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群体中,朱德是称得上军事家的伟人之一。他曾任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位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在创建人民军队、指挥革命战争和领导新中国建设的漫长岁月中,把马列主义军事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创立了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军事思想。但因其一生功高不自居,德高不自显,位高不自私,以及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在党内、军内受到错误批判,使他一生中最宝贵的军事思想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学术界对其研究十分薄弱。这与朱德对人民军队、中国革命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贡献极不相称,因此,加强朱德军事思想的系统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笔者在认真研读《朱德选集》、《朱德年谱》、《朱德军事活动纪事》、《朱德军事文选》、《朱德传》、《解放日报》、《群众》、《解放》、《八路军军政杂志》、《八一杂志》、《人民日报》和《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以及有关文献、资料和论著的基础上,对朱德军事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朱德军事思想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20世纪前中期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各种矛盾斗争异常激烈,中国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需要,是朱德军事思想产生、形成的时代背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日本、德国、苏联等国军事理论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朱德军事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从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到50年代的长期的军事实践,是朱德军事思想产生、形成的实践基础;从戎救国的远大志向和良好的个人素质,是朱德军事思想产生、形成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指出,要消灭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实现人民大众的自身解放和社会的根本变革,其主要途径是以暴力革命砸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而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创建和建设无产阶级的军队。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的传统和现实情况,把武装夺取政权确定为革命的中
    
    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心任务和最高形式。为创立和建设一支符合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人民军队,
    朱德将马列军事理论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战争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领导和
    指挥中国革命战争的漫长岁月中,经过长期武装斗争的不断探索和对丰富
    治军经验的总结,不仅创立了一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而
    且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制定和提出了从人民出发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原
    则;中国共产党是军队的绝对领导者;明确提出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
    命线;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执行铁的纪律;练兵要练智力、体力和技术
    等思想。成功地解决了在长期处于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里,如何把
    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
    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为广泛地动员和有效地依靠民众进行人民战争,朱德系统论述了人民
    战争的实践主体、力量源泉和正确实行人民战争的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
    他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战争的力量源泉来自于人民群众,
    进行人民战争的关键就是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地把人民群众作为革
    命战争的铜墙铁壁。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
    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同群众
    密切结合在一起,才能对外有效地保_卫祖国,对内有效地保卫人民的民主
    自由权利。同时,不同的政治基础又决定着战争政治指导的不同。中国革
    命战争是在二十世纪上半期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人民
    战争,它是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反对半封建
    社会的反动统治者,争取人民的解放的正义战争。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
    又决定了在参加人民革命战争的群体中,包括有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
    和派别,为广泛动员和组织民众积极参加和全力支援革命战争,就必须围
    绕武装斗争,在不同的战争阶段进行不同的政治经济改革,给民众以充分
    的民主权利,改善民众生活,使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从而保证战争
    的胜利。这是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根据和政治基础。为动员、组织和武装
    民众,发挥人民战争整体战略威力,朱德强调指出,必须建立主力兵团与
    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
    相结合的“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唯其如此才能夺取人民战争的胜
    利。
     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特征是敌强我弱,敌大我小,这种特殊的历史环
     lI
    
    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境决定了弱小的人民军队,要以小克大,以弱胜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
    就必须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灵活的战术。朱德在二十多年的革命战争中,从
    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审时度势,运筹帷握,创造性地提
    出了一整套合乎中国革命战争特殊规律的以弱胜强的辩证的人民战争的战
    略战术。如根据战况变化制订战略方针;依据敌情变动确定战术原则;参
    照战争要素实施游击战术;依照辩证法则灵活机动用兵;有什么枪打什么
    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的唯物主
    义用兵方法。与此同时,朱德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In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leaders' colony, Zhu De is one of the great men who deserves to be called the military strategist. As the only generalissimo of the Red Army, the Eighth Rout Army an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he ranks the top of ten marshals. On the basis of Marxism-Leninism and th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China Marshal Zhu's military thoughts are featured with the times and Chinese nation. .However , owing to his modesty in life and wrong criticism of him in the Party and the army after Lu Shan Conference in 1959 ,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his valuable military thoughts, and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not studied them fully, which doesn't match with Zhu De's contribution to people's army , Chinese revolution and Mao Zedong's military thoughts .Therefore , it is necessary and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systematic research on Zhu De's military thoughts .The author has ma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probe into Zhu De's military thoughts based on exhaustive reading The Selected Works of Zhu De , The Chronicle of Zhu De's Life , The Record Events of Zhu De s Military Actions ,The Selected Works of Zhu De's Military Affairs ,The Biography of Zhu De, Liberation Daily , Masses, Liberation, Military Affairs and Politics of the Eight Rout Army, Aug. 1s' Magazine, People Daily and The Selected Works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and other related documents ,data ,and books .The birth of Zhu De's military thoughts are not fortuitous, on the contrary, they
    
    are formulated in a special social and historical environment. Fraught with wars and revolutions, the early and middle 20th century witnessed various kinds of intense contradictions ,of which the armed revolution opposing the armed counterrevolution provided the background for Zhu's military thoughts. The military theories in Marxism-Leninism, the military theories in Japan ,Germany ,the Soviet Union etc. and the Chinese ancient military thoughts were the theoretical sources of Zhu De's military thoughts .The prolonged military practice from the time Zhu De entered Jiang Wu School in Yun Nan Army in 1909 to 1950s laid a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production and formation of his military thoughts .The long-cherished ambition for joining the army to save the nation , his excellent quality and good human relationships served a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of the production and formation of Zhu De's military thoughts .Marx points out that in order to eradicat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oppression of social class and realize the mass liberation and th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ety, the main channel is to pulverize the old state apparatus and achieve proletarian dictatorship. However, the first condition of proletarian dictatorship is to set up and construct a proletarian army .In the old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China ,the central task and the highest form of the revolution could only be to wrest the political power by arms .In order to set up and construct a people's army that is suitable to the reality of Chinese revolutionary war ,Zhu De combines the military theories of Marxism-Leninism with the condition of China and the particular practice of the war .On the basis of that ,Zhu De not only sets up a people's army that is directly led by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but also formulates and defines some important ideas: the purpose to serve the peopl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s the absolute leader of the army ,political work as the army's lifeline, insistence on the principle of democratic centralism and carry-out of strict disciplines, the need
    
    to train the soldiers' intelligence ,physical strength and skill, etc. Zhu's thoughts successful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how to turn a revolutionary army that is largely composed of farmers into a people's new army and of how to keep a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masses.In order to extensively mobilize and effectively depend on the masses , Zhu De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upon the main practical body ,the energy source of people's war and a series of important p
引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选》
    《列宁选集》
    《斯大林全集》
    《斯大林选集》
    《斯大林军事文选》
    《朱德选集》
    《毛泽东选集》
    《周恩来选集》
    《六大以来》
    《解放日报》
    《共产党人》
    《群众》
    《八路军军政杂忠》
    《红色战场汇编》
    《新华日报》
    《新中华报》
    《解放》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重庆文史资料》
    《成都文史资料》
    《云南文史丛刊》
    《人民的光荣》
    
    《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3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党史资料》,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5年版(1~14辑)、1987年版(1~23辑)。
    星火燎原丛书编辑部编:《星火燎原丛书》.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军事科学院编:《毛泽东军事文集》(1-6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文献与研究》(1980~1988),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党的文献》(1988—2003),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研究》(1988—2003),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中国青年出版社编:《红旗飘飘》(1~32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版。
    尚金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军事思想简论》,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
    肖劲光:《肖劲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
    中共四川党史工委编:《红军长征在四川》,四川社科院出版社1986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金冲及主编:《朱德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袁伟、吴殿尧主编:《朱德军事活动纪事》,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军事科学院编:《朱德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
    [美]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三联书店1979年版。
    郭思敏、天羽编:《我眼中的朱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回忆朱德》编辑组编:《回忆朱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俞辉、钟华主编:《朱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吕星斗主编:《朱德和他的事业》,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
    萧克:《朱毛红军侧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青木:《中国元帅朱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解放军报社军事工作宣传处编:《虎略龙韬新孙吴》,解放军出版社1977年版。
    于俊道等编:《全国朱德生平与思想研究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编:《朱德人生画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
    胡哲峰:《朱德兵法》,中原农民出版社1995年版。
    陈述:《朱德军事战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韦尔斯:《朱德的一生》,三联书店1960年2月版。
    《军事学术》杂志社编:《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
    姜忠等:《朱德与毛泽东思想》,重庆出版社1984年版
    古越:《毛泽东和朱德交往实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版。
    张侠:《南昌起义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何长工:《何长工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傅钟: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民革命军事思想(学习《朱德选集》的体会),红旗,1983年,第15期
    谭友林:朱德同志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杰出贡献,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第4期。
    王成斌:朱德同志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的重大贡献(学习《朱德选集》中有关“二战”时期儿篇军事著作的体会),争鸣,1983年第4期。
    刘学民:建军史上的光辉篇章(读朱德同志的《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社会科学,1983年第9期。
    刘学民:朱德同志在抗日战争中对军队政治工作的贡献,社会科学,1985年第8期。
    白慧:朱德和流动游击战术,文献和研究,1986年第4期。
    尤顺林:谈谈朱德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贡献,求实,1986年第5期。
    徐一朋:虎略龙韬尽革新(重温朱德群众路线练兵新法札记),军事史林,1986年第5期。
    刘学民:试论朱德对军队政治上作的贡献,文献和研究,1986年第6期。
    王建华:朱德与军队现代化建设,文献和研究,1986年第6期。
    龚希光:朱德的军事实践和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研究,1987年第2期。
    
    白海:浅论朱德同志的军事心理思想,争鸣,1987年第6期。
    张鸣科:试论朱德同志的唯物主义军事路线,社会科学(甘肃),1989年第5期。
    刘学民:论朱德关于解放军必须现代化的思想,党的文献,1990年第5期。
    杨源贵:朱德领导的“赣南三整”,四川党史月刊,1990年第9期。
    李善贵:建国初期朱德的国防建设思想,毛泽东思想研究,1992年第2期。
    杨奎松:关于朱德去苏联学习的背景资料,党的文献,1994年第3期。
    常乔章:朱德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贡献,毛泽东思想研究,1994年第1期。
    李慧:从讲武堂学员到红军总司令的朱德,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汤明珠:辛亥革命前后的朱德,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胡松:试论朱德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贡献,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第7期。
    张文和:团成砥柱止中流——朱德在临汾抗敌前线.炎黄春秋,1995年第9期。
    胡松:南昌起义前后的朱德,党史文苑,1995年第5期。
    白礼文、白礼华:抗日战争中的朱德总司令,中国人才,1995年第8期。
    蔡博文:用政策去消灭敌人——朱德总司令在濮阳,党史纵横,1995年第6期。
    徐晓林:朱德抗日游击战术思想初探,中共党史研究,1995年第4期。
    吴殿尧:朱德与红军三人主力会师,党的文献,1996年第6期。
    龚希光:朱德与华北抗战初期的“运动游击战”问题,党的文献,1996年第6期。
    胡松:朱德与“赣南三整”,党史文苑,1996年第4期。
    张德鹏:毛泽东和朱德早期思想发展轨迹,江汉论坛,1996年第5期。
    徐晓林:略论朱德组建抗日游击队的方法,江汉论坛,1996年第5期。
    张廷益:“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一朱德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四川党史,1996年第6期。
    沈建忠:伟大的转变——1922年朱德上海之行述评,上海党史与党建,1996年第6期。
    李军:朱德对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杰出贡献,社科纵横,1996年第5期。
    扬子敏:高山仰止一读《朱德诗选集》,文艺理论与批评,1996年第4期。
    胡松:试论朱德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重大贡献,中共党史研究, 1996年第3期。
    郑
    
    郑宁:朱德对党和军队政治建设的贡献,北京党史,1997年第1期。
    万建强:朱德对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杰出贡献,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胡光:朱德对华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特贡献,史林,1997年第4期。
    何梓林:浅谈朱德的求实精神,毛泽东思想论坛,1997年第2期。
    张霖:来自两个阵营的深厚友谊——记朱德和卫立煌的五次交往,中州统战,1997年第7期。
    吴敏先、吴奉文:朱德与军事统一战线,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6期。
    吴宗明:朱德关于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论述,理论与现代化,1997年第8期。
    舒云:朱德与石家庄大捷,党史博览,1997年第9期。
    江泰然:论朱德解放战争时划的军事建树,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江泰然:朱德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军工生产,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
    周雪蕾: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是由朱德首先提出,石油教育,1999年第1期。
    谢本书:朱德与其早年在云南的两位恩师蔡锷、李根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崔玉斌、毛树林:朱德对《论十大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9年第4期。
    姚晓慧:“有似江南好’,_朱德与“南泥湾政策”,党史纵横,1999年第7期。
    江泰然:朱德对三大战役进程的科学预见,南昌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马宣伟:留学德国时期的朱德,文史杂志.2000年第5期。
    戚厚杰:朱德、彭德怀关于1939、1940年华北各根据地反扫荡战况致军委会电文一组,民国档案,2000年第1期。
    施亚利、徐晓林:五四时期的朱德,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刘阿平:以史为鉴——朱德读书轶事,党史纵横,2001年第11期。
    刘学民等:中国红军之父——朱德,四川党史,2001年第5期。
    庹平:古田会议前的朱德、毛泽东,炎黄春秋,2001年第5期。
    
    庹平:朱德周恩来胜利指挥第四次反“围剿”,炎黄春秋,2001年第10期。
    庹平:朱德与华北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支点的部署及实施,党的文献,2002年第3期。
    高中民、周集锋:朱德路经垣曲同卫立煌晤谈,文史月刊,2002年第9期。
    谢本书:云南陆军讲武堂与朱德,文史杂志,2002年第4期。
    王奎:抗战时期朱德的三次阳城之行,党史文汇,2003年第4期。
    刘良:朱德的两次统战工作,中州统战,2003年第1期。
    庹平:朱德早期诗词及其思想历程,党的文献,2003年第3期。
    冉绵惠:“走向革命之路”时期的朱德,文史杂志,2003年第4期。
    叶蓉光、冯健:试论朱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4期。
    王纪一:朱德在解放战争中的历史贡献,党的文献,2003年第5期。
    王安平:北伐战争时期的朱德,文史杂志.1996年第2期。
    王安平:朱德在长征中的重大历史贡献,全国朱德生平与思想研究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45页。
    王安平:朱德抗战时期对军事统战工作的开展,文史杂志,1998年第5期。
    王安平:朱德的致富思想,党的文献,1998年第5期。
    王安平:试论朱德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杰出贡献,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王安平:简论朱德的军事经济思想与实践,高校理论战线,2004年第2期。
    王安平:朱德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三大会师,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