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视野下的延边朝鲜族人口问题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全球化时代,延边朝鲜族人口发展出现了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又有别于中国其他民族的变化,即作为发展中国家边疆少数民族,延边朝鲜族人口生育率不断下降,并出现人口负增长。迄今为止,对延边朝鲜族人口问题的研究多采用人口学的视角,仅呈现了人口发展问题的客观现状,难以全面揭示引发问题的社会根源和文化因素。
     本文将人口发展问题置于社会变迁、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族群生活方式等多方联系与互动中,尝试以民族学、人类学的视角进行人口问题研究。将延边朝鲜族人口问题与文化变迁理论相结合,通过民族学传统的田野调查与深入访谈,阐释蕴藏于人口生育行为背后的深层民族文化因素。同时,通过相关文献梳理,揭示延边朝鲜族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对延边朝鲜族人口问题的解决途径做一些粗浅探讨,为今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论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等。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回顾和梳理了1949年以前延边朝鲜移民的迁入史以及移民人口的发展概况。第二章,论述了1949-1990年延边朝鲜族人口发展状况及人口发展特点。第三章,依据田野调查资料,揭示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延边朝鲜族人口发展的新特点——人口负增长,并对这一特点的产生及性质进行阐释。第四章,运用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分析的相关理论,从四个方面探析了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的原因。第五章,论述了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所引发的社会影响。
     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第一,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是人口自然负增长,是长期以来民族人口转变的必然趋势。此次人口负增长不是因战争、灾害、迁移等社会因素所导致的非自然减少,而是由人口出生和死亡所致的自然绝对负增长。由于人口惯性及人口生育观念的彻底转变,人口负增长现象还将持续下去。所有这些特征充分表明,延边朝鲜族人口发展符合人口转变的特点,是长期以来民族人口转变的必然趋势。
     第二,长期以来,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朝鲜族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使人们的生育意愿发生彻底转变。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全球化出现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和婚姻家庭生活变迁在客观上抑制了人口的生育行为,最终导致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
     第三,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既有其积极的社会影响,也有其不容忽视的潜在危机。一方面,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减轻了区域社会的人口抚养负担,人民群众生活得到巨大改善,人口的文化素质趋向全面提升;另一方面,持续长久的人口负增长也使延边朝鲜族社会在民族人口延续、民族文化传承以及区域经济、政治生活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第四,延边朝鲜族人口发展进程充分表明,人口的生育行为虽然是一种生物现象,却始终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人口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密不可分。不同于生物的自然繁衍,人口发展始终是人口对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不断调适的结果,人口再生产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通过对延边朝鲜族人口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表明人口生育率下降并不依赖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会受到工业化发展的影响,但它与工业化实现并不必然同步,甚至可能会先于工业化实现。人口转变还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社会文化变迁制约并影响了人口发展。本研究结论,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完善了人口转变理论。
Under globalization, 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Yanbian Korean National Minority has been already different from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y and Chinese other nationality's change. As one of the national minorities which under developing country, the population of Korean National Minority drops unceasingly. From now on, research about Yanbian Korean National Minority' population is only studied from demography's point, but it just reveal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 so it is hard to reveal its social root and cultural element from all aspects.
     This article put population development with social change, national culture tradition as well as tribal group life style, and attempt to study population problem by the view of ethnology, the anthropology. This article unify the population problem and cultural vicissitude theory of the ethnology, through investigation of ethnology tradition field and thorough interview, explain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 which hides behind of the population birth behavior.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related documents present the tendency and rule of Yanbian Korean National Minority population development change. Furthermore, make some shallow discussions to the Yanbian Korean National Minority population question; carry out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untry and the local authority.
     This article mainly divides into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main text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introduced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research dynamic and this article's goal,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technique etc. The main text is including five chapters. First chapter is mainly about Yanbian Korean nationality's immigration history before 1949 as well as population development survey. The second chapter narrate the characteristic of Yanbian Korean National Minority's population development condition from 1949 to 1990. The third chapter explain the new characteristic of Yanbian Korean National Minority's population development from 1990, namely the phenomenon of the population natural negative growth, also further explained the process with author's data. The fourth chapter utilize ethnology, anthropology's correlation theories, from four aspects analyzed the reason of population natural negative growth since mid-1990s.The fifth chapter is mainly about social influence which caused by population natural negative growth.
     The conclusion part makes a conclusion of all of the paper:
     First, the negative growth of Yanbian Korean National Minority population is the natural negative growth, which is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transformation since long ago. The negative growth isn't the result of the war, disaster, migration etc which caused by social factor, but it is result of population birth and death lead to nature absolute negative growth. Because of the population inertia and the birth idea of population transformed thoroughly, phenomenon of the population negative growth will be continued. All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fully indicated that popul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Yanbian Korean National Minority conformed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popul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that is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transformation since long ago.
     Second, the negative growths of Yanbian Korean National Minority population both have positive social impact and negative crisis. On one hand, the negative growth lightened the region society's population foster burden, so people's life standard has the huge improvement and population cultural quality promoted comprehensively: on the other hand, everlasting negative growth also lead a series of changes to national culture, region economy, political life etc.
     Third, since long period, country birth controlled policy and the Yanbian Korean Nation's cultural tradition cause people's birth wish to thoroughly transform. At the same time, large scale of population movement and vicissitude family life objectively have suppressed the population birth behavior since 1990s' globalization, which caused the negative growth of Yanbian Korean National Minority population at last.
     Fourth, history of the Yanbian Korean National Minority's population development has fully confirmed that although one's birth behavior is a kind of biological phenomenon, but it is still restrained by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society, economy and culture. Different to the biological nature multiplication,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s still the result of adjustment of the social culture environment, so reproduction has strong kind of society and culture.
     Profound research of Yanbian Korean National Minority's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dicated that the population fertility rate does not rely on the speed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Dropping population birth rate may influen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but it won't be developed side by side to industrialization; it may be realized before industrialization. The population transform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culture development at some extent; the social culture vicissitude restricted and influenced population development. The conclusion of this research has supplemented and consummated the theory of population transformation at a certain extent.
引文
1 佟新.人口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
    2 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编.中国百科大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54.
    1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比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3.
    1 郝时远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前言.
    2 郝时远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比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前言.
    3 郝时远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比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13.
    1 郝时远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73.
    1 彭希哲、戴星冀.试析风险最小化原则在生育决定中的作用.人口研究,1993,(6):2-7.
    1 陈俊杰.亲子关系中的代际倾斜与农民生育观念.人口研究,1995,(1):6-41.
    2 陈长平.民族学中的人口研究.见:杨圣敏,编.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254-270.
    3 陈俊杰.农民生育观念研究:社会人口学的透视与展望.人口研究,1995,(6):53-57.
    4 朱楚珠.生育文化的传播、转型、替代.人口与计划生育,1999,(4):19.
    1 转引自郑卫东.村落社会变迁与生育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
    2 李培林等.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社会学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289-290.
    1 转引自郑卫东.村落社会变迁与生育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6.
    1 《朝鲜族简史》编写组.朝鲜族简史.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86.5.
    2 《朝鲜族简史》编写组.朝鲜族简史.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86.5.
    3 《朝鲜族简史》编写组.朝鲜族简史.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86.5.
    4 《朝鲜族简史》编写组.朝鲜族简史.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86.6.
    1 转引自金颖.近代东北地区水田农业发展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50.
    2 金颖.近代东北地区水田农业发展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43.
    1 转引自孙春日.试论延边朝鲜族聚居地的形成.民族研究,1990(1):88.
    2 转引自孙春日.试论延边朝鲜族聚居地的形成.民族研究,1990(1):88.
    3 转引自孙春日.试论延边朝鲜族聚居地的形成.民族研究,1990(1):88.
    4 转引自孙春日.试论延边朝鲜族聚居地的形成.民族研究,1990(1):91.
    5 转引自孙春日.试论延边朝鲜族聚居地的形成.民族研究,1990(1):91.
    1 转引自孙春日.试论延边朝鲜族聚居地的形成.民族研究,1990(1):92.
    2 转引自孙春日.试论延边朝鲜族聚居地的形成.民族研究,1990(1):93.
    3 转引自孙春日.试论延边朝鲜族聚居地的形成.民族研究,1990(1):88.91
    4 陈慧琳.人文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10.
    5 金颖.近代东北地区水田农业发展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47
    6 转引自农保中.朝鲜移民与近代东北地区的水田技术.中国农史,2002(1):38.
    1 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51.
    2 沈茹秋.延边调查实录.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87.4.
    1 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68。
    2 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73.
    3 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80.
    4 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83.
    5 沈茹秋.延边调查实录.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87.51.
    6 沈茹秋.延边调查实录.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87.52.
    1 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84.
    1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县崇善人民公社崇善作业区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59年1月25日.63.
    1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朝阳人民公太兴大队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59年1月25日.52.
    2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县崇善人民公社崇善作业区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59年1月25日.63.
    3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县崇善人民公社崇善作业区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59年1月25日.63.
    1 龙井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吉林省地方志丛书(七)龙井县志.延吉: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89.99.
    2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朝阳人民公社太兴大队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59年1月25日.88.
    3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朝阳人民公社太兴大队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59年1月25日.88.
    4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朝阳人民公社太兴大队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59年1月25日.88.
    1 中共满洲省临委关于目前工作计划决议案.(1927年12月24日)
    2 孙春日.中国朝鲜族社会文化发展史.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2002.94.
    3 转引自康基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朝鲜族问题的两个重要决策.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5):8.
    4 2008年6月14日,笔者在珲春市敬信镇对朝鲜族居民孔老太进行入户访谈时拍摄,图中金炳国烈士原为孔老太丈夫,生前因进行抗日活动于1931年遭日寇杀害,1983年被追认为烈士。
    5 车今顺.延边朝鲜族青年对解放战争的历史贡献.见: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编.朝鲜族研究论丛(5).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143.
    1 刘俊秀.在朝鲜族人民中间.延边党史资料通讯,1987(1):3.
    2 转引自.中共满洲省委关于在满洲高丽人问题的提案(1930年6月).见:崔圣春、王晓之,编.东满地区革命历史文献汇编.
    3 康基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朝鲜族问题的两个重要决策.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5):8.
    4 转引自.康基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朝鲜族问题的两个重要决策.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5):9.
    1 孙沐寒.中国计划生育史稿.北京:北方妇女出版社,1987.60.
    2 孙沐寒.中国计划生育史稿.北京:北方妇女出版社,1987.64.
    1 田雪原.中国民族人口.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2.256.
    2 潘龙海.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与其州内人口比剧降问题的负面效应、由来、对策.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编.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问题研讨会论文集.延吉.2000.
    3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计划生育委员会编.延边人口统计资料汇编.延吉:延边大学出版,1990.168.
    1 孙沐寒.中国计划生育史稿.长春:北方妇女出版社,1987.147.
    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口资料汇编(1949-1973).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公安局编印.1974年.
    1 田雪原.中国民族人口.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2.260.
    2 根据张天路.民族人口学(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324.)与1985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局编.2.)相关数据整理所得。
    3 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373.
    4 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373.
    1 张天路.中国少数民族社区人口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3.86.
    2 张天路.中国朝鲜族人口现代化的成就与经验.人口与经济,2000,(1):53
    3 张天路.中国民族人口的演进.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132.
    1 千寿山.中国朝鲜族风俗百年(延边文史资料第十四辑).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243.
    2 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180.
    1 资料来源:田雪原.中国民族人口.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265.
    2 根据崔吕来.延边人口研究.1992.161、中国统计年鉴1997、张天路.民族人口学.1993.324、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局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85).2.相关数据整理所得。另:图们市建于1965年,故暂无1955年与1968年数据,田雪原原文如此.
    3 张天路.中国朝鲜族人口现代化的成就与经验.人口与经济,2000,(1):53
    1 根据孙沐寒.中国计划生育史稿.1987.108.田雪原.中国民族人口.2002.256.国家统计局.2001年统计年鉴以及延边朝鲜族计生委报表相关数据整理所得。
    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口普查办公室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汇编.1991.1498.
    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一次至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1 全国一至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张天路.民族人口学.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116.
    2 根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计划生育委员会报表计算所得.另:图们市建立于1965年,朝鲜族在全市人口中的民族构成由1965年的60.41%下降为1990年的56.42%。
    1 张天路.中国民族人口的演进.海洋出版社.1993.10.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137.
    2 根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计划生育委员会编.延边人口统计资料汇编.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0.134.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三普、四普资料等整理所得。
    1 张天路.中国民族人口的演进.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129.
    2 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128-137.
    3 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128.
    4 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128.
    1 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148.
    1 郑信哲.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对发展的影响.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1):35-39.
    2 玄龙南.试论延边人口已进入现代人口时期.延边大学学报,2000,(4):15-16.
    3 王化波.延边朝鲜族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人口学刊,2005,(3):42-45.
    4 姜颖、武金玲.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问题探讨.人口与计划生育,2001,(1):33.
    5 王东阳、金光世.延边朝鲜族人口现状及人口发展战略.延边大学学报,2000,(1):76-79.
    6 朱成华.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分析及对策.文化山脉[朝文],1999,(4):231-236.
    7 金贞爱.朝鲜族自然增长率之我见.文化山脉[朝文],1998,(5):112-119.
    8 刘洪康、吴忠观.人口手册.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29-31.
    1 笔者田野调查。
    2 笔者田野调查。
    3 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124.
    4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边境地区人口发展情况汇报.2009年2月16日.
    1 笔者根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计生委各年度统计报表整理所得。
    2 笔者田野调查。
    3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智新乡明东村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1958.1.
    1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智新乡明东村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1958年.1
    2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智新乡明东村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1958年.1.
    3 笔者田野调查。
    4 笔者田野调查。
    5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县崇善人民公社崇善作业区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59年1月25日.1.
    1 笔者田野调查。
    2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县崇善人民公社崇善作业区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59年1月25日.1.
    3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县崇善人民公社崇善作业区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59年1月25日.1.
    1 笔者田野调查。
    2 笔者根据延边州计生委各年度统计报表整理所得。
    3 笔者田野调查。
    4 参见朱国宏.负增长:上海人口发展的新阶段.见:上海人口情报中心,编.上海人口负增长学术研讨会专辑.1994.224.
    5 笔者根据延边朝鲜族计生委各年度统计报表整理所得。
    1 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80.
    1 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245.
    2 笔者根据1995年、2008年延边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1 金春善.延边地区朝鲜族社会的形成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92.
    2 龙井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吉林省地方忠丛书(七)龙井县志.延吉: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89.93.
    3 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52.
    1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县崇善人民公社崇善作业区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1959.2.
    2 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111.
    3 田雪原.中国民族人口.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12.
    1 李辉.吉林延边朝鲜族人口安全问题研究.东北亚论坛,2007,(2):101.
    1 彭希哲.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经济学思考.复旦学报,1998,(3):10.
    2 笔者根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计生委各年度统计报表整理所得。
    1 黄有福.关于延边朝鲜族人口问题的思考.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编.2002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口负增长会议论文集.2002.
    2 郑信哲.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对发展的影响.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1):36-37
    3 金钟国.延边朝鲜族人口问题的特点及人口问题的社会影响.见:“中国朝鲜族人口问题及其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3.10.北京
    4 吴桂霞.梁学敏.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编.2002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口负增长会议论文集.2002.
    5 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31.
    1 张海洋.中国的多元文化与中国人的认同.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37.
    2 张海洋.中国的多元文化与中国人的认同.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39.
    3 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3.43-116.
    4 胡伟略.人口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31.
    1 胡伟略.人口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32.
    2 王红曼.新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演变.西北人口,1999,(3):40.
    3 王有星.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政策初探.前沿,1998,(3):53.
    1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司.吉林省计划生育条例(节录)第二章.第十条.见: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工作文献汇编.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132.
    2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史.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795.
    1 龙井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吉林省地方志丛书(七)龙井县志.延吉: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89.99.
    2 龙井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吉林省地方志丛书(七)龙井县志.延吉: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89.99.
    1 龙井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吉林省地方志丛书(七)龙井县志.延吉: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89.99.
    2 龙井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吉林省地方志丛书(七)龙井县志.延吉: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89.99.
    1 笔者根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计生委各年度统计报表整理所得。
    2 朴光星.全球化时代中国朝鲜族劳动力移动与社会变化:[博士学位论文].韩国汉城:汉城大学,2006.
    1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史.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795
    2 笔者根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计生委各年度统计报表整理所得。
    3 田雪原.中国民族人口.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2,261.
    1 #12
    1 #12
    2 #12
    3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局.2008延边统计年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78.
    1 李彬.龙井市的跨国人口流动.民族研究,1999,(4):99.
    2 许耀桐.中国基本国情与发展战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3-34.
    1 成宏.韩国劳动人口急剧减少.当代韩国,2003,(3):63.
    2 田禾.东亚劳动力跨国流动.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240.
    3 许军.延边人口变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7.25.
    1 李彬.龙井市的跨国人口流动.民族研究,1999,(4):98.
    1 笔者田野调查。
    2 李彬.龙井市的跨国人口流动.民族研究,1999,(4):99.
    1 赵洪君.出国劳务对延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研究.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6.
    2 Goldstein,S.,Goldstein,A.,"Technique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Migration and Fertility ",Chapter 5 in National Migration Surveys X Guidelines for Analysis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1982.
    3 周祖根.人口迁移流动与生育.人口与计划生育,1995,(5):21-26.
    4 郑真真.关于人口流动对农村妇女影响的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01,(6):38-41.
    5 佟新.人口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9.
    1 笔者田野调查。
    2 参见金花善.迁移劳动与两性平等展望.见:延边大学女性研究中心,编.女性与和谐社会论文集.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7.23.
    3 田禾.东亚劳动力跨国流动.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198.
    1 许桂玉.简论延边州朝鲜族人口问题的特殊性.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编.2002年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问题研讨会论文集.2002.
    2 笔者根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计生委各年度统计报表整理所得。
    1 转引自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203.
    2 沈茹秋.延边调查实录.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87.64.
    3 孙春日.中国朝鲜族社会文化发展史.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2002.160.
    4 延边档案馆.1951年第3号全宗第3-6号目录第5号案卷:延边专员公署--延边地区5年来的小学教育发展概况.
    1 张天路.中国少数民族社区人口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3.152.
    1 张天路.中国民族人口的演进.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175.
    2 国家统计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见:中国人口网,2006年3月18日.
    1 顾宝昌.社会人口学的视野_西方社会人口学要论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38.
    2 李竞能.现代西方人口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0.
    1 张天路.中国少数民族社区人口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3.86.
    2 转引自王义祥.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15.
    3 转引自王义祥.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15.
    4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局.2008延边统计年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152.
    5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局.2007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2-28.
    1 佟新.人口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9.
    2 吉林大学、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计生委,编.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问题研究报告.2004.
    3 佟新.人口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
    1 张天路.中国少数民族社区人口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3.89.
    2 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计算所得。
    1 戴维·波谱诺著.社会学,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06.
    2 张天路.民族人口学.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222.
    3 全国1982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1 沙莲香、杨志、薛明明.中国女性角色发展与角色冲突.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6.
    2 沙莲香、杨志、薛明明.中国女性角色发展与角色冲突.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7.
    3 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87-189.
    1 沙莲香、杨志、薛明明.中国女性角色发展与角色冲突.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6.
    1 戴维·波谱诺著.社会学,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09.
    1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朝阳人民公社调查报告.1959.1.
    2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朝阳人民公社调查报告.1959.1.
    3 张天路.中国少数民族社区人口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3.88.
    1[加]大为·切尔.家庭生活的社会学,彭铟旎译.北京:中华书局,2005.37.
    1 延边州统计局.2008延边统计年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137.
    2 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编.中国百科大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277.
    3 千寿山.中国朝鲜族风俗百年(延边文史资料第十四辑).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30-45.
    1 许辉勋.对朝鲜民族文化心理本原的神话学阐释.延边大学学报,1998,(4):95.
    1 千寿山.中国朝鲜族风俗百年(延边文史资料第十四辑).沈刚: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45.
    2 沈万根、谭玉杰.试论延边城镇贫困人口的分布特征.延边大学学报,2002,(2):34-37.
    3 千寿山.中国朝鲜族风俗百年(延边文史资料第十四辑).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39.
    4[法]尼古拉·埃尔潘.消费社会学,孙沛东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8.
    1 千寿山.中国朝鲜族风俗百年(延边文史资料第十四辑).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39.
    2 怀特.文化科学,曹锦清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117.
    1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29.
    1[法]尼古拉·埃尔潘.消费社会学,孙沛东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
    2[美]鲁斯·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张燕、傅铿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2.
    3 转引自陈长平.民族学与生育文化.见:杨圣敏,编.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258.
    1 王晓丽.中国民间的生育信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2.
    2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6.
    3 陈长平.民族学与生育文化.见:杨圣敏,编.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260.
    4[美]威廉·A.哈维兰.当代人类学,王铭铭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41.
    5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9.
    6 佟新.人口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6.
    1 彭希哲.中国农村社区生育文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210.
    2 陈长平.民族学与生育文化.见:杨圣敏,编.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264.
    1 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6-27.
    2[美]怀特.文化科学,曹锦清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32.
    1 Jack C.Caldwell,"Toward a Restatement Of 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ory",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September/December 1976 ):358
    1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编.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民族人口资料.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27-135.
    1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朝阳人民公社太兴大队调查.1959年3月.23.
    1 杨一星.略述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地位状况.见:王福临、杨候弟、杨帆,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发展论文集.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2.
    2 张天路、陈秀英.中国少数民族妇女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见:王福临、杨候弟、杨帆,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发展论文集.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12.
    3 潘龙海、黄有福.跨入21世纪的中国朝鲜族.延吉:延大出版社.2002.445.
    1 张纯元.生育文化学.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270.
    1 禹英兰.论新时期朝鲜族妇女的经济地位问题.延边大学学报,1994,(4):66.
    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局.2007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2-28.
    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局.2007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2-28.
    1 孙春日.中国朝鲜族社会文化发展史.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2002.135.
    2 戴庆厦、邓佑玲.城市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功能的变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1):73.
    1 孙春日.中国朝鲜族社会文化发展史.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2002.125.
    2 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76.
    3 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78.
    1 姜淳和.对延边朝鲜族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延大学报.1994.(1):101-102.
    2 姜淳和.对延边朝鲜族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延大学报.1994.(1):101-102.
    3 太平武.21世纪中国朝鲜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民族教育研究.2000.(3):75.
    1 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68.
    2 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69.
    3 马戎.民族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57-358-381.
    1 迟燕琼.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民族艺术研究,2008,(3):52-53.
    1 尹真柱.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载自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会议论文集.2000.
    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局.2008延边统计年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273.
    3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局.2008延边统计年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137.
    4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局.2008延边统计年鉴.长备: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4.
    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局.2008延边统计年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35.
    1 杨云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33-34.
    2 杨云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57-58.
    1 张俊勇、温新德.韩国的人口挑战及其应对措施.西北人口,2008,(3):82.
    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边境地区人口发展情况汇报.2009年2月16日.
    1 朴婷姬.中国朝鲜族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2):189.
    2 许桂玉.简论延边州朝鲜族人口问题的特殊性.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编.2002年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问题研讨会论文集.2002.
    1 笔者根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报表整理所得。
    2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3.226.
    3 张伟.多角审视性别失衡与“缺失的女性”.河北法学,2008,(1):62-69.
    1 俞萍.男女平等与和谐社会--从人口性别比失衡谈起.甘肃社会科学,2007,(2):189-191.
    2 葛公尚.当代国际政治与跨界民族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65.
    1 吕花兰.浅谈延边朝鲜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创新导报,2008,(12):202.
    1 吕花兰.浅谈延边朝鲜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创新导报,2008,(12):202.
    1 王思睿.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探讨.安徽农学通报,2007,(1):30.
    1 董耀鹏.十七人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3):13-16.
    2 孙岿.人类学视野下的朝鲜族消费文化变迁.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301.
    1 滕星.族群、文化与教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287.
    2 刘波.论教育资源在城乡间的公平配置.甘肃科技纵横,2008,(3):76.
    1 董耀鹏.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3):13-16.
    1 尹真柱.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编.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会议论文集.2000.
    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局.2008延边统计年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273.
    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局.2008延边统计年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137.
    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局,2008延边统计年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4.
    3 彭希哲.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经济学思考.复旦学报,1998,(3):10.
    4 笔者根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计生委统计报表整理所得。
    [1]孙岿.人类学视野下的朝鲜族消费文化变迁.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年
    [2]延边州统计局.2008延边统计年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
    [3]千寿山.中国朝鲜族风俗百年(延边文史资料第十四辑).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
    [4]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史.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年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6]郑卫东.村落社会变迁与生育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7]延边大学女性研究中心编.女性与和谐社会论文集.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7.
    [8]许军.延边人口变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7年
    [9]金颖.近代东北地区水田农业发展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10]葛公尚.当代国际政治与跨界民族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11]佟新.人口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2]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
    [13]邬沧萍.人口学学科体系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14]张海洋.中国的多元文化与中国人的认同.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15]朴光星.全球化时代中国朝鲜族劳动力移动与社会变化:[博士学位论文].韩国:汉城大学,2006年
    [16]戴维·波谱诺.社会学,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17]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8]杨圣敏.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19][加]大为·切尔.家庭生活的社会学,彭铟旎译.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20][法]尼古拉·埃尔潘.消费社会学,孙沛东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21]马戎.民族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2]李竞能.现代西方人口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23]张纯元.生育文化学.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年
    [24]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3年
    [25]田雪原.中国民族人口.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年
    [26]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7]孙春日.中国朝鲜族社会文化发展史.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2002年
    [28]潘龙海、黄有福.跨入21世纪的中国朝鲜族.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
    [29]胡伟略.人口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30]滕星.族群、文化与教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
    [31]郝时远.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年
    [32]田禾.东亚劳动力跨国流动.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33]李培林等.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社会学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34]张天路.民族人口学.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
    [35]金春善.延边地区朝鲜族社会的形成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36]许耀桐.中国基本国情与发展战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37]杨云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38]王晓丽.中国民间的生育信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39]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
    [40]彭希哲.中国农村社区生育文化.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
    [41]沙莲香、杨志、薛明明.中国女性角色发展与角色冲突.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年
    [42]张天路.中国少数民族社区人口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3年
    [43]张天路.中国民族人口的演进.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年
    [44]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年
    [45]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司.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工作文献汇编.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年
    [46]顾宝昌主编.社会人口学的视野.西方社会人口学要论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
    [47]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编.中国百科大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
    [48]龙井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吉林省地方志丛书(七)龙井县志.延吉: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89年
    [49]刘洪康、吴忠观.人口手册.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
    [50]沈茹秋.延边调查实录.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87年
    [51]孙沐寒.中国计划生育史稿.长春:北方妇女出版社,1987年
    [52][美]鲁斯·本尼迪克特著.文化模式,张燕、傅铿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53][美]威廉·A.哈维兰.当代人类学,王铭铭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54]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55][美]怀特.文化科学,曹锦清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56]《朝鲜族简史》编写组.朝鲜族简史.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86年
    [57]A·M.卡尔·桑德斯.人口问题--人类进化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
    [58]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59]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朝阳人民公社太兴大队调查报告.1959年
    [60]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县崇善人民公社崇善作业区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59年
    [61]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吉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县智新乡明东村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58
    [1]董耀鹏.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3.
    [2]张俊勇、温新德.韩国的人口挑战及其应对措施.西北人口,2008,3.
    [3]迟燕琼.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民族艺术研究,2008,3.
    [4]刘波.论教育资源在城乡间的公平配置.甘肃科技纵横,2008,3.
    [5]吕花兰.浅谈延边朝鲜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6]张伟.多角审视性别失衡与“缺失的女性”.河北法学,2008,1.
    [7]俞萍.男女平等与和谐社会--从人口性别比失衡谈起.甘肃社会科学,2007,2.
    [8]王思睿.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探讨.安徽农学通报,2007,1.
    [9]朴婷姬.中国朝鲜族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2.
    [10]李辉.吉林延边朝鲜族人口安全问题研究.东北亚论坛,2007,2.
    [11]郑信哲.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对发展的影响.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1.
    [12]赵洪君.出国劳务对延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研究.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13]王化波.延边朝鲜族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人口学刊,2005,3.
    [14]陈长平.民族学与生育文化.见:杨圣敏,编.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5]梁学敏、卢长和.不容忽视的延边朝鲜族人口发展问题.载“中国朝鲜族人口问题及其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2003.10.北京
    [16]成宏.韩国劳动人口急剧减少.当代韩国,2003,3.
    [17]康基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朝鲜族问题的两个重要决策.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5.
    [17]金钟国.延边朝鲜族人口问题的特点及人口问题的社会影响.载“中国朝鲜族人口问题及其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2003,10.北京。
    [18]吴桂霞.梁学敏.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口负增长会议论文集.2002
    [19]沈万根、谭玉杰.试论延边城镇贫困人口的分布特征.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
    [20]许桂玉.简论延边州朝鲜族人口问题的特殊性.载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问题研讨会论文.2002.
    [21]衣保中.朝鲜移民与近代东北地区的水田技术.中国农史,2002,1.
    [22]郑真真.关于人口流动对农村妇女影响的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01,6.
    [23]姜颖、武金玲.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问题探讨.人口与计划生育,2001,1.
    [24]戴庆厦、邓佑玲.城市化: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功能的变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1.
    [25]车今顺.延边朝鲜族青年对解放战争的历史贡献.见: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编朝鲜族研究论丛(5).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
    [26]太平武.21世纪中国朝鲜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民族教育研究,2000,3.
    [27]玄龙南.试论延边人口已进入现代人口时期.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4.
    [28]王东阳、金光世.延边朝鲜族人口现状及人口发展战略.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
    [29]张天路.中国朝鲜族人口现代化的成就与经验.人口与经济,2000,1.
    [30]尹真柱.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会议论文集.2000.
    [31]陈长平.人类学的人口研究.世界民族,2000,3.
    [32]潘龙海.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与其州内人口比剧降问题的负面效应、由来、对策.1999.延边朝鲜族人口问题研讨会论文集.2000.延吉.
    [33]朱成华.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分析及对策.见:文化山脉.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99.4.
    [34]李彬.龙井市的跨国人口流动.民族研究,1999,4.
    [35]王红曼.新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演变.西北人口,1999,3.
    [36]陈长平.民族学中的人口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1.
    [37]朱楚珠.生育文化的传播、转型、替代.人口与计划生育.1999,4.
    [38]金贞爱.朝鲜族自然增长率之我见.见:文化山脉.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8.5.
    [39]许辉勋.对朝鲜民族文化心理本原的神话学阐释.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4.
    [40]王有星.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政策初探.前沿,1998,3.
    [41]彭希哲.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经济学思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42]张敦福.朝鲜族学生选汉校:急剧社会变迁中的文化适应--安图县民族教育的社会人类学实地研究.民族教育研究,1997,4.
    [43]陈俊杰.亲子关系中的代际倾斜与农民生育观念.人口研究,1995,1.
    [44]周祖根.人口迁移流动与生育.人口与计划生育,1995,5.
    [45]陈俊杰.农民生育观念研究:社会人口学的透视与展望.人口研究,1995,6.
    [46]姜淳和.对延边朝鲜族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1.
    [47]禹英兰.论新时期朝鲜族妇女的经济地位问题.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4.
    [48]彭希哲.戴星冀.试析风险最小化原则在生育决定中的作用.人口研究,1993,(6).
    [49]孙春日.试论延边朝鲜族聚居地的形成.民族研究,1990,1.
    [50]朴钟铉.延边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史(朝鲜文).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7
    [1]Jack C.Caldwell,"Toward a Restatement Of 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ory",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September/December 1976 ):358
    [2]Goldstein,S.,Goldstein,A.,1982,"Technique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3]Interrelations between Migration and Fertility",Chapter 5 in National Migration Surveys X Guidelines for Analysis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4]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s, 1991 - 1999; and Carl Haub and Diana Cornelius, 2000 World Population Data Sheet (Washington, DC: 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