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独生子女群体的思想教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人类开始步入一个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时代。互联网的触角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向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延伸,对新生事物历来敏感的高等学校受其影响日盛。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一方面正加速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另一方面也给高校传统校园文化和学生思想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带来严重的冲击与挑战。
     青年大学生作为新生事物的易感人群,是网络使用的主体和生力军,而独生子女群体作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其特殊的时代性特征,使网络文化对他们的思想政治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判断、法律意识、思维方式、文化观念、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产生着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大学生独生子女群体的特点基础上,从网络文化的内涵、特征,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独生子女群体思想的影响,及其给大学生独生子女群体思想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着力研究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独生子女群体的思想教育特征及对策,试图为高等学校在新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独生子女群体进行思想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教育对策。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technology of communication internet has been world widely used,and people begin to step into a era in which internet is necessarily needed in our life.Internet now is expanding to every comer and field of the society at a rapid speed. University,which is a sensitive ment of internet culture,on one hand,is fiercely changing the manners of thinking,studying and viewpoint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on the other hand,is bringing conflicts and challenges to their traditional campus cultute and the methods for the sudents' moral education.
    The younth,especially the university students,as the sensitive group to new stuff,are the majority who use internet.However,the group of only-child,who is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ents,has the character of the era.Thus,they are widely and deeply influenced by internet culture on political views,opinion about value,moral verdict,realisation of law,methods of thinking,views about culture,models of behaviour and psycology. In this research,we focus on moral,educational character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group of only-child who are liv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culture.Apart from basing on this,we also analyse the characters of the group,according to the inner meaning and effect of internet culture and the chances as well as the challenges for the moral education for this special group.This research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authorities who want to get somewhere on the cre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under a new background.
引文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
    [4] 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社政[2000] 10号)
    [5]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人民日报,2000.3.1
    [6] 江泽民:《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0.6.9
    [7]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日报,2001.10.25
    [8] 鲁洁:《教育社会学》,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9] 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9
    [11] 谢海光、介建美、石风妍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8
    [12] 谢海光、王建中、介建美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实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8
    [13] 严耕、陆俊、孙伟平:《网络伦理》,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14] 陶文昭、詹英编著:《网络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版
    [15] 万新恒主编:《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 鲍宗豪主编:《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17] 傅荣校、杨福康著:《空中校园:网络传播与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 万传文、范存仁编著:《现代心理学普及丛书—独生子女的心理及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9] 风笑天:《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20] 穆光宗著:《中国的未来交给谁—独生子女问题的紧急报告》,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年版
    [21] 孙云晓、卜卫主编:《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2]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组织编写:《中国家庭子女教育—独生子女家长读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3] 祝蓓里、杜公卓主编:《爱与成长: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学生心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 [美] 阿尔温·托夫勒:《权利的转移》,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25] [日] 中泽次郎、铃木芳正合著,王盛安译:《独生子女教育法》,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26] [美] 嘉格伦著,万小器、程文浩译:《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7] [美] A·班杜拉著,林颖、王小明、胡谊、庞维国等译:《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8] 项久雨:《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南京师大学报》2002.5
    [2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电子商务》2000.15
    [30] 李志、吴绍琪、张旭东:《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状况的比较研究》,《青年研究》1998.4
    [31] 李克:《大学生独生子女群体:现象与本质特征》,《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3
    [32] 郝贺:《针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0.3.
    [33] 宋德如:《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负面影响与教育干预》,中国教育学刊2000.5
    [34] 王恒仁、李留成:《关于占领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几点思考》,理论学习2001.2
    [35] 姜继红:《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等教育研究2002.1
    [36] 周毅:《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教育的挑战》,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37] 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12期—2003年第10期
    [38] 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第10期—2003年第6期
    [39]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年杂志:《中国青年研究》,2001年第1期—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