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信仰的迷失与重塑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道德信仰问题是道德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根源上解决“人为什么要讲道德”和“人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的问题。在目前面临社会转型的中国,精神文明建设面临重重困难,集中于道德建设领域主要在于道德信仰的迷失。正确认识目前道德信仰的现状,分析此现状产生的深刻根源,重视道德信仰在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乃至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找出使人们走出道德信仰迷失的有效途径,这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从众多学者关于道德信仰含义的界说中引出笔者对道德信仰的见解,并且重点论述了道德信仰的功能及其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揭示了道德信仰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迷失现状:具有合理性的传统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遭到背弃;道德情感麻木,道德意志缺失;对道德价值体系及对价值理想目标存在的依据和理由持怀疑态度;对道德规范的漠视;道德人格的分裂等。
     第三部分:从历史、经济、文化角度以及道德信仰自身的理论缺失方面深刻剖析了道德信仰迷失的复杂原因。
     第四部分:阐述重塑道德信仰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重塑道德信仰提供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正确对待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传统道德与新的制度、机制、规则相配合;道德信仰与法律信仰相结合,把德治的说服力、劝导力与法制的强制力、威慑力相结合;用情感渗透的方式并结合社会实践,分层次加强道德信仰教育;保持道德信仰的开放态势,与时代接轨,批判地借鉴其他信仰的优点。
Moral belief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ral construction, which resolves from the foundation stone "why people should have morality?" and "what kind of morality people should have ". At present, China confronts society revolution, whose construction of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lso confronts lots of difficult. It lies in mostly the maze of the moral belief, which has fastened on moral construct field. We should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autuality of the moral belief, analyze the profound germ of the autualit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action in moral construction and find the efficiency approach making people walk out the maze, which is an exigent problem.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The author has elicited the definition of the moral belief from all kinds of definitions. It explored on the action of the moral belief and the important action in moral construct fields.
    The second section: This section instructs mazing autuality in society revolution: Rational parts of the traditional moral conception are discarded in realism life; The emotion of morality is numb and the will of morality is lacking; People are suspicious of the gist and excuse of the moral value system and value ideal goals; People brush moral rule aside and confront abruption of moral personality.
    The third section: This section anatomies profoundly complex reason of the moral belief maze from history, economy, culture and the absence of moral system itself.
    The last section: We must do following aspects in order to reshape moral belief: We should promote vigorously socialist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can provide economic condition and society condition; treat accurately pluralistic value tropism, so as to assort traditional morality with new system mechanism rule; moral belief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legal belief, persuasion of morality controlled should be united with regulation authority of legal system, though it, to reshape moral belief; strengthen education of moral belief through sensibility infiltrated into and socialist practice ; keep moral belief to be open, use for reference the advantage of other belief.
引文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5 韦政通:《伦理思想的突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6 荆学民:《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7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
    8 刘小枫:《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上),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9 唐凯麟:《伦理学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10 唐凯麟,龙兴海:《个体道德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发93年
    11 高兆明:《道德生活论》,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年
    12 万俊人:《现代性的伦理话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13 刘建军:《追问信仰》,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14 章海山:《当代道德的转型与建构》,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 周文彰:《狡黠的心灵----主体认识图式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16 茅于轼:《道德、经济、制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17 贺麟:《文化与人生》,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18 《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集》,林尘,张唤民,陈伟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
    19 蔡尚思:《中国现代思想史简编》(第2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
    20 冯天策:《信仰导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21 [日]《丸山敏雄全集》(第1卷),东京伦理研究所,1979年
    22 [德]康德著,韩水法译,《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99年
    23 [德]康德著,蓝公武译,《纯粹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60年
    24 [德]鲁道夫·奥伊肯著,张源,贾安伦译,《新人生哲学要义》,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25 [美]莱茵霍尔德·尼布尔著,王守昌等译,《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26 冯天策:《信仰的主观客观形态》,《东岳论丛》,2003年第3期
    27 任建东:《道德信仰形成的完成性机理》,《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28 任建东:《道德信仰的演变及其规律性》,《伦理学研究》,2003年第1期
    29 任建东:《道德信仰生成的社会基础》,《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30 任建东:《道德信仰的主体性构成及其本质》,《长沙大学学报》,2003年第9期
    31 任建东,王艳玲:《道德信仰的客体性构成及其本质》,《唐都学刊》,2003年第2期
    32 冀哲:《信仰问题研讨综述》,《哲学动态》,2002年第8期
    33 魏长领:《道德信仰危机的表现、社会根源及其扭转》,《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34 魏长领:《论道德信仰及其功能》,《道德与文明》,2003年第6期
    35 魏长领:《道德信仰:道德人格上的自我超越》,《郑州大学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36 罗国杰:《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精神文明建设》,2000年第12期
    37 刘建军:《试论三种非宗教的信仰形式》,《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38 葛晨虹:《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机制》,《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3期
    39 黄慧珍:《信仰及其危机和转机》,《哲学动态》,2002年第12期
    40 黄慧珍:《论信仰的本质及其历史形态》,《哲学研究》,2000年第5期
    41 申来津:《信仰:精神的意蕴与表征》,《学术论坛》,2003年第2期
    42 刘晓凯:《信仰的一般本质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人文杂志》,2000年第6期
    43 王玉樑:《论理想、信念、信仰和价值观》,《东岳论丛》,2001年第7期
    44 王曦:《转型期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精神文明建设》,2000年第7
    
    期
    45 陈世珍:《科学的精神信仰: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指南》,《精神文明导刊》2003年第5期
    46 蔡毅:《社会规则的制定与道德的重建》,《云南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47 罗军飞,李建华:《从道德信仰到法律信仰——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民族心态转换》,《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9期
    48 高兆明:《论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信仰危机》,《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49 黄明理:《道德信仰研究综述》,《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50 黄明理,丁妍:《道德信仰危机的成因及其克服》,《伦理学研究》,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