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之学习领域的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20世纪以来至今的一百多年中国和日本学校(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习领域的发展概况作为研究脉络,对近代、现代、新世纪三个时期两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中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育目标、音乐学习领域进行了横向的比较研究,在总结三个时期中国和日本学习领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两国音乐学习领域发展的异同和规律。
     本文包括以下四个章节:
     序章部分,首先对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范围和内容进行了论述;然后对课题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音乐学习领域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列出了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近代中日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比较研究”,按照时间的顺序,将近代中国分为清末民初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将近代日本分为唱歌教育创立时期和唱歌教育确立时期。在分别对两国各时期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育目标、音乐学习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概述后,就近代中日学校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育目标、音乐学习领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两国音乐学习领域的异同。
     第二章“现代中日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学习领域)的比较研究”,将现代中国分为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以后三个时期;将现代日本分为唱歌教育发展时期、唱歌教育繁荣时期两个时期。对现代两国音乐教育目标、音乐学习领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比较,论述了两国音乐学习领域的差异性。
     第三章“新世纪中日学校音乐教育学习领域的比较研究”,是以新世纪中日《音乐课程标准》和《学习指导要领》(音乐)的“教学领域”和“学习领域”作为研究对象。本章从价值观、课程观、教育思想等不同角度探究了两国音乐学习领域的异同,认为中国的音乐课程内容体系越来越趋向科学完善,但对学习领域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有待进一步加强。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今后我国音乐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s in the learning areas in music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 thesis makes a horizont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ideas, goals and the learning areas in the music education at school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neoteric times, modern times and new century. Summing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arning areas in the three tim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similariti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sic learning area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is thesis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our sections:
     The introduction part studies the purpose, the significance, the scope and the content of the task, then gives a synthetic presentation of the research result and status of the related issues, and at last lists the music-related definitions and the major research methods.
     In chapter 1,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ontents of music education in neoteric Chinese and Japanese schools, the thesis is grouped into 2 periods of time of modern China with 1919 as the division year; while modern Japan is divided into 2 periods of time, the beginning and establishment of singing education. After the elabor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ideas, goals,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areas during the two periods in the two countries, the chapter points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music learning areas in the two countries.
     In chapter 2,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odern music teaching contents (learning areas) in modern Chinese and Japanese schools, the thesis divides modern China into 3 periods: the founding period of PRC,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eriod; while modern Japan is divided into 2 period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sperity periods of singing education. Then the chapt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ducation goals and the music learning areas, and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countries' music learning areas.
     In chapter 3,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learning areas in music education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schools in the new century, the thesis takes the "teaching areas" and "learning areas" of the "Music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guideline of learning"(music) as the study object. The chapt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music learning areas in the two countries from different angles of the sense of value, the curriculum concept and education thought, etc. At last we get a conclusion, the music contents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develop into a more scientific degree, but the study of theory in the learning areas delays and needs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This study provides useful and available reference and theory basis for the revision of music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s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s school.
引文
① 顾建军《教育价值观与教育思想》,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7期。
    ① 金亚文《初中新课程音乐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7—8页。
    ① 摘自《上海教育》,载《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4年第6期,第65页。
    ② 李诚忠主编《教育辞典》,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版,第58页。
    ③ 缪裴言、缪力、林能杰编著《日本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3页。
    ④ 金亚文《初中新课程音乐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0页。
    ① 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②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384页。
    ③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1902年,第77页。
    ④ 刘靖之《中国新音乐史论》,耀文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37页。
    ① 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29页。
    ② 根据张静蔚编《学堂乐歌曲目索引》,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1983年油印本。
    ③ 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2页。
    ④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792页。
    ⑤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797页。
    ① 章咸、张援《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4—95页。
    ② 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③ 见《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全国教育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编,1925年10月出版。
    ① 见《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全国教育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编,1925年10月出版。
    ② 教育部《部颁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载《音乐教育》第一卷第2期,1933年5月。
    ③ 教育部《部颁中学音乐课程标准》,载《音乐教育》第一卷第4、5期合刊,1933年10月。
    ① 章咸、张援《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66—369页。
    ② 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8—69页。
    ③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9—115页。
    ④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97—307页。
    ① 章咸、张援《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67—469页。
    ② 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艺术教育数据库(1.0版)》,1999年。
    ③ 章咸、张援《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70页。
    ④ 章咸、张援《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94—495页。
    ⑤ 章咸、张援《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73—474页。
    ⑥ 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66页。
    ⑦ 章咸、张援《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40—442页。
    ①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35页。
    ① [日]滨野政雄《新版音乐教育学》曹理、缪裴言、王昌逵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8页。
    ②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51页。
    ③ 缪裴言、缪力、林能杰编著《日本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①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48页。
    ②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52页。
    ③ 缪裴言、缪力、林能杰编著《日本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9页。
    ①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64页。
    ② [日]滨野政雄《音乐教育学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5页。
    ③ 于慧《近现代中日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第16页。
    ①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56页。
    ② 缪裴言、缪力、林能杰编著《日本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1页。
    ③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65页。
    ①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59页。
    ② [日]高萩保治《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缪裴言、林能杰、缪力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
    ①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42页。
    ② 张前《中日音乐交流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第323—350页。
    ①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47页。
    ① 郭笙《新中国教育四十年》,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
    ② 马达《中日中小学音乐教育之比较研究》,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三期,第72—76页。
    ③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85)》,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63—266页。
    ④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85)》,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①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85)》,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66页。
    ② 《建国以来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汇编》(1949——1985),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办公室、课程教材研究所1986年,第44—60页。
    ③ 《建国以来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汇编》(1949——1985),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办公室、课程教材研究所1986年,第6—25页。
    ① 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46—148页。
    ①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85)》,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87—342页。
    ②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85)》,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316页。
    ③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85)》,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364页。
    ①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85)》,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17—326页。
    ②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85)》,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65—372页。
    ① 马达《中日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之比较研究》,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三期,第72—76页。
    ②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74页。
    ③ 浜野政雄新版《音乐教育学概说》,音乐之友社,1994年,第17版。
    ① 见缪裴言、缪力、林能杰编著《日本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1页“当时美国许多州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歌唱(Singing)、节奏活动(Rhythmic Activities)、鉴赏(Listening)、器乐(Instrument Dlaying)、创作活动(Creative Activities)。”
    ② [日]高萩保治《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缪裴言、林能杰、缪力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
    ① 缪裴言、缪力、林能杰编著《日本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1页。
    ②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77页。
    ①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107页。
    ①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151页。
    ①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159—166页。
    ①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93页。
    ① [日]浜野政雄《音乐教育学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5—49页。
    ② [苏]凯洛夫著,李子卓等校译《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57页。
    ① [日]浜野政雄《音乐教育学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7页。
    ① 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5页。
    ②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① 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②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③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13页。
    ①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②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③ 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2页。
    ①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
    ②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① 林能杰,缪裴言《日本小学音乐学习指导要领简介》,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第11期。
    ② 林能杰,缪裴言《日本初中音乐学习指导要领简介》,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第12期。
    ③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151页。
    ④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151页。
    ① 林能杰、缪裴言《日本小学音乐学习指导要领简介》,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第11期。
    ① 林能杰、缪裴言《日本初中音乐学习指导要领简介》,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第12期。
    ② 林能杰,缪裴言《日本初中音乐学习指导要领简介》,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第12期。
    ③ 李明华《面向21世纪的日本中小学教育改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第87—91页。
    ④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⑤ 林能杰,缪裴言《日本初中音乐学习指导要领简介》,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第12期。
    ① 刘兼《国家课程标准框架和特点分析》,载《人民教育》,2001年第11期。
    ①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870页。
    ②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2043页。
    ③ 周南照《教育与文化之互动在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亚洲的观念·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4页。
    ④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151页。
    ⑤ [日]浜野政雄《音乐教育学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1页。
    ① 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1页。
    ②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142页。
    ③ 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① 缪裴言、缪力、林能杰编著《日本音乐教育概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1页。
    ② 金亚文《初中音乐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③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9页。
    ④ 林能杰、缪裴言《日本初中音乐学习指导要领简介》,《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第12期。
    ①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13页。
    ① 金亚文《初中音乐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② 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① [日]高萩保治《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缪裴言、林能杰、缪力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第60页。
    ② 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4页。
    ③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④ 金亚文《初中音乐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⑤ 王同忆主编《语言大典》(上),三环出版社,1990年版,第1148—1150页。
    ①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修订版,第144页。
    ② 王同忆主编《语言大典》(上),三环出版社,1990年版,第541页。
    [1]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俞玉滋,张援.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848—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1840—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章咸,张援.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6]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10]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1]张前.中日音乐交流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12]钱仁康.学堂乐歌考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13]周风智等.日本教育的发展与现状[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6.
    [14]张静蔚.中国近代音乐史料[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15]缪裴言,缪力,林能杰.日本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6]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17]福建师范大学,天津音乐学院.中日音乐比较研究论文集[C].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18]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19]刘靖之.中国新音乐史论[M].台北:耀文事业有限公司,1998.
    [20]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1]童宝良,周洪宇.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2]郭笙.新中国教育四十年[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
    [23]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4]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5]吴文侃,杨汉清主编.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6]王承绪、朱勃、顾明远.比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7]S·拉塞克,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8]周南照.教育与文化之互动在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亚洲的观念·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9][日]浜野政雄.音乐教育学概论[M].曹理、缪裴言、王昌逵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30][日]高萩保治.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M].缪裴言、林能杰、缪力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1][日]小林哲也.日本的教育[M].徐锡龄、黄明皖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32][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33][苏]凯洛夫.教育学[M].李子卓等校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34]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0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35]曾宪文.美育词典[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
    [36]李诚忠.教育辞典[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7]邹爱民,马东风等.音乐教育学——音乐词典条目汇辑[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38]袁善琦.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9]袁善琦.音乐教学技能[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0]国家教委情报研究室.今日日本教育改革[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41]王桂.日本教育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4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3]金亚文.初中新课程音乐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4]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办公室、课程教材研究所.建国以来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汇编(1949——1985)[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45]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2002.
    [46]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47]全国教育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Z].1925.
    [48]张静蔚.学堂乐歌曲目索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油印本,1983
    [49]梁启超.饮冰室诗话[M].1902.
    [50]辞海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51]王同忆.语言大典:上[M].海口:三环出版社,1990.
    [52]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马达.中日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之比较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3).
    [2]林能杰.中日中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D].日本千叶大学硕士论文.1995.
    [3]张前.日本学校唱歌与中国学堂乐歌的比较研究[J].音乐研究,1996(3)
    [4]张前.日本的音乐教育[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3).
    [5]王耀华.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之得失[J].音乐研究,1994.
    [6]王耀华.中日音乐比较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展望[J].天津社会教育出版社,1998.
    [7]袁善琦、周刚.论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史中的地位及作用[J].音乐研究,1999.
    [8]马达.中日初中音乐教科书的比较研究[J].天津社会教育出版社,1996.
    [9]冯云.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如何面对2l世纪的挑战——关于中日两国音乐师资培养现状的几点思考[J].天津社会教育出版社,1996.
    [10]林能杰.关于在学校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意义的思考——通过中日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比较[J].天津社会教育出版社,1996.
    [11]王秀萍.论音乐课程的内容编制特点[J].音乐研究,2002(12).
    [12]李琳.从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看我国音乐教育政策的变化[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8.
    [13]巩海蒂.1991——2002中日音乐比较研究综述[J].中国音乐,2003(4).
    [14]刘大坚.中国音乐教育史简编(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2).
    [15]刘沛.音乐教育的目标[J].中国音乐,1987(4).
    [16]刘沛,向周俊.比较音乐教育学梗概[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5(4).
    [17]马东风.音乐教育的最高目标——音乐审美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1994(6).
    [18]朱琳.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J].中国音乐,1996(4).
    [19]吕金藻,冯伯阳,韩月芳.中国20世纪上半叶中小学音乐教育编年记实[J]. 艺圃,1994(1).
    [20]伍雍宜.本世纪前半叶我国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实践[J].音乐研究,1990(3).
    [21]李凤莲,王军.浅谈日本小学的音乐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3(3).
    [22]廖裴言.日本新的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简介[J].中国音乐教育,1994(6).
    [23]林能杰,廖裴言.日本小学音乐学习指导要领简介[J].中国音乐教育,2002(11).
    [24]林能杰,廖裴言.日本初中音乐学习指导要领简介[J].中国音乐教育,2002(12).
    [25]于仲德.我看日本的学校音乐教育[J].山东教育,1996(7).
    [26]Tsuneaki Miyoshi,管建华.日本的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1996(1).
    [27]周奇迅.二十世纪中外音乐教育思想及目标之比较与借鉴[J].艺术探索,2001(6).
    [28]徐元勇.中日“传统音乐”教育及教学内容之比较[J].中国音乐,2002(4).
    [29]顾建军.教育价值观与教育思想.上海高教研究,1998(7).
    [30]李明华.面向21世纪的日本中小学教育改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2).
    [31]周显宝.日本明治时代的改革与中国清末明初的改良——中日音乐教育比较研究.
    [32]周显宝.中日近现代音乐教育及其改革之比较.
    [33]管建华.中日音乐发展接受西方影响之比较.
    [34]宋瑾.中日比较:音乐的东西方关系处理.
    [35]冯芸.对中日学校唱歌的发生与发展的思考.
    [36]赵琴.西方影响下的中日学校唱歌与学堂乐歌发展的比较.
    [37]王承绪.日本比较教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1996(2).
    [38]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一)[J].课程·教材·教法,1994(7).
    [39]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二)[J].课程·教材·教法,1994(8).
    [40]于江波.日本的教育发展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1998(3).
    [41]刘兼.国家课程标准框架和特点分析[J].人民教育,2001(11).
    [42]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S].中国音乐教育,1991(1).
    [43]岩井正浩.以文化相对主义为基础的各民族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研究,1992.
    [44]桓内幸夫.民族的音乐与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研究,1992.
    [45]加藤富美子.作为教材的民族音乐.音乐教育研究,1992.
    [46]教育部.部颁小学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育,第一卷第2期,1933.
    [47]教育部.部颁中学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育,第一卷第4、5期合刊,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