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市房地产开发的土地管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国土资源部第11号令(《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的颁布以及迁安市土地储备中心的成立,迁安市的城市土地经营管理也基本走上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的规划、经营和管理水平就成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以市场化为核心指导思想,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别对迁安市房地产用地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索。首先,本文对城市土地经营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本文针对迁安市的研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随后,在简要介绍迁安市的基本情况以及迁安市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土地经营管理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布郎三次指数平滑方法分别对迁安市未来的土地需求情况和土地价格进行了预测分析,并进而论证了迁安市的土地供给能力和供给收益状况,论证结果显示迁安市可以形成良性循环的城市建设资金链条。最后,本文从整体规划、行业管理和制度建设等角度提出了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迁安市房地产用地经营管理战略框架,并对通过土地经营管理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相关措施进行了探讨。
     本文的研究结论,在紧贴迁安市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也体现了中小城市土地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因此对国内其他中小城市探索城市土地经营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By the ordination of No.11 order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P.R.C and the foundation of Qian’an land storage center, the management of city land in Qian’an become a more marketing mode. On that bas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make the programming and management of city land more efficient.
     With the direct of marketing thinking,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land management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Qian’an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Firstl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orrelative research achievement, and then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Qian’an. Subsequentl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tails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land management in Qian’an. The linear multianalysis mode and Brown thrice exponent smooth method are used in the forecast of land demand and land price, and thus lead to the evaluation of supply capability and supply profit of Qian’an. The researching result means that a well circulation of the city construction capital is come into being. Finally, the paper put forward a strategy frame including whole programming, industry management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the land management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Qian’an. How to standardize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dustry by land management is also involved.
     The result of this paper can be directly applied to Qian’an. And the result also contains some general standpoints which are useful for other small and medium cities.
引文
[1] 张卫民,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5.1
    [2] 曾永昌,经营城市及其土地的理论与机制(上),国土资源.2003.6.16-21
    [3] 刘盛和、吴传钧、陈田,评析西方城市土地利用的理论研究,地理研究.2001.2.111-119
    [4] 戴双兴,地租地价与城市土地资产经营,价格月刊.2003(3) .28-29
    [5] 赵小风、李瑞雪、魏朝富、谢德体,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重庆经济.2003(11) .20-22
    [6] 李明月、胡竹枝,土地挂牌出让:一种比拍卖更好的出让方式,生产力研究.2003(1) .161-162,170
    [7] 邹劲松,北京市房地产分类规范化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3.1
    [8] 马军,成片土地开发区的土地开发成本核算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4.1
    [9] 吴芸,城市规划与城市地价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5.1
    [10] 李华友,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土地的供求关系研究,河南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1.4.20
    [11] 侯箴,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土地利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5.1
    [12] 尤丽霞,城市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2.1
    [13] 王晓川,运用规划手段不断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中国土地科学.2003,17
    (4) .43-47
    [14] 李盛,规划为先 房地合一——试论城市土地利用的整体概念,城市开发.2001(2) .64-65
    [15] 万艳华,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新观念,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8,15(2) .27-30
    
    [16] 徐挺立,城市土地运营让政府与开发商双赢,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2003(282) .16-19
    [17] 李志明、李刚等,土地置换若干问题探讨,国土经济.2002(2) .18-20
    [18] 方和荣,改革和完善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思考,中国土地科学.2003,17(2) .30-35
    [19] 李元,集约利用土地断提高城市土地运营水平,中国土地.2003(12).11-14
    [20] 刘定惠、谭术魁、朱超洪,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对策探讨,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4).356-359
    [21] 李宪坡,我国现阶段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状况与问题,城市.2003(6).33-36
    [22] 张英奇,政府供地价格确定方法研究,中国土地.2003(10).26-27
    [23] 齐鹏、张林楠,谈容积率影响地价的作用规律,房地产评估.2003(8) .12-12
    [24] 张福君、杨淑梅,关于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几个问题,河北国土资源.2003(12).12-13
    [25] 郭媛萍,关于我国城市地产收益分配问题的思考——论中国土地租税费体系的完善,国土经济.2002(11).23-26
    [26] 李贻学、王岭、徐鹏波、施云,我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3).388-392
    [27] 贾伟召、张绍良、何雪林,城市土地价格膨胀的影响,中国土地科学.2003,17(6).38-41
    [28] 周玲、卢静,城市土地资产管理体制的发展与创新,中外房地产导报.2003(23).7-8
    [29] 陈双,城市土地经营应增强生态环境意识,长江建设.2003(6).46-47
    [30] 陈建龙、王国有,谈城市土地储备制度,黑龙江国土资源.2003(3).46-47
    [31] 张丽琴、姚书振、李江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演进驱动机制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11).93-95
    [32] 王炳毅,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思路,发展研究.2003(10).40-41
    [33] 张丽琴,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5).278-280
    [34] 唐焱、王万茂,近十年中国城市土地估价研究综述,中国土地科
    
    
    学.2003,17(4).52-57
    [35] 袁剑,城市土地资源配置调控模式构建,中国土地.2003(9).12-14
    [36] 陈晓宁,城市土地资源的属性探讨,甘肃科技.2003,19(9).76-77
    [37] 刘洁,合理经营城市土地资产的战略思考,生产力研究.2003(4).165-166
    [38] 李瑞华、程效东,关于城市土地收购和产权的思考,中外房地产导报.2003(16).15-17
    [39] 杜新波、孙习稳,城市土地增值原理与收益分配分析,中国房地产.2003(8).38-41
    [40] 高佩华、高秋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东北测绘.2003,26(2).49-51
    [41] 康雄华、张安录,城市土地资产经营新思路探讨,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5-87,110
    [42] 陈书荣,试论城市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南方国土资源.2003(6).17-19
    [43] 姜鲁光、张祖陆,济南城市土地利用的圈层结构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4).73-76
    [44] 袁剑、王远桂,国外运用市场机制调控城市土地资源给我们的启示,上海土地.2003(3).32-34
    [45] 杨继瑞,城市土地经营中的政策配套与协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5).44-48
    [46] 周师圣,强化经营城市理念 高效运作城市土地资本,铜陵学院学报.2003,2(1).17-20
    [47] 杜葵、孙俊玲,城市土地供应机制及模式优化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3,28(3).125-127
    [48] 康雄华,城市土地资产经营新思路探讨,上海土地.2003(2).33-35
    [49] 赵理尘、姜杰,国外城市土地利用制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法学论坛.2003,18(2).69-73,68
    [50] 王克强、刘红梅,城市土地储备机制与资产证券化研究,上海房地.2003(2).24-27
    [51] 谭永忠、吴次芳 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中国软
    
    
    科学.2003(3).139-143
    [52] 张凤和,城市土地需求的四大决定因素,中国房地产.2003(4).26-28
    [53] 夏显力、李世平 等,城市土地整理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