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规范教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班级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幼儿跨入的人生道路上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班级组织的特征之一是具有严格的班级规范。本文阐述了幼儿园班级规范的内涵及其对幼儿身心发展、完成班级保教任务的功能,分析了幼儿园班级规范的类型以及规范的教育过程,揭示了幼儿园班级班级规范教育方式的失误:重约束,轻自由;重惩罚,轻疏导;重言教,轻身教。并分析了导致规范教育方式失误的原因:驯化的教育观;专制的教师观;狭隘的儿童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完善班级规范教育的思考和建议:关于规范的合理性;关于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关于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Class is the basic unit to nurse and educate infants in the kindergartens. It is the first formal social organization that infants attend. One of the class organization's features is that it has strict class norms. The paper is to illustrate the connotations of kindergartens' class norms and their functions in helping infa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accomplishing class education tasks. It is also to analyse the types of kindergartens' class norms and standardized educating process. In the paper, the faults of kindergartens' class standardized teaching methods are delineated-more attention paid to restraint punishment and verbal instructions than to freedom persuasion and personal examples. The causes for the faults are probed into-educational opinion of taming infants teachers-dominating attitude and (teachers') narrow opinions toward infants. In addition, some advices on how to improve class standardized education are put forward. That is, the norms should be valid, infants' initiative and crea
    tivity should be cultivated and the infants teachers should be professionally qualified.
引文
[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班级:事实分析及其价值选择》《教育研究》,1999年第7期第42页
    [2]同[1]第43页
    [3]刘焱编著:《幼儿教育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4]张其龙:《幼儿园小班常规探析》《学前教育研究》,1991年第4期,第1页
    [5]杨丽珠、吴文菊主编:《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6]魏国良著:《学校班级教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95页
    [7]易晓明:《论秩序感的教育价值及其教育建构》,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年,第297页
    [8]同[6]第279页
    [9]刘晶波著:《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4页
    [10]吴康宁等著:《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7页
    [11]丁祖荫主编:《幼儿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288页
    [12]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5页
    [13]同[9]第124页
    [14]孙孔懿著:《教育失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0页
    [15]约翰·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1~53页
    [16]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第173页
    [17]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1),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35页
    [18]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11页
    [19]刘云杉著:《学校生活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5页
    [20]赵学菊:《浅谈幼儿教师角色观念转换》,《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第45页
    [21]郑三元:《幼儿园班级生活制度化的特征及反思》,《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第17页
    [22]同[18]第267页
    
    
    [23] 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编著:《外国教育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20页
    [24] 同[18] 第97页
    [25] 同[10]第164页
    [26] 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0页
    (1)吴立德著《班级社会学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吴康宁等著《课堂教学社会学》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马和民,高旭平著《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陈时见主编《课堂学习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李德显著《课堂秩序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时容华主编《教育社会心理学》世界图书出边公司1993年版
    (8)刘云杉著《学校生活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刘晶波著《幼师互动行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谢维和著《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1999年版
    (11)戴联荣,薛晓阳编著《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柯晓扬主编《小学班级体建设与活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鲁洁,吴康宁主编《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4)魏国良著《学校班级教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6)缪建东著《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陈向明著《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吴松,吴芳和主编《WTO与中国教育发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张奇编著《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唐淑,虞永平主编《幼儿园班级管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1)刘晓东著《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刘晓东著《儿童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3)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4)阎水金主编《学前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5)孙孔懿著《教育失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6)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7)杨丽珠、吴文菊主编《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8)张文新著《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9)乔治·雅各布斯等著《共同学习的原理与技巧》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0)郭声健著《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1)陆有铨著:《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2)李丹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3)马戈B·南婷《儿童心理社会发展——从出生到青年早期》丁祖荫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4)叶栋梁著《班级教学的团体过程》台湾正中书局1976年版
    (35)裴时英著《教育社会学概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36)瞿保奎主编、陈桂生选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7)吴清山等著《班级经营》台湾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版
    (38)傅松涛著《教育社会学新论》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9)(日)片冈德雄《班级社会学》贺晓星译 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
    (40)董泽芳编著《教育社会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1)吴铎、张人杰编《教育与社会》中国科技出版社1991年版
    (42)王振宇等著《儿童社会化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3)P·H·墨森等著《儿童发展与个性》缪小春等译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4)黛安·E·帕普利、萨利·w·奥尔兹著《儿童世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45)G·H·米德著《心灵、自我与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46)孙云晓著《儿童教育忧思录》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7)薛树珍著《儿童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8)A·B·彼德罗夫斯基等著《集体的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49)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0)(台)吴清山等著《班级经营》台湾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版
    (51)(美)林格伦著,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2)黄蓓佳著《我要做好孩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
    (53)迪迪埃·埃里蓬克著《权力与反抗》谢强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4)张博附著《现代性与制度现代化》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
    (55)哈贝马斯著《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 活动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洪佩郁译,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
    (56)冯增俊著《教育人类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57)王守恒主编《教育动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生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59)赵中健编《教育的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60)(美)杰费里·亚历山大著《社会学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61)P·W·Jackson(1990): life in classroom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62)Jeanne H·Ballantine(1983):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Prentice-Hall, lnc.,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07632.
    (63)吴永军《试论教育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社会学因素》 《江苏教育研究》1991年第6期
    (64)吴康宁《论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班级》《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第2期
    (65)吴康宁《试析作用于幼儿发展的外部影响》(上)《幼儿教育》1994年第1期
    (66)张其龙《幼儿园小班常规探析》《学前教育研究》1991年第4期
    (67)潘洁《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上)《幼儿教育》1999年第10期
    (68)虞永平《幼儿的学习与学习代价》《幼儿教育》2000年第2期
    (69)朱玉红《试论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学前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
    (70)许政援等《3~6岁幼儿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发展因素》《心理学报》1987年第1期
    
    
    (71)(美)Carolyn Uhlinger Shantz《儿童之间的冲突》《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年第1期
    (72)范敬梅《教师与幼儿的交往方式》《幼儿教育》1998年第6期
    (73)丁笑炯《课堂纪律的社会学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年第3期
    (74)李蓉蓉《班级社会心理学研究述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5期
    (75)陈时见《课堂管理与学生发展》《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第6期
    (76)王守恒《建立我国幼儿教育社会学刍议》《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