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探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以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为研究对象。在对现有文献和研究成果总结回顾的基础上,本论文主要分四部分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概述了人力资源价值的定义,从多角度对人力资源价值的内涵进行剖析,并从员工个体和外在因素两方面分析了人力资源价值的影响因素;第二部分论述了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及特殊性,并针对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在计量人力资源价值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主体,详细地表述了两种基本计量方法即成本法和价值法的具体内容。成本法所核算的项目主要有五项: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和离职成本。价值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四种计量模型:以工资报酬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法、以收益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法、随机报偿价值模式及以完全价值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法,并针对现有计量模型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改进方法。另外在详述货币计量方法的同时,还简述了有关非货币计量方法;第四部分是有关计量方法在样本单位中的应用研究,本文选择某会计师事务所为案例分析对象,大胆地将众多理论界所提出的计量方法和模型在具体实际中加以应用,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This thesis is aimed to discuss the measurement of human resource value (HRV). With a review of documents on hand and summing-up of achievements of previous research, 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the measurement of HRV. Generally speaking, it can be separated into four parts as following. The first part give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definition of HRV.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factors that affect HRV are also listed.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specialty of measurement of HRV. Some points for attention are proposed after taking those previous researche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third part, the principal part of this dissertation, explains in details the primary methods of the measurement of HRV, which include the method based on the cost and the value. The measurement of cost of HRV mainly consists of five items to count the cost of obtainment, development, employment, maintenance and reassignment of HR. The measurement of value of HR is elaborated with four models separately based on the wage, profit, random income and complete value. Apart from the above methods, some nonmonetary methods are also described. The forth part selects a CPA agency as the sample to put all the method into practice. This bold try brings forth new ideas in this field, which may guide further research.
引文
1.[德]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二、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3.[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二、三卷,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4.[英]詹姆斯·E·米德:《效率、公平与产权》,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5.[美]卡恩·卡:《人,活动资源》,煤炭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
    6.[美]朱利安·L·西蒙:《人口增长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7.[美]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北京人学出版社1987年版;《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
    8.[美]西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9.[美]舍温·罗森:《人力资本》,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英]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1.[印度]莫·钱干:《人力资本形成》,载《经济学译丛》1982年版。
    12.[日]岛回睛雄:《劳动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13.[美]罗纳德·伊兰伯格等:《现代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年版。
    14.[美]费景汉,古斯塔夫·拉尼斯:《劳动力剩余经济的发展》,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5.[英]H·鲁宾逊:《人口与资源》,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6.[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17.[美]哈尔·瓦里安:《高级微观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8.[美]萨尔·D·霍夫曼:《劳动力市场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
    19.[美]多恩布什和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0.[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2.[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二联书店1994年版。
    23.[美]卡洛林·肖·贝尔:人力资本形成和决策者,《经济学译丛》原载美国《经济问题》1984年第18号。
    24.[美]埃里克 G 弗兰霍尔茨:《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25.[美]汤姆·科普兰、蒂姆·科勒、杰克·默林:《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1993年版
    26.王宏昌:《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讲演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27.张广培:《劳动力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8.潘念云:《中国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理论与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
    
    
    29.邱渊:《教育经济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0.冯端兰等:《论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国城市出版社1991年版。
    31.余明德:《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编《经济学与中国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2.李建蔚:《教育经济学》,对外贸易出版社1988年版。
    33.周天勇:《劳动与经济增长》,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4.高希均主编:《教育经济学论文集》,经联出版事业公司1977年版。
    35.厉以宁:《教育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36.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7.秦宛顺、厉以宁:《教育投资决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8.陈仁栋:《人力资源会计》,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9.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版。
    40.张文贤:《管理人股——人力资本定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年版。
    41.徐国君:《劳动者权益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42.刘仲文:《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3.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经济研究》1997(6)。
    44.李京文:关于知识经济的几个问题,《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7)。
    45.杨瑞龙,周业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经济研究》,1997(1)。
    46.杨春学:经济人的理论价值及其经验基础,《经济研究》1996(7)。
    47.阁达五、徐国君: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框架,《会计研究》1996(11)。
    48.阁达五、徐国君: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与劳动者权益的确立——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新模式几个关键问题的再探讨,《会计研究》1999(6)。
    49.张文贤:人力资源会计的四大难题,《会计研究》,1995(12)。
    50.张文贤、邵强进:会计学革命——从物本主义到人本主义的飞跃,《复旦大学学报》,2001(2)。
    51.刘大贤:当前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1999(7)
    52.陈金龙:人力资源的计量和报告理论探讨,《会计研究》1999(7)
    53.杜兴强: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会计研究》,1997(12)。
    54.杜兴强、李文:人力资源合味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研究》,2000(6)。
    55.刘仲文: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模式探讨,《会计研究》,1997(6)
    56.刘仲文:以生产者剩余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核算体系,《财务与会计》,1998(1)。
    57.赵保卿: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1995(12)。
    
    
    58.黄乾:论人力资本产权特征,《财经研究》,2000(9)。
    59.文宗瑜:人力资本产权的定价及其交易,《经济体制改革》,2001(3)。
    60.方竹兰:人力资本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6)。
    61.胡培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今解,《经济学动态》,2001(7)。
    62.夏甄陶: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湖湘论坛》,2001(1)。
    63.胡世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若干理论问题,《改革与理论》,1997(9)。
    64.夏业良:论人力资本投入与转移中的“后发利益”,《市场与人口分析》,1999(3)。
    65.薛进军: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中国社会科学》,1993(3)。
    66.肖永年:论人力资本开发,《学术交流》,1995(3)。
    67.陆建桥: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财经论丛》,1996(5)。
    68.邹海峰等:人力资源会计综述,《财会研究》,1998(2)。
    69.傅桂林、闫存岩:人力资源评估理论及方法,《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7)。
    70.李世聪: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9)
    71.王云昌、邵华:对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的探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9)。
    72. Stone ,K.V.M, 1993:"Labour Markets, Employment Contracts, and Corporate change ",In Mclahery, J. Sol Picciotto and Colin Scott(eds),Corporate control and Accountabilit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
    72. Lehrer K, 1990: theory of Knowledge ,London: Routledge press .
    73. Mincer J, 1974:Schooling, Experience and Earnings, New York :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74. Park K, 1996: "Educational Expansion and Educational Inequality on Income Distribution",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Vol. 15, No .1.
    75. Peter Drucker, 1987: The Poverty of Economic Theory Managing for the Fu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