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赖公信仰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赖公又称赖爷,在民间道教中称赖公元帅或赖都灵侯,在赣南会昌县则称显应赖公侯王。赖公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神明,在于都、会昌、寻乌、安远、宁都、兴国、信丰、赣县等县均有赖公信仰的分布。著名汉学家劳格文先生曾指出:“在整个江西的东南部,赖公崇拜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采取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结合的方法,首先,厘清这一信仰的地域分布并勾勒出一幅赖公信仰的地域分布图,分析赖公信仰的特点及其原型,然后采取个案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赖公信仰三个典型个案的比较研究,揭示在特定历史场景、特定自然环境下不同赖公被创造、定义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文章通过对赖公神明的形象、原型等方面的分析,认为赖公的原型是猎人,与畲族的猎神崇拜有关系。推动赖公信仰传播是多种因素形成的合力:赖公信仰的传播与赣南竹木贸易的兴盛有关,竹木商人是推动赖公信仰传播的一大重要群体;巫道群体是推动赖公传播的又一大重要群体,赖公是赣南民间道教中一位重要神明;地方士绅与官府是推动赖公神明正统化的主要力量,赖公正统化的历程与赣南社会变迁关系密切。明清赣南地域社会的历史进程,是构成赖公神明形象变化的结构性条件。尤其是明中期平定匪乱的军事行动和江右王学的兴起,明清以来赣南竹木贸易的繁盛,国家正统化礼仪过程中的赣南士绅化运动,咸丰时期太平军的活动及动乱平定后国家礼仪秩序的重建等等,都对赖公形象的变化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引文
①罗勇:《论民间信仰对客家传统社会的调控功能》,《西南民族大学报》,2004年第7期。
    ②郑振满、陈春声主编:《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③罗勇、劳格文主编:《赣南地区的庙会与宗族》,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联合出版,1997年,第23页。
    ①汪毅夫:《客家民间信仰》,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页。
    ②周建新:《文化史视野下的国内客家民间信仰研究》,《民俗研究》,2010年第1期。
    ③黄志繁:《客家民间信仰研究综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①罗勇:《论民间信仰对客家传统社会的调控功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7期。
    ②罗勇:《风水信仰:一个重要的民俗文化事象》,《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③邹春生:《江东神论考》,《赣州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31届年会论文集》,2010年10月
    ④黄志繁:《神明信仰与土客关系—清代上犹县营前观音堂碑文的解读》,《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①黄志繁:《“贼”“民”之间:12-18世纪赣南地域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274页。
    ②黄志繁、廖声丰:《清代赣南商品经济研究:山区经济典型个案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年。
    ③黄志繁:《明代赣南的风水、科举与乡村社会“士绅化”》,《史学月刊》,2005年第11期。
    ④饶伟新:《生态、族群、阶级—赣南土地革命的历史背景分析》,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⑤饶伟新:《明清时期华南地区乡村聚落的宗族化与军事化—以赣南乡村围寨为中心》,《史学月刊》,2003年第12期。
    ①饶伟新:《清代赣南客民的联宗谱及意义初探》,《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②刘晓春:《仪式与象征的秩序—一个客家村落的历史、权力与记忆》,商务印书馆,2004年。
    ③温春香:《风水与村落宗族社会》,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清代赣南客家人的风水观与地域社会—以三僚曾氏坟墓纠纷为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④李晓方、温小兴:《明清时期赣南客家地区的风水信仰与社会控制》,《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⑤参见:罗勇:《客家赣州》,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林晓平:《客家祠堂与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周建新等著《江西客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谢庐明:《赣南的农村墟市与近代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1期;《赣南农村市场中的非正式制度与社会变迁》,《史学月刊》,2003年第2期;《清代赣南客家庙会市场的地域特征分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等。
    ①即章贡区、瑞金市、南康市、信丰县、赣县、上犹县、大余县、崇义县、安远县、龙南县、定南县、会昌县、于都县、宁都县、全南县、兴国县、寻乌县、石城县,以及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②清(同治)《赣州府志·舆地志》。
    ③清(同治)《赣州府志·舆地志》。
    ④《晋书》卷100《卢循列传》。
    ⑤郦道元:《水经注》卷39“赣水”条。
    ⑥关于“老客家”和“新客家”参见罗勇:《客家赣州》,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⑦黄志繁、廖声丰:《清代赣南商品经济研究:山区经济典型个案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年,第21页。
    ⑧明(天启)《赣州府志·物产志》
    ①清(乾隆)《赣县志·物产》
    ②清(光绪)《龙南县志·物产》
    ③清(同治)《会昌县志·风俗》
    ④黄志繁、廖声丰:《清代赣南商品经济研究:山区经济典型个案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年,第23页。
    ⑤黄志繁:《“贼”“民”之间:12-18世纪赣南地域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28页。
    ⑥清(同治)《会昌县志·武事》
    ⑦清(同治)《赣州府志》,1986年重印,第761页。
    ⑧清(同治)《赣州府志》,1986年重印,第764页。
    ①罗勇:《民间信仰研究(1)—解读客家人心灵世界与地域社会形构的钥匙》,《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②滨岛敦俊:《近世江南海神李王考》,张炎宪主编:《中国海洋发展事论文集》,台北,1997年,第21页。
    ③同治《于都县志·民俗》,1986年重印,第625页
    ①民国28年《畚岭张氏五修族谱》
    ①罗勇、劳格文主编:《赣南地区的庙会与宗族》,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联合出版,1997年,第215页。
    ①同上,第14页。
    ②刘庆生主编:《客家古镇筠门岭》,《会昌文史资料》第10辑,2006年,第17页。
    ③翠竹祠内部资料《会昌县道教三庙》,第35页。
    ④张勇华:《宁都中村傩戏研究》,赣南师范学院硕士论文(未刊稿),2009年,第28页。
    ①刘劲峰主编:《宁都县的宗族、庙会与经济》,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联合出版, 2002年,第400-401页。
    ②《社坪先天北拜奏文启师科文·赖公元帅咒语》
    ①中共赣州水东镇委员会、赣州市水东镇人民政府编:《水东镇志》,2006年,第129页。
    ①和平县文化局、群艺馆主编:《和平县民间故事集成》,第32页。
    ①周建新:《客家祖先崇拜的二元形态与客家社会》,《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3期,第12-14页
    ③罗勇、劳格文主编:《赣南地区的庙会与宗族》,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联合出版,1997年.
    ①同治《雩都县志·山川》,1986年重印,第61页
    ②清(同治)《赣州府志·舆地志》,1986年重印,第481页
    ①同治《雩都县志·艺文》,1986年重印,第636—637页
    ①民国28年《畚岭张氏五修族谱》
    ②民国28年《畚岭张氏五修族谱》
    ③民国28年《畚岭张氏五修族谱》
    ①民国28年《畚岭张氏五修族谱》
    ①王健:《近年来民间信仰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社会史角度繁荣考察》,《史学月刊》,2005年第1期,第127页。
    ①于都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于都县志》,新华社出版,1991年,第286页。
    ②民国28年《畚岭张氏五修族谱》
    ③同治《于都县志·稗史》,1986年重印,第846页
    ①罗勇:《论民间信仰对客家传统社会的调控功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7期。
    ②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台北南天书局出版社,1992年,第94页
    ①《虔南凌氏四修族谱·祁山庙记》
    ①同治《会昌县志·形势志》
    ②同治《会昌县志·武事志》
    ①同治《会昌县志·武事志》
    ②同治《会昌县志·祠庙志》
    ③同治《会昌县志·风俗》
    ④同治《会昌县志·祠庙志》
    ⑤同治《会昌县志·祠庙志》
    ①会昌县右水乡中坝村新编《萧氏通谱》
    ②同治《会昌县志·仙释志》
    ③同治《会昌县志·风俗志》
    ④同治《会昌县志·仙释志》
    ⑤同治《会昌县志·艺文志》
    ①同治《会昌县志·艺文志》
    ②康熙《会昌县志·祀典志》
    ③同治《会昌县志·祠庙志》
    ①黄志繁:《贼民之间—12—18世纪赣南地域社会》,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60页。
    ②同治《会昌县志·艺文志》
    ③邵鸿主编:《清实录·江西资料汇编》,下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46页。
    ①郭志超:《客家猎神的发现与寻根》,《民俗研究》,2000年第3期
    ①康熙《会昌县志·方外志》
    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撰委员会编:《杨氏五家文钞》,齐鲁书社,1997年,第85页。
    ①同治《会昌县志·艺文志》
    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撰委员会编:《杨氏五家文钞》,齐鲁书社,1997年,第85页
    ①(美)韩森著,包伟民译《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26页。
    ②(美)韩明士著,皮庆生译《道与庶道:宋代以来的道教、民间信仰和神灵模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③参见王锦萍对《左道:中国宗教文化化中的神灵与恶魔》一书的评论,《唐研究》卷11,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73-680页。
    ④皮庆生:《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74页、第76页。
    ①皮庆生:《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10-211页。
    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撰委员会编:《杨氏五家文钞》,齐鲁书社,1997年,第85页。
    ③罗勇、劳格文主编:《赣南地区的庙会与宗族》,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联合出版,1997年,第101页。
    ①康熙十四年《会昌县志·方外志》。
    ②戴元光、金冠军主编:《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80-182页。
    ③(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八,江南西道六。
    ④参见清康熙二十二年《兴国县志·轶事》载:赣南“兴国上洛山,有木客。形似人,遥见分明,近则藏隐。自言秦时造阿房宫采木者。
    ⑤(民国)吴宗慈:《江西通志》第39册,转引自黄志繁、廖声丰:《清代赣南商品经济研究:山区经济典型个案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年,第22页。
    ①赣州地区编撰委员会编:《赣州地区志》,新华出版社,1994年,第1442页。
    ②于都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于都县志》,新华社出版,1991年,第286页。
    ③中共赣州水东镇委员会、赣州市水东镇人民政府编:《水东镇志》,2006年,第129页。
    ④中共赣州水东镇委员会、赣州市水东镇人民政府编:《水东镇志》,2006年,第52页。
    ①同治《会昌县志·卷三十一艺文》
    ②同治《会昌县志·善士》
    1、(清)魏瀛等修,钟音鸿等纂,《赣州府志》,同治十二年刻本,赣州地区志编纂委员办公室重印本,1986年。
    2、(清)黄永纶、杨锡龄等修纂,《宁都直隶州志》,道光四年刻本,赣州地区志编纂委员办公室重印本,1987年。
    3、(清)黄瑞图修,欧阳铎纂《安远县志》,同治十一年刻本,赣州地区志编纂委员办公室重印本,1987年。
    4、(清)颜寿芝修,何戴仁纂,《雩都县志》,同治十三年刻本,于都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重印本,1986年。
    5、(清)王凝命修,董元纂,《会昌县志》,清康熙十四年刻本,会昌地方志办公室,重印本,2006年。
    6、(清)刘长景修,陈良栋等纂,《会昌县志》,同治十一年刻本,会昌地方志办公室,重印本,2006年。
    7、(清)沈褣经修,刘德桃纂,《长宁县志》,光绪二年刻本,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1967年。
    8、(清)杨长世等撰《杨氏五家文钞》,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撰委员会编:《杨氏五家文钞》,齐鲁书社,1997年。
    9、(明)王守仁撰,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10、于都县祁禄山镇井前村《畚岭张氏五修族谱》,民国二十八年刻本。
    11、于都县祁禄山镇金沙村《南乡袁氏五修族谱》,民国三十五年刻本。
    12、寻乌县澄江镇凌富村《虔南凌氏四修族谱》,民国三十年刻本。
    13、兴国县社坪村《社坪先天北拜奏文启师科文》。
    14、于都县祁禄山镇畚岭村《排上百盛应镇雷坛》。
    1、罗勇、劳格文主编:《赣南地区的庙会与宗族》,香港,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联合出版,1997年。
    2、罗勇、林晓平主编:《赣南庙会与民俗》,香港,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联合出版,1998年。
    3、刘劲峰:《赣南宗族社会与道教文化研究》,香港,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联合出版,2000年。
    4、刘劲峰主篇:《宁都县的宗族庙会与经济》,香港,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联合出版,2002年。
    5、房学嘉主编:《梅州地区的庙会与宗族》,香港,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联合出版,1996年。
    6、罗勇:《客家赣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7、皮庆生:《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8、王健:《利害相关—明清以来江南苏松地区民间信仰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9、(美)韩森著,包伟民译《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10、(美)韩明士著,皮庆生译《道与庶道:宋代以来的道教、民间信仰和神灵模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11、郑振满、陈春声主编:《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12、黄志繁:《贼民之间—12—18世纪赣南地域社会》,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
    13、汪毅夫:《客家民间信仰》,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
    14、黄志繁、廖声丰:《清代赣南商品经济研究:山区经济典型个案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年。
    15、戴元光、金冠军主编:《传播学通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
    16、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台北,台北南天书局出版社,1992年。
    17、林国平:《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问题》,《民俗研究》,2007年第1期。
    18、吴永章:《客家传统文化概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9、胡希张、莫日芬:《客家风华》,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
    20、谢重光:《福建客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1、刘大可:《略论客家村落的神明信仰特征——以闽西武北村落为例》,《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22、周建新:《地方性与族群性:客家民间信仰的文化图像与分析》,《“客家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赣州,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编印,2007年。
    23、周建新:《粤动地区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特征及其族群意象》,《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
    24、刘还月:《台湾的客家族群与信仰》,台北,台北常民文化出版公司。
    25、刘丽川:《论客家民间多信仰及其文化源头》,《中山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6、赖伦海:《解读客家民间的“多神崇拜”》,《闽粤风》,2005年第2期。
    27、胡希张、莫日芬:《客家风华》,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
    28、罗勇:《论民间信仰对客家传统社会的调控功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7期。
    29、谢重光:《试论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1期。
    30、周建新:《客家祖先崇拜的二元形态与客家社会》,《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3期。
    31、黄志繁:《客家民间信仰研究综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32、周建新:《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国内客家民间信仰研究》,《民俗研究》,2009年第2期。
    33、乔健主编:《文化、族群与社会的反思》,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4、李晓文:《赣南客家地区许真信仰研究》,赣南师范学院专门史硕士论文,2007年。
    35、邱浪平:《客家地区的汉帝信仰研究》,赣南师范学院专门史硕士论文,2008年。
    36、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福建师大博士论文,2010年。
    37、中共赣州水东镇委员会、赣州市水东镇人民政府编:《水东镇志》,2006年。
    38、赣州地区编撰委员会编:《赣州地区志》,新华出版社,1994年。
    39、于都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于都县志》,新华出版社,1991年。
    1、寻乌县澄江镇汶口村、凌富村田野调查资料(2009年10月)。
    2、于都县祁禄山镇田野调查资料(2010年4月、2010年5月、2010年6月)。
    3、于都县梓山镇、贡江镇田野调查资料(2010年5月)。
    4、会昌县翠竹祠田野调查资料(2010年8月)
    5、会昌县右水乡中坝村田野调查资料(2010年10月)。
    6、吉安市青源区东固镇丰岭村田野调查资料(2010年7月)。
    7、兴国县丰边乡社坪村田野调查资料(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