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的国家所有权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一、论文要旨与基本线索
     (一) 论文要旨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策以来,中国社会和经济生活开始了结构性变迁的历程。从经济角度而言,改革的思路,无论是提倡以计划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为辅,还是认定我国经济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抑或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终的方向还是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市场化方向的经济改革为传统民法的复活和新生创造了经济上的基础,以维护私人自由为己任的传统民法上的所有权制度受到极度推崇和广泛关注,这早已超出了民法学的范围,法哲学、宪法学、行政法学等任何一个法学部门都无法回避私有财产问题,而且都必须表明对保护私人所有权的肯定性态度,以致私人所有权已无须为自己存在的合理性辩护。
     市场经济内在地要求尊重、承认和保障私人的经济自由,私人所有权奠定了私人经济自由的物质基础。以私人所有权为中心的所有权制度的研究,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与公民所有权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差异,只是主体不同而已,因此,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与私人所有权应当享有完全平等的保护。于是就有人提出了国家为什么不能在竞争性经济领域中存在,既然是市场经济,就应该各种经济成分平等,没有必要刻意地去追求谁进谁退,合理的进路应是国进民亦进,在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下,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的观点。认为国家所有权与私人所有权本质上相同的观点,实际上意味着国家所有权被私人所有权化了,国家所有权与私人所有权之间真的是除了主体不同之外,就没有任何本质性差异了吗?国家所有权与私人所有权作为所有权的基本类型,其制度的价值追求何在?完全平等论是否就真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必须从将国家所有权私人所有权化的人手中拯救国家所有权!
     本文认为,所有权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私人所有权,包括公民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二是公共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两种基本类型的所有权制度的价值追求、主体性质、客体结构、权能结构相似但并不相同,而且公共所有权,特别是国家所有权在其公共性的实现途径上有其特殊的结构。
Part one Main idea and basic clue Main idea
    The China society and economic life have proceeded the course with structural changes since our country implemented the state basic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To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y, the final direction of the reform is stridden forward in the market-based direction no matter advocating the planned commodity economy or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economic reform of the market-based direction has created the economical foundation for revival and new birth of the traditional civil law. The ownership system on the traditional civil law is extremely praised highly and extensive concern which has gone beyond the range of science of civil law. Such law science departments as legal philosophy, administrative law etc. are all unable to avoid the question of the private property and show their affirmative attitude to protection of private ownership.
    Market economy respects, acknowledges and ensures private economic freedom, while private ownership has established the material base of private economic freedom. The research taking private ownership as ownership system of the centre, causes a kind of illusion to people tha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nature among state ownership, collective ownership and citizen's ownership which should enjoy equal protection. The idea of those who take state ownership equal as private ownership means state ownership is privatized.
    This article declares the basic type of ownership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including private ownership and public ownership. Their value, structure of object and powers and functions are not same but similar. That is determined by the publicity of state ownership.
    Basic clue
引文
1、[美] 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2、[日]大河内一男:《过渡时期的经济思想——亚当·斯密与弗·李斯特》,胡企林 沈佩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张树义:《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行政法学背景分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苏力:《也许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美] 黄仁宇:《大历史不会萎缩》,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美] 克里斯特曼:《财产的神话:走向平等主义的所有权理论》,张绍宗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尹伊君:《社会变迁的法律解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9月第1版。
    9、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修订版。
    10、[日] 冈村司:《民法与社会主义》,刘仁航 张铭慈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法] 路易·勃朗:《劳动组织》,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12、孙宪忠:“制定民法典的主要难题”,《法学》,2003年第5期。
    13、梁慧星 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搞——条文、说明、理由与参考立法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4、李开国、刘云生、章礼强:“国家、集体、公民个人所有权立法方案新思考”,《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3期。
    15、江平主编:《民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费宗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法典》,北京: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
    17、[英] 史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阎克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8、黎国智 主编:《马克思主义法学论著导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9、吴传颐 著:《法国、德国和苏联的民法》,南京:美吉印刷社1948年版。
    20、法苑精粹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法学精萃》(2002年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1、[法] 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内部发行)。
    22、[德] 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3、荣剑:《社会批判的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5、徐国栋:“民法的名称问题与民法的观念史”,《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26、梁慧星:《民法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7、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修订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增补版。
    28、[美] R.M.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 周汉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29、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0、曹明德、徐以祥:“中国民法法典化与生态保护”,《现代法学》2003年第4期。
    31、郑少华:《生态主义法哲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2、黄道秀等译:《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
    33、徐国栋 主编:《智利共和国民法典》,香港: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版。
    34、佟柔主编:《论国家所有权》,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5、刘晓星 伍再阳 赵旭东等:《民法硕士论文集》,北京:群众出版社1988年版。
    36、豆建民:《中国公司制思想研究(1842-1996)》,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7、赵乃斌、姜士林:《东欧中亚国家私有化问题》,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5年版。
    38、王利明:《国家所有权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9、龙翼飞:《论我国国家所有权制度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1年。
    40、王军:《国家所有权的法律神话》,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41、黄军:《国家所有权行使论》,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42、[美]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3、[英] R·W·费夫尔:《西方文化的终结》,丁万江 曾艳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4、[德]平特纳:《德国行政法》,朱林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5、[德] 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6、张里安:“所有权制度的功能与所有权的立法”,广西南宁:《中国物权法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汇编》,2004年5月。
    47、周林彬 李胜兰:“试论我国所有权主体制度改革与创新”,《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第3期。
    48、周平:《国家所有权辨析》,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49、[英] 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50、[意] 密拉格利亚:《比较法律哲学》,朱敏章 徐百齐 吴泽炎 吴鹏飞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1、欧阳豁:《法学通论》,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52、陈新民:《公法学札记》,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3、蔡维音:《社会国之法理基础》,台北: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2001年版。
    54、王树义:“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法学理论”,《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沪)2000年第6期。
    55、何新:《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56、胡鞍钢:“我们需要对改革进行反思”,《读书》2005年第1期。
    57、卢周来:“回到政治经济学时代”,《读书》2005年第1期。
    58、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范忠信 晏锋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9、[日] 大须贺明:《生存权论》,林浩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0、[美] 麦乐福:“新中国繁荣,无助者行乞”,[美]吉姆·亚德利:“中国贫困人口面临癌症的死亡威胁”,《参考消息》2004年11月14日,第8版。
    61、周春生:“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问题”,《经济观察报》2005年7月25日,第37版。
    62、崔运武 主编:《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3、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 编:《苏俄民法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64、何勤华 李秀清 陈颐 编:《新中国民法典草案总览》(下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5、[美] 艾伦·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 姚新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6、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办公室 编印:《人大财经工作的回顾与展望》(下卷)(内部资料),1998年2月。
    67、[英] 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68、肖厚国:《所有权的兴起与衰落》,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9、郑冲 贾红梅:《德国民法典》(修订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70、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71、李浩培等:《拿破仑法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72、李开国 张玉敏 主编:《中国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3、李开国著:《民法总则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4、章礼强:《民法本位论》,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75、程明修:“行政私法”,《月旦法学教室》(创刊号)。
    76、梁慧星主编:《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77、梁慧星 主编:《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8、王泽鉴:“物权法上的自由与限制”,《民商法论丛》(第19卷)。
    79、钱明星 李富成:“中国公有制物权法的基本问题”,《民商法学》2002年第10期。
    80、马俊驹 周瑞芳:“制订民法典的指导思想及其体系构想”,《民商法学》2001年第12期。
    81、胡鞍钢:“我们需要对改革进行反思”,《读书》2005年第1期。
    82、祝铭山 主编:《承包合同纠纷》,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83、李晓清:“为筹钱拍卖河道 建楼房不顾排涝”,《人民日报》2005年5月24日,第13版。
    84、汪子骏:“谁把圆明园变成了私家花园”,《中国青年报》2005年5月19日,第A2版。
    85、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86、季怀银:《中国传统民商法兴衰之鉴》,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87、胡家勇:《一支灵巧的手:论政府转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88、陈新民:《中国行政法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9、董辅初等:《集权与分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构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90、中国法制出版社 编:《新编国有企业改制法律手册》,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91、史际春 主编:《经济法总论·教学参考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2、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93、陈端洪:《行政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94、中国法制出版社 编:《办理国有产权案件法律依据》(修订版),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95、[美]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谈峥 于海江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96、周林彬:《物权法新论——一种法律经济分析的观点》,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7、季卫东:《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8、张树义:行政主体研究,《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
    99、[德] 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王晓晔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00、阳东辉:“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哲学基础及多元模式构想”,《法商研究》2002年第1期。
    101、王名扬:《英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02、潘小娟:《法国行政体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103、裴峰:“试析公共物品供给的民营化”,《中州学刊》,2004年第2期。
    104、王军:《国家所有权的法律神话》,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105、林腾鹞:“公法上的社团法人”,《东海大学法学研究》,第18期。
    106、徐正戎:“法国地方制度之剖析——摆荡于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之间?”,《东吴大学法律学报》,第13卷第1期。
    107、曹士兵:《中国担保诸问题的解决与展望——基于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108、[日]大塚芳司:《日本国有财产之法律、制度与现状》,黄仲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09、[日]藤仓皓一郎等 主编:《英美判例百选》,段匡杨永庄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0、[苏]柯舍列夫 著:《论社会主义财产》,达克译,吉林:新中国书局1949年版。
    111、孟勤国 著:《物权二元结构论——中国物权制度的理论重构》,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112、王泽鉴:《民法物权》(第1册),台北:三民书局2000年版。
    113、[德] M·沃尔夫:《物权法》,吴越 李大雪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14、李浩培等:《拿破仑法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15、[日] 田山辉明:《物权法》,陆庆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16、曹杰:《中国民法物权论》,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117、王申:“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2000年年会综述”,《法学》2000年第11期。
    118、孟勤国:“公有制与中国物权立法”,孟勤国:《物权二元结构论——中国物权制度的理论重构》(第2版),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119、王利明 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120、梁慧星:《为中国民法典而斗争》,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21、纪坡民:《产权与法》,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122、程明修:“行政私法”,《月旦法学教室》(创刊号)。
    123、詹镇荣:“民营化后国家影响与管制义务制理论与实践——以组织私法化与任务私人化之基本型为中心”,《东吴大学法律学报》,第15卷第1期。
    124、Giampaolo Rossi:“公产和用于公共利益的私产”,《第3届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中国北京)。
    125、[日] 美浓部达吉:《公法和私法》,黄冯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6、程明霞:“搁置争议 国资法从小做起”,《经济观察报》2005年12月12日,第4版。
    127、王利明:“论国家所有权主体的全民性问题”,《民商法研究》(第1辑)。
    128、周林彬、李胜兰:“试论我国所有权主体制度改革与创新”,《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第3期。
    129、王利明:《物权法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8年版。
    130、高富平:“公有和私有的法律含义——一种新的公有和私有观念”,来自: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6863,访问时间2004年9月17日。
    131、孙宪忠:“物权法基本范畴及主要制度的反思(上)”,《中国法学》1999年第5期。
    132、孙宪忠:《论物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33、黄进 曾涛 宋晓 刘益灯:“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的几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
    134、王名扬:《法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35、海棠、吴振平 译:《蒙古国民法典》,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36、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3页。
    137、史际春姚海放:“国有制革新的理论与实践”,《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38、孙宪忠:“物权法基本范畴及主要制度的反思(上)”,《中国法学》1999年第5期。
    139、刘云升:“国家所有权面临新的挑战——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对国家所有权制度的构建”,《河北法学》2001年第1期。
    140、王全兴:《经济法基础理论专题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141、彭冰:“深化国有资产改革,建设配套披露制度”,http://www.economiclaws.net/list.asp?id=1217,最后访问时间:2005年11月17日。
    142、何帆:《为市场经济立宪——当代中国的财政问题》,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143、[美] 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144、高秦伟:“行政私法及其法律控制”,《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45、何帆:《为市场经济立宪——当代中国的财政问题》,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146、马述林:“论省级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战略与管理》1996年第5期。
    147、张作华:“论我国国家法律人格的双重性——兼谈国家所有权实现的私法路径”,《私法》第3辑第2卷。
    148、张泽辉:“论国家的民事主体地位”,《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增刊。
    149、谢次昌:《国有资产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50、杨力:“试论国家作为私法主体的理论依据”,《宁夏党校学报》2003年第5期。
    151、[德] 奥托·迈耶:《德国行政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6月版。
    152、林腾鹞:行政法制演进与新趋势,《东海法学研究》,第13期。
    153、李利明 程志云:“接手金融国有股权 汇金定位渐趋清晰”,《经济观察报》2005年5月23日,第10版。
    154、赵洁:“陈共炎掌舵投资者保护基金 证监会两部门低调换将”,《21世纪经济导报》2005年9月12日,第13版。
    155、刘玮:“重庆陶家镇政府与村民的护河行动 流域污染催生协作式环保”,《21世纪经济导报》2005年9月8日,第7版。
    156、朱少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条文释义与理解适用》,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
    157、[奥] 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158、张宏生 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沈宗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59、唐颖菲:“民事主体结构的反思与重建”,《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60、刘勇 陈华:“试论国家作为民事主体”,《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1期。
    161、张力:《法人独立财产制研究——从历史考察到功能解析》,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62、佘志勤:“略论我国国家的法人资格及其特征”,《法律科学》1995年第1期。
    163、[苏]В.П.格里巴诺夫C.M.科尔涅耶夫 主编:《苏联民法》(上册),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经济法研究室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164、詹镇荣:“国家任务”,《月旦法学教室》第3期。
    165、林腾鹞:“国立大学行政法人化不适移植台湾”,《中央日报》2003年03月11日,第9版。
    166、何勤华 等编:《新中国民法典草案总览》(下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67、郑华 译:《苏俄民法典》,北京:法律出版社1956年版。
    168、李建 岳云龙主编:《事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释义》,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169、黄立:《民法总则》,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0、赵文洪:《私人财产权利体系的发展——西方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1、[法] 莫莱里:《自然法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72、[澳] 维拉曼特:《法律导引》,张智仁周伟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73、林素凤:《论行政法学上之公物制度》,国立中兴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7年。
    174、[日] 盐野宏:《行政法》,杨建顺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75、翁岳生 主编:《行政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176、陈爱娥:“公营造物的概念与公营造物利用的法律关系”,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行政法争议问题研究》(下),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版。
    177、黄异:“海域在公物法上的基本地位”,台湾行政法学会主编:《行政法争议问题研究》(下),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178、陈新民:《行政法学总论》,台北:三民书局1995年版。
    179、涂怀莹:《行政法原理》,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7年版。
    180、米万英:“澳门所有权制度研究”,魏振瀛、谢桂生主编:《澳门民商法研讨会论文集》,21世纪科技研究中心法律研究所,2003年1月第1版。
    181、徐艳荣:《公物初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82、应松年主编:《中国当代行政法》,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183、梁凤云:《行政公产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
    184、于潇:《公产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185、徐国栋:《绿色民法典草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86、屈茂辉:《中国国有资产法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187、[德]沃尔夫,奥托·巴霍夫,罗尔夫·施托贝尔:《行政法》(第2卷),高家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89、林腾鹞:“公物概念之研究”,《东海大学法学研究》(台湾)第16期。
    190、[意] 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物与物权》,范怀俊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91、[清] 薛允升:《唐明律合编》,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92、黄风:《罗马私法导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3、[意] 彼得罗·彭梵德:《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4、[荷] 格劳修斯:《战争与和平法》,何勤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95、陈春生:“给付行政”,《约旦法学教室》,2003年第4期。
    196、《财经》杂志编辑部 编:《转型中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97、若昂·A·瓦雷拉:“澳门地区土地与水域的公产权与私产权”,以及乔治·C·布兰科:“私产、公产及澳门地区无主土地的取得时效”,《澳门法律学刊》(1997年特刊/澳门土地问题)。
    198、[葡]C.蒙泰罗:“澳门土地及都市建筑法律制度”,《澳门法律学刊》(1997年特刊/澳门土地问题)。
    199、崔建远:“所有权的蜕变?”,《复旦民商法学评论》(总第3集)。
    200、费安玲等译:《意大利民法典(2004年)》,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1、[美]克里贝特等:《财产法:案例与材料》,齐东祥陈刚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2、[英]F.H.劳森 B.拉登:《财产法》(第二版),施天涛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203、蒙古人民共和国国家和地方财产法,来自于:www.spc.gov.mn./englishi/laws/state_and_local_property_law.htm。
    204、爱沙尼亚物权法,来自于:www.kemiform.ee/vesh-pravo/zagl.htm。
    205、[俄]E.A.苏哈诺夫:“罗马私法与俄罗斯民事立法的编纂”,杨振山、[意]斯奇
    巴尼 主编:《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06、[苏]B.T.斯米尔诺夫等著:《苏联民法》(上卷),黄良平、丁文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07、[俄]E.M.安德烈耶夫:“市有财产所有权在俄罗斯联邦的形成”,《国家与法》2001年第3期。
    208、刘春萍:“俄联邦行政法基本理论中的几个问题”,《河北法学》2004年第6期。
    209、黄静:“古建筑私有化的行政法问题刍议”,《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210、郭洁:《土地资源保护与民事立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11、黄天宇:“我市公交敞开资本大门——社会各类资本可通过参股、控股参与公交各领域经营”,《重庆时报》2004年10月28日,第3版。
    212、[法]莫里斯·奥里乌:《行政法与公法精要》,龚觅等译,沈阳: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13、李惠宗:《宪法要义》,台北:敦煌书局1998年版。
    214、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国审判判例要览》(2002年民事审判案例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5、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16、祝铭山主编:《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217、西南政法学院法制史教研室编印:《中国法制史参考资料汇编》(第一辑)(下册),1984年6月。
    218、李开国:《物权法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一系(民商法硕士研究生内部教学用书)。
    219、中国法制出版社编:《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司法解释全书》(2002年版),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220、李曙光:《转型法律学——市场经济的法律解释》,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1、侯猛:“最高法院规制经济的实证研究——以法院内部管理费用为分析视角”,《中外法学》2005年第2期。
    222、张力:《国家所有权理论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223、陈桂棣春桃:《中国农民调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4、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1992-1999年合订本·民事卷),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25、佟柔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通则》,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26、[苏] 玛·雅·克依里洛娃:《苏维埃民法》(上册),北京政法学院民法教研室译,1956年。
    227、王军:“国企改革与国家所有权神话”,《中外法学》2005年第3期。
    228、周远征:“重庆商业地产窘境难解”,《中国经营报》2005年6月6日,第30版。
    229、[美] 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等:《美国地方政府》,井敏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0、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6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31、张树义 主编:《行政法学案例教程》,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版。应松年 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上、下卷),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232、方世荣、戚建刚:“论行政权力的物质保障要素”,《行政法论丛》(第5卷)。
    233、朱崇实 主编:《中国经济法学(部门法)研究综述:1978-2001》,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4、周枬 吴文翰 谢邦宇 编写:《罗马法》,北京: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
    235、冯卓慧:《罗马私法进化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36、金玉珍:《韩国民法典》,《私法》第3辑第6卷,第157页。
    237、高富平:公有和私有的法律含义——一种新的公有和私有观念,来自: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6863.访问时间:2004年9月17日。
    238、高富平:传统公有制财产的物权法规范——我国不动产物权制度设计的基本框架,来自: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8028.访问时间:2004年9月17日。
    239、高富平:《物权法原论》(上卷),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240、王蒙孟华:“关于汉字文化的对话”,《书屋》2005年第6期。
    245、周扬:“杭州:第三类国资如何改革”,《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9月26日,第7版。
    246、尹田主编:《中国海域物权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47、崔建远著:《准物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48、[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49、李胜兰:“国家所有权行使的经济分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250、尹田:《法国物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
    251、法学教材编辑部《民法原理》资料组编:《外国民法资料选编》,北京:法律出版社 1983年版。
    252、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与法的历史教研室译:《苏联国家与法的历史(俄罗斯国家与法的历史)》(上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56年版。
    253、张寿民:《俄罗斯法律发达史》,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
    254、胡长清:《物权法》,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4年版。
    255、梅仲协:《民法要义》,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256、史尚宽:《物权法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57、王泽鉴:《民法物权:通则·所有权》(第1册),台北:三民书局 1995年版。
    258、倪江表:《民法物权论》,台北:正中书局 1982年版。
    259、[德]罗尔夫·克尼佩尔:《法律与历史——论《德国民法典》的形成与变迁》,朱岩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260、李锡鹤:《民法哲学论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61、[俄]B.B.拉扎列夫:《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王哲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年版。
    262、王涌:“所有权概念分析”,《民商法学》2001年第1期。
    263、王涌:寻找法律概念的“最小公分母”——霍菲尔德法律概念分析思想研究,来自于:www.ciapl.com,最后访问时间2005年9月16日。
    264、应松年主编:《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年版。
    265、李桂林、徐爱国:《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66、[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年版。
    267、[美]W.N.赫菲尔德:司法推理中应用的基本法律概念,陈端洪译,来自于:http://www.gongfa.com/chendhhuofeierde.htm,最后访问时间:2005年9月17日。
    268、马骧聪:《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和土地法典》,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年版。
    269、周枏:《罗马法原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4年版。
    270、郭晓宇:“国家所有权谁来行使”,来自:http://www.tjlegal.gov.cn/lawsweb/fzbmain.nsf/ltweb/4D3D75274698D7F5482570420016A9AB?Opendocument,最后访问时间:2005年10月18日。
    271、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研究》(上),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
    272、许力主编:《启示——重庆市国有企业法律纠纷案例点评》,重庆:重庆市鹏程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2005年版。
    273、张淳:“试论对企业托管的法律调整”,《中国法学》1999年第6期。
    274、李进:“169家央企渐进式瘦身:诚通控股探底国资处置”,《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9月15日,第16版。
    275、程合红等:《国有股权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76、[英]亚当·斯密:《国富论》,唐日松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年版。
    277、刘应民:“论国家所有权的行使”,《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278、《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起草小组编著:《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释义》,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年版。
    279、谢次昌:“国家所有权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中国法学》1996年第6期。
    280、罗结珍:《法国民法典》,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年版。
    281、刘应民:“论国家所有权的行使”,《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282、范利平:“所有权制度中的公私法界限——《物权法草案》评析”,《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4期。
    283、[美]西蒙·哈奇姆、保罗·塞登斯塔特、加里·W·鲍曼编:《运输业的民营化》,林晓言 蔡文燕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版。
    284、胡培兆:“国有企业改革20年的问题思考”,《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5期。
    285、曹思源著:《人间正道私有化》,香港: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 1999年版。
    286、智效和:“关于什么是私有化的讨论”,《经济科学》1999年第6期。
    287、孔庆国:《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探讨》,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
    288、周志宏:“教育事务民营化之法律问题——以国民中小学公办民营为中心”,《月旦法学杂志》,第102期。
    289、[英]C.约翰逊编:《私有化和所有权》(第1卷),伦敦:品特出版公司 1988年版。
    290、王文宇:“政府、民间与法律——论公营事业民营化的几个基本问题”,《月旦法学杂志》第36期。
    291、李希扬:《我国教育事业民营化之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硕士论文,1988年。
    292、葛毅、高志新主编:《行政法制度——比较法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2年版。
    293、吴易风:“关于非国有化、民营化和私有化”,《当代经济研究》1999年第10期。
    294、杨德明:“批驳‘非国有化’的歪理邪说——评《中国改革》杂志评论员文章”,来自:www.cnki.net.
    294、晓亮:“民营化不等于私有化”,来自:www.cnki.net.
    295、吴越:《企业集团法理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296、邱鑫:“中国改革应以俄罗斯为鉴”,《参考消息》2004年11月2日,第8版。
    297、杨涧华主编:《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发展简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
    298、张军:“‘为增长而竞争’的意义”,《经济观察报》2005年5月23日,第40版。
    299、许新:“转型国家私有化模式比较”,《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第4期。
    300、王军:“国企所有权转让的法律与现实”,王文杰主编:《公有企业民营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01、李利明:“工行150亿美元注资 一场不能再输的改革”,《经济观察报》2005年4月25日,第9版。
    302、秦晖:“我与郎咸平的不同之处”,《经济研究资料》2004年第10期。
    303、徐万国:“邮政改革挺进核心:以公司化和集团化为方向,分拆普遍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建立独立监管机构”,《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7月7日,第9版。
    304、吴传震:“铁路改革:棋至中局 难题待解”,《南方周末》2005年4月21日,第21版。
    305、金雁 秦晖著:《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4年版。
    306、段晓燕:“1828户国企破产:国家最后一次埋单”,《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5月2日,第1-2版。
    307、朱少平:“关于国资管理和国企改革的立法探索”(在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演讲),来自: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2.asp?id=16909,最后访问时间:2004年11月19日。
    308、汤在新:“不要把股份制和公有制对立起来”,《经济研究资料》2004年第9期。
    309、胡培兆:“国有企业改革20年的问题思考”,《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5期。
    310、陈建安编:《日本公有企业的民营化及其问题》,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311、高峰丁为民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312、伍柏麟 席春迎:《西方国有经济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313、王钧:“私有化、公司法和公司治理——评俄罗斯的私有化及其股份公司法”,《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4期。
    314、刘蕴:“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公正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315、[德]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范扬 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1年版。
    316、赵兴胜:“1947-1949年间国民党政府国营生产事业的民营化”,《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
    317、何勤华 殷啸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318、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编:《住房改革·公积金·住房贷款法规自助》,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
    319、陈浮 陈旭薇 王良健 彭补拙:“中国城市住房改革与住房矛盾——南京市公共住宅私有化实践研究”,《人文地理》1998年第2期。
    320、孙树明 李绍刚 徐国乔 主编:《中国财政法全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5年版。
    321、海南省农垦总局:“改革农业经营体制 促进垦区经济发展”,来自:http://www.chinafarm.com.cn/show.php?ID=8586,最后访问时间:2005年7月26日。
    322、李玉梅:“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答《学习时报》记者问”,《新华文摘》2005年第6期。
    323、程明霞:“解读首份国企改制数字化报告”,《经济观察报》2005年5月23日,第6版。
    324、程明霞:“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进——专访世界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高级企业重组专家张春霖”,《经济观察报》2005年5月23日,第6版。
    325、师琰:“国资委三板斧”,《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3月31日,第29版。
    326、王远明蒋安:《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法视野》,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27、李建伟:《国有独资公司前沿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328、王卫国:《改革时代的法学探索》,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329、郭宏超:“股改如何前行‘关键角色’地方国资委审慎”,《经济观察报》2005年7月25日,第13版。
    330、蒋明倬 孙雷:“吉林再摆国资盛宴:三大产权交易中心助力攻坚”,《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6月2日,第5版。
    331、徐元锋:“辽宁国有大企业股权不作比例限制”,《人民日报》2005年5月27日,第2版。
    332、王志灵 贾玉宝:“深航民营”,《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5月26日,第11版。
    333、刘军宁:“姓政还是姓经?中国股市的亲子鉴定”,《中国经营报》2005年4月4日,第11版。
    334、孙永祥:《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335、秦醒民:《国有资产法律保护》,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年版。
    336、殷生根 王燕:《瑞士民法典》,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337、施沛生编:《中国民事习惯大全》,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2年版。
    338、张洪波:“自然资源利用权对民法物权理论的新发展”,《海峡两岸民法典理论研讨会(大陆学者论文)》2003年。
    339、何山:“物权法制定之焦点”,《中国物权法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汇编》2004年。
    340、田茂兴:“渔业权制度建立的宏观思考”,《海峡两岸民法典理论研讨会(大陆学者论文)》2003年。
    341、[日]原龙之助:《公物营造物法》,有斐阁,昭和51年12月新版初版,第215页。
    342、及聚声主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343、孙宪忠:“我国物权法中所有权体系的应然结构”,《法商研究》2002年第5期。
    344、李凤章:“国家所有权的解构与重构”,《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345、刘丽萍:“行政法上的物权初探”,《政法论坛》2003年第3期。
    346、[苏]维特克亚维秋斯:“国家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外国民法资料选编》,北京:中国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译:《苏联民法纲要和民事诉讼纲要》,北京:法律出版社 1963年版。
    347、鄢一美:“析俄罗斯联邦新民法典对‘企业’范畴的界定”,《中外法学》1998年第4期。
    348、张力:“继承与超越——论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的单一制企业经营权与业务管理权”,《河北法学》2005年第2期。
    349、钱津:《特殊法人:公营企业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版。
    350、张月明:“民办非企业单位债务的承担”,《江苏经济报》2004年8月4日。
    351、李颖:“从法人财产权看民办学校的产权关系”,《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352、马晓燕:“我国民办学校的法人制度解读”,《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第3期。
    353、王大泉:“怎样完善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中国教育报》2004年11月17日。
    354、俞建明:“论民办学校产权归属与管理”,《中国改革》2003年第2期。
    355、[德]罗尔夫·斯特博:《德国经济行政法》,苏颖霞 陈少康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356、覃天云主编:《经营权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357、李怡:“国企改革:‘两权分离’能走多远?”,《经理日报》2004年3月31日。
    358、杨学钧:“国有企业转机建制必须跳出‘两权分离’的藩篱”,《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
    359、李怡:“两权分离:国企改制的灵丹妙药?”,《中外企业家》2004年第3期。
    360、晨漠:“厉以宁:中国突破了‘两权分离’的认识旧框框”,《上海经济研究》1994年第1期。
    361、丁栋虹:“对两权分离改革范式的十大实证性批判”,《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6期。
    362、朱正国:“从‘两权分离’到‘两权合一’——社会主义多级产权结构试探”,《经济教育研究》1995年第2期。
    363、黄一义:“从两权分离到两权合流——美国公司治理100年”(下篇),《新财经》2005年第4期。
    364、华民:《透过流行看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国有企业概览》,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版。
    365、林金忠:“国企‘两权分离’改革的新思考”,《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0年第4期。
    366、纪硕明:“郎旋风刮起国企产权改革反思浪潮”,《参考消息》2004年8月8日,第10版。
    367、汪生科:“国资改革路线图:改革还是改良?”,《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12月26日,第17版。
    368、尹永铸:“污水厂改制收官 投资者争相入鲁”,《经济观察报》2006年1月2日,第11版。
    369、中国法制出版社编:《民法总则论文选萃》,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年版。
    370、陈清泰:“国有企业改革新方向与新思路”,来自: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9044;最后访问时间:2006年1月19日。
    371、郭树清:“中国经济均衡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第15辑)。
    372、陈志武:“国有制和政府管制真能促进平衡发展吗?”,《经济观察报》2006年1月2日,第44版。
    373、王一江:“国家作为经济实体与经济发展”,《经济观察报》2006年1月16日,第44版。
    374、白重恩:“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比较》(第21辑)。
    375、李利明:“金融稳定成本3.24万亿”,《经济观察报》2005年11月14日,第3版。
    376、孙立平:“首要的问题是利益表达”,《经济观察报》2005年11月14日,第40版。
    377、刘剑文主编:《财税法学案例与法理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378、[日]铃木义男等:《行政法学方法论之变迁》,陈汝德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379、[法]米修主编:《法国与欧洲信息技术法律实务指南》,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年版。
    380、[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论》,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年修订版。
    381、孙建江等译:《魁北克民法典》,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82、高德步 王钰编著:《世界经济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83、[英]戴雪:《英宪精义》,雷宾南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年版。
    384、[法]阿尔芒·比扎凯:《公有部分与私有化》,张新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年版。
    1、2001.№.4.
    2、S. Webb, Socialism in England, London, 1908
    3、W. Jachson, The Burden of the Past and the English Poet, New York, Norton, 1972
    4、2 2004.
    5、2004.
    6、1891.
    7、№3.2004.
    8、2005. №1.
    9、2000.
    10、2004. №. 12.
    11、2 1--2-e 2003.
    12、Schmidt-Aβmann/Krebs,Rechtsfragen stadtebaulicher Vertrage, 2. A., 1992. S. 143. Bull,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6. A., 2000, §6 Rn.3.
    13、Ehlers, Verwaltung und Verwaltungsrecht, in: Erichsen,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1. A., 1998, §2 Rn. 77.
    14、
    15、2002.
    16、2000.
    17、№.5.2003.
    18、Laband. Staatsrecht des deutchen Reichs. 1985. T. 1.; Jellinek. System der subjektiven offentlichen Rechte. 1892.
    19、Muenner/Reuter, a. a. O., Rz. 13zu § § 21 & 22.
    20、1950.
    21、Congres de I'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droit d'expression frabcaise sut le regime du sol. Raport general—Rebue juridique et politique. Independance et cooperation. Paris, 1970.
    22、1958.
    23、1986.
    24、Sandulli, A. Sui patrimoniali indisponibili dello Stato, 11 Foro 11 Foro Italiano, 1950.
    25、1978.---Land policy and agri culture in Eastern and Southern Africa. Tokyo. 1986.
    26、№12-2004.
    27、(cep. 11), 2002, №4.
    28、Koziol H., Welser R. Op. cit. S. 248.
    29、Denoyer J. F. L'Exploitation du public. Paris. 1969.
    30、Lenoir J. Le de I'affectation dans la propriete administrative et les autres droits reels administratives. Paris. 1966.
    31、O. Mayer, Deutsches Verwalttungsrecht, 2Aufl. Bd. Ⅱ, S. 73, 96ff.
    32、2002.
    33、Ehlers, Verwaltung und Verwaltungsrecht, in: Erichsen,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1. A., 1998, §2 Rn. 77.
    34, The Law of the sea: national legislation in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1986.
    35、2002.
    36、№.8.2003.
    37、1986.
    38、1954.
    39、1951, №129.
    40、№.1.2004.
    41、2003. №.6.
    42、Berle A. A., Means G. C.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N. Y., 1932.
    43、1986.
    44、1998.
    45、1998.№8.
    46、2004.96.2003.№34.3396.
    47、2002.
    48、2000.
    49、6. 2005. №1.
    50、3. 2004. №2.
    51、1962.
    52、1973.
    53、2001.
    54、11. 1998.№1.
    55、9 1999 1024
    56、2003.№14.C. 13.
    57、2002.C.19-20
    58、H. W. R. Wade, Administrative law, 6.ed, 1989, Oxford Press.
    59、2003, No5.
    60、2003, №. 11.
    61、E. S. Savas. Privatization: the key to better government. Chathan, NJ: Chatham House,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