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以富有朝气、富有创造性、富有生命力的特质,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利益格局的多元化,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唤醒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成员的自主意识的增强;加上受国内和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世俗化的趋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运用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综合分析等方法,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出发,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人的本质、人的社会性(社会化),大学生社会化的定义、主要内容和特点,强调了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意义;较为详尽的概括了部分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并从客观环境和主观意识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提出了解决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具体对策。
Marxist political party can gain the future only if it can win the heart of the youth. Zeming Jiang has pointed out on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China Young Communist League:A country thrives for its thriving youth; a country is strong because its youth is strong. College students will be the national hope due to they are the most vigorous, creative and lively men. On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diversification of modern social pattern, commercial and market economy arouse social members including college students'spontaneity.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e, some students'value tends to be subjectivities, diversification and secularization. With the guidance of socialism core,value system, we should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students' reasonable socialization, which will have a great symmetric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cultivating all-around qualified builder and reliable successor with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uses the relative theory of sociology, pedagogic of idea and politics and psychology,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research, comparative study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t the basis of Marxist human's sociality to elaborate the intrinsic quality and sociality of human beings, the definition, content and feature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ization. It also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ization, summarizes kinds of phenomena and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ization, analyzes the reason of these problems from objective environment and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request of socialism core value system.
引文
①阙贵频,简论人的社会化及大学生社会化的内涵界定[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9月第9期第5卷
    ②成祖松,大学生社会化的概念框架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第22期
    ①张淑华,浅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
    ②郑洁 税伟,大学生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及主要内容[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①张泽星,大学生社会化的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①史春霖,鲍丙刚,大学生社会化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②戴春平,罗士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概念新探[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1月第21卷第1期
    ①[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99年8月
    ②阙贵频,简论人的社会化及大学生社会化的内涵界定[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9月第9期第5卷
    ③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2年8月
    ④张社争,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化及存在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北京,2008年5月
    ①郑洁,税伟,大学生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及主要内容阴,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②周景义,论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其对策[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2月第20卷第2期
    ③阙贵频,简论人的社会化及大学生社会化的内涵界定[J],经济与社会发展第9期第5卷,2007年9月
    ④王继伟,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5月第28卷第3期
    ①王连喜,鲍金,大学生社会化内容浅析[J],安康师专学报第17卷第3期,2005年6月
    ①张慧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第9期
    ②江德兴,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研究[J],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0月
    ①郑洁,税伟,大学生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及主要内容[J],重庆,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②沈秋林,当代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9年第3期
    ①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2年8月
    ②沈秋林,当代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9年第3期
    ③苏连升,石丽娟,当代大学生社会化问题探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4月第19卷第2期
    ①包云,大学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促进作用及对策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8月
    ②王连喜,鲍金,大学生社会化内容浅析[J],安康师专学报第17卷第3期,2005年6月
    ①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
    ②粱林,哲学视野中的人的个性[J],理论界,2009年第1期
    ③王雪军,论德育在大学生社会化成长中的作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月
    ①李尚民,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诉求[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2月
    ②李燕,新时期大学生全面发展体系建设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
    ①杨红梅,陈迎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能动性研究[J],河南省教育网,2009年12月
    ①魏红霞,当代社会思潮的新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②张淑华,浅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
    ①张淑华,浅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
    ①王彤,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问题探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第21卷第4期
    ②魏成菊,论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及培养[J],高教研究,2010年第1期
    ③罗远航,当代大学生政治情感状况浅析[J],德育园地,2005年第2期
    ①毕岩,徐嘉,试析部分大学生道德失范及应对措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月第12卷第1期
    ①韩柏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趋势[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9月
    ①李达军,从电影《长征》谈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J],影视评介,2006年第17期
    ①杨雪虹,、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提高大学生基本技能水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第30卷第2期,2009年6月
    ②张连军,王英爱,论网络不良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J],成人教育,2005年第4期
    ①潘友刚,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化问题[J],文教资料,2008年第32期
    ①潘友刚,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化问题[J],文教资料,2008年第32期
    ②包云,大学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促进作用及对策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8月
    ①朱忠祥,罗生,论新世纪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其培养[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1年第2期
    ②徐涌金,张明纲,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8月第25卷第4期
    ③诸峰,陈崚等,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与测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12月第8卷第6期
    ①马晓峰,高香,赵志玲,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13期
    ②史洁,冀伦文,朱先奇,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5期
    ③李帆甘,世斌,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①陈承贵,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校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①于影,影响青年社会化问题的有效途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第25卷第3期2004年9月
    ②程伟,“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J],求索,2007年第4期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发[2004]16号,新华网
    ①张艳秋,王振声,对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5年第2期
    ②周景义,论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其对策[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第20卷第2期2003年2月
    ③陈承贵,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校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①詹三瑞,关于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理论思考[J],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郑永廷,江传月等,主导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2】刘卓红,钟明华等,开放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3】高中建,当代青少年问题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5月
    【4】苏连升,石丽娟,当代大学生社会化问题探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4月,第19卷第2期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6】李芹,社会学概论[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7】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8】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9】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10】刘沧山,中外高校思想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11】李淑霞,对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赤峰,第27卷第4期
    【12】粱林,哲学视野中的人的个性[J],理论界,2009年第1期
    【13】王彤,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问题探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第21卷第4期
    【14】宋辉,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及培养[J],教育研究,2009年6月
    【15】龚小平,张川文,许在荣,中西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之比较[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第4期:83-86
    【16】康雁冰,朱忠祥,中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之比较[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9月第14卷第13期:83-86
    【17】陈海燕,金瑾如,国外大学生德育社会化的解析及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第3期
    【18】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新华网,2006年10月18日
    【19】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D],新华社,2007年10月15日
    【20】吴丹,李任,大学生“过度社会化”问题探究[J],菏泽学院学报,第29卷第4期2007年8 月
    【21】胡琦,大学生社会化过程问题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第14卷第6期2004年11月
    【22】刘爱红,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月
    【23】沈敏敏,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7年第10期
    【24】张艳芬,牛秀平,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9卷第7期2009年第16—18页
    【25】刘志坚,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教育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3期2006年5月
    【26】史正东,大学生社会化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优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第28卷第4期2008年7月
    【27】张艳秋,王振声,对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5.2
    【28】唐强,谢华,张居盛,论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J],科技信息
    【29】陈华,论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J],河南农业,2006年第1期
    【30】阙贵频,论析障碍大学生社会化的教师问题[J],学术论坛,2007年第9期
    【31】张爱丽,张金波,浅析大学生社会化[J]'教学研究,2000年9月第23卷第3期
    【32】刘德山,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因素及对策探析[J],文教资料,2007年7月
    【33】张虎彪,易彬彬,浅议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主体性的缺乏[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第22卷第4期2005年7月
    【34】唐如前,论当代大学生的功利化行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第30卷第5期2009年5月
    【35】黄本玉,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与道德责任教育[J],潍坊学院学报,第6卷第1期2006年1月
    【36】李小豹,从社会学角度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7月第7期
    【37】陈果,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0期
    【38】童心刚,成祖松,大学生社会化的实现模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4期2006年7月
    【39】阙贵频,论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特征[J],百色学院学报,第20卷第2期2007年4月
    【40】李笑燃,刘燕江,大学生社会化障碍及自我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6卷第3期2007年5月
    【41】胡元林,王涛,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化功能透析[J],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9期
    【42】张居盛,谢华,唐强,论大学生角色的社会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第27卷第1期2008年1月
    【43】夏雪花,陈多宁,论大学生社会化教育的实现途径[J],职业教育,第27卷第1期2008年1月等。
    1 胡平,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09年9月下
    2 胡平,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探析[J],新课程,2009.12
    3 胡平,关注高职“优生“的精神盲区[J],城市建设,201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