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原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南原繁(1889—1974)作为日本著名的政治学者、政治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素有“伟大的警示家”、“日本社会中坚”、“和平使者”等称谓。南原繁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他的及时登场,更体现在他对东京大学乃至整个日本国未来发展正确方向的设计与引导。他不但给日本国新宪法、教育基本法等国家全部基本重要法案的制定赋予了全新的思维,还唤起了茫然自失的日本国民创建新民主国家的热情。由此,他赢得了二战后日本“建国之父”的美誉。
     然而,关于南原繁的研究论著国内外相关资料甚少,仅见他本人的著作集、回忆录和访谈录。其中仅论述了他在日本思想史上某些方面的意义与作用,尚未系统地论及南原繁的思想体系,不足以全方位、多视角地反映其在日本思想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倘若通过对南原繁学术思想的考察以及对日本转型时期思想变化深刻影响的把握,从而究明其学术品格,理解南原繁何以彪炳于史,进而感悟其思想史、学术史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意义。同时将其置于东亚思想史学的宏观背景下,对探寻日本在二战后思想学术界的动态的时代成因,尝试勾勒出东亚现代思想史的构图,了解并认识日本转型期文化脉络的走向以及对东亚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亦不乏重要意义。
     论文由绪论、五章和余论构成
     绪论概括总结了以往对南原繁研究的成果、问题以及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南原繁思想研究的意义、目标、重点、难点、方法和手段做出解释和说明,使得研究的可行性更加清晰和明瞭。
     第一章梳理了南原繁的生平事迹。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与日本近现代激荡的历史同呼吸共命运的一位有良知的日本高级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
     第二章对南原繁的思想渊源进行了挖掘和整理。南原繁思想之形成,既有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有新渡户稻造的国际主义精神与内村鉴三日本式基督教精神给予的思想、信仰之启迪。
     第三章厘清了日本天皇与东京大学的关系。以“天皇机关说”为契机,拉开了日本划时代“大转换”之帷幕,揭开支配日本“国体论”面纱之舞台则是东京大学。东京大学是帝国大学,帝国既然是天皇的国家,那么帝大就应该是天皇的大学。1945年“大日本帝国”的灭亡,也意味着“东京帝国大学”的灭亡;东京大学的重建,亦即意味着日本国的新生。
     第四章对南原繁的“建国构想”的思想进行了理顺和整体的把握。(1)关于建设新日本、创造新日本文化。南原繁认为,只有“人间革命”带来的“新国民精神之创造”方可走向“新日本文化之创造、道义国家日本建设”之旅。日本只有“对世界和自己所犯下的过错”进行“赎罪”才能谋求“民族之复活和新生”;(2)关于战后的教育改革。他认为,教育改革与新宪法一样也是一项重要的改革。要建设新的民主文化型国家、为世界和平做贡献,尊重个人、培养希冀真理与和平的人、普及尊重传统与充满个性的文化教育等既是日本教育法最基本的教育理念,亦是建设新日本之根本;(3)关于天皇和天皇制的问题。他认为,天皇在法律上、政治上对战争没有任何的责任,但天皇自身负有道德、精神上的责任。这显然与他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主张相左,也与他本人终生信奉的基督教相悖。南原繁这种浓厚、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是他终生呼吁世界和平、建立民主主义新日本的“建国构想”的一个令人遗憾的错失;(4)关于“和平构想”。通过南原繁和东京大学六教授密谋的“终战构想”;在贵族院讨论制定以及修改新宪法、制定新教育法时与政府官员达到白热化的理据力争;与时任首相吉田茂的“曲学阿世”之论战等事实,凸显南原繁为了把日本建成“民主、真理和自由”之国度具有的非凡的想象力和对天下大势的良好把握以及济世救民的拳拳爱国之情。
     第五章概括了南原繁的政治哲学体系和知性学术思想。他的政治哲学体系似乎可以概括为“价值并行论”和“共同体论”。关于他的知性学术思想,笔者认为其中最具价值的是他将政治哲学理论在现代社会的“学以致用”的“建国构想”。他的政治哲学体系和知性学术思想是超越学术动机与严密的学术研究的成果,是对现代的敏锐的问题意识和纯粹的历史研究在最深处的有机结合。从否定恩师小野塚喜平次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探寻出独特的研究政治哲学之路,以康德学派的理想主义构成的哲学背景,对费希特、新康德的批判,确立了以真、善、美、正义的“价值并行论”和“共同体论”为基础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到借鉴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创立了日本二战后的“全面媾和论”,似乎可以断言南原繁的政治哲学体系和知性学术思想乃东西方文化融合之结果,又与他理论联系现实社会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密不可分。
     余论试图从思想史的视野和方法,概述在日本思想史上熠熠生辉的双壁——著名思想家丸山真男与南原繁在研究方法上和思想上的传承、融合与“对决”,从两人的师生关系这一特定的视角揭示出日本转型时期的思想变化以及思想史发展进程中的现实意义。
Nambara Shigeru (1889—1974),has made unparalleled achievements as a scholar on politics, an ideologist, an educationist in Japanese history, and has been honored with titles as diverse as "Great Messenger" "the Backbone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A Peace Emissary" etc. Nambara Shigeru's importance lied not only in his timely presence in history, but in his wise devising and guidance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okyo University as well as that of Japan.
     He brought about new concepts in Japanese Constitution and Japan's Basic Law on Education. He aroused the enthusiasm of Japanese people to create a new democratic Japan. Thus he earned a fame of "Father of Japan"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Nambara Shigeru and his works, many of which scattering in the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of Nambara Shigeru's works and various reminiscences and interviews about Nambara Shigeru, etc. And most of the studies only explicated and ascertained his role on Japanese history of thoughts in certain aspects. Little was done on a systematical discussion about Nambara Shigeru's ideological system.Therefore, an all-dimensional & multi-perspective study is needed to illustrate Nambara Shigeru's indispensible role and his great significance on Japanese history of thoughts.
     Through the thorough investigation on Nambara Shigeru's academic idea and his deep influences on the ideological changes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Japan, we will have a clear picture of his academic character, and thus understand the reason why he was known to all in Japanese history. Furthermore, the significance of history of thoughts and the academic history is highlighted. Under such macroscopical background of East Asia ideological histor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dynamic cause of that time Japanese academia after World WarⅡand depicts the conception and composition East Asia modern ideological history, thus having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trail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East Asian culture and thought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Reviews the fruits, problems and weakness of studies on Nambara Shigeru's research, and thus has made an explicit explanation and description on the significance, objectives, values, keys points, difficulties, methods and approaches of Nambara Shigeru's ideological research. The feasibility of research on Nambara Shigeru and his research has therefore been improved.
     Chapter one introduces the life story of Nambara Shigeru, a conscientious intellectual. In this chapter, the line of Nambara Shigeru's thoughts is tracked along the development of turbulent modern Japanese history
     Chapter two explores Nambara Shigeru's academic background, his theoretical origin and his academic system, and has concluded that Nambara Shigeru's ideas we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Chinese Confucianism as well as ideas and beliefs of Nitobe Inazo and Uchimura Kanzou. Based on that, Nambara Shigeru negated Onozuka Kiheiji's practical study method, and created his own unique method of study on political philosophy. Based on Kant's'idealist philosophy, he criticized Johann Gottlieb Fichte's theory and Neo-Kantianism, and established his basic framework for his study on political philosophy. Parallel-value theory was established, telling us that truth, goodness, beauty and justice stand side by side in this world. Based on Kant's model of perpetual peace, he put forward "Total Peace Theory" Nambara Shigeru's academic research and thoughts were a combination of the east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were developed by his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Chapter three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eror of Japan and Tokyo University;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theory of "Japan emperor is a state organ", epoch-making changes drew its curtain. At that time, Tokyo Universit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unveiling the prevailing theory of Japanese Constitution. Tokyo University was an imperial university. As the empire belongs to Emperor of Japan, Tokyo Imperial University inevitably belonged to Emperor of Japan. In 1945, the Japanese empire fell down, signifying the downfall of Tokyo Imperial University. Howeve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okyo University symbolizes the renaissance of Japan.
     Chapter four reveals Nambara Shigeru's constructive scheme for the country. Nan advocated a new neutral and peaceful democratic nation. His basic concepts are as followed: firstly, he stood for building a new Japan and creating new Japanese culture. According to him,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nationality brought about by Human Revolution embarked the country on the road of new Japanese culture and a new Japan. With a sincere remorse for wrongdoing, Japan is possible to seek for renaissance. Secondly, Nambara Shigeru also talked about the educational reforms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H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onal reforms, and believed that the very foundation on which we build a new Japan was such basic concepts as respecting individuals, cultivating people to pursue truth and peace, respecting tradition and providing creative culture education. Thirdly, he discussed Emperor of Japan and the emperor system. He believed that Emperor of Japan was cleared of all legal and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WWII. And Emperor of Japan only had moral or mental responsibilities. This idea was apparently different from his claim of "a new democratic nation", and it also contradicted his life-long belief of Christianity. Nambara Shigeru's narrow nationalism was a great pity in his life in view of his appeal for world peace and establishment of a new democratic Japan. Fourthly, with the armistice design worked out together with six other professors of Tokyo University, Nambara Shigeru developed his own peace plan, and argued strongly with members of the House of Lords when discussing the legislation of the new constitution as well as the new law of education. Nambara Shigeru also launched a debate on Japanese former Prime Minister, Yoshida Shigeru who advocated for prostituting learning, twisting the truth and truckling to the times. Nambara Shigeru's great idea of establishing a democratic, free Japan, his good grasp of the general trend of the world as well as his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saving the nation were therefore highlighted.
     Chapter five generalized Nambara Shigeru's system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his academic thoughts,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his political philosophy. Taking Kantian idealism as his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Nambara Shigeru negated the positivistic research method employed by his teacher, criticized Johann Gottlieb Fichte's theory and Neo-Kantianism, and established his framework of his research on political philosophy which involved the universal theory and value-parallelism containing truth, virtue, beauty and justice. Based on Kantian model of perpetual peace, Nambara Shigeru had developed his theory of "Making All-round Peace", a mixtur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an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possessing the theoretical character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Other discussion starts from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tific ideas and was devoted to the blending and conflicting of ideas of Nambara Shigeru and Maruyama Masao, a famous Japanese ideologist.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demonstrated changes of ideas at the period of Japanese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reveale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of scientific ideas.
引文
①加藤节(1944—),出生于日本长野县。196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1974年东京大学大学院法学政治学研究利博士课程。法学博士。现任成蹊学园专务理事、成蹊大学法学部教授。著有《近代政治哲学与宗教》、《政治与人》、《民主政治的未来》、《南原繁》、《再问政治》等。
    ②加藤节:《南原繁的“爱国的民族主义”》,《“东亚的历史与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9月,第89页。韩东育(1962年—),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京大学博士、博士后,“长江学者”。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著有《日本近世新法家研究》、《本体的解构与重建:对日本思想史的新诠释》、《道学的病理》、《天人·人际·身心:中国古代终极关怀思想研究》、《从“脱儒”到“脱亚”:日本近世以来“去中心化”之思想过程》等。
    ④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3页。
    ①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3页。
    #12
    ③日本古诗歌的一种形式。由5、7、5、7、7的5个句子构成31个音组成。7世纪前后形成并等固定下来的一种诗歌 形式。
    ①岩波书店出版
    ②东京大学出版会出版
    ③1972年11月18日第一版开始至1973年8月18日陆续由岩波书店发行。1981年2月25日特装版,岩波书店发行。
    ④丸山真男、福田福欢一编,东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15日第二刷。
    ⑤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7月24日。
    ⑥南原繁研究会编,to be出版発行,2005年3月7日第一版第一刷
    立花隆(1940—),出生十长野县。196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文学科,进入《文艺春秋》杂志社工作,其后再次入东京大学哲学科,在校期间积极开展评论活动。1974年因撰写《田中角荣研究——金脉与人脉》,接揭露了首相的犯罪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代表著有《从宇宙回归》、《脑死》、《精神与物质》、《21世纪知性之挑战》、《天皇与东大》、《东大生是傻瓜吗?》、《田中真纪了》等。1983年获菊池宽奖,1998年获司马辽太郎奖。
    ②佐佐小毅(1942—),出生于秋田县。日本学习院大学法学部教授。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专攻思想史、政治学。2001至2005年出任东京大学总长。88年获吉野作造奖、99年获读卖论坛奖、2005年获紫绶褒奖。著有《政治学讲义》、《柏拉图的呪缚——二十世纪的哲学与政治》等。
    ③姜尚中(1950—),出生于熊本县。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政治学研究科博士课程修了。东京大学情报学环教授。著有《在日——两个“祖国”的思考》、《民族主义》等。
    ④鸭下重彦(1934—),出生于北海道。东京大学医科毕业。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兼《南原繁研究会》代表。
    高木博义(1937—),出生于岐阜县。1961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现任学校法人敬心学园职员。
    小林正弥(1963—).尔京大学毕业,现任千叶大学教授。代表作有《非战的哲学》、《丸山真男论》、《战争批判的公共哲学》等。
    福田欢一(192—).出生于神户,1917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政治学科。历任东京大学教授、日本政治学会理事长、东京大学法学部部长、明治学院大学教授、明治学院大学学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现任日本学士院院士。著有《福田欢一著作集》。
    佐々木毅:《政治学著·南原繁》,《南原繁の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83页此绰号是南原繁的弟了丸山真男等人,看到导师每天把自己关在研究室专心致志地做学问,模仿康德的“洞窟之光”给起的。
    佐々木毅:《政治学者·南原繁》,《南原繁の言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87页。
    ①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3页。
    ②立花隆:《南原繁の言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08页。
    ③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 三朕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5页。
    ④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5页。
    ①立花隆:“なぜ今南原繁を问われていのか》,《南原繁の言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8页。
    ②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9页
    ①加藤節:《南原繁政治哲学からの问い》,《南原繁と现代》,to bo出版,2005年3月,第20、21页
    ②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11页。
    丸山真男:《丸山真男集》,岩波书店,1996年3月発行,第43页。
    ①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1页。
    ②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3页。
    ③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4页。
    ④日本旧制小学的正规教员。
    ⑤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4页。
    ⑥空海(774—835),日本真言宗的创始人。谥号弘法大师。赞岐善通寺人。唐朝时来我国,师从于惠果学习密教秘法。回国后在高野山创建金刚峰寺,设立综艺种智院,热心于文化活动和社会事业。擅长书法,为“日本三笔”之一。著有《三教指规》、《性灵集》、《文镜秘府论》等。
    ①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9页。
    ②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書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22页。
    “一高”当时的校风是学生们提倡“弊衣破帽、不修边幅、高谈阔论、放歌狂饮、昂首阔步。”在当时很有名气,影响极大,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一高足出文学家的地方,日本著名的文学家正冈子规、夏日漱石、尾崎红叶、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等人都出自该校。
    ④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24页。
    ⑤指南原繁受到新渡户稻造思想极大的影响。
    ⑥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25页。
    ⑦新渡户稻造(1862—1933)出生于岩手县盛冈市。国际政治活动家、农学家、教育家。札幌农学校(今北海道大学)毕业。曾担任国际联盟副事务长,也是东京女子大学的创立者、首任校长。为明治至大时期教育特别足女子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日本银行券5,000日元上印有他的头像。著作有《武士道》等。
    ⑧克莱尔(1795—1881),英国思想家。以预言式的言论引起反响。代表著有《旧衣新裁》、《法国革命史》、《论英雄与英雄崇拜》等。
    希尔蒂(1833—1909),瑞士法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代表著有《幸福论》、《为了不眠之夜》等。
    ①1911年12月23日在东京麹町区的宝亭召开了内村鉴三圣书研究会的基督教徒南原繁、松本实三、铃小锭之助、坂田祐四人盟约会。翌年1月30日在坂田家举行了发起仪式。“白雨会”的名字源于“诗篇”六十五中的第十节。其后,星野铁男、石田三治、高谷道南三人加入。
    ②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兰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48页。
    ③筧克彦(1871—1961),1897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1900年任东京帝国大学法科大学副教授,担任行政法、法理学课程。1903年任教授,担任行政法第二讲座。
    ④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50页
    ⑤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在雅典创办学园,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的哲学,创立了观念论哲学。著有《辩解篇》、《会饮篇》等以苏格拉底为主人公的对话多篇。
    ⑥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弟子。亚历山大帝年轻时的家庭教师。在雅典创立了吕克昂学园,建立起哲学以及其他各种学问的体系。代表著有《形而上学》、《政治学》、《诗学》等。 ①小野塚喜平次(1870—1944),出生于新泻县。1901年任东京帝国大学法科大学政治学讲座的第一代专任讲师。他站在实证主义的立场上,创建了日本近代政治学。1928年至1934年任东京帝国大学总长。曾任帝国学士院院士,贵族院议员。著有《政治学大纲》及多篇论文。南原繁对他的评价“不仅在学问上,即使在人生中他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唯一的恩师,如同慈父般是爱与力量的存在。”南原繁在自己的和歌集《样子》中有15首诗是哀悼这位恩师的。
    ②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害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43页。
    ③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害514,岩波害店出版,1997年,第43页。
    ①#12
    ②南原繁研究会:《射水郡长 南原繁の仕事に学ぶ》,《南原繁と现代》,to be出版,2005年,第100页。
    ③#12
    ④1919年在小衫町成立,后改为“富山县小衫农学校”,现为“小衫高等学校”
    ①#12②1918年8月3日富山县中新川郡西水桥村的渔妇反对投机倒把分子抬高米价,捣毁并夺取米仓,揭开了抢水暴动的序幕。日本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暴动。这次革命暴动最初是从渔村妇女抢米开始.各地也相继以抢水的形式爆发,所以在日本历史上习惯地称为“米骚动”。“米骚动”从抢米而发展到与地主、资本家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与反动军警进行搏斗,而且在群众中公开提出“打倒寺内内阁”等口号,因此,运动本身乃是革命性的政治斗争。
    ③工会。
    ④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64页。
    ①相当于我国大学的系或学院。
    ②相当于我国的研究生院
    ③吉野作造(1878—1933),出生于宫城县。法学博士。1909年任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副教授,1914年任教授,担任新开设的政治史讲座。他倡导民本主义,是日本大正民主运动的发起人,大正年间活跃的政治学者、思想家明治文化研究家。
    ④日本大学的一种课程。将学问或学说以及研究成果通过口头进行解说。与由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的按学科分类、有一定体系的“讲座”有所不同,授课的内容一般要比“讲座”稍难些。
    ①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81页。
    ②指东京帝国大学名誉教授美浓部达吉提出的主张天皇是法人即国家的最高机关,统治权归国家所有的宪法学说,因该学说与天皇主权说相对立,遭到了抨击。1935年美浓部达吉被迫辞去贵族院议员一职。
    ③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37页。
    #12
    ②战后按《学校教育法》第58条之规定:新制大学实行新制时,要把旧帝国大学的总长,在法制上与其他大学同样
    改称校长。但由于东京大学自成立以来,在学校的各种规定以及选举时一直沿用此称呼,所以此称呼仍然延续至今。有人说这是东京大学的特权意识,但南原繁认为,东京大学的总长就足总长。
    ③日本教育改革的设想。
    ①指包括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中国、东欧各国的媾和。
    ②典出汉朝司马迁的《史记·儒林传》:“公孙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也”。所谓“曲学”,原指邪僻之学。在此以别于当时的所谓正学。
    ③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害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72页。
    ④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害514,岩波書店出版,1997年,第171页。
    ⑤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書店出版,1997年,第172页。
    ①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害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20页。
    ②张俊彦譯,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③今北海道大学。
    ①南原繁:《思い出の人々》,《新渡户稻造先生》,《南原繁著作集》第十卷,岩波书店,1984年特装版,第276页
    ②南原繁:《思い出の人々》,《新渡戶稻造先生》,《南原繁著作集》第十卷,岩波书店,1984年特装版,第277页
    ③南原繁:《思い出の人々》,《新渡戶稻造先生》,《南原繁著作集》第十卷,岩波書店,1984年特装版,第278页。
    ④南原繁:《思い出の人々》,《新渡戶稻造先生》,《南原繁著作集》第十卷,岩波书店,1984年特装版,第275頁。
    ①南原繁:《思い出の人々》,《新渡戸稻造先生》,《南原繁著作集》第十卷,岩波書店,1984年特装版,第276页。
    今群马县。
    ③1890年日本明治时期以日本天皇的名义颁布的《关于教育的敕语》的通称。根据明治宪法,规定臣民道德、臣民教育的基本方针的敕语。对二战结束前日本人的人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1948年被废止。
    ④刘岳兵:《日本近现代思想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第113
    ①南原繁:《内村鑑三先生生誕百年に思ら》,《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岩波書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350页。
    ②南原繁:《内村鑑三先生生誕百年に思ら》,《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岩波書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349頁。
    ③南原繁:《内村鑑三先生生誕百年に思ら》,《南原繁著作集》第十卷,岩波書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269页。
    ④南原繁:《文芸春秋》,《新渡戶稻造先生》,1996年第1号,岩波書店,第123頁。
    ⑤南原繁:《内村鑑三先生生誕百年に思ら》,《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岩波書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347页。
    ⑥南原繁:《内村鑑三先生生诞百年に思ら》,《南原繁著作集》第十卷,岩波書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349页。
    南原繁:《內村鑑三先生誕百年に思り》,《南原繁著作集》第十卷,岩波書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346頁。
    2丸山真男、福田歓一:《一高時代》,《聞き书南原繁回顧録》,東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第4页。
    3#12
    4南原繁:《文芸春秋》,《新渡戶稻造先生》,1996年1月号,第213页。
    5丸山真男、福田歓一:《二十代の南原繁の思い出》,《回想の南原繁》,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67页。
    1加藤筋:《南原繁政治哲学からの问い》,《南原繁と现代》,to bo出版,2005年3月,第20、21页。
    1南原蘩:《南原繁著作集》,第二卷《フイヒテの政治哲学》,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146页。
    2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二卷《フイヒテの政治哲学》,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463页。
    3丸山真男:《南原繁フイヒテの政治哲学を藐んで》,《図書》,1959年六月号,第23页。
    ①东京帝国大学、东京大学的简称。以下简称东大。
    ②立花隆:《今なぜ南原繁力、》,《南原繁の言葉》,日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5页。
    ③立花隆:《天皇と东大上大日本帝国の生と死》,《文芸春秋)),2005年12月10日第一刷,第10页。
    ④立花隆:《天皇と东大上大日本帝国の生と死》,《文芸春秋》,2005年12月10日第一刷,第11页。
    ⑤立花隆:《今なぜ南原繁か》,《南原繁の言葉》,日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2页。
    牛建科:《日本神道教功能试论》,《日本研究》,日本研究杂志社,2011年第1期,第121页。
    2牛建科:《日本神道教功能试论》,《日本研究》,日本研究杂志社,2011年第1期,第121页。
    ①吕万和:《简明日本近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9页。
    吕万和:《简明日本近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1页。
    ②武寅:《近代日本政治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74页.
    ①Milo Rowell 与 Courtney Whitney。
    1中村尚美、君岛和言、平田哲南可:《资料 日本近现代史Ⅲ战後の日本の进程》,三省堂,1985年版,第35页。
    王振锁、徐万胜:《日本近现代知识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第214页
    ①立花隆:《天皇と东大 上 大日本帝国の生と死》,文芸春秋,2005年12月10日第一刷,第10页。
    ②根据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日本大学总长是大学的评议会的评议长和法人代表,总长、校长两职合
    ①立花隆:《天皇と东大上大日本帝国の生と死》,文芸春秋,2005年12月,第34页。
    ①1922年,针对激进的劳功运动而企图取缔的法案。原敬内阁采纳了此方案,高桥是清内阁时向贵族院提案,但因爆发了全国性的反对此法案的运动,政府不得不撤回此法案。
    ②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91页。
    ③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4页。
    “九·一八”事变。
    ②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92页。
    ③1928年3月15日,田中义—内阁以违反了治安维持法的名义,在全国有一千六余名的日本共产党、共产青年同盟会员被检举,其中有大约五百名被起诉。
    ④丸山真男、福田歓一:《大学受难の序章》,《聞き書南原繁回顧録》,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第162页。
    河上肇(1879—1946),东京大学毕业后以“千山万水楼主人”的笔名,在《读卖新闻》报纸上连续发表了“社会主义评论”,给予当时的青年人以极大的影响。1915年任京都大学教授,开设经济学。著有《新史观》、《贫乏物语》,主张社会主义和人道主义。1928年辞去大学工作,后与大山郁夫结成劳农党。1932年加入日本共产党,因编辑《赤旗》遭到逮捕并服刑。1937年出狱,隐居,专心于自传体《自叙传》的执笔。战后,再次开始活动,不久离世。
    ⑥1929年,因“三·一五”弹压事件而被逮捕的共产党十部大约六百余名被检举,此事件使日本共产党遭到了毁灭的打击。 ①1930年,日、美、英、德、意五国参加并召开的军缩会议,德、意两国中途退场。会上缔结了限制海军主力舰,英美各十五艘,日本九艘。辅助舰艇的总吨数英、美各限定在十吨,日本为七吨的条约。若槻礼次郎作为日本海军的全权代表参加了本此会议,但是遭到军部的强烈反对。此后,统帅权的问题成为超国家主义运动表面化的契机。
    ②美浓部达吉(1873—1984),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进入内务省,后因研究“比较法治史”留学欧美各国。任东京帝国大学副教授后,开设了“比较法治史”、“行政法第一讲座”。1920年又与上杉慎吉教授开设了“宪法第二讲座’关于天皇的地位,主张耶里内克的“国家法人说”适合日本,由此展开了“天皇机关说”。1932年就任日本贵族院议员。伦敦军缩会议后,因统帅权的问题受到军部、右翼的攻击。1935年2月18日,遭到议员菊地武夫等人的弹幼。25日在帝国议会上又进行了“国家法人说”的理论正当性的演讲,博得了喝彩。战后任枢密院顾问官
    ③耶里内克(1851—1911),德国法学家。从法律和社会两个侧面来考察国家,主张国家二重说和国家法人说,使国家学成为系统的学说。著有《一般国家》等。
    荒川畿男:《现代日本思想史5—1930年代の昭和思想史》,青木书店,1917年版,第160页。
    ①#12
    ①南原繁:《新日本の建设》,《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59页。
    丸山真男、福田歓一:《大学受难の序章》.《闻き书南原繁回顾録》,东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15日第二刷.第155页。
    2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长88页。
    3同上。
    4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89页。
    5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01页。
    立花降:《天皇と东大 上 大日本帝国の生と死》,文艺春秋,2005年12月10日第一刷,第14页。
    立花隆:《天皇と东大 上 大日本帝国の生と死》,文艺春秋,2005年12月10日第一刷,第14页。
    立花隆:《天皇と东大 上 大日本帝国の生と死》,文艺春秋,2005年12月10日第一刷,第11页。
    ①即工会
    ②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害店出版,1997年,第144页。
    ③原为日本的四大节日之一。明治以后。以神武天皇即位之日的2月11日为庆祝日。现改为“建国纪念节”
    (?)花隆:《新日本文化の创造》,《南原繁の言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18页。
    ②日本天皇诞生的节日。日本四大节日之一。1868年制定,二战后改称天皇诞生日。
    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5页。
    ④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七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45页。
    ⑤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害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45页。
    ①立花隆:《新日本文化の创造》,《南原繁の言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18页。
    ②丸山真男、福田歓一:《总长就任と大学复興》,《聞き書南原繁回顧録》,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7月15日第二刷,第310頁。
    ③立花隆:《新日本文化の創造》,《南原繁の言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18页。
    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5页
    ④指“九·一八”事变。
    ⑤指“七·七卢沟侨”事变。
    立花隆:《新日本文化の创造》,《南原繁の言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17页
    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4页。
    ⑥立花隆:《新日本文化の创造》,《南原繁の言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19页。
    ①立花隆:《新日本文化の創造》,《南原繁の言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23页。
    ②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5页。
    ③立花隆:《新日本文化の創造》,《南原繁の言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24页。
    ④南原繁:《新日本の建设》,《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63页。
    ⑤立花隆:《新日本文化の創造》,《南原繁の言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26页。
    ⑥南原繁:《新日本の建设》,《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62、63页。
    ①立花隆:《新日本文化の創造》,《南原繁の言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27页。
    ②丸山真男、福田歓一:《天皇退位论》,《聞き書南原繁回顧绿》,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7月15日第二刷,第313頁
    ③立花隆:《新日本文化の創造》,《南原繁の言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18页、129页。
    立花隆:《新日本文化の創造》,《南原繁の言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29页。
    ⑤同上。
    ⑥丸山真男、福田歓一:《新日本文化の創造》,《闻き书南原繁回顧録》,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7月15日第二刷,第310页。
    ①南原繁:《新日本の建設》,《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岩波書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63页
    ②南原繁:《人间革命》,《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岩波書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140页。
    ③南原繁:《新日本の建設》,《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第61页。
    山口周一:《南原繁と战後教育改革》,《南原繁と现代》,to bo出版,2005年3月,第36页。
    ①简称《教育基本法》。
    ③南原繁:《内村鑑三先生》,《南原繁著作集》第十卷,岩波害店,2007年,第269页。
    ④山口周一:《南原繁と戟後教育改革》,《南原繁と现代》,to be出版,2005年,第32页。
    ①加藤筋:《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敲人》,岩波新害514,岩波書店出版,1997年,第160页。
    ③南原繁:《思い出の人ヶ》,《南原繁著作集》第十卷,,岩波書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299页。
    ①南原繁:《内村鑑三先生》,南原繁著作集》第十卷,,岩波書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301页。
    ⑤鈐木英一:《日本占領と教育改革》,劲草书房,1992年,第76页。
    荒木贞夫(1877—1966),1897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参加了日俄战争。1907年陆军大学毕业。1931年12月至1934年1月任陆军大臣。1938年5月宾卫内阁组阁使被任命为文部大臣。陆军大将、男爵。战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为甲级战犯,1954年获假释。
    ②南原繁:《大学の自治》,《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岩波书店,1981年2月特装版,第10页。
    ③南原繁:《大学の自治》,《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岩波害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11页。
    ④南原繁:《大学の本质》,《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岩波害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16页。
    1南原繁:《大学の本質》,《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岩波書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20页。
    2南原繁:《大學の本質》,《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岩波書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18頁。
    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4页
    ①南原繁:《新日本の建设》.《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64页。
    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4页。
    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5页。
    ④南原繁:《真理は最后の勝利者——送别会における演述》,《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451页。
    ⑤南原繁:《人间革命》,《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参照第154、155、156页。
    1南原繁:《人间革命》,《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参照第157、1584
    2南原繁:《新日本の建设》,《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65页
    3南原繁:《新日本の建设》,《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66页
    4南原繁:《人间革命》,《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150页。
    5南原繁:《人间革命》,《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20页。
    6丸山真男、福田歓一:《大学の门》,《回想の南原繁》,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25页。
    1又称麦克阿瑟草案。
    2高柳賢三、大友一郎、田中有夫:《日本国宪法制定の過程1原文と翻訳》,有斐阁,1972年版,第269頁。
    3南原繁:《天長節》,《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岩波书店,1984年特装版,第56页。
    4南原繁:《天長節》,《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岩波書店,1981年特裝版,第56頁。
    ①南原繁:《日本国宪法制定過程その一》,《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岩波書店,1984年特装版,第21页。
    ②即显出人形之神,现人神。
    ③盐田庄兵衔编:《战後史资料集》,新日本出版社,1988年版,第223页。
    ④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47页。
    ⑤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6页。
    1立花隆:《今なぜ南原繁か》,《南原繁の言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2页。
    2南原繁:《退位の问题》,《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岩波书店,1984年特装版,第98页。
    3立花隆:《令なぜ南原繁か》,《南原繁の言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9页。
    4南原繁:《天长節》,《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岩波书店,1984年特装版,第52页。
    ①南原繁:《天长節》,《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岩波书店,1984年特装版,第104页。
    ②南原繁:《退位の问题》,《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岩波书店,1984年特装版,第99页。
    ③南原繁、高木八尺、田中耕太郎、末延三次、我妻荣、冈义武、铃小竹雄七位教授。
    1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49页
    2丸山真男、福田歓一:《天皇退位论》,《闻き书 南原繁回顾録》,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第314页。
    3丸山真男、福田歓一:《天皇退位论》,《闻き书 南原繁回顾録》,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第:316页。
    4丸山真男、福田歓一:《天皇退位论》,《闻き书 南原繁回顾録》,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第315页。
    5南原繁:《天长节》,《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岩波书店,1984年特装版,第55页。
    6丸山真男、福田歓一:《天皇退位谕》,《闻き书 南原繁回顾録》,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第316页。
    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6页。
    ①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6页。
    ②南原繁:《新日本の建设》,《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岩波书店,1984年特装版,第62页。
    ③南原繁:《新日本の建设》,《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岩波书店,1984年特装版,第62页
    ④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6页。
    ⑤南原繁:《祈日本の建设》,《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岩波书店,1984年特装版,第61页。
    ⑥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7页。
    ⑦南原繁:《民族の危機と将来》,《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岩波书店,1984年特装版,第355页。
    ⑧正村公宏:《战後史》上卷,筑摩书房,1985年版,第71页
    ①丸山真男、福田歓一:《法学部长就任と终战工作》,《闻き书 南原繁回顾録》,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第267页。
    ②丸山真男、福田歓一:《法学部长就任と终战工作》,《闻き书 南原繁回顾録》,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参照第270、271、272页。
    ①大江健三郎:《南原繁と论理的な创造力》,《南原繁の言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长228页
    曾在日本外务省就职,东京大学法学部的毕业生。
    三谷太一郎:《献杯あいさつ——南原繁百十五歳》,《南原繁と现代》,to be出版,2005年,第114页。
    日本著名的政治学者。成蹊大学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学士院院士。
    三谷太一郎:《献杯あいさつ——南原繁百十五歳》,《南原繁と现代》,to be出版,2005年,第114页。
    ⑤郑毅:《铁腕首相吉田茂》,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重印,第219页。
    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8页。
    ②南原繁:《和平力、战争力、》,《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岩波书店,1984年特装版,第198页。
    ③南原繁:《战没生徒の遗产を嗣るもの》,《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岩波书店,1984年特装版,第199页。
    ④南原繁:《和平力、战争か》,《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岩波害店,1984年特装版,第198页。
    ⑤南原繁:《学徒の使命》,《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岩波书店,1984年特装版,第44页。
    ⑥南原繁:《世界破局的な危機と日本の使命》,《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岩波书店,1984年特装版,第93页。
    1郑毅:《铁腕首相吉旧茂》,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重印,第219页
    2丸山真男、福田歓:《曲学阿世论争のころ》、《回想の南原繁》,1984年2月特装版,第415页。
    3日本政府于1950年,根据盟军司令部的指令,在新闻、出版界以及公务员中的共产党员和同情者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和镇压。
    ①南原繁:《中国问题》,《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149页。
    ②南原繁:《和平か小战争か》,《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198页。
    ③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9页。
    ①高小博義:《南原繁の平和構造》,《南原繁と现代》,to bo出版発行,2005年3月第版,参照第69、70页。
    ②高木博義:《南原繁の平和構造》,《南原繁上现代》,To be出版発行,2005年3月第一版,第69页。
    ①小林正弥:《战争批判の公共哲学》,劲草书房,2003年出版,第309页。
    ②东京大学出版会,1952年5月出版。
    ③岩波书店,1953年5月出版。
    ④中央公论社,1955年9月出版。
    ⑤东京大学出版会,1957年5月出版。
    ⑥东京大学出版会,1957年10月出版。
    ⑦东京大学出版会,1957年5月出版。
    ⑧岩波书店,1958年8月出版。
    ⑨岩波书店,1959年4月出版。
    ⑩青林书院,1959年9月出版。
    ⑾东京大学出版会,1962年5月出版。
    ⑿岩波书店,1964年4月出版。
    ⒀东京大学出版会,1966年9月出版。
    ⒁図书月贩,1968年9月出版。
    ⒂东京大学出版会,1957年5月出版。
    ①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9页。
    2加藤节:《政治与人》,唐士其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次印刷,第95页。
    3加藤节:《政治与人》,唐士其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次印刷,第125页。
    ②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50页。
    ③小野喜平次(1870—1944),日本著名政治学家。他站在实证主义的立场,创立了日本近代政治学,是日本近代政治学的奠基人。著有《政治学大纲》等诸多论文集。1928年至1934年任东京帝国大学总长。曾任日本帝国学士院院士、贵族院议员。
    ④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43页。
    ⑤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1页。
    ⑥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七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43页。
    ①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害店出版,1997年,第45页。
    ②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82页。
    ③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盛行于德国的复兴康德哲学的思潮。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学派,其中最主要的是马堡学派(又称西南学派)和弗赖堡学派(又称巴登学派)。代表人物有:李普曼、朗格、柯亨、那托尔普、卡西勒、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和拉斯克等.早期的新康德主义往往用心理学或生理学的观点来解释和制定康德的认识论,即用认识主体的心理生理结构去说明知识问题。新康德主义的共同特征是否定“物自体”的存在,他康德哲学彻底唯心主义化。新康德主义还在德国以外的欧洲国家广为流行,并且一度影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成了第二了际右翼的“官力哲学是以建立“科学的哲学”为宗旨并以经验证实原则为核心的哲学流派。④又称马堡学派或先验逻辑学派。足新康德主义的主要学派之一,由柯享创立,主要成员有那托尔普、卡西勒、施坦丁格。他们大多是数学家、逻辑学家和物理学家,并且都在马堡大学任教。因之,义称为马堡学派。此派侧重于逻辑认识论问题,力图用“先验逻辑”重新改造康德哲学。柯享强调先验逻辑是康德哲学的核心,但康德本人没有将先验逻辑贯穿始终,提出了“物自体”事实上,物自体并不在经验之外,而小过是经验本身。科学认识是思维按先验逻辑来创造世界,对象世界的内容是随着思维的创造而小断变化的。马堡学派提出了以“先验方法”为内容的方法论,即从已有被创造的科学文化事实中去发现支配人类文化创造的纯粹先验逻辑。
    ①加藤節:《南原繁政治学からの问い》,《南原繁と现代》,to be出版,2005年,第21页。
    ②加藤節:《南原繁政治学からの问い》,《南原繁上现代》,to be出版,2005年,第22页。
    ③加藤節:《南原繁政治学からの问い》,《南原繁七现代》,to be出版,2005年,第22页。
    1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15页
    2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16页。
    3加藤節:《南原繁政治学からの问い》,《南原繁と现代》,to be出版,2005年,第23页。
    1加藤節:《南原繁政治学からの问い》,《南原繁と现代》,to be出版,2005年,第23页。
    1立花隆:《政治学者·南原繁》,《南原繁の言葉》,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89页。
    2又称社群主义。
    (?)John Locke(1632—1704),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英国经验论的代表人物。首开认识论的先河,提倡社会契约论,在思想上对英国市民革命和法国革命有较大的影响。著有《人类理解论》和《政府论》等。
    (?)Jeremy Bent ham(杰里米·边沁)(1748—1832),英国法学家,哲学家。功利主义的主要倡导者。把行为善恶的判断标准归纳为快东和痛苦,主张所谓社会的善是个人善的总和,是“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著有《道德和立法原则概论》等。
    7James Mill(1773—1836),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之父。与杰里米·边沁共同创立了功利主义,继承了李嘉图的经济理论并使之普及。著有《纤济学纲要》等。
    (?)Thomas Hill Green(1836-1882),英国哲学家、新黑格尔学派的代表。在伦理学上主张通过接近于绝对理性来自 我实现。著有《伦理学导言》等。
    ①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14页。
    ②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09、110页。
    ①1963年10月,岩波书店出版。
    ②加藤筋:《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11页。
    ①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40页。
    ②南原繁:《日本国憲法》,《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26、27页。
    ①南原繁:《退位の问题》,《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岩波书店,1984乍2月特装版,第108页。
    ②南原繁:《第九条问题》,《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134页。
    韩东育:《两个“八· 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5页。
    2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8页。
    3立花隆:《今なぜ南原繁か》,《南原繁の言葉》,大学出版会,2007年出版,第12页。
    4南原繁:《退位の问题》,《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98页。
    2丸山真男、福田歓一:《一高时代》,《闻き书 南原繁回顾録》,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第4页。
    3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一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12页。
    4南原繁:《国家と宗教》,《南原繁著作集》第一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174页。
    5南原繁:《内村鑑三先生诞辰百年に思ら》,《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岩波书店,1984年,第346页。
    ①南原繁:《人间革命》,《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岩波害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102页。
    ②南原繁:《新日本の建设》,《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64页
    ③加藤節:《南原繁政治学からの问い》,《南原繁兰现代》,to be 出版,2005年,参照第24页。
    ①加藤節:《南原繁政治学からの问い》,《南原繁と现代》,to be出版,2005年,参照第25页
    ②加藤節:《南原繁政治学からの问い》,《南原繁と现代》,to be出版,2005年,第25页。
    (?)Communitarianism。
    ②南原繁:《政治哲学序说》,《南原繁著作集》第五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236页。
    ②南原繁:《政治哲学序说》,《南原繁著作集》第五卷,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427页。
    ①现在的“共同能信
    ②丸山真男、福田歓一:《法学部部长就任と终战工作》,《闻き书 南原繁回顾録》,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第269页。
    ③丸山真男:《南原繁を师と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1996年6月,第178页。
    ④丸山真男:《南原繁を师と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1996年6月,第179页。
    ⑤丸山真男:《南原繁を师と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1996年6月,179页。
    ⑥丸山真男:《南原繁を师と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1996年6月,第178页。
    ①丸山真男、福田歓一:《津田左右吉博士》,“回想の南原繁》,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7月,第239页。
    ②丸山真男:《南原繁を师と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1996年6月,第180页。
    ③丸山真男:《南原繁を师と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1996年6月,第181页。
    ④加藤節:《政治と人》,岩波书店.第121页。
    #12
    
    
    #12
    ③丸山真男:《如是闲と父と私》,《丸山真男集》第十六卷,岩波书店,1997年11月,第127、128页。一种课堂讨论形式。
    1丸山真男、福田歓一:《南原繁を师として》,《闻き书 南原繁回顾録》,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第434页。
    2丸山真男、福田歓一:《南原繁を师として》,《闻き书 南原繁回顾録》,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第133页。
    3丸山真男:《如是闲と父と私》,《丸山真男集》第十六卷,岩波书店,1997年11月,第130页4福田欢一(1923—).出生于神户。1947年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政治学科毕业。1961年4月任东京大学教授。1976年10月至1978年10月任日本政治学会理事长。1978年4月至1980年4月任东京大学法学部部长。1984年4月离职,任明治学院大学教授。1990年4月至1996年3月任明治学院大学学长。1992年任日本学士院院士。
    5福田歓一:《故丸山真男会员追悼の辞》,《福田歓一著作集》第十卷,岩波出版社出版,1998年,第188、189页。
    6丸山真男:《南原繁を师と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出版,1996年,第179页。
    19世纪30年代出现在法国和英国。创始人是法国的孔德,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和密尔。孔德用实证主义来概括自己的整个学说,宣告了一种实证主义哲学的兴趣。在其后又出现了马赫主义、逻辑证主义和语义分析哲学等新实证主义。其基本特正:(1)始终关注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问题,强调一切积极的实证知识只能来自各专门学科以及它们的综合;(2)拒斥传统的“形而上学”,强调科学只问怎么样,不要曼问为什么;(3)把经验和科学看作是主观感觉、表象和体验的总和,把科学的任务规定为描述或记录事实。将认识限制在感觉经验的范围之内,从而走向不可知论,使哲学“科学化”;(4)避而小谈世界观、人生观问题,一味注重科学方法论问题.强调哲学的任务不是去建立体现各门学科的综合体系,而是在于建立科学认识的理论,对科学理论的内容成分和形式成分进行区分,以证实原则作为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
    2丸山真男:《南原繁を师と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出版,1996年6月第一版,第177页。
    3是新康德主义的主要学派学之一。由柯亨柯创立,侧重于逻辑认识问题,力图用“先验逻辑”重新改造康德的哲学,提出了以“先验方法”为内容的方法论,即从已有被创造的科学文化事实中去发现支配人类文化创造的纯粹先验逻辑。
    4参见④。
    5丸山真男:《南原繁を师と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1996年6月第一版,参照第176页。
    6丸山真男:《南原繁を师と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1996年6月第一版,参照第176页。
    7加藤節:《政治と人》,岩波害店,第121页。
    1丸山真男:《思想史の方法を模索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出版,1996年6月第一版,第315页。
    2丸山真男:《思想史の方法を模索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出版,1996年6月第一版,第322页。
    3卡尔·曼海姆(1893—1917),德国社会学家。生于牙利。创立了知识社会学,后又成为大众社会论的先驱。有《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等。
    4丸山真男:《思想史の方法を模索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出版,1996年6月第一版,第323页。
    5丸山真男:《思想史の方法を模索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出版,1996年6月第一版,第326页。
    6丸山真男:《思想史の方法を模索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出版,1996年6月第一版,第335页。
    1加藤節:《政治と人》,岩波书店,第123页。
    2丸山真男:《南原繁を师さ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出版,1996年6月第一版,参照第179頁。
    丸山真男、福田歓一:《憲法问题》,《闻き书 南原繁回顾録》,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第339页
    3南原擎:《政治理论史》,《南原繁》第四卷,岩波书店,1984年特装版,第564页。
    4丸山真男:《思想史の方法を模索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出版,1996年6月第一版,第335页
    5丸山真男:《思想史の方法を模索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出版,1996年6月第一版,第337页
    6丸山真男:《思想史の方法を模索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出版,1996年6月第一版,参照第325、326、340页。
    7丸山真男:《南原繁を师として》,《丸山真男集》第十卷,岩波书店出版,1996年6月第一版,参照第180页。
    1加藤节:《政治与人》,唐士其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27页
    2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第11期,第15页
    3丸山真男、福田歓一:《天皇退位论》,《闻き书南原繁回顾録》,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第314页。
    4加藤节:《政治与人》,唐士其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29页。
    ⑦加藤节:《政治与人》,唐士其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30页。
    子安宣邦(1933年—),出生于日本的川崎市。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法文及伦理学科。后获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横滨国立大学、大阪大学、筑波女子大学等。担任过日本思想史学会会长,是著名的思想史和文化理论学者。主要著作有《伊藤任斋——人伦世界的思想》、《近代知识考古学——国家、战争与知识分子》、《关于东洋》等。
    子安宣邦:《日本现代民想批判》,赵京华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第247页。
    ⑤丸山真男:《日本民想》,区建英、刘岳兵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40页。
    字安宣邦:《日本现代民想批判》,赵京华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第249页。
    ①吉本隆明:《柳田国男论·丸山真男论》,ちく学芸文库,1997年,第116页。
    ②丸山真男:《现代政治の思想と行动》,未来社,2006年。
    ③都筑勉:《战後日本の知識—丸山真男及ぴその时代》,世織书房,1995年
    ④丸山真男:《丸山真男集》第八卷,岩波书店,1996年2月。
    ⑤丸山真男:《日本の思想》,岩波书店,1961年。
    ⑥十六卷、别卷一,岩波书店出版,1995-1997年。
    ⑦全9卷,岩波书店出版,1998年。
    ⑧松沢弘陽·(?)手通有编,岩波书店,2006年。
    ⑨全7卷,东京大学出版会,1998-2000年。
    10全5卷,みすず书房,2003—2004年。
    11御茶水书房,1952年。
    12みすず书房,1976年。
    13岩波书店出版,1986年。
    筑摩书房,1992年/ちくま学芸文库,1998年
    15间宫洋介:《丸山真男—日本近代の公と私》,筑摩书房/ちくま学芸文库,2007年。
    16松本健:《丸山真男八·一王革命伝说》,河出书房新社/改订版「伝说シリーズ6」边境社,2008年。
    17远山敦:《丸山真男—理念の信仰 日本の哲学の再発见》,讲谈社,2010年。
    18中野雄:《丸山真男 人生对话》,文春新书,2010年。
    19福田歓一:《丸山真男及ぴその时代》,岩波新书522,岩波书店,2010年。
    ①丸山真男:《丸山真男集》第九卷,岩波书店,1996年3月。
    ④丸山真男:《丸山真男集》第八卷,岩波书店,1996年2月7日。
    ⑤加藤节:《政治与人》,唐士其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32页。
    #12
    #12
    #12
    1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人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1997年7月,第35页。
    1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二卷《フイヒテの政治哲学》,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5页。
    2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二卷《フイヒテの政治哲学》,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155页。
    3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二卷《フイヒテの政治哲学》,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446页。
    4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二卷《フイヒテの政治哲学》,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447页。
    5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二卷《フイヒテの政治哲学》,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463页。
    1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本と知人》,岩波新书514,岩波书店出版,1997年,第171页。
    2丸山真男:《南原繁フイヒテの政治哲学を読んで》,《図书》,1959年六月号,第23页。
    3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三卷《自由と国家の理念——政治哲学论文集》,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5页.
    ①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三卷《自由と国家の理念——政治哲学论文集》,岩波书店,1984年特装版,第381页。
    ②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三卷《自由と国家の理念——政治哲学论文集》,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138页
    ③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三卷《自由と国家の理念——政治哲学论文集》,岩波书店,1981年2月特装版,第79页
    ④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三卷《自由と国家の理念——政治哲学论文集》,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79页。
    ⑤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三卷《自由と国家の理念——政治哲学论文集》,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381页
    ⑥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四卷《政治理论史》,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3页
    ⑦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四卷《政治理论史》,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4页。
    ⑧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四卷《政治理论史》,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4页。
    ①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四卷《政治理论史》,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596页
    ②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四卷《政治理论史》,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598页
    ③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五卷《政治哲学序说》,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4、5页。
    ①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五卷《政治哲学序说》,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44页。
    ②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五卷《政治哲学序税》,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15页。
    ③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五卷《政治哲学序税》,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157、458页。④1948年3月由创元社初版。
    ①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学问·教连·信仰》,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531页。
    ②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学问·教养·信仰》,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518页。
    ③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文化と国家》,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5页
    ④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文化と国家》,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6页。
    ⑤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文化と国家》,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7页。
    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文化と国家》,岩波书店,1981年2月特装版,第9、10页
    2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文化と国家》,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198、499页
    3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八卷《现代の政治と思想》,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3页
    4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八卷《现代の政治と思想》,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201、202页
    5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八卷《现代の政治と思想》,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37页。
    ①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八卷《现代の政治と思想》,岩波书店,1981年2月特装版,第3页。
    ②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八卷《现代の政治と思想》,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3页
    ①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日本の理想》,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552页
    ②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日本の理想》,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176页
    ③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日本の理想》,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517页
    ④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日本の理想》,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3页
    ⑤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日本の理想》,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476页
    ⑥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十卷《历史を作るもの》,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3页
    ⑦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十卷《历史を作るもの》,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4页
    1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十卷《歷史を作るも)》,岩波书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441頁。
    ②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第十卷《歷史を作るも)》,岩波害店,1984年2月特装版,第442頁。
    ③丸山真男、福田歓一:《南原繁著作集》別卷一,《南原繁聞き书回顧録》,东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
    ④丸山真男、福田歓一:《南原繁著作集》别卷一,《南原繁聞き书回顧録》,东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第519页。
    丸山真男、福田歓一:《南原繁著作集》别卷一,《南原繁闻き书 回顾录》,东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前言第V页
    丸山真男、福田歓一:《南原繁著作集》别卷一,《南原繁闻き书 回顾录》,东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前言第iii页。
    丸山真男、福田歓一:《南原繁著作集》别卷一,《南原繁闻き书 回顾录》,东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前言第V页。
    丸山真男、福田歓一:《南原繁著作集》别巷一,《南原繁闻き书 回顾录》,东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第523页。
    [1]朱谦之:《日本哲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2]韩东育:《天人·人际·身心:中国古代“终极关怀”思想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3]韩东育:《日本近世新法家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1月第一版。
    [4]韩东育:《道学的病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一版。
    [5]韩东育:《从“脱儒”到“脱亚”:日本近世以来“去中心化”之思想过程》,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9年第一版。
    [6]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7]赵敦华:《西方哲学史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8]吴光辉:《日本知识分子的精神轨迹》,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9]米庆余:《日本近现代外交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
    [10]赵德宇:《日本近现代文化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
    [11]李卓:《日本近现代社会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
    [12]钱国红:《走进“西洋”和“东洋”——中日世界意识形成的比较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8月第一版。
    [13]李健权:《日本精神》,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14]高增杰:《东亚文明撞击——日本文化的历史与特征》,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15]刘炳范:《战后日本文化与战争认知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山版社,2003年12月第一次印刷。
    [16]刘天纯:《日本现代化研究》,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年。
    [17]王守华:《日本哲学史教程》,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18]王家骅:《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
    [19]王家骅:《儒家思想与日本的现代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20]叶渭架:《日本文化通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21]叶渭渠:《日本文化史》,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二版。
    [22]王金林:《日本天皇制及其精神结构》,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23]史桂芳:《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与中日关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24]共同编写委员会:《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7月第四版。
    [25]王勇:《日本文化——模仿与创新的轨迹》,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26]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日本历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27]王新生:《日本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28]郑彭年:《日本西方文化摄取史》,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29]林少阳:《“文”与日本的现代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30]赵京华:《日本后现代与知识左翼》,北京:三联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31]刘家鑫:《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中国观》,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32]吕万和:《简明日本近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3]苑崇利:《日本文化概观》,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34]刘金才:《町人伦理思想研究:日本近代化动因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35]郑毅:《铁腕首相吉田茂》,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1月第二版。
    [36]王振锁、徐万胜:《日本近现代政治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
    [37]程恩富主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38]成中英主编、韩东育执行主编:《本体的结构与重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39]杨伟:《日本文化论》,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40]戴季陶:《日本论》,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41]张颐武:《思想的踪迹》,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42]王向远:《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昆仑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43]李小白:《信仰·利益·权利——基督教布教与日本的选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月。
    [44](日)丸山真男:《日本的思想》,区建英、刘岳兵译,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第一版。
    [45](日)青木保:《日本文化论的变迁》,杨伟、蒋葳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46](日)南博《日本人论》,邱淑雯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47](日)中村正则:《日本战后史》,张英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10月第一版。
    [48](日)小泉八云:《日本与日本人》,胡山源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49](日)加藤周一:《何谓日本人》,彭曦、邬晓研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50](日)堺屋太一:《何谓日本》,叶琳、庄倩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
    [51](日)筑岛谦三:《“日本人论”中的日本人》,汪平、黄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52](日)永田广志:《日本哲学思想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一版。
    [53](日)古屋安雄等:《日本神学史》,陆若水、刘国鹏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第一版。
    [54](日)铃木贞美:《日本的文化民族主义》,魏大海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
    [55](日)子安宣邦:《国家与祭祀》,董炳月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5月第一版。
    [56](日)子安宣邦:《日本现代思想批判》,赵京华编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57](日)源了圆:《德川思想小史》,郭连友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58](日)吉野耕作:《文化民族主义的社会学——现代日本的自我认同的走向》,刘克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一版。
    [59](日)石井伸男:《社会意识论》,王永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
    [60](日)井上清:《昭和五十年》,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第一版。
    [61](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北京编译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一版。
    [62](日)新渡户稻造:《武士道》,张俊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4月第5次印刷。
    [63](日)尾藤正英:《日本文化的历史》,彭曦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
    [64](日)会田雄次:《日本人的意识结构——风土历史社会》,何慈毅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65](日)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徐显芬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
    [66](日)远山茂树:《日本近现代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67](日)安冈昭南:《近代日本史》,中国社会科学院,1996年版。
    [68](日)高桥哲哉:《战后责任论》,徐曼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69](日)铃木范久:《宗教与日本社会》,牛建科译,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70](加)诺曼·赫伯特:《日本维新史》,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第一版。
    [71](美)约翰·惠特尼·霍尔:《日本——从史前到现代》,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第一版。
    [72](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2月第7次印刷。
    [73](美)艾森斯塔特:《日本文明》,王晓山、戴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一版。
    [74](美)约翰·W·道尔:《拥抱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胡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9月第一版。
    [75](以)S·N艾森斯塔特:《日本文明——一个比较的视角》,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5月第一版。
    [1]鶴見俊辅:《戰時期日本の精神史》,东京:岩波书店,1982年7月30日第3刷。
    [3]佐藤全弘:《现代に生きる新渡户稻造》,东京:教文馆,1988年。
    [4]家永三郎:《激动七十年の历史を生きて》,东京:新地那书房,1987年。
    [7]会田雄次:《日本人の意識構造風土·歷史·社会》,講談社现代新书293,东京講談社,昭和四十七年10月25日第1刷。
    [8]武田清子编:《思想史の方法と对象—日本と西欧》,创文社,1961年版。
    [9]荒川几男:《现代日本思想史51930年代の昭和思想史》,青木本店,1917年版。
    [10]塩田庄兵衛等编:《戰後史资料集》,新日本出版社,1988年版。
    [11]中村尚美、君岛和言、平田哲南:《史料日本近现代史Ⅲ戰後日本的進程》,三省堂,1985年版。
    [12]大隅和雄、平石直昭:《丸山真男論》,べりかん社,2002年7月版。
    [1]韩东育:《徂徕学派与日本早期近代化的思想启蒙》,《历史研究》,2002年第5期。
    [2]韩东育:《中日两国道德文化的形态研究》,《二十一世纪》(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2年6月号。
    [3]韩东育:《丸山真男的“原型论”与“日本主义”》,《读书》,2002年第10期。
    [4]韩东育:《儒教的宗教化与帝国日本》,《读书》,2004年第8期。
    [5]韩东育:《“仁”在日本近代史观中的非主流地位》,《历史研究》,2005年第1期。
    [6]韩东育:《东亚的病理》,《读书》,2005年第9期。
    [7]韩东育:《东亚的乡愁》,《读书》,2009年5期。
    [8]韩东育:《“去中心化”的“中心化”》,《读书》,2009年8期。
    [9]韩东育:《关于前近代东亚体系中的伦理问题》,《历史研究》,2010年6期。
    [10]韩东育:《东亚研究的问题点与新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3期。
    [11]葛兆光:《谁的思想史?为谁写的思想史?——近年来日本学界对日本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及其启发》,《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12]赵京华:《文本解读的政治》,《读书》,2004年第12期。
    [1]南原繁:《自由と国家の理念:政治哲学论文集》,东京:青林書院,1959年。
    [2]南原繁:《若い世代への证言》,东京:図书月贩·出版事業部,1968年。
    [3]#12
    [4]#12
    [5]南原繁:《南原繁對話民族と教育》,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66年。
    [7]南原繁:《自由と国家の理念:政治哲学論文集》,东京:青林書院,1965年。
    [8]南原繁:《日本の理想》,岩波书店,1964年。
    [9]南原繁:《文化と国家——南原繁演述集》上下,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57年。
    [11]南原繁:《ソ連と中国》,東京:中央公论社,1955年。
    [13]南原繁:《政治理论史》,新装版—束京: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
    [14]南原繁:《新渡户稻造先生》,《文芸春秋》,一九九六年一月号。
    [15]南原繁:《政治哲学序税》,东京:岩波书店,1988年6月16日第一刷。
    [17]丸山真男、福田歓一编集:《南原繁著作集》第一卷,东京:岩波書店刊行,1984年2月25日特装版。
    [18]丸山真男、福田歓一编集:《南原繁著作集》第二卷,东京:岩波書店刊行,1984年2月25日特装版。
    [19]丸山真男、福田歓一编集:《南原繁著作集》第三卷,东京:岩波書店刊行,1984年2月25日特装版。
    [20]丸山真男、福田歓一编集:《南原繁著作集》第四卷,东京:岩波書店刊行,1984年2月25日特装版。
    [21]丸山真男、福田歓一编集:《南原繁著作集》第五卷,东京:岩波書店刊行,1984年2月25日特装版。
    [22]丸山真男、福田歓一编集:《南原繁著作集》第六卷,东京:岩波书店刊行,1984年2月25日特装版。
    [23]丸山真男、福田歓一编集:《南原繁著作集》第七卷,东京:岩波書店刊行,1984年2月25日特装版。
    [24]丸山真男、福田歓一编集:《南原繁著作集》第八卷,东京:岩波書店刊行,1984年2月25日特装版。
    [25]丸山真男、福田歓一编集:《南原繁著作集》第九卷,东京:岩波書店刊行,1984年2月25日特装版。
    [26]丸山真男、福田歓一编集:《南原繁著作集》第十卷,东京:岩波書店刊行,1984年2月25日特装版。
    [27]丸山真男:《现在政治の思想と行動》,东京:未来社,1986年。
    [28]丸山真男:《丸山真男回顧錄》二册,东京:岩波書店,2006年。
    [29]丸山真男:《丸山真男》,东京:岩波書店,2006年。
    [30]丸山真男:《戰後精神の政治学》,束京:岩波書店,2009年。
    [31]丸山真男:《丸山真男集》第十五卷,东京:岩波書店,1996年11月10日。
    [32]丸山真男:《丸山真男集》第十卷,東京:岩波書店,1996年6月10日。
    [33]丸山真男:《丸山真男集》第八卷,东京:岩波書店,1996年2月7日。
    [34]丸山真男:《现代日本の革新思想》,东京:岩波书店,2002年。
    [35]丸山真男:《日本の思想》,岩波新書C39,东京:岩波書店,1985年10月10日第40刷。
    [36]丸山真男:《丸山真男集》第七卷,东京:岩波書店,1996年。
    [37]丸山真男、福田歓一:《南原繁闻き害回顧錄》,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9年。
    [38]丸山真男、福田歓一:《回想の南原繁》,南原繁著作集别卷,特装版,东京岩波書店,1984年。
    [39]福田歓一:《丸山真男之その時代》,东京:岩波書店,2000年。
    [41]福田歓一:《福田歓一著作集》第9卷,东京:岩波書店,1998年8月4日。
    [42]福田歓一:《福田歓一著作集》第10卷,东京:岩波書店,1990年7月15日第2刷。
    [43]福田歓一编集:《南原繁书筒集》,东京:岩波書店刊行,1987年1月30日。
    [44]立花隆:《天皇と东大》上下,东京:文芸春秋,2005年12月10日第一刷。
    [45]立花隆:《南原繁の言葉》,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2007年2月9日初版。
    [47]加藤節:《南原繁—近代日本と知識人》,岩波新书514,东京:岩波书店,1997年7月22日第1刷。
    [1](日))加藤节:《政治与人》,唐士其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2](日)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王中江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1月第1版。
    [3]刘岳兵:《日本近现代思想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
    [1]韩东育:《两个“八·一五”》,《读书》,2006年第11期。
    (2)孙歌:《文学的位置——丸山真男的两难处境》,《学术思想评论》第三辑,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