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下高校德育变革的哲学思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德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奠定重要思想道德基础。在新中国成立的五十余年中,高校德育在培养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新时期世界格局新的变化及我国经济政治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德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德育内容、方法、过程、评价机制方面都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发展困境,社会大背景的变化直接冲击着我国的传统高校德育工作。客观地说,传统德育工作存在着目标的单一性,内容的陈旧性,实践的偏狭性;德育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德育功能存在“功利化倾向”,德育评价机制有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高校德育变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我们破解高校德育难题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来探讨和研究高校德育工作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德育的哲学本质问题的探究,结合高校德育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考察,对传统高校德育进行深入反思,揭示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弊端。在新形势下,高校德育的环境、任务、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对高校德育变革作哲学思考,对德育理念和理论作创新研究。现代社会要求高校德育必须直面社会现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新德育理念,使高校德育在内容、方法、模式、机制、效能上作出相应的变革,从而建构能充分发挥德育对象作用、具有良好德育环境、拥有高素质德育队伍、健全良性评价机制、注重搞活网络德育教育、重视德育心理教育的新体系。
     科学发展观为高校德育变革创设了新的语境、提供了新的平台、指明了新的方向。高校德育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现代德育理念与社会现实条件互动下进行创新研究。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高校德育改革与创新,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有助于增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 education; it correlates and interacts with intellectual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t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our socialist cause to cultivate advanced specialist who are well developed morally, intellectually, physically and atheistically. Over fifty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moral educa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qualified personnel. However, with the change in the world pattern and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econom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in the new age, there exist increasing difficulties in the content, method, procedure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moral education. The change in social context has direct impact on our traditional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Objectively speaking,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has the problems of simplex objective, outdated content, and limited practice and thus the moral education fail to take students as its subject in the practice. Its function has the tendency to be misled by a utilitarian viewpoint and its evaluation mechanism has the problem of being oversimplified and thus is unilateral. These problems make us realize better the importanc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moral education reform in college. In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ix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CCP, the man-oriented, all-round, coordinate and consistent scientific concept on development has been laid down. This has provided us with the concept; it has given us the direction, and thus become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oothold of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Therefore, to discuss and to do some research on the reform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through a scientific viewpoint has a realistic meaning and practice value.
     Through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ssence of philosophy and together with an inspection of the history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reflects deeply upon the traditional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an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environment, task and object of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which requires a systematic research in depth and a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reformation under the direction of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an innovation research on moral education concept and theory. The modern society requires that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should face directly to social reality. Under the direction of scientific concept on development, we should persist in giving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to the students.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concept, we should adopt corresponding renovation in the content, methods, modes, systems,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and thus establish a new system which can bring the object of moral education into full play, build up a good mo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provide high-qualified teaching staff, and create a healthy appraisal mechanism, put a high premium on invigorating the moral education through internet, an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moral education.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n development will provide the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with new environment, platform, and direction. The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directed by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n development and carry out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modern moral education concept and social reality. To fully implement the principle of scientific concept on development, to truly promote the reform and renovation of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helps to realize the scientization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its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and helps to cultivate qualified builder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引文
[1]《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975页。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230页。
    [3]《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第59页。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33页。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95页。
    [1]龚海泉:《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德育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序。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页。
    [1]张琰炎:《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华东师范大学2002届博士学位论文。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57-61页。
    [1]龚海泉:《当代大学德育史论》,华东师范大学,1997年,第10页。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63页。
    [1]孙秀玲:《高等学校主体性德育的构建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度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2]陈晓燕:《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研究》,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
    [1]孔明:《高校德育工作的困境及其对策》,湖北大学学报,2004年1月第1期。
    [1]周小红:《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1月第13卷第1期。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年10月14日。
    [1]王小明:《社会转型期高效德育工作创新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9页。
    [1]李青:《试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人学思想》,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5月第27卷第3期。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32页。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0页。
    [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
    [2]解喜玲:《对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69页。
    [1]江智萍:《论高校德育工作的以人为本精神》,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度硕士研究生论文。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21页。
    [2]杨东平,祝晓风:《大学精神与大学制度建设》,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158页。
    [1]初明利,范书生:《高校德育新视野:高校德育的创新与实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67页。
    [1]徐继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德育改革与实践》,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17卷第8期。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4页。
    [1]孙秀玲:《高等学校主体性德育的构建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度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1]彭兴富:《论高校德育环境及其优化》,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年10月14日。
    [2]赵志军:《德育管理论》,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1]徐军伟:《高校学生德育评价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李书华:《网络德育-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人民教育出版,2000年,第84页。
    [1]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8.2002),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204页。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汇报,2001年4月6日,第3版。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年10月14日。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汇报,2001年4月6日,第3版。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
    4、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光明日报,2004年11月27日。
    5、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光明日报,2004年3月1日。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9、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
    10、《马克思主义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1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12、龚海泉:《当代大学德育史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3、龚海泉:《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德育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4、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5、王小明:《社会转型期高效德育工作创新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杨东平,祝晓风:《大学精神与大学制度建设》,学林出版社,2000年。
    17、初明利,范书生:《高校德育新视野:高校德育的创新与实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
    18、李书华:《网络德育-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人民教育出版,2000年。
    19、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98-2002),海南出版社,2003年。
    20、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
    21、何怀宏:《底线伦理》,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
    22、张澍军,王立仁,郭凤志:《德育的人学承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23、王希光:《人本教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
    24、金生:《理解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25、刘献君:《大学之治与大学之思》,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26、马集庸,杨东平:《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新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年。
    27、厚福:《德育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8、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研究论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29、钟文渊:《大学德育工作新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30、韦文学:《21世纪大学德育新论》,西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
    31、王朝庄,马春元:《德育创新读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32、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33、郝立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34、庞元正:《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
    35、王伟光:《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
    36、丰子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37、魏立群:《科学发展观和现代化建设》,人民出版社,2005年。
    38、鲍宗豪,张华金:《科学发展观论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9、李大健:《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探索》,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40、[英]帕特丽夏.怀特:《公民品德与公共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
    41、陕]彼得斯著:《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42、[美]柯尔伯格著:《道德教育的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43、[德]郝尔穆特·施米特若:《全球化与道德重建》,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44、[瑞士]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
    45、赵志军:《德育管理论》,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46、张琰炎:《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华东师范大学2002届博士学位 论文。
    47、孙秀玲:《高等学校主体性德育的构建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48、解喜玲:《对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49、江智萍:《论高校德育工作的以人为本精神》,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度硕士研究生论文。
    50、彭兴富:《论高校德育环境及其优化》,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1、孔明:《高校德育工作的困境及其对策》,湖北大学学报,2004年1月第1期。
    52、田建国:《论高校的德育环境与对象、内容、理念》,泰山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53、周小红:《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1月第13卷第1期。
    54、李青:《试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人学思想》,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5月第27卷3期。
    55、徐继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德育改革与实践》,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17卷第8期。
    54、徐军伟:《高校学生德育评价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56、孙杰:《试论21世纪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57、何军民、刘华:《试论高校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58、何永宏:《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功能》,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4期。
    59、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
    60、王羽:《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德育的创新》,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4期
    61、杜勇,高建勋:《论高校德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