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交流和沟通的工具,互联网给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诸多的影响和改变,这体现在语言学领域就是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语言社会变体——网络语言,它以自己崭新的面貌和独特的吸引力为网民,甚至是全民所接受和使用。但同时,社会各界对待网络语言这一新生事物的态度也褒贬不一,关于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更是渐渐成为热点。
     本文作者是一名在中国学习汉语的韩国留学生,对于汉语和韩语在各方面的共性和差异都有比较敏感的认识。在论述了网络聊天语在当今社会中巨大的影响力、出现的原因及其概念的界定、具有的性质特点等问题的基础上,本还文针对中韩网络聊天语言中新词语的构成类型及规范化问题进行了比较,希望在比较中寻找中韩两国网络聊天语言的异同及规范其发展的经验。
     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无论在中国还是韩国,都已成为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学者们普遍认为,网络聊天语言的出现除了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之外,对输入速度的追求、对网络交际中人情味和形象化的追求、对个性化和时尚感的张扬等一系列因素也是催生其产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本文所讨论的网络聊天语,不同于网络语言,它是仅指聊天时的用语,并不包括网络专业术语。这种特殊的语言既有口语的实时互动性,又有书面语的单向异步性,属于“互动的书面语篇”,是网民们在已经熟识的、现成的语言成分中,使用各种方法制造出的新词语,所以说无论在产生的途径还是结果上,网络聊天语都对传统语言系统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方式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变异。
     作为一个新生的语言系统,网络聊天语与规范化的语言之间最明显差别是体现在词汇方面。本文指出,中韩两国网络聊天语都不乏谐音形式、字母缩略形式、情状符号、旧词语获得新意义、新造词语等类型。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相当多的差异,之所以如此,除去社会文化背景的因素外,两种语言系统及相应的书写
With the rocketing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everyday life. In the same course, a completely new social language variety---network language-has come into being. This new language, with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s spread and used by Internet users widely. There are many controversial discussions about this newborn language among the whole society.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begin to probe into this field.The writer of this thesis is a Korean student who studies Chinese in China. He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commonness and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Korean.This thesis describe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imposed by society, the cause of its formation, boundary of definitions, and the specialty of online chatting language. Besides, it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new words created by Chinese and Korean Internet users, and the morphology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he online chatting language, on the purpose of finding the commonness and difference of the two languages and draw experience for developing standardization of language from it.The research on network language is a hot issue in both Chinese and Korean linguistic circles.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an online chatting language system not only benefit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but also from many other reasons; for example, the requirement of input efficiency, the pursuance of humanity and visualization in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the exhibition of individuality and a sense of pioneering.Different from professional network language, the network language concerned in this thesis only refers to on-fine chatting language, excluding professional jargons. This special language is not only a synchronized interactivity but also an asynchronous written language, in other words, a kind of "interactive discourse'Mnternet users make new words or derive new meanings from the existing words with which they are very familiar with. They also use many non-native language symbols to form new words. To some degree, they vary the conventional language form and methods of rhetoric.The most promine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hatting language system and the standard language system lies in the lexical level.This thesis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many homonyms (partial tone words or
    different words with the same pronunciation), alphabet abbreviations, symbols, words with widened meanings, and newly invented words that occur in both Chinese and Korean chatting languages.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new languages, which are caused by the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especially by the different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 systems.There are promine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Korean chatting language,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Firstly, there are many homonyms in Chinese, but very few in Korean. Secondly, there are many more words with widened meanings in the Chinese chatting language than in the Korean. Thirdly, there are many more abbreviated words in Korean. Fourthly, there are many symbols with complex components in Korean, while in Chinese there are only a small number of symbols which are all very simple. Chatting language is a new system, but it is still based on the old lexical system. New words are produced by combining the original lexemes through morphological rules.Both Chinese and Korean people are concerned with the problem of standardization and have made great efforts in research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The Korean researchers have made greater achievements in the practical aspect, which is an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for Chinese people. For example, they hold special instructional courses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forum hosts on BBS are expected to ban people who say dirty words deliberately; and governmental and variou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lso sponsor movements to purify language.
引文
1、《汉语词汇学—网络流行语》葛本仪 王军,2002年10月。
    2、《网络新词汇的构成方式及语义特征》汤爱生,《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0年。
    3、《网络语言的四点特征》杨孝如,《语文学习》2002年2月。
    4、《“因特网”新词汇赏析》汤惠、刘洪泉,《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
    5、《网络流行语语情调查》王存美,武汉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6、《网络语言风格的性别差异》李晓春,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7、《中国网络时代语言变体的分析》陈紫云,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8、《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祝敏青,福建师范大学。
    9、《网络词语初探》安志伟,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10、《现代网络中的语言分析》刘全明,山西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11、《论网络聊天室缩略语及其原词语的特点》徐燕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12、《网络语言变异现象初探》刘静 广西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13、《网络词语面面观》何干俊,《理论月刊》2003年第5期。
    14、《关于网络时代语言规划的思考》张普,《语文研究》1999年第3期。
    15、《社会语言学专题四讲》陈原,语文出版社1998年。
    16、《关于语言规范问题的若干思考》许嘉璐,《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2期。
    17、《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毕继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18、《中国的语言学研究与应用》秦秀白 唐碧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网络语言的后现代化解读》张治江 李玉艳,《新闻传播》2004年第10期。
    20、《网络字母缩略研究》吕艳辉,山东大学中文信息研究所。
    21、《部分网民建议:去水点宜远离黑虎泉》张洪波,《文摘报》2004年12月24。
    22、《对网络语言不能采取鸵鸟态度语言》薛涌文,《新京报》2004年12月24日。
    23、《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陈群秀,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4、《网络词语的发展及其规范》陈建华福州大学外语学院硕士2003年3月3日。
    25、《谈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张红镝,大连广播电视大学2004年第2期。
    26、《网络语言的风格特点》谢芷欣,广州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27、《网络语言规范与建设构想》江南 庄园,徐州师范大学2003年12月11日。
    28、《语文教学如何应对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申芬芳,娄底广播电视大学2004年第5期。
    29、《浅谈网络语言表意形式的多样化》刘慧 欧阳春宜,赣南师范学院2003年9月22日。
    30、《“e”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汤丽英,《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2期。
    31、《网络语言—语言作为符号的变异》牛光夏,山东艺术学院2004年硕士论文。
    32、《“网络语言”典型特征论》刘钦明,青海民族学院2004年4月12日。
    33、《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未来展望》陈光明,厦门大学外语学院2004硕士论文。
    34、《网络语言的特点和优势》王顺箐,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4年硕士论文。
    35、《网络语言的审美特征》廖建春,桂林工学院2004年6月16日。
    36、《网络语言:不应成为语言规范的死角》郁敏,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5月21。
    37、《网络语言研究》刘彦超 宁方民,廊坊师范学院中文系2004年4月17日。
    38、《新新人类网络语言魔鬼词典》,新浪网2004年8月20日。
    39、《论网络语言与规范问题》邓军 段慧如,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04年。
    40、《网络语言对网民心理的折射》李存,南阳理工学院2004年硕士论文。
    41、《网络语境特点和网络语言的形式意味化手段》武晓平,长春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42、《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语言的挑战》欧红秋,贵州台江民族中学2004年。
    43、《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于根元 刘海燕,2001年6月。
    44、《对网络语言的理解》,2003年2月20日。
    45、《韩国网络语言词典》.2002年7月20日。
    46、《网络聊天语言》(郑虎生),国立国语研究院。
    47、《网络聊天语言研究》,2001年硕士论文。
    48、《网络聊天语言考察》,2001年硕士论文。
    49、《关于网络聊天语言教育研究》,2002年硕士论文。
    50、《对于青少年网络聊天语言的文化的意义研究》,2002年硕士论文。
    51、《对网络语言的理解》(朴龙灿),2002年1月到7月。2001 1~7 国立国语研究院。
    52、《情状符号研究》,2003年硕士论文。
    53、《网络聊天语言研究》,2005年1月31日。
    54、《韩语网络聊天语言研究》2001年。
    55、《关于网络聊天语言研究》1998年。
    56、《对小学生网络聊天语言态度研究》2002年。
    57、《电脑环境与聊天室的语言》5 2000年。
    58、《推行的语言,情状符号与外星语》2002年。
    59、《小学生网络聊天语言现状分析》2001年。
    60、《网络聊天语言,怎么使用才好?》2001年。
    61、《对于网络聊天语言》2000年。
    62、《对网络聊天的国语教育的考察》2000年。
    63、《对网络聊天语言研究》2000年。
    64、《网络聊天室的语言》1999年8。
    65、《对网络聊天语言的考察》2002年。
    66、《网络聊天,自由的新领土》1996年10。
    67、《对高中生的网络聊天语言使用与指导方案研究》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