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基层组织建设一直是党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现实问题。
     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的特殊性,赋予基层党组织在团结和带领各族群众加快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等各项工作中,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和战斗堡垒的作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有彝、苗、傣、白、回、哈尼、傈僳等26个少数民族、是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集边疆、山区、民族、欠发达于一身,是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一个较为典型的地区。研究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基层党建,不仅可以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而且可以对本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供切实指导,还可以为其他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论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运用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认真收集了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的各种文件材料与数据资料,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内众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基层党建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座谈和问卷调查,从而把握了地方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和特殊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对基层党建工作突出成绩和亮点进行了总结,获得了新的宝贵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对策措施。特别是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殊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多角度论证,提出了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性思路和观点。
     本论文除导论外,共十章,分三个层次,论证和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三个层次内在逻辑紧密联系,第一个层次是理论依据,第二个层次是实证分析,第三个层次是经验总结和工作创新。第一、二章属于论文的第一个层次,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党的建设理论为指导,系统梳理和概括了我党90多年以来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形成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基层党建工作规律与经验的认识。特别是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新要求,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进行了理论的论证。第三、四章属于论文的第二个层次,立足于对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的实证调查和问卷分析,概述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重点分析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边疆、山区、民族、欠发达等特殊性问题和原因。第五、六、七、八、九、十章属于论文的第三个层次,以楚雄彝族自治州典型案例为支撑,较系统地总结了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宝贵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创新发展的思路与观点。
     本论文研究力求主要创新点:一是研究内容。论文紧扣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最新的理论与要求,紧密结合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这一较为典型和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实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规律、经验指导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实践,又通过调查研究将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的特殊问题和典型经验上升到理论,进一步充实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二是理论观点。较系统地研究和提出,以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创新基层党建,以基层党组织结构优化为方法创新基层党建,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基础创新基层党建,以民族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创新基层党建,以优秀民族文化凝聚为精神创新基层党建,以民族群众的民生改善为核心创新基层党建。三是研究方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综合运用政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大量实地调查、问卷分析、个案剖析的基础上,运用党建的基本理论、规律、经验,结合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党建工作实际,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创新的经验与思路。论文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与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证性研究,对于在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了较系统深入的探索。
The basic level organization of the party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work and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the party. It is the battle fortress to unite and lead the masses to carry out the party's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task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ic level org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k of the party.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quirement of the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it puts forward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Party building" and "innovativ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and laying foundation of the ruling party" must be enhanced. The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socialist part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the realistic problem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party construction.
     The frontier minority area due to its special nature of the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practical development bears a special mission and effects as a battle fort in 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uniting and leading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to accelerate development, promote harmony, oppose splitting and maintaining stability work. Yunnan Chuxiong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there live the Yi, Miao, Dai, Bai, Hui, Hani, Lisu and other26ethnic minorities. It is one of two national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s with border areas, mountains, ethnic groups, underdeveloped all in one and also a typical area for the study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in the frontier minority area. The Study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in Yunn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Chuxiong does not only enrich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n party construction but also provide the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I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for other ethnic minority border area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leaping development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the frontier minority areas to reali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ynchronized with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This paper relates closely the theor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practice in Yunnan Chuxiong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Using the method of social survey science; collecting carefully a variety of documents and data on th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of Chuxiong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recent years; making an extensive and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the actual situations in a number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uxiong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t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so to grasp the basic situations of the loc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special problem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t summarizes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and the highlights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It has new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with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The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new innovative ideas and points of view on th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in the border and minority areas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of construction on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the border areas. It demonstrate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multiple perspectives.
     This paper contains ten chapters besides the introduction.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on the demonstr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innovation of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of grass-roots in the frontier ethnic areas. The three levels are logical closely related. The first level is the theory, the second level i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he third level is the experience summary and work innovation. The first and second chapters make the first level, based and guided by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arxism,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Party Building Theory. It makes a systemic carding and generaliz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scientific theory in more than90years construction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of our party. It gives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rass-roots work and the experience of Party construction. It proposes especially the theoretical argument about the innovation on th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update requirement of the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Party building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in ethnic frontier regions. The third and fourth chapters make the second level. It outlines the status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and analyzes the special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in the frontier, mountainous, ethnic, underdeveloped areas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s on the Yunn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Chuxiong. The fifth, sixth, seventh, eighth, ninth and tenth chapters make the third level. Based on the typical cases, it sums up systematically the valuable experiences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in the border minority areas of Chuxiong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s and perspectives for the furthe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new perspectives of this paper are that:First is the research content.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on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Party building in the new theory and requirement, according to the concrete practice in Yunn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Chuxiong which is a typical and special case in the frontier region on th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 theory of Party building, rules, experience to guide the practice in the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Chuxiong. It lifts the special problems and typical experience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in Chuxiong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to theory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t has further enriche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rimary party building innovation in the border and minority areas. Second is the research viewpoint. It studies systematically and puts forward speeding up the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as the theme of innovative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in the frontier minority areas, the optim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s the means for the innova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the national unity progress as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ve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as the key innovative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the excellent national culture for the condensation as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in th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as the core of innovation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Third is the research method. It explores the innovation experiences and ideas on th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in the border and minority area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use of political science, ethn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large number of field survey, questionnaire, case analys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using the basic theory of Party building, the rules,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work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ideas in Yunnan Chuxiong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has expanded and deepened the empirical studies on the socialist political part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makes a systematical exploration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in the frontier minority areas.
引文
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3月版。
    ② 李俊伟:《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基层党建的着力点及创新方向》,《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6期。
    ③ 乐基伟:《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建三大发展趋势》,《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7月号。
    ① 蒋平:《西部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复杂性及对策》,《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四期。
    ② 崔伟玲等:《创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科纵横》2008年9月卷。
    ③ 郑建奇:《拓宽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路径》,《社会主义论坛》2011年第6期。
    ④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3页。
    ⑤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页。
    ⑥ 汪洋:《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研究》,云南大学博士论文,2012年。
    ① 张跃、王晓艳、谭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研究——基于大姚县的田野思考》,《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8辑。
    ② 聂永芬:《德宏州边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及发展探究》,《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
    ③ 李剑、张卫东,张书林:《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的探索——云南省丽江市的做法与启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3期。
    ④ 钟国云、陈欢:《红色文化:桂越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依托》,《学术交流》,2012年第11期。
    ⑤ 毕孟琴、姜中强:《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民论坛》,2010年总第308期。
    ① 毕孟琴、姜中强:《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民论坛》,2010年总第308期。
    ② 蒋平:《西部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复杂性及对策》,《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四期。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8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5页。
    ③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4页。
    ④ 《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8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6页。
    ⑥ 《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72页。
    ⑦ 《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07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9页。
    ②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98页。
    ①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6页。
    ②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6页。
    ③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309页。
    ④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408页。
    ①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二册),人民出版社,第61—62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364页。
    ①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66—967页。
    ①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2004年9月19日。
    ①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2004年9月19。
    ①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3.10。
    ① 朱秦:《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治理一在应急管理框架下的考察》,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
    ② 秦光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云南日报》,2011年12月1日,第一版。
    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第二版。
    ②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人民日报,2012年12月7日,第一版。
    ③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
    ④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
    ②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
    ②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
    ③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
    ②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
    ③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
    ② 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3年1月6日,第一版。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
    ① 秦光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云南日报》,2011年12月1日,第一版。
    ① 秦光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云南日报》,2011年12月1日,第一版。
    ①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版,第1096页。
    ① 《邓小平年谱》(下),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04年7月,第1345页。
    ② 《中国共产党章程》,单行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
    ① 本节内容作者已公开发表论文。见徐听:《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探析》,《思想战线》,2013年第3期。
    ① 本部分资料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楚雄彝族自治州干部教育工作探析》,2013年,(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楚雄州红色信贷工作总结》,2012年,(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楚雄彝族自治州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2012.3,(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10,(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10(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10(内部资料)。
    ③ 数据来源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10(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中共楚雄州委组织部《楚雄彝族自治州2012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年报表》,2013.1,(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中共楚雄州委组织部《楚雄彝族自治州2012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年报表》,2013.1,(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① 本部分资料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楚雄模式——十七大以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基层党建工作综述》,2012年,(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民族团结促发展的成功之路》,中共楚雄州委组织部《楚雄组工》,2010年第4期,(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民族团结促发展的成功之路》,中共楚雄州委组织部《楚雄组工》,2010年第4期,(内部资料)。
    ① 本部分数据来源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宗教事务管理局《楚雄彝族自治州宗教问题现状及分析》,2011年4月,(内部资料)。
    ① 《2005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联合国开发署2006,百度文库,访问时间:2011.8。
    ① 本部分数据来源于2011年楚雄州统计局统计上报的数据报表,(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扶贫办的调研记录。
    ② 数据来源于作者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扶贫办的调研记录。
    ③ 数据来源于作者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扶贫办的调研记录。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扶贫办的调研记录。
    ① 数据来源于《楚雄彝族自治州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3月,(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宗教问题现状及分析》,楚雄彝族自治州宗教局2010年4月,(内部资料)。
    ① 本部分数据和资料来源于本文作者主持完成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2011年4月,(内部资料)。
    ① 赵长清、马树勋:《边疆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制约因素的调查与思考》,《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7期。
    ①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7~278页,人民出版社(京),1993年10月版。
    ② 胡鞍钢:《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几点思考》,《民族研究》,2003年第1期。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优化组织设置服务科学发展—楚雄彝族自治州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调研报告》,2011年8月,(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2011年基层党建工作总结》,武定县委组织部,2012.01,(内部资料)。
    ① 《简报·武定县高桥镇上狮子口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云南省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12月,(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基层党建工作问题分析》,中共楚雄州委组织部,2011.03,(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大姚县三台乡创先争优培强核桃产业实现富民强村》,(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大姚县三台乡创先争优培强核桃产业实现富民强村》,(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大姚县三台乡创先争优培强核桃产业实现富民强村》,(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大姚县三台乡创先争优培强核桃产业实现富民强村》,(内部资料)。
    ③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大姚县三台乡创先争优培强核桃产业实现富民强村》,(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大姚县三台乡创先争优培强核桃产业实现富民强村》,(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大姚县三台乡创先争优培强核桃产业实现富民强村》,(内部资料)。
    ① 本节资料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大姚县三台乡创先争优培强核桃产业实现富民强村》,(内部资料)。
    ①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通过,2012年11月14日。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优化组织设置服务科学发展—楚雄彝族自治州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调研报告》,2011年8月,(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优化组织设置服务科学发展—楚雄彝族自治州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调研报告》,2011年8月,(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优化组织设置服务科学发展—楚雄彝族自治州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调研报告》,2011年8月,(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优化组织设置服务科学发展—楚雄彝族自治州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调研报告》,2011年8月,(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优化组织设置服务科学发展—楚雄彝族自治州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调研报告》,2011年8月,(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优化组织设置服务科学发展—楚雄彝族自治州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调研报告》,2011年8月,(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优化组织设置服务科学发展—楚雄彝族自治州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调研报告》,2011年8月,(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2010年工作总结》,楚雄州新农村建设工作队,2011年3月,(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2010年工作总结》,楚雄州新农村建设工作队,2011年3月。(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优化组织设置服务科学发展—楚雄彝族自治州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调研报告》,2011年8月,(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优化组织设置服务科学发展—楚雄彝族自治州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调研报告》,2011年8月,(内部资料)。
    ① 本节资料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优化组织设置服务科学发展—楚雄彝族自治州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调研报告》,2011年8月,(内部资料)。
    ① 胡锦涛:《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讲话》[Z],中央门户网站,2009.09.29。
    ① 《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思考》[Z].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中心组。人民日报,2012-07-06。
    ① 胡凯:《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38。
    ① 陈立鹏:《我国地方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研究——以<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条例)为个案》[J].民族研究,2005(1),5-6。
    ① 胡凯:《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38。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9。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武定县积极探索破解民族宗教地区发展难题》,(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武定县积极探索破解民族宗教地区发展难题》,(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武定县积极探索破解民族宗教地区发展难题》,(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武定县积极探索破解民族宗教地区发展难题》,(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武定县积极探索破解民族宗教地区发展难题》,(内部资料)。
    ② 本节资料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武定县积极探索破解民族宗教地区发展难题》,(内部资料)。
    ③ 《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思考》[Z].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中心组,人民日报,2012-07-06。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武定县狮山镇西和村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武定县狮山镇西和村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武定县狮山镇西和村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武定县狮山镇西和村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内部资料)。
    ②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9。
    ① 胡锦涛《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讲话》[Z],中央门户网站,2009.9.29。
    ① 本节资料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武定县狮山镇西和村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内部资料)。
    ① 侯金超:《高等农业院校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安徽农业科学》,2009-09。
    ① 王德保:《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07-11。
    ② 王银峰:《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15。
    ③ 王银峰:《.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15。
    ① 杨翰美:《新时期党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思考》[J],《学术论坛》,2011年第9期。
    ① 沈小璇:《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05-25。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楚雄彝族自治州五措并举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楚雄彝族自治州五措并举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内部资料)。
    ③ 部分资料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楚雄彝族自治州五措并举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姚安县三项措施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姚安县三项措施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内部资料)。
    ① 本部分数据和资料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姚安县三项措施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南华县岔河村创新农村党员动态管理》,(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南华县岔河村创新农村党员动态管理》,(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南华县岔河村创新农村党员动态管理》,(内部资料)。
    ③ 本部分资料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南华县岔河村创新农村党员动态管理》,(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南华县岔河村创新农村党员动态管理》,(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南华县岔河村创新农村党员动态管理》,(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禄丰县坚持“一线法”培养锻炼干部的实践》,(内部资料)。
    ① 本部分数据和资料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禄丰县坚持“一线法”培养锻炼干部的实践》,(内部资料)。
    ① 本部分资料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大姚县建立不合格党员处置办法畅通党员出口纯洁党员队伍》,(内部资料)。
    ① 汪洋:《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研究》[D],云南大学,2012.6.13。
    ② 高运森:《简论民族文化的内涵与创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③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3。
    ④ 云祖轩:《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N].《云南日报》,2012-12-20。
    ⑤ 汪洋:《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研究》D],云南大学,2012.6.13。
    ⑥ 孙书行:《党建与和谐》[M],中国社科出版社,2012年。
    ① 《激发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N],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人民日报》,2009-07-29。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
    ② 《民族文化与乡村文化产业结合调研报告》,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工作委员会,2003年11月,(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本文作者在楚雄州彝族文化研究院的调研记录。
    ② 本部分资料来源于本文作者在楚雄州彝族文化研究院的调研记录。
    ① 本部分资料来源于本文作者撰写的理论文章《创新党建,推进优秀民族文化发展》,《楚雄组工》,2011年第4期,(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民族文化与基层党建工作同频共振》[J],牟定县委组织部,云南牟定,《农村工作通讯》,2012-04-01。
    ① 数据来源于《民族文化与基层党建工作同频共振》[J],牟定县委组织部,云南牟定,《农村工作通讯》,2012-04-01。
    ② 数据来源于《民族文化与基层党建工作同频共振》[J],牟定县委组织部,云南牟定,《农村工作通讯》,2012-04-01。
    ① 十五大以来的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1053页。
    ① 江泽民:《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23。
    ① 本部分资料来源于本文作者的调研报告《楚雄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探索与实践》,2011.7,(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2008年楚雄州组织工作总结》,2009.1,(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永仁县方山诸葛营村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永仁县方山诸葛营村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永仁县方山诸葛营村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内部资料)。
    ①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永仁县方山诸葛营村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内部资料)。
    ②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永仁县方山诸葛营村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内部资料)。
    ③ 数据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永仁县方山诸葛营村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内部资料)。
    ① 本节资料来源于作者主持的调研报告《永仁县方山诸葛营村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内部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列宁专题文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毛泽东选集第1至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文集第1至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邓小平文选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江泽民文选第1至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邓小平思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1]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93年版.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97、1999年版.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001,2003年版.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0]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学习出版 社,2011.
    [21]费孝通,张三教.云南三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22]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23]曾庆红.关于党的建设工作(上、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24]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5]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6]王浦劬.政治学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27]岳忠强.政治工作学总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
    [28]戴焰军,李英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
    [29]周平.民族政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0]周平,方盛举,夏维勇.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1]陈登才,卢先福.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32]万福义.基层党委工作[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33]卢先福,端木婕.中国执政党建设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4]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35]王长江,姜跃.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6]胡光伟.基层党建创新[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37]卢先福.农村基层党建历程[M].长沙:湖南师大出版社,2011.
    [38]钟世禄.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执政方略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39]冯俊,刘靖北.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第一辑)[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40]罗争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基层党建理论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41]王乃波.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42]王世谊.当代中国基层党建问题新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43]王谦,何作庆,黄明生.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云南卷(第一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4]秦绍忠.中国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45]朱秦.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治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46]王德清.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战略与教育需求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47]孙丽坤.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案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48]荣仕星.中国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9]张友,庄万禄.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50]张友.民族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51]王兆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52]王京书.基层党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53]沈明达.探索的路径新时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实践与理性思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54]鲍振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5]郭远东.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56]王海峰.社会转型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0.
    [57]王炳林.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8]秦刚.回顾与反思——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
    [59]王文光,龙晓燕,张媚玲.中国民族发展史纲要[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60]王文光等.云南近现代民族发展史纲要[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61]刘绍怀.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发展报告(2011-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62]陈国新.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
    [63](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64](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65](美)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的角度看[M].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
    [66](意)Q·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6.
    [67](俄)安·米格拉尼扬.俄罗斯现代化与公民社会(徐葵等译)[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68](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69](美)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70](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8.
    [1]秦光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N].云南日报,2011-12-1.
    [2]云祖轩.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N].云南日报,2012-12-20.
    [3]刘延东.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J].求是,2005(16)
    [4]李剑,张卫东,张书林.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的探索——云南省丽江市的做法与启示[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3)
    [5]崔伟玲.创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3)
    [6]孙阳琴.创先争优与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探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
    [7]王晓珍.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民族论坛,2011(12)
    [8]蒋平.西部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复杂性及对策[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4)
    [9]毕孟琴,姜中强.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10 (32)
    [10]肖纯柏.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政治学思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4)
    [11]乐基伟.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建三大发展趋势[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7)
    [12]周敬青,吴海红.中外政党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3).
    [13]张跃,王晓艳,谭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研究——基于大姚县的田野考察[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0(2)
    [14]钟国云,陈欢.红色文化桂越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依托[J].学术交流,2012(11)
    [15]钟国云.以“创先争优”为契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J].传承,2011(29)
    [16]聂永芬.德宏州边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及发展探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5)
    [17]刘期彬.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正确把握三大关系[J].实事求是,2011(1)
    [18]邵蕊.边疆民族地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河学刊,2012(3)
    [19]谈永宗.注意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特点[J].党建研究,1990(11)
    [20]全成程,何文鹏.民族地区社区党建研究——以广西南宁市良庆区银海社区为例[J].党史文苑,2011(22)
    [21]汤文隽.以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解读党建的内在逻辑[J].滁州学院学报,2010(6)
    [22]李俊伟.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基层党建的着力点及创新方向[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6)
    [23]朱红谕.浅谈探索创新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2)
    [24]王海峰.资源整合: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实践基础[J].兰州学 刊,2010(7)
    [25]单伟.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模式的演进与启示[J].沈阳干部学刊,2011(6).
    [26]肖纯柏.中国共产党基层党建的历史考察[J].中州学刊,2006(5)
    [27]李朝阳,任亮.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心转移与基层党建的创新[J].晋阳学刊,2006(1)
    [28]郝彭证.要正确处理农村各类组织之闻的关系[J].理论探索,2001(4)
    [29]李学举.论村民自治情况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J].当代党员,2001(4)
    [30]曾志刚,曾平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求是,2004(8)
    [31]藏安民.突出三个重点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党建研究,2004(7)
    [32]邓纯东,秦洪良.村民自治条件下如何有效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J].学习·研究·参考沈阳干部学刊,2001(6)
    [33]吴均责.试论党支部领导作用与村民自治的辩证关系[J].理论探索,2001(4)
    [34]涂新年.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J].党建之声,2002(2)
    [35]汪洋.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
    [36]罗争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基层党建理论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2.
    [37]尼玛卓玛.民族地区学校党建工作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38]陈晓明.基层党建工作实践创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39]韩雅倩.村域转型视域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40]刘强.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1]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
    [2]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yn.gov.cn/
    [3]楚雄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cxz.gov.cn/
    [4]楚雄党建网:http://cxzdj.cxz.gov.cn/
    [5]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6]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7]光明网:http://www.gmw.cn/
    [8]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
    [9]中国基层党建网:http://www.chinajcdj.net/index.html
    [10]中国农村研究网:http://www.ccr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