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形成的再思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将人类学在民族界定中最重要的因素,即民族的主观认同意识或自我归属意识纳入满族史的讨论中,考察了天聪九年(1635年)“满洲”命名前后一直到乾隆统治时期(1735—1796年)“满洲”共同体性格的历史变迁。
     本文认为,在上述历史时期,满洲共同体经历了从征服者集团到种族性集团的转变。女真诸部在努尔哈赤时期力图建立自己与金、元女真的历史联系,这种努力由于皇太极改称“满洲”和“大清”称号而中断。入关前后的八旗满洲,只是按特定的政治—军事制度组织起来的女真语部众。民族意识在他们中间的发育,由于征服初期的清政府刻意在八旗内部和整个中国回避满汉分别而受到抑制。乾隆时期,清朝迎来了盛世的繁荣,与此同时,以“国语骑射”为代表的满洲传统文化却在迅速丧失,在这种背景下,清王朝“构建”满洲历史根源性的努力显著加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满洲的历史根源性被重新追溯到金元时期的女真人;二是对满洲主体部分“从龙”(跟随努尔哈赤起家)的集体历史进行了重新塑造。这种有意识构建的具有独特血缘与历史经历的新的满洲共同体表明,满洲基本完成了向一个前现代民族共同体的转变。
Ethnic self-identity or self-ascription consciousness,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definition of ethnic in anthropology, is applied into the research of Manchu's vicissitude as community, from the ninth year of Tiancong 1635 when Manchu was nominated until the Emperor Qianlong's Reign.It is pointed out that during the above mentioned time Manchu community experienced the transition from conquering group to ethnic group. The attempt made by Jurchen tribes under the rule of Nurhaci to affiliate themselves historically with Jurchen in Jin-yuan was interrupted by Hong Taiji in the way of altering the name to Manchu and Great Qing dynast. The Manchu Eight banners around the time of entering the Shanhai Pass were tribal groups speaking Jurchen language and simply formed together by the political -military system. The ethnic consciousness of tribal group was restrained because the Qing court deliberately ignored the discrimination of Manchu and Han in inner Eight banners and even the whole nation. The Qing Dynasty saw its prosperity under the emperor Qianlong 's reign, but paralleled the rapid degradation of Manchu's traditional culture characterized with ethnic language and ride. With this background, the effort of constructing Manchu's historical root was strengthened notably, which can be manifested from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firstly, the history of Manchu was rooted back to Jurchen in Jin-yuan over again ; secondly, the main part of Manchu, namely Conglongruguan was molded renewedly. The new Manchu group which was constructed consciously and possessed special consanguinity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s indicates that Manchu basically succeeded in transforming into a previous morden ethnic group.
引文
(1) 广禄、李学智译注:《清太祖朝老满文档册》,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3年版。
    (2) 关嘉禄、佟永功译:《天聪九年档》,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 [日]今西春秋注释:《注音满洲实录》,台北台联国风出版社1969年版。
    (4) 罗振玉编:《天聪朝臣工奏议》,载《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二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5) 秦国经主编:《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9年版。
    (7) 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戊戌变法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8年版。
    (8)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满文老档》,中华书局1990年版。
    (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中华书局1990年版。
    (10)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汇编:《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档案出版社1984年版。
    (1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汇编:《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1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康熙起居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
    (13) 阿桂等:《钦定满洲源流考》,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 阿桂等:《钦定盛京通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 阿桂等:《皇清开国方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 宝熙:《八旗艺文编目》,上海图书馆藏铅印本。
    (17) 长善等修、刘彦明纂:《驻粤八旗志》,载《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86辑,文海出版社1999年版。
    (18) 长顺:《吉林通志》,光绪十七年(1891)本。
    (19) 陈子龙等辑:《明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
    (20) 鄂尔泰等:《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1) 鄂尔泰等:《八旗通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点校本。
    (22) 范承谟:《忠贞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3) 方拱乾:《绝域纪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光绪十七年(1891)本。
    (24) 方式济:《龙沙纪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光绪十七年(1891)本。
    (25) 福格:《听雨丛谈》,中华书局1984年版。
    (26) 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27) 海外散人著、韩恒煜标点:《榕城纪闻》,中华书局1980年本。
    (28) 贺长龄、魏源:《清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92年版。
    (29) 弘历等:《评鉴阐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0) 火原(氵絜):《华夷译语》(明抄本),《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六),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
    (31) 黄曾成:《琴江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6),上海书店1992年版。
    (32) 计六奇著、任道斌、魏得良点校:《明季南略》,中华书局1984年版。
    (33) 蒋良骐:《东华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
    (34) 金梁著:《光宣小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
    (35) 金德纯:《旗军志》,《辽海丛书》本,辽沈书社1992年版。
    (36) 金毓绂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5年版。
    (37) 康有为著、姜义华、吴根梁编校:《康有为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38) 昆冈等:《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续修四库全书本。
    (39) [朝鲜]李民突:《建州闻见录》,载《清初史料丛刊》第九种,辽宁大学历史系1978年印。
    (40) 李元度纂:《清朝先正事略》,明文书局民国74年版。
    (41) 刘献廷:《广阳杂记》,中华书局1957年版。
    (42) 刘体智:《异辞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
    (43) 邵之棠:《皇朝经世文统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72辑,文海出版社1980年版。
    (44) 盛康辑:《皇朝经世文续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文海出版社1980年版。
    (45) 盛昱编、马甫生等标校:《八旗文经》,辽沈书社1988年版。
    (46) [朝鲜]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二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7) 史惇:《恸余杂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48) 宋景关纂:《乍浦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0),上海书店1992年版。
    (49) 谈迁:《北游录》,中华书局1960年版。
    (50) 唐邦治:《清皇室四谱》,上海聚珍仿宋印书局1923年排印本。
    (51) 汤志均编、周骏富辑:《戊戌变法人物传稿》,明文书局民国74年版。
    (52) 王树楠等:《奉天通志》,沈阳古旧书店1983年版。
    (53) 王先谦:《东华续录》,光绪十三年重刊本。
    (54) 王应奎:《柳南随笔》,中华书局1983年版。
    (55) 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
    (56) 魏源:《圣武记》,中华书局1984年版。
    (57) [意]卫匡国:《鞑靼战纪》,载杜文凯编《清代西人见闻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58) 魏声和:《鸡林旧闻录》,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59) 魏裔介:《兼济堂文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0) 吴晗辑录:《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中华书局1980年版。
    (61) 吴板臣:《宁古塔纪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光绪十七年(1891)本。
    (62) 吴振域:《养吉斋丛录》,北京古籍出版1983年版。
    (63) 希元总纂:《荆州驻防八旗志》(光绪五年刊本),《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86辑,文海出版社1999年版。
    (64) 席裕福、沈师徐:《皇朝政典类纂》,文海出版社1981年版。
    (65) 徐珂:《清稗类钞》,中华书局1984年版。
    (66) 徐宗亮:《黑龙江述略》,续修四库全书本。
    (67) 严复著、王栻编:《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68) 杨宾:《柳边纪略》,《辽海丛书》本。
    (69) 奕赓著、雷大寿校点:《佳梦轩丛著》,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70) 伊桑阿等:《大清会典(康熙朝)》,载《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72辑,文海出版社1986年版。
    (71) 允禄等纂:《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2) 允禄等纂:《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3) 张大昌辑:《杭州八旗驻防营志略》,续修四库全书本。
    (74) 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上海书店1991年版。
    (75) 章伯锋、顾亚编:《近代稗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76) 章士钊:《章士钊全集》,文汇出版社2000年版。
    (77) 章太炎:《太炎文录初编》,民国丛书第三编(83),上海书店1992年版。
    (78) 章太炎:《清建国别记》,民国十三年铅印本。
    (79) 昭梿:《啸亭杂录》,中华书局1997年版。
    (80)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81) 震钧:《天咫偶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续修四库全书本。
    (82) 朱寿朋编、张静庐等校:《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
    (83) 朱寿朋编、张毓英校:《光绪朝东华续录》,续修四库全书本。
    (84) 章棂著、褚家伟、郑天一、刘明华校注:《康熙政要》,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
    (85) 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明文书局1985年版。
    (86) 邹璟纂:《乍浦备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20),上海书店1992年版。
    (87) 故宫博物院编:《钦定吏部则例》,《故宫珍本丛刊》,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88) 故宫博物院编:《钦定中枢政考》,《故宫珍本丛刊》,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89) 故宫博物院编:《国朝宫史及其续编》,《故宫珍本丛刊》,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90) 故宫博物院编:《福州驻防志》,《故宫珍本丛刊》,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91) 时务报馆编:《时务报》,文海出版社1986年版。
    (92) 苏州博物馆等:《吴城日记》,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93) 《鞑靼漂流记》,《清初史料丛刊》第十二种,辽宁大学历史系1979年印。
    (94) 《清朝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95) 《清朝续文献通考》,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1936)《万有文库》本。
    (96) 《世宗宪皇帝圣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7) 《清高宗御制文》,《故宫珍本丛刊》,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98)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台湾华文书局《大清历朝实录》影印本。
    (99) 《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台湾华文书局《大清历朝实录》影印本。
    (100) 《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台湾华文书局《大清历朝实录》影印本。
    (101) 《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台湾华文书局《大清历朝实录》影印本。
    (102)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台湾华文书局《大清历朝实录》影印本。
    (103) 《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台湾华文书局《大清历朝实录》影印本。
    (104) 《清穆宗毅皇帝实录》,台湾华文书局《大清历朝实录》影印本。
    (105) 《清文宗顯皇帝实录》,台湾华文书局《大清历朝实录》影印本。
    (106) 《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台湾华文书局《大清历朝实录》影印本。
    (107) 《御制满珠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8) 《御制增订清文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9) [英]安东尼·D·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110)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卷 中古时代·清时期(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11)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吴叡人译:《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2) 蔡美彪:《大清国建号前的国号、族名与纪年》,《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
    (113) 蔡美彪主编:《庆祝王锤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14) 常书红:《辛亥革命前后的满族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115) 常书红:《清代满族的根本地位与角色》,《满族研究》2002年第4期。
    (116) 陈鑑波:《中华民国春秋》,三民书局印行民国七十年九月版。
    (117) 陈芳芝:《东北史探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8) 陈佳华:《满族史入门》,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19) 陈佳华:《八旗兵饷试析》,《民族研究》1985年第5期。
    (120) 陈佳华、傅克东:《八旗汉军考略》,《民族研究》1981年第5期。
    (121) 陈佳华、傅克东:《八旗建立前满洲牛录和人口初探》,《满族史研究集》,第259—280页。
    (122) 达力扎布:《蒙古文档案研究——有关东士默特部资料译释》,《清史论集 庆贺王锺翰教授九十华诞》,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123) [俄]德米特里·扬契维茨基、许崇信译:《八国联军目击记》,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24) 刁书仁:《满族生活掠影》,沈阳出版社2002年版。
    (125) 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26) 定宜庄:《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7) 定宜庄:《清代八旗驻防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128) 定宜庄:《乾隆朝驻防汉军出旗浅议》,《清史研究通讯》1991年第3期。
    (129) 定宜庄:《对美国学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社会史的回顾》,《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第9期。
    (130) 定宜庄、胡鸿保:《从族谱编纂看满族的民族认同》,《民族研究》2001年第6期。
    (131) 定宜庄、邵丹:《历史“事实”与多重性叙事——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三家子村调查报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132) 杜成安:《女真官制与满族共同体的形成》,《满族研究》2001年第4期。
    (133) 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34) 杜文凯编:《清代西人见闻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35) [美]杜赞奇著、王宪明等译、王宪明、李海燕校:《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36) 都兴智:《锡伯族源出女真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2期。
    (137) 额尔登泰、乌云达赉:《蒙古秘史》(校勘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38) 范丽:《努尔哈赤创建的八旗制度》,《满族研究》1994年第1期。
    (139) 费孝通:《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
    (140)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141) 费孝通:《关于民族识别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
    (142) [美]费正清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43) [英]冯克著、杨立华译:《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版。
    (144) 冯尔康:《顾真斋文丛》,中华书局2003年版。
    (145) 傅克东:《八旗户籍制度初探》.《民族研究》1983年第6期。
    (146) 傅克东、陈佳华:《八旗制度中的满蒙汉关系》,《民族研究》1980年第6期。
    (147) 傅朗云、杨旸:《东北民族史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48) 高翔:《论清初理学的政治影响》,《清史研究》1993年第3期。
    (149) 高丙中:《东北驻屯满族的血缘组织——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家户的演变》,《满族研究》1996年第1期。
    (150) 龚维航:《清代汉人拓殖东北述略》,《禹贡》第6卷。
    (151) 关克笑 王佩环:《满语文的兴衰及历史意义》,《庆祝王锺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
    (152) 郭成康:《试析清王朝入关前对汉族的政策》,《民族研究》1983年第3期。
    (153) 郭成康:《也谈满族汉化》,《清史研究》2000年第2期。
    (154) 郭松义、李新达、杨珍:《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十卷清代,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55) 郭又陵主编:《北京图书馆减家谱丛刊·民族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156) 韩锦春、李毅夫:《汉文民族一词的出现及其早期实用情况》,《民族研究》1984年2期。
    (157) 胡滨译:《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中华书局1984年版。
    (158) 胡增益主编:《新满汉大词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59)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160) 金启孮主编:《满族研究参考资料》,内部资料,1984年第3期。
    (161) 金启孮:《满族的历史与生活——三家子屯调查报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62) 金光平、金启孮:《女真语言文字研究》,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163) 李林:《满族宗谱研究》,辽沈书社1992年版。
    (164) 李林主编:《满族家谱选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65) 李林:《本溪县满族家谱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
    (166) 李鸿彬:《满族崛起与清帝国建立》,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167) 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中华书局1965年版。
    (168)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9) 李凝祥:《宁夏满族述往》,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70) 李燕光、关捷:《满族通史》,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171) 林耀华:《关于民族一词的实用与异名问题》,《历史研究》1963年2月。
    (172) 刘小萌:《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173) 刘小萌:《满族的社会与生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
    (174) 刘小萌:《八旗子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75) 刘厚生:《满族萨满教神词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民族研究》1997年第6期。
    (176) 刘俊文主编、栾成显、南炳文译:《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六卷·明清,中华书局1993年版。
    (177) 刘志扬:《从满族传统观念的转变看汉文化的影响》,《民族研究》1992年第6期。
    (178) [日]柳泽明、陶玉坤译:《清代黑龙江地区八旗制的施行和民族的再编》,《蒙古学信息》1999年1期。
    (179) 吕长斌、纪红民、俞兴茂编:《溥仪离开紫禁城以后》,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
    (180) 罗继祖:《清初督抚多辽东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第5期。
    (181) 马汝衍、马大正主编:《清代的边疆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82) 马启成、白振声编:《民族学与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83) 孟森:《明清史论著集刊正续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84) 孟森:《清朝前纪》,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185) 孟森:《清史讲义》,中国文化服务社1947年版。
    (186) 莫东寅:《满族史论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187) [美]欧立德、华立译:《清代满洲人的民族主体意识与满洲人的中国统治》,《清史研究》2002年第4期。
    (188) 潘蛟:《民族定义新探》,《民族学与民族文化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5年。
    (189) 潘喆、孙方明等编:《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一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190) 潘喆、孙方明等编:《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二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91) 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92) 齐思和、林树惠、田汝康、金重远编:《第二次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93) 任桂淳:《清朝八旗驻防兴衰史》,三联书店1993年版。
    (194) [美]芮玛丽著、房德邻译:《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5) [俄]史禄国著,吴有刚、赵复兴、孟克译:《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96) 斯大林:《斯大林全集》.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197) 宋和平:《满族萨满神歌内容浅析》,《满族研究》1995年2期。
    (198) [日]松本真澄著、鲁忠慧译:《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以清末至1945年的“民族论”为中心》,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199) 孙文良:《满族大辞典》,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00) 腾绍箴:《满族发展史初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201) 滕绍箴:《清代八旗子弟》,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89年版。
    (202) 滕绍箴:《清代的满汉通婚及有关政策》,《民族研究》1991年第1期。
    (203) 滕绍箴:《“满洲”名称考述》,《民族研究》1996年第4期。
    (204)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5) 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台湾)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6年版。
    (206) 王景义:《关于满族形成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满族研究》1999年第2期。
    (207) 王景泽:《清初八旗内部的民族融合》,《北方文物》2001年第4期。
    (208) 王文光:《中国古代的民族识别》,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9) 王锺翰主编:《满族简史》,中华书局1979年版。
    (210) 王锤翰主编:《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11) 王锺翰:《清史杂考》,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212) 王锺翰:《清史新考》,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13) 王锺翰主编:《满族历史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14) 王锺翰主编:《满族史研究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15) 王锺翰:《王钟翰学术论著自选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6) 王锺翰:《清代八旗中的满汉民族成分问题》,《民族研究》1990年第3期、第4期。
    (217) 王锺翰:《清朝满族社会的变迁及其史料》,《中国文化》第13期。
    (218) [美]魏斐德著、陈苏镇、薄小莹等译:《洪业清朝开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19) 翁独健主编:《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20) 沃丘中子:《慈禧传信录》,崇文书局民国七年版。
    (221) 吴廷燮等编:《北京市志稿》,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版。
    (222) 吴志铿:《清代前期满洲本位政策的拟订与调整》,台湾师大《历史学报》第22期。
    (223) 萧一山:《清代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24) 熊锡元:《与刘克甫再谈民族共同心理素质问题》,《民族研究》1989年第4期。
    (225) 徐讯:《民族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26) 徐映璞:《两浙史事丛稿》,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227) 徐正学、何新吾编:《国人对于东北应有的认识》,南京东北研究社出版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版。
    (228) 薛虹:《试论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史学研究(1949—2002)》,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29) 阎崇年主编:《满学研究》(第二辑),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230) 阎崇年主编:《满学研究》(第三辑),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231) 阎崇年主编:《满学研究》(第四辑),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232) 阎崇年主编:《满学研究》(第五辑),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233) 阎崇年主编:《满学研究》(第七辑),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234) 杨国强:《论清末知识分子的反满意识》,《史林》2004年第3期。
    (235) 杨茂盛:《满族的宗族部族及其民族与国家的形成》,《北方文物》2002年第1期。
    (236) 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摺制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37) 杨天石:《从帝制走向共和:辛亥前后史事发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38) 杨锡春:《满族风俗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39) 杨学琛:《清代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240) 杨学琛、周远廉:《清代八旗王公贵族兴衰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41) 杨学琛:《略论清代满汉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民族研究》1981年第6期。
    (242) 杨英杰:《清代满族风俗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43) 杨玉圣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历史学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44) 姚火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中国学术》.2002年第4期。
    (245) 姚大力:《“回回祖国”与回族认同的历史变迁》,《中国学术》2004年第1期。
    (246) 姚念慈:《略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的建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
    (247) 姚念慈:《满族八旗制国家初探》,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版。
    (248) 叶红、胡阿祥:《大清国号述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4期。
    (249) 瀛云萍:《八旗源流》,大连出版社1991年版。
    (250) 余钊:《北京旧事》,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
    (251) 袁闾琨、蒋秀松、腾绍箴等著:《清代前史》,沈阳出版社2004年版。
    (252) 张丹卉:《关于满族形成的若干问题的考辨》《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1期。
    (253) 张德玉:《满族发源地历史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254) 张佳生主编:《满族文化史》,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255) 张佳生:《如何正确看待满族之浅见》,《民族研究》1988年第6期。
    (256) 张晋藩主编:《清朝法制史》,中华书局1998年版。
    (257) 张晋藩、郭成康:《清入关前国家法律制度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58) 张菊玲、关纪新、李红雨:《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259) 张菊玲:《清代满族作家文学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260) 张廷栋:《杭州旗防营与旗人生活》,《文史资料存稿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
    (261) 张枬、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三联书店1978年版。
    (262) 张宗平、吕永和:《清末北京志资料》,燕山出版社1994年版。
    (263) 赵杰:《旗人语言才能探因》,《满语研究》1996年1期。
    (264) 赵杰:《满汉民族的接触与融合》,《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
    (265) 赵书:《从一张洪宪元年批示看当时北京满族状况》,《满族研究》1986年第3期。
    (266) 赵书:《辛亥革命前后的北京满族人》,《满族研究》,1989年第3期。
    (267) 赵展:《辛亥革命时期满族革命志士血染河山》,《民族史论文集1952—1983))上册,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6年。
    (268) 赵展:《满族文化与宗教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269) 赵秉忠、白新良:《关于乾隆时期八旗政策的考察》《史学月刊》1991年第2期。
    (270) 赵立静、何溥莹、傅波编:《满族家谱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71) 赵禄祥主编:《治乱警鉴》,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
    (272) 郑川水:《清末满族社会特点初探》,《辽宁大学学术论文选编》,辽宁大学科研处1983年。
    (273) 郑天挺:《及时学人谈丛》,中华书局2002年版。
    (274) 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275) 支运亭主编:《八旗制度与满族文化》,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276) 周远廉:《清朝开国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77) 周远廉:《清朝兴起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278) 周远廉、赵世瑜:《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全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279) 朱诚如主编:《清史论集 庆贺王锺翰教授九十华诞》,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版。
    (280) 朱诚如:《管窥集——明清史散论》,故宫博物院2002年版。
    (281) 朱维铮、龙应台编著:《维新旧梦录:戊戌前百年中国的“自改革”运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282)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蒙古族简史》编写组:《蒙古族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283)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六十周年纪念论文 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284) 中国历史研究社编:《扬州十日记》,上海书店1982年版。
    (285)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清史研究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
    (28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
    (287)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辽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满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63年版。
    (288)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黑龙江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黑龙江省满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59年版。
    (289)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清史论丛》,中华书局1979年。
    (290)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上海书店1991年版。
    (291)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主办:《民族史研究》第1辑(总第3辑),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292) [日]安部健夫:《清代史研究》,创文社1971年版。
    (293) [美]路康乐(Edward J M Rhoads):《满与汉:1861—1928晚清和早期共和国的族群关系和政治权利》(Manchus and Han:Ethnic Relations and Political Power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China,1861-1928).华盛顿大学出版社2000年。
    (294) [英]埃里克森(Eriksen,Thomas Hyiland):《族群与民族主义:人类学的视角》(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London:Pluto Press,1993年。
    (295) [美]罗友枝(Evelyn Rawski):《最后的皇族:清朝宫廷社会史》(The Last Emperors:A Social History of Qing Imperial Institutions),加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296) [美]罗思(Gertraude Roth):《1618—1636年的满汉关系》(The Manchu-Chinese Relationship,1618-1636),史景迁和小J.E.威尔斯(Jonathan D.Spence and John E.Wills,Jr.)编《从明到清:17世纪中国的征服、疆域及其维持》(From Ming to Ch'ing:Conquest、Region、and Continuity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第1—38页。纽黑文(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79年。
    (297) [美]John Hutchinson and Anthony D.Smith:Ethnici吼Oxford.Univers时Press,1996年。
    (298) [瑞典]Juha Janhunen:Manchuria:An Ethnic History,赫尔辛基:芬—乌戈尔学会,1996年。
    (299) [美]Lawrence D.Kessler:《清朝驻防首领的民族构成》(Ethnic Composition of Provincial Leadership During the Ching Dynasty),《哈佛亚洲研究》1969年5月,第489-511页。
    (300) [美]欧立德(Mark C·Elliott):《满洲之道:八旗制度和中华帝国晚期的族群认同》(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