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自豪·厌战——《伯兮》《采薇》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训涛
  • 关键词:《伯兮》 ; 《采薇》 ; 文化价值 ; 思念 ; 自豪 ; 厌战
  • 中文刊名:MZXS
  • 英文刊名:Masterpieces Review
  • 机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3-03-01
  • 出版单位:名作欣赏
  • 年:2013
  • 期:No.424
  • 语种:中文;
  • 页:MZXS201308023
  • 页数:4
  • CN:08
  • ISSN:14-1034/I
  • 分类号:46-48+60
摘要
《伯兮》和《采薇》都是《诗经》里的名篇,字面上《伯兮》描写一妇人对久役在外的丈夫的刻骨思念,《采薇》则描写一个戍边多年的男子对家乡的思念,实际上《伯兮》和《采薇》包含着当时的人们对战争的文化价值取向,暗示了战争对人们造成的无比伤害以及给人民带来的极大痛苦,从而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罪恶和残酷。
        
引文
[1]余英华:《关山征戍远闺阁别离难——浅析〈伯兮〉〈采薇〉的抒情特色》,《宿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第84—89页。
    [2]王立:《文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辽海出版社2003年版,第370页。
    [3]http://bbs.tiexue.net/post_3885002_1.html《春秋时期的军事制度》。
    [4]章会垠:《论〈诗经〉对战争的批判——以〈东山〉〈采薇〉为例》,《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29—31页。
    [5]贺锐、李妍:《〈邶风·击鼓〉:厌战与人性的二重奏》,《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第50页。
    [6]李山:《诗经的文化精神》,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