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与报纸、党政军的联动:《晋察冀日报》的阅读史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Interactions among Readers,Newspapers and the Party,Government and Army Authorities: the Reading History of the Jin-Cha-Ji Daily News
  • 作者:李金铮
  • 英文作者:Li Jinzheng;
  • 关键词:《晋察冀日报》 ; 党报 ; 邓拓 ; 读者 ; 阅读史
  • 中文刊名:JDSY
  •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 机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8-07-15
  • 出版单位:近代史研究
  • 年:2018
  • 期:No.226
  • 基金:南开大学科研项目“‘新革命史'体系的构建及相关资料整理与研究”(360—96172260)与“中国史学科和学术团队建设”(91822161)的中期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JDSY201804001
  • 页数:23
  • CN:04
  • ISSN:11-1215/K
  • 分类号:5-26+161
摘要
站在读者的视角,寻找读者的蛛丝马迹,对《晋察冀日报》的阅读史进行研究,既是改变报纸的传统研究方法的有益尝试,也是中共革命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晋察冀日报》作为党政一体的党报,其读者不仅有广大民众,也有党政军各级干部、工作人员和编辑记者。读者获取报纸的渠道,是敌后战争环境下报社、党政军机构和读者共同完成的一个网络,送报人员付出了辛勤汗水乃至生命代价。读者的阅读方式,既有个人阅读,也有集体阅读,以自愿组织的读报组最具特色。读者阅读后的反应,是经由报纸的指引,投入边区建设,基本实现了党和政府的意志。读者还向报纸提出意见,发表呼声,形成编读之间的双向互动。在以上过程中,读者虽有其独立性、能动性,但党政军机构的指示、规定和支持更有其不可忽视的塑造威力,这是党报不同于一般报纸的根本特征。
        This article takes the readers' persp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ading history of the Jin-Cha-Ji Daily News,a newspaper run by the local Communist party and government,so as to shed new light on the r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readers of this newspaper included ordinary people,cadres and staff members from all levels of the party,government and army organs,as well as editors and journalists. Readers obtained the newspaper through a network behind the frontline,a network maintained together by the editorial office of the newspaper,the party,government and army organs,and the readers themselves. The newspaper was read individually and collectively,in particular,in reading groups organized voluntarily. The newspaper inspired readers to devote themselves into the local construction and persuaded them to follow the will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Readers also sent their opinions to the newspaper to show their agency.In general,the commands,regulations,and support from the party,government and army authorities were dominant power to shape the newspaper,and in turn made it a party organ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an ordinary newspaper.
引文
(1)徐光耀:《徐光耀日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1卷,第74、229、247页;第2卷,第52页。
    (2)参见张仲民《从书籍史到阅读史——关于晚清书籍史/阅读史研究的若干思考》,《史林》2007年第5期;罗杰·夏蒂埃著,吴泓缈、张译:《书籍的秩序》,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87-88页;李仁渊:《阅读史的课题与观点:实践、过程、效应》,复旦大学历史系编:《新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18页。
    (1)主要成果有张仲民《种瓜得豆:清末民初的阅读文化与接受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但还少有对一本书、一份报刊阅读史所做的专门研究,潘光哲《〈时务报〉和它的读者》(《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和章清《五四思想界:中心与边缘——〈新青年〉及新文化运动的阅读个案》(《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3期)是难得一见的代表性成果,但对于读者的广泛性以及读者是从哪些渠道获得报纸、读者是如何进行阅读的等问题,仍是比较模糊乃至付之阙如。
    (2)笔者提倡“新革命史”研究,在强调“开拓新的研究视点”中就有“阅读史”,参见李金铮《再议“新革命史”的理念与方法》,《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11期,第107页。
    (1)参见陈力丹、徐志伟《扎根群众的〈晋绥日报〉》,《新闻前哨》2015年第5期,第82页;张衍霞《山东战时邮政的党报党刊发行》,《理论学刊》2008年第7期,第36页;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2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26页。
    (2)谢忠厚、肖银成主编:《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改革出版社1992年版,第593页。
    (3)张立勤:《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营报业的自主发行模式及其经营策略》,《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4期,第134页;姜涛:《人口与历史——中国传统人口结构研究》,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0页。
    (4)邓拓:《〈抗敌报〉五十期的回顾与展望》(1938年7月),《邓拓文集》第1卷,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第237-238页。
    (5)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晋察冀日报社大事记》,陈春森主编:《晋察冀日报史》,第583页。
    (6)中国国民党河南省执行委员会:《关于查禁晋察冀日报四月十七日十八日社论的密令》(1941年9月),河南省档案馆藏,M0002/022/00604/019。
    (7)《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即〈晋察冀日报〉社出版发行部发行课)〈暂行工作条例〉》(1942年5月),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编:《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出版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40页。
    (8)《聂荣臻在分局党报委员会上的结论(摘录)》(1942年11月),《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出版史》,第343页。
    (9)李长彬等:《晋察冀边区发行工作的片断回忆》,河北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辑部编:《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出版史资料选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2页。
    (1)《陈春森会长在座谈会上的发言》,陈春森、白贵主编:《吹响民族的号筒——〈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年版,第55页。
    (2)陈春森:《报社大发展》,陈春森主编:《晋察冀日报史》,第64页。
    (3)邢显廷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察冀新华书店》,《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出版史资料选编》,第115页。
    (4)《通知第十五号——关于晋察冀日报在北岳区的发行工作》(1941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出版史》,第323页。
    (5)《关于击败法西斯的时间问题》,《晋察冀日报》,1942年10月17日,第1版。
    (6)《〈晋察冀日报〉老战士刘长明发言》,陈春森、白贵主编:《吹响民族的号筒——〈晋察冀日报〉》,第25页。
    (7)智良俊:《晋察冀新华书店在张家口的一年》,《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出版史资料选编》,第121页。
    (8)《青沧战役中的支前工作》,成安玉等编:《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冀中区卷》,人民邮电出版社1992年版,第219页。
    (9)秦永川:《秘密运报进北平》,陈春森、白贵主编:《吹响民族的号筒——〈晋察冀日报〉》,第289页。
    (10)智良俊:《晋察冀新华书店在张家口的一年》,《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出版史资料选编》,第122页。
    (11)陈春森:《亲历中共中央“五一口号”首刊〈晋察冀日报〉》,陈春森、白贵主编:《吹响民族的号筒——〈晋察冀日报〉》,第169-170页。
    (12)聂荣臻:《〈晋察冀日报史〉序》,陈春森主编:《晋察冀日报史》,第2页。
    (1)据《晋察冀日报》1945年9月12日-11月30日刊登的广告所做的统计。
    (2)张文昭:《看报纸做工作,做了工作写通讯》,《晋察冀日报》,1945年8月5日,第4版。
    (3)赵士珍:《战斗在宝源县邮局》,成安玉等编:《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冀热察区卷》,第256页。
    (4)李春溪:《战时回忆和日记》,中共保定市委党史研究室1997年版,第53、107、153、162、189页。
    (5)《军区部队全体人员普遍深入读报》,《晋察冀日报》,1942年4月3日,第3版。
    (6)王紫峰:《战争年代的日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54、86-88、120、178-179、184、191页。
    (7)梁山松等编:《烽火晋察冀:刘荣抗战日记选》,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版,第34、42-43、58、63、64、70、113、118页。
    (1)黎阳:《读班威廉先生〈我怎样来到边区〉后感》,《晋察冀日报》,1942年4月1日,第4版。
    (2)《来函照登》,《晋察冀日报》,1944年3月10日,第1版。
    (3)陈春森:《游击办报》,陈春森、白贵主编:《吹响民族的号筒——〈晋察冀日报〉》,第82页。
    (4)据《晋察冀日报》1947年3月31日-12月20日“读者服务”栏目“寻人”信息统计。
    (5)吴述俭、赵国臣:《敌后办报艰难的发行》,陈春森主编:《晋察冀日报史》,第530页。
    (6)赵国臣等:《邓拓关心发行工作》,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人民新闻家邓拓》,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1页。
    (7)邓拓:《论党报与党的工作》(1938年12月),《邓拓文集》第1卷,第245页。
    (8)《彭真同志关于发行工作问题致李富春同志电》(1939年12月),《中国报刊发行史料》第1辑,第25页。
    (1)法币物价变化据四川联合大学经济研究所编《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料汇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88-290页数据计算;边币物价变化据河北省金融研究所编《晋察冀边区银行》(中国金融出版社1988年版)第42页数据计算。
    (1)《本报重要启事》,《抗敌报》,1938年3月25日,第2版;《本报营业部启事》,《抗敌报》,1938年4月30日,第4版;《本报启事》,《抗敌报》,1939年6月3日,第1版。
    (2)在输送渠道中,没有像《大公报》《申报》等那样,有沿街叫卖或递送订户的报贩、各地代销店铺等。
    (3)邢显廷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察冀新华书店》,《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出版史资料选编》,第108页。
    (4)邓拓:《晋察冀日报五年来发行工作的回顾》(1942年12月),《中国报刊发行史料》,第332页。
    (5)邓拓:《晋察冀日报五年来发行工作的回顾》(1942年12月)、赵国臣、吴述俭:《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的发行工作》,《中国报刊发行史料》,第332-333、362-364页。
    (1)阜平县宣教组:《高阜口、路头、槐树底、阜平城宣传教育工作考查总结》(1940年2月),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社会教育分册),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79页。
    (2)王觅轩:《中央北方局交通科简况》,成安玉等编:《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晋察冀边区卷》,第449页。
    (3)成安玉等编:《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北岳区卷》,第55页。
    (4)赵国臣、吴述俭:《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的发行工作》,《中国报刊发行史料》,第364-365页。
    (5)李长彬等:《晋察冀边区发行工作的片断回忆》,《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出版史资料选编》,第102页。
    (6)赵国臣、吴述俭:《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的发行工作》,《中国报刊发行史料》,第369页。
    (7)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关于建立各级交通组织实行公办邮政的指示》(1945年3月)、《转发晋察冀边区扩大交通会议总结》(1945年7月),成安玉等编:《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晋察冀边区卷》,第161-166页。
    (8)王觅轩:《中央北方局交通科简况》,赵醒民:《北方分局交通处建立情况》,成安玉等编:《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晋察冀边区卷》,第450-451、461-464、498页。
    (1)李长彬等:《晋察冀边区发行工作的片断回忆》,《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出版史资料选编》,第104页;《晋察冀边区邮政八个月工作总结(摘要)》(1946年8月),成安玉等编:《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晋察冀边区卷》,第211页。
    (2)《关于下安线的决定》(1946年3月),成安玉等编:《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晋察冀边区卷》,第303页。
    (3)《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征求读者意见启事》,《晋察冀日报》,1946年2月7日,第4版。
    (4)《邮局加强报纸发行,并决定防止地主转寄浮财》,《晋察冀日报》,1947年12月16日,第1版。
    (5)《冀晋区的乡村交通邮政工作》,成安玉等编:《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北岳区卷》,第270页。
    (6)邓拓:《晋察冀日报五年来发行工作的回顾》(1942年12月),《中国报刊发行史料》,第337页。
    (7)县委宣传部:《灵寿二区决定加强爱护党报》,《晋察冀日报》,1945年5月27日,第2版。
    (8)于民化:《曲阳五区送报快》,《晋察冀日报》,1945年6月29日,第2版。
    (9)《阜平五区整理报纸发行工作》,《晋察冀日报》,1945年7月24日,第2版。
    (10)邓拓:《晋察冀日报五年来发行工作的回顾》(1942年12月),《中国报刊发行史料》,第337页。
    (1)《北岳区交通邮政网络的设置及发展情况》,成安玉等编:《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北岳区卷》,第264页。
    (2)赵国臣、吴述俭:《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的发行工作》,《中国报刊发行史料》,第365页。
    (3)尤奔:《我在报社做发行工作》,陈春森、白贵主编:《吹响民族的号筒——〈晋察冀日报〉》,第228-229页;李长彬等:《晋察冀边区发行工作的片断回忆》,《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出版史资料选编》,第105-106页。
    (4)齐志良、袁俊刚:《忆抗战时期交通工作》,成安玉等编:《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晋察冀边区卷》,第501-502页。
    (5)中共晋察冀四分区地委宣传部:《晋察冀四分区地委宣传部四分区通讯突击总结》(1944年7月),山西省档案馆藏,革命历史档案,A45/1/5/1。
    (6)县委宣传部:《灵寿二区决定加强爱护党报》,《晋察冀日报》,1945年5月27日,第2版。
    (7)杜唐:《察南分区通讯会议检讨读报通讯工作》,《晋察冀日报》,1945年8月8日,第2版。
    (1)《军区部队全体人员普遍深入读报》,《晋察冀日报》,1942年4月3日,第3版。
    (2)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本刊期望于部队同志的》,《晋察冀日报》,1943年2月2日,第4版。
    (3)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各县普通教育概览·1928年度》,1929年版,第1-8页。
    (4)《对本报的意见》,《晋察冀日报》,1945年9月24日,第2版。
    (5)《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关于党报工作的指示》(1944年2月),《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出版史》,第349-350页。
    (6)《边委会1944年冬学运动简要总结》(1945年11月),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社会教育分册),第209页。
    (7)张冲:《加强教育工作粉碎日寇文化侵略》(1940年5月),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社会教育分册),第20页。
    (8)邓拓:《论党报与党的工作》(1938年12月),《邓拓文集》第1卷,第245页。
    (9)青:《给读报组同志们》,《晋察冀日报》,1944年8月24日,第2版。
    (1)《模范民校教员陈继和》(1944年5月),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社会教育分册),第245页。
    (2)项柏仁:《目前社会教育简述》(1946年5月),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社会教育分册),第94-95页。
    (3)《深泽县第四区大堡村民校工作报告》(1947年4月),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社会教育分册),第295-296页。
    (4)《北瓦窑民校在不断改进中》(1946年4月),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社会教育分册),第285页。
    (5)项柏仁:《目前社会教育简述》(1946年5月)、《民教馆工作点滴经验》(1946年10月),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社会教育分册),第100、489页。
    (6)平山抗联会:《认真加强群众事实教育,洪子店创办讲报馆》,《晋察冀日报》,1944年11月18日,第1版;陈肇:《洪子店讲报馆一月来获很大成功》,《晋察冀日报》,1944年12月16日,第1版;苏奇:《洪子店讲报馆工作检查》,《晋察冀日报》,1945年3月3日,第2版。
    (1)《先讲几句》,《抗敌报》,1938年11月22日,第4版。
    (2)李肖白、高洪:《联系实际的多种副刊》,陈春森主编:《晋察冀日报史》,第432页。
    (3)阜平县宣教组:《高阜口、路头、槐树底、阜平城宣传教育工作考查总结》(1940年2月),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社会教育分册),第370页。
    (4)《行唐县1945年冬学总结》(1945年),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社会教育分册),第183页。
    (5)《边委会1944年冬学运动简要总结》(1945年11月),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社会教育分册),第200-201页。
    (6)项柏仁:《目前社会教育简述》(1946年5月),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社会教育分册),第96-97页。
    (7)《曲阳县社会教育调查统计表》(1944年6月),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社会教育分册),第406页。
    (8)项柏仁:《目前社会教育简述》(1946年5月),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社会教育分册),第98页。
    (9)阜平县宣教组:《高阜口、路头、槐树底、阜平城宣传教育工作考查总结》(1940年2月),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社会教育分册),第377-379页。
    (1)阜平抗联宣传部:《阜平龙泉关的读报经验》,《晋察冀日报》,1944年6月1日,第4版。
    (2)谷惠、杨克:《高街村的读报经验》,《晋察冀日报》,1945年7月28日,第4版。
    (3)安克成:《在乡村,人民是怎样传阅与热爱着日报》,《晋察冀日报》,1943年9月7日,第3版。
    (4)《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关于党报工作的指示》(1944年2月),《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出版史》,第348页。
    (5)邓拓:《〈抗敌报〉五十期的回顾与展望》(1938年6月),《邓拓文集》第1卷,第235-236页。
    (1)陈春森主编:《晋察冀日报史》,第34-82、116-221、233-346页。
    (2)王紫峰:《战争年代的日记》,第86、116页。
    (3)徐光耀:《徐光耀日记》第1卷,第434页。
    (4)陈春森:《文旗随战鼓》,陈春森主编:《晋察冀日报史》,第3、12、39页。
    (5)左录:《人民解放战争的宣传》,陈春森主编:《晋察冀日报史》,第359页。
    (6)李均:《接受本报批评深入整风,易县六区各种工作现已获得显著进步》,《晋察冀日报》,1944年7月30日,第2版。
    (7)张文昭:《看报纸做工作,做了工作写通讯》,《晋察冀日报》,1945年8月5日,第4版。
    (1)《束鹿郭庄模范读报组读报方法值得学习》,《晋察冀日报》,1946年2月24日,第2版。
    (2)《本报五十期纪念征文启事》,《抗敌报》,1938年5月13日,第2版。
    (3)青:《给读报组同志们》,《晋察冀日报》,1944年8月24日,第2版。
    (4)编者:《本报要求大家检查报导的真实性》,《晋察冀日报》,1948年2月27日,第2版。
    (5)《先讲几句》,《抗敌报》,1938年11月22日,第4版。
    (6)《本刊给读者的信》,《晋察冀日报》,1941年8月5日,第4版。
    (7)《启事:读者信箱》,《抗敌报》,1939年1月10日,第2版。
    (8)本报编辑部:《征求对张市市政的批评与建议》,《晋察冀日报》,1946年1月6日,第2版。
    (1)《晋察冀日报》1941年1月10日-12月18日对统累税的相关报道和文章。
    (1)《关于统一累进税两种错误的说法》,《晋察冀日报》,1941年5月3日,第2版。
    (2)《反对本位主义》,《晋察冀日报》,1941年5月6日,第2版。
    (3)《“阴阳”是否要纳统一累进税?》,《晋察冀日报》,1941年5月21日,第2版。
    (4)《对本报的几点意见》,《晋察冀日报》,1943年4月29日,第4版。
    (5)《晋察冀日报》,1945年6月8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