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自由权归入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法理依据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Legal Principl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to Personal Liberty in Tort Law
  • 作者:周雅婷
  • 英文作者:ZHOU Yating;Law Department,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 关键词:人身自由 ; 基本权利 ; 一般人格权 ; 具体人格权 ; 行为自由
  • 英文关键词:right to personal liberty;;fundamental rights;;general personal right;;specific rights of personality;;behavioral freedom
  • 中文刊名:KML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 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法学系;
  • 出版日期:2018-10-15
  • 出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v.18;No.109
  • 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宪法治理视角下的审判中心主义诉讼制度研究”(QN2017014);;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医疗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研究”(2016ZDX078)
  • 语种:中文;
  • 页:KMLS201805003
  • 页数:7
  • CN:05
  • ISSN:53-1160/C
  • 分类号:14-20
摘要
《民法总则》第109条将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纳入,创设了一般人格权,是宪法具体化民事权利的体现,但是这里的人身自由是一般人格权的价值内涵,不能成为"人身自由权"这一具体人格权的请求权基础。因此,人身自由权仍有必要纳入侵权责任法进行保护,并应对其保护范围作限缩解释,只包含行为自由,不应包含精神自由。在认定人身自由权受侵害时,美国侵权法上错误关押(False Imprisonment)侵权类型及案例具有借鉴意义,其构成要件除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之外还应注意空间范围、过失侵权、被害人认知等要素,法律后果上须注意衡量间接损失、纯粹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
        Article 109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brings personal liberty and human dignity into account and creates the general personality right,which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specific civil rights of the Constitution,but the personal liberty here is the value connotation of the general personality right. It cannot be the basis of the right to claim the right to personal liberty.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protect the right of personal liberty in the tort law,and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should be limited and interpreted to include only the freedom of conduct,not the spiritual freedom. In determining the infringement of the right to personal liberty,we can learn from False Imprisonment in the Tort Law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 infringement types and cases,in which,on top of the general elements of the tort,the space scope,negligent tort,victims' cognition and other elements should also be included. What's more,in legal consequences,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direct loss,pure economic loss and mental damage compensation.
引文
[1]姚辉.论一般人格权[J].法学家,1995(5):8-16.
    [2]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72.
    [3]宋春雨.齐玉苓案宪法适用的法理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1-08-13(B01).
    [4]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民商事专业委员会.《民法总则》条文理解与司法适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194.
    [5]王锴.论宪法上的一般人格权及其对民法的影响[J].中国法学,2017(3):102-121.
    [6]程啸.侵权责任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7] MARSHALL S SHAPO. Principles of Tort Law(Third Edition)[M]. Minnesota:West Group Publishing,2003:48-49.
    [8]王泽鉴.英美法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62.
    [9] WEX S MALON,WILLIAM L PROSSER. Handbook of The Law of Torts(4th ed)[M]. Minnesota: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71:150-151.
    [10]冉克平.论人格权法中的人身自由权[J].法学,2012(3):70-79.
    [11]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16-219.
    [12]卡尔·恩吉施.法律思维导论[M].郑永流,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98.
    [13]王泽鉴.法律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51-155.
    [14]王泽鉴.人格权法[M].台北:三民书局,2012.
    [15] MARKESINIS B S,DEAKIN S F. Tort Law(4 ed.)[M]. Oxford:Clarendon Press,1999:49.
    [16]孙森焱.民法债编总论(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24.
    [17]王泽鉴.侵权责任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8]史尚宽.债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77.
    [19]梅仲协.民法要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85.
    [20]王泽鉴.损害赔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75.
    (1)霍布斯在论证人的“自然权利”时认为,“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明确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也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并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1958年法国宪法第1条规定“共和国的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德国基本法第2条规定“人人有自由发展其人格之权利”,“人人有生命和身体之不可侵犯权。个人之自由不可侵犯。”摩纳哥公国宪法第2条宣称:“公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尊重自由和基本权利。”孟加拉国宪法确认“国家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民主进程……,保证全体公民都享有法治、基本人权和自由”。斯里兰卡宪法规定“确保各族人民的自由、平等、正义、基本人权和司法独立”。白俄罗斯宪法规定“努力确立白俄罗斯共和国每个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世界人权宣言》明确宣布“人皆生而自由;在尊严及权利上均各平等”。参见:[英]洛克著,叶启芳等译:《政府论》(下册),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5页;周叶中主编:《宪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05页。
    (1)该观点受到王泽鉴教授在浙江大学主办“法治与改革国际高端论坛(2017)”上所作报告启发。王泽鉴教授在报告中提到“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民法总则》第109条规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这个规定来自《宪法》第37条和第38条,使民法体现了宪法的理念,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宪法的私法化,有助于建构维护个人自由平等的私法秩序。民法典的制定体现宪法的价值体系,保护民事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参见中国法学创新网:http://www. fxcxw. org/index. php/Home/So/artI ndex/id/15374. html. 2018年4月23日访问。
    (2)参阅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02)海民初字第1704号判决。
    (1)参见William L.Prosser.Handbook of The Law of Torts(4th ed)[M].Minnesota: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71:150-151.转引自程啸:《侵权责任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5年9月版,第275页。
    (2)参阅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04)佛中法民一终字第307号判决。
    (3)参阅陕西省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2010)榆中法民二终字第180号判决。
    (4)参阅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1996)深中法民终字第034号判决。
    (1)参阅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02)海民初字第1704号判决。
    (2)同注(1)。
    (3)关于“合宪性解释",参阅[德]卡尔·拉伦茨著,陈爱娥译:《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16-219页;[德]卡尔·恩吉施著,郑永流译,《法律思维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98页及第98页注50;王泽鉴:《法律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1-155页。
    (4)参阅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人民法院(2009)华法民初字第975号判决。
    (5)《欧洲人权公约》第5条规定:“1、人人享有自由和人身安全的权利。不得剥夺任何人的自由,除非依照法律规定在下列情况下:(1)由具有管辖权的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对某人予以合法拘留;(2)由于不遵守法院合法的命令或者为了保证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任何义务而对某人予以合法逮捕或者拘留;(3)如果有理由足以怀疑某人实施了犯罪行为或者如果合理地认为有必要防止某人犯罪或者是在某人犯罪后防止其脱逃,为了将其送交有关的法律当局而对其实施的合法的逮捕或者拘留;(4)基于实行教育性监督的目的而根据合法命令拘留一个未成年人或者为了将其送交有关的法律当局而对其予以合法的拘留;(5)基于防止传染病蔓延的目的而对某人予以合法的拘留以及对精神失常者、酗酒者或者是吸毒者或者流氓予以合法的拘留;(6)为防止某人未经许可进入国境或者为押送出境或者是引渡而对某人采取行动并予以合法的逮捕或者拘留。”
    (6)参阅我国台湾地区台上字第2462号判决。
    (1)参阅§35 False Imprisonment(1)(c)“the other is conscious of the confinement or is harmed by it.”,Restatement(Second)of Torts.
    (2)参见Tufte v.City of Tacoma,431P.2d 183(Wash.1967).
    (3)参阅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04)佛中法民一终字第307号判决。
    (4)本案系“欧洲司法核心研究计划”(The Common Core of European Private Law Project)出版的由Bussani和Palmer两位教授主编的“欧洲法中的纯粹经济损失”(Pure Economic Law in Europe)书中,参考各国实务案例设计的20个案例之一。参见王泽鉴:《侵权责任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4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