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民族主义与团结主义——法国“国民团结”概念的内涵与源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itizen Nationalism and Solidarity:The Connotation and Origin of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Unity" in France
  • 作者:陈玉瑶
  • 英文作者:Chen Yuyao;
  • 关键词:法国“国民团结” ; 民族建构 ; 公民民族主义 ; 团结主义
  • 中文刊名:XNZ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8-12-06
  • 出版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年:2018
  • 期:v.39;No.328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法兰西民族-国家研究——理论争论与实际建构”(14CMZ023)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NZS201812008
  • 页数:6
  • CN:12
  • ISSN:51-1671/C
  • 分类号:57-62
摘要
法国政治话语中的"solidariténationale",字面之义为"民族团结",但并非汉语语境下通常所表达的含义,其实质是"国民团结",它折射出法兰西资产阶级共和派所主张的公民民族主义与工农劳动阶层的"团结主义"诉求之妥协。文章阐释了法国"国民团结"概念的内涵及其思想根源所在,指出法兰西资产阶级民族建构思想以及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的工农劳动阶层"团结主义"运动,是法国"国民团结"内涵主要体现国家对国民个体的经济社会救助而非聚焦于族裔群体关系的两大原因。
        
引文
[1]Henri Boyer,Solidarité. Fortune politique,dérive lexicale.Mots,1983(7).
    [2]Pierre MACLOUF,Les agriculteurs et la solidariténationale:vers un nouveau modèle?conomie Rurale,Janvier-Février 1991(201).
    [3]戴曼纯,贺战茹.法国的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实践——由紧到松的政策变迁[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
    [4]Charles GIDE. L’Idée de solidaritéen tant que programmeéconomique. Paris:V. GIARD&E.. BRIRE,1893.
    [5][英]劳伦斯·王尔德.团结概念:从理论阴影中产生?[A]//李义天主编.共同体与政治团结[Z].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6]Sociétéd’ Assurances mutuelle, Notre programme,Solidarité,1902(1).
    [7][法]热拉尔·诺瓦里埃尔.国家、民族与移民:迈向权力史[M].陈玉瑶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1)比如西耶斯在其《第三等级是什么?》的小册子中宣称“第三等级是整个民族”,参见Sieyès,Qu’est-ce que le Tiers-tat?,1789。其中译本可参考[法]西耶斯著、冯棠译《论特权第三等级是什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0页。值得注意的是,中译本将“nation”多译为“国家”。此外,卢梭对公民权利和人民主权学说的阐释也在相当程度上否定了等级的合理性。参见[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2)正是针对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归属问题,法国历史学家厄内斯特·勒南发表了那场著名的演讲《国族是什么?》(Qu’est-ce qu’une nation),参见[法]厄内斯特·勒南著、陈玉瑶译《国族是什么?》,《世界民族》,2014年第1期。
    (3)值得注意的是,法语“方言”与我国“方言”并非同一概念,比如巴斯克语、布列塔尼语,无论是在发音、拼写还是语法上,它们都是与法语不同的少数语言,被统称为“方言”;而我国的普通话与各地方言仅在发音上有差异,少数民族语言则不在方言之列。
    (4)20世纪70年代,“同化主义”遭到口诛笔伐后,法国的移民整合模式又被强调为“共和模式”。
    (5)关于科西嘉和布列塔尼的民族主义运动,参见陈玉瑶《法国的科西嘉民族问题》,《世界民族》,2013年第5期;陈玉瑶《布列塔尼人文化认同特性的产生、发展与现状》,《世界民族》,2017年第3期。
    (6)参见Emile Corra,Le fondateur du positivisme:Auguste Comte et son oeuvre,Revue Positiviste Internationale,1923,p. 35.
    (7)比如Louis Greppo,Catéchisme social,ou Exposésuccinct de la doctrine de la solidarité,Paris,GUSTAVE SANDRE,1848.
    (8)参见Alfred PINEL,Essai de Solidaritésociale,Bastia,C. PIAGGI,1911,p. 76-77.
    (9)参见Charles CHABOT,Morale théorique et notions historiques,Paris,Librairie Hachette et Cie,1904,préface.书中讲到:18世纪道德哲学(philosophie morale)的主题包括权利、公正与宽容,19世纪道德哲学的主题是人道主义与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