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权实践与理论的新发展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New Development in practice and Theory of Environment Right
  • 作者:蔡守秋
  • 英文作者:CAI Shouqiu;
  • 关键词:宪法环境权 ; 公众环境权 ; 环境权入宪 ; 环境权的实施 ; 环境权的性质 ; 环境权的特点
  • 英文关键词:environment right in constitution;;public right of environment;;environment right written into constitution
  • 中文刊名:XSYK
  • 英文刊名:Academic Monthly
  • 机构: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1-20
  • 出版单位:学术月刊
  • 年:2018
  • 期:v.50;No.594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公众共用物的良法善治研究”(13&ZD179)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SYK201811010
  • 页数:15
  • CN:11
  • ISSN:31-1096/C
  • 分类号:91-105
摘要
宪法环境权是指公众有享用清洁健康环境的权利,即"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享用清洁健康环境的权利"。当代宪法环境权的主流呈发展和扩展态势,环境权入宪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自主选择。宪法环境权的实施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和丰硕成果,那种否定环境权的可实施性和实施效果的观点不符合环境权实施的真实情况。综合80多个国家宪法环境权规范的内容及其实施情况可知,宪法环境权即公众环境权是一种体现环境公共利益的基本人权;是在环境保护时代兴起的一种具有非排他性、公众共同享用性的权利类型;是体现环境保护价值观和生态文明理念、不同于传统的或既有的权利的一组新型权利。
        Environment right in constitution refers to the public right of enjoying clean and healthy environment, i.e., "all units and individuals have the right of enjoying clean and healthy environment". The main current in the right of environment in contemporary constitution is developing and enlarging, and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choose to write this right into their constitutions. The enforcement of co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right has won vital progress and abundant results, while the viewpoint of denying the possibility of enforcement and its effect is not conforming with the real situation. The content of environment right regulations in more than 80 countries and its enforcement situation shows that it is a kind of basic human right to have public interest in environment. It is a type of right of common one developed in the tim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ich embodies a cluster of rights for an idea of the valu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civilization in differing from traditional.
引文
(1)蔡守秋:《环境权初探》,《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3期。
    (2)例如,中国台湾叶俊荣教授在《宪法位阶的环境权:从拥有环境到参与环境决策》一文和《环境政策与法律》一书中,提出了“传统环境权理论的崛起背景及没落”的观点,他认为“在美国,宪法上环境权的讨论在20世纪70年代初经历了一次发展高峰,但进入90年代后,相关探讨逐渐减少,不再成为学者关注的中心”。(参见叶俊荣:《宪法位阶的环境权:从拥有环境到参与环境决策》,《台大法学论丛》1990年第19卷第1期;叶俊荣:《环境政策与法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吴卫星:《环境权入宪的比较研究》,《法商研究》2017年第4期。
    (4)David Richard Boyd, The Environmental Rights Revolution:A Global Study of Constitutions, Human Rights, and the Environmen, Vancouver:UBC Press,2012, p. 299.
    (1)胡静:《环境权的规范效力-可诉性和具体化》,《中国法学》2017年第5期。
    (2)例如,美国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有过呼吁环境权入宪入法的的两次高潮,其间不少环保人士、学者、议员甚至总统多次呼吁通过修改美国宪法、州宪法或者制定专门法律将环境权法定化。在日本也是这样,甚至在2012年日本众议院宪法审查会会议上,还有民主、自民、公明三党要求将环境权明文写入宪法。参见《日本出现欲将“环境权”加入宪法动向》,《太阳能新闻网》2012年7月20日。
    (3)例如彭运朋认为“环境权是一个伪命题”,主张果断摒弃环境权论。参见彭运朋:《环境权辨伪》,《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1)关于《环境宪章》和希拉克总统讲话内容,参见卢苏燕:《法通过〈环境宪章〉草案,拟将环境保护写入宪法》,《人民网》2003年6月
    26 日;参见周训芳:《环境权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5页。
    (1)有的学者将宪法环境规范分为如下5种:实体性的个人健康环境权、程序性环境权、政府保护环境的义务、个人环境责任,以及其他杂项(Five catego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visions were identified:a substantive individual right to a healthy environment; procedural environmental rights:government's du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ndividual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and miscellaneous other provisions)。
    (2)参见David Richard Boyd and T Satterfield,“The Environmental Rights Revolution:Constitutions, Human Rights, and the Environment,” Human Rights Quarterly, Vol. 35, no. 35(2010), pp. 1021-1042; David Richard Boyd, The Environmental Rights Revolution:A Global Study of Constitutions, Human Rights, and the Environment, UBC Press, 2012, p. 299. APPENDIX2 Online Database:All Current Environmental Provisions from National Constitutions http://hdl.handle.net/2429/36469http!/hdl.handle.net/2429/36469.
    (3)吴卫星:《环境权入宪的比较研究》,《法商研究》2017年第4期。
    (1)对于包括宪法环境权在内的宪法规范(Constitutional norms,包括宪法序言、具体条文)的法律效力(legal validity)和可实施性(或可执行性,enforceability),不同学派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从世界宪法制度的整体情况来看,各国宪法规范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和可实施性,各国的宪法规定和法治实践也不尽相同。李林教授认为,我国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序言是我国宪法的灵魂,同现行宪法各章节一样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可诉性(Justiciability)的法律效力观”显然不符合我国法律体系和宪法法律效力的制度安排;用“规范性的法律效力(Normative Validities)观”来解释我国许多法律和现行宪法,是不能被接受甚至是荒谬的;对宪法规范法律效力的认识应当超越那种将法律文本机械地分割成不同部分的片面化理解,应当坚持在整体意义上理解和把握法律效力。[参见李林:《习近平新时代宪法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2)李林:《习近平新时代宪法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3)例如,《斯洛文尼亚宪法》将环境权规定于第3章“经济与社会关系”而非第2章“人权与基本自由”;《菲律宾宪法》将环境权规定于第2条“关于国家原则和政策的宣言”而非第3条“人民的权利”;《巴西宪法环境权》将环境权规定于第8编“社会秩序”而非第2编“基本权利和保障”。
    (4)参见蒂姆·海沃德:《宪法环境权》,周尚君、杨天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第159页;特德·艾伦:《菲律宾儿童案例:承认后代人的地位》,《乔治城国际法律评论》第6卷,第713-719页;冈瑟·汉德尔编:《国际环境法年鉴》第4卷,牛津:牛津克莱伦顿出版社,1994年,第430页;Minors Oposa v. Factoran, 33 I. L. M. 184(1994).
    (1)菲律宾最高法院1993年6月30日判决(Juan Antonio Oposa et.cl. V. The Honourable Fulgencio Factoran, Jr., Secretry of the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 et. Al)。
    (2)这是一些无法纳入前几种典型情况的特例,如法国专门制定《环境宪章》来规定环境权;《秘鲁宪法》第1章“人和社会”将环境权条款列入第1节“人的基本权利”而非第2节“社会和经济权利”。
    (3)参见DR Boyd and T Satterfield:“The Environmental Rights Revolution:Constitutions, Human Rights, and the Environment,” Human Rights Quarterly,Vol. 35, no. 35(2010), pp. 1021-1042; David Richard Boyd, The Environmental Rights Revolution:A Global Study of Constitutions, Human Rights, and the Environment.
    (4)健康环境权,英文是“the right to a healthy environment”,是指对健康环境的权利。这是博伊德在其论文和著作中对环境权的一种简略性的概括。请读者注意,不要将“健康环境权”理解为健康权和环境权
    (5)环境法的回滚障碍(a barrier to rollbacks in environmental law)是指环境法的倒退障碍,即阻止环境法倒退。目前有些国家的法律或法院判决,已经明确规定环境保护的“维持现状原则”“禁止倒退规则”或“禁止倒退义务”,即要求政府必须按照客观标准进行高水平的环境保护,对现成环境法律和标准构成的环境保护的底线,政府只能提高而不能降低该底线;法律一旦设定了一定水平的环境保护,政府此后不得撤销或降低此种保护。
    (1)DR Boyd and T Satterfield,“The Environmental Rights Revolution:Constitutions, Human Rights, and the Environment,” Human Rights Quarterly, Vol.35, no. 35(2010), pp. 1021-1042.
    (2)1996年南非宪法第24条(环境,Environment)规定:每人都有权(a)获得对其健康或福利无害的环境;(b)令环境获得保护,目的是为了当代和后代利益,手段是采取适当立法和其他措施,这些立法和其他措施能够:(1)防止生态和环境恶化;(2)促进环境的保护和管理;(3)在促进合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生态上的可持续发展和使用。
    (3)胡静:《环境权的规范效力-可诉性和具体化》,《中国法学》2017年第5期。
    (4)V. la loi constitutionnelle n°2008-724 du 23 juillet 2008 de modernisation des institutions de la Ve République.
    (5)以上参见王建学:《法国的环境保护宪法化及其启示-以环境公益与环境人权的关系为主线》,《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王建学:《“从宪法委员会”到“宪法法院”-法院合宪性先决程序改革述评》,《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8期。
    (6)王建学、赖伟能:《“中法宪法上的环境权”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http://www.calaw.cn/article/default.asp?id=12205.
    (1)这个定义类似于我国《物权法》(2007年)和《民法总则》(2017年)对物权的定义,即“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2)例如,《大韩民国宪法》(1987年)第35条规定,“所有公民都享有对健康、舒适环境的权利,国家和公民应努力保护环境。”《哥斯达黎加共和国宪法》(1994年)第50条规定,“所有人享有对健康和生态平衡环境的权利,并有权指控任何可能侵犯上述权利的行为和要求赔偿由此受到的损害。”法国《环境宪章》(2005年)明确规定,“人人都享有在一个平衡和不妨害健康的环境里生活的权利”。
    (3)《在环境领域获得信息、公众参与决策和诉诸司法的公约》(1998年),也有人译为《公众在环境领域获得信息、参与决策和提起诉讼的奥胡斯公约》,简称《奥胡斯公约》。该公约除对公众作出定义外,还宣布,“确认每个人既有权在适合其健康和福祉的环境中生活,又有责任单独和与他人共同为今世后代保护和改善环境”。
    (1)如清洁、健康、安全、无害、良好、令人满意的、生态平衡的、可持续的、免受污染的、清洁良好的、健康平衡的、适合他们发展的、不侵害其健康和福利的、过尊严和幸福生活的环境等。
    (2)弗朗索瓦·泰雷、菲利普·森勒尔:《法国财产法》(上),罗结珍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第11页。
    (3)慎海雄:《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瞭望》2013年第16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海南特区报》2013年4月11日。
    (1)梁慧星:《如何理解物权法》,《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2)Mac Cormick, Rights in Legislation, Hacker Raz, Law, Morality, and Society:Essays in Honour of H. L. A. Hart, Clarendon Press, 1977, p. 284.
    (1)曾世雄:《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73页。
    (2)参见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463页。
    (3)例如,一个人可以直接享用或获得某种环境利益(如呼吸大气中的新鲜空气、饮用江河中清洁的水、欣赏日出海潮等自然美景等),但不排除其他人同时直接享用或获得该环境利益。
    (4)例如,《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第714条规定,“不属于任何人的物件,其使用权属于大众。警察法规规定此等物件使用的方式。”参见《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李浩培、吴传颐、孙鸣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23页。
    (1)Voire Marcel Planiol, Traite Elementaire de Droit Civil(Tomo Premier), Paris:Librairie Generale de Droit&de Jurisprudence, 1928, p. 707.
    (2)吕忠梅:《环境权入宪的理路与设想》,《法学杂志》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