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人格权编评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view of Personality Right in Civil Code
  • 作者:张红
  • 英文作者:ZHANG Hong;
  • 关键词:生命权 ; 身体权和健康权 ; 姓名权和名称权 ; 肖像权 ; 名誉权和荣誉权 ;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 英文关键词:Right to Life;;Right to Body and Right to Health;;Right to Name;;Portraiture Right;;Right to Reputation and Right to Honor;;Right to Privacy and Personal Information
  • 中文刊名:FXPL
  • 英文刊名:Law Review
  • 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1-11
  • 出版单位:法学评论
  • 年:2019
  • 期:v.37;No.213
  • 语种:中文;
  • 页:FXPL201901010
  • 页数:17
  • CN:01
  • ISSN:42-1086/D
  • 分类号:111-127
摘要
建议保留英烈人格利益的规定,明确其保护客体只限于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建议删去第779条第1款第3项将"行为的目的、方式、地点、时间、后果等"作为民事责任认定依据的规定。建议增加侵害生命权的死亡赔偿金规则。建议增加有关姓名权的具体含义并修改笔名、艺名、网名的保护规则。建议增加名的选择与变更规则,并细化姓的变更规则。将姓的变更分为未成年人姓的变更、亲属关系变动时姓的变更、被收养人姓的变更、成年人姓的变更四种情况加以规定。建议增加姓名的使用权,明晰自然人对其姓名的使用,包括使用姓名彰显身份、使用姓名文字形成其他标识以及获得财产利益。建议以权益损害的类型而非侵害行为方式作为侵害姓名权责任承担的判断标准。建议保留有关通信秘密的规定,将通信内容的获取严格限定在法定范围内。建议保留电子信息、互联网不得侵犯私生活安宁的规定,保护公民私生活安宁。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 Divisions of the Civil Code(Draft)",there is still room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progress in the personality right.It is recommended to reserve the provision of the personality right of the hero,and clarify that the object of protection is limited to the name,portrait,reputation and honor of a hero.It is proposed to delete the content of Article 779,paragraph 1 subparagraph 3,which take"the purpose,manner,place,time,consequences,etc.of the act"as the basis for identifying the civil liability.It is recommended to add the rules of death compensation for the violation of the right to life.It is recommended to add the specific meaning of the name right and the protection rules for pen names,stage names,and screen names.It is recommended to add name selection and changing rules,and specify the rules for the changing of surname.The changing of the surname sh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the change of the surname of the minor,the change of the surname when kinship changes,the change of the surname of the adoptee,and the change of the surname of the adult.It is recommended to add the right of name using,and to clarify the use of their names include the use of names to identify themselves,the use of names to form other marks,and to acquire property interests.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criterion for judging the liability of infringement of the right to name should be the type of damage,rather than the way of infringement.It is recommended to reserve the regulations of communication secrets,in order to strictly limit the access to communication content to the statutory scope.It is recommended to reserve the rules that digital information and the internet must not invade and harass the private life,in order to protect the peaceful life of citizens.
引文
(1)参见龙卫球:《人格权立法的制度设计》,载《中国法律》2011年第6期。
    (2)参见张素华:《人格权法独立成编必须正视的几个基本问题》,载《东方法学》2018年第2期。
    (3)参见黄忠:《人格权法独立成编的体系效应之辨识》,载《现代法学》2013年第1期。
    (4)参见韩强:《人格权确认与构造的法律依据》,载《中国法学》2015年第3期。
    (5)参见王利明:《人格权的属性:从消极防御到积极利用》,载《中外法学》2018年第4期。
    (6)参见张红:《人格权各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9页。
    (7)参见张红:《死者人格精神利益保护:案例比较与法官造法》,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4期;《死者生前人格上财产利益之保护》,载《法学研究》2011年第2期。
    (8)参见房绍坤:《英雄烈士人格利益不容侵害》,载《检查日报》2017年4月25日第3版。
    (9)参见罗斌:《传播侵害公共利益维度下的“英烈条款”---<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五条的理解与适用》,载《学术论坛》2018年第1期。
    (10)《英雄烈士保护法》第25条。
    (11)《英雄烈士保护法》第26条。
    (12)参见张新宝:《<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理由概说》,载《私法》2002年第2期。
    (13)参见张平华:《生命权价值的再探讨》,载《法学杂志》2008年第1期。
    (14)参见姚辉、邱鹏:《论侵害生命权之损害赔偿》,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5)参见张新宝:《侵害生命、健康、身体权的民事责任探讨》,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8月12日第3版。
    (16)参见王竹、方延:《身体权学理独立过程考》,载《广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17)同前注(16),王竹、方延文。
    (18)参见杨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格权法>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载《财经法学》2016年第4期。
    (19)参见满洪杰:《关于受试者知情同意权的立法建议》,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20)同前注(18),杨立新文。
    (21)参见[日]五十岚清:《人格权法》,铃木贤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8页。
    (22)参见石冠彬:《姓名权侵权纠纷的裁判规则研究》,载《当代法学》2018年第3期。
    (23)参见李永军:《论姓名权的性质与法律保护》,载《比较法研究》2012年第1期。
    (24)《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9条第1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2条的解释》。
    (25)参见张红:《姓名变更规范研究》,载《法学研究》2013年第3期。
    (26)同前注(25),张红文。
    (27)参见张红:《混淆姓名之侵权责任》,载《财经法学》2015年第4期。
    (28)参见冉克平:《肖像权上的财产利益及其救济》,载《清华法学》2015年第4期。
    (29)参见尹田:《民法总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4页。
    (30)参见李永军:《肖像权在中国法上的保护》,载《第九届“两岸民法论坛---海峡两岸民法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6月。
    (31)参见隋彭生:《论肖像权的客体》,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1期。
    (32)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2000)云法民初字第1470号民事判决书。
    (33)参见孟勤国:《人格权独立成编是中国民法典的不二选择》,载《东方法学》2017年第6期。
    (34)参见张红:《肖像权保护中的利益平衡》,载《中国法学》2014年第1期。
    (35)参见罗昆:《人格权法与合同法的互动探讨》,载《东方法学》2017年第6期。
    (36)参见张红:《人格权各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318页。
    (37)参见张红:《事实陈述、意见表达与公益性言论保护》,载《法律科学》2010年第3期。
    (38)参见满洪杰:《荣誉权作为独立人格利益之质疑---基于案例的实证分析》,载《法商研究》2012年第5期。
    (39)参见王歌雅:《荣誉权的价值阐释与规制思考》,载《环球法律评论》2013年第3期。
    (40)参见李锡鹤:《民法原理论稿》,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323-324页。
    (41)同前注(40),李锡鹤文。
    (42)参见叶金强:《<民法总则>民事权利章的得与失》,载《中外法学》2017年第3期。
    (43)参见王泽鉴:《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上)》,载《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6期。
    (44)参见高圣平:《比较法视野下人格权的发展---以美国隐私权为例》,载《法商研究》2012年第1期。
    (45)参见王利明:《我国未来民法典中人格权编的完善---2002年<民法典草案>第四编评述》,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46)参见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群众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47)参见张红:《侵害生活安宁利益之侵权责任》,载《财经法学》2018年第6期。
    (48)[德]克里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下),焦美华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6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