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区位、技术工具与区域社会——明清以降中国西北地区的水力加工业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source Location, Technical Tool and Regional Society: The Hydraulic Processing Industry in the Northwest China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 作者:方万鹏
  • 英文作者:Fang Wanpeng;
  • 关键词:明清以降 ; 西北地区 ; 水力磨坊
  • 英文关键词:Ming and Qing Dynasties;;Northwest China;;Watermills
  • 中文刊名:ZJSY
  • 英文刊名: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 机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中国经济史研究
  • 年:2019
  • 期:No.141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生态环境史》”(批准号:13&ZD080)阶段性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ZJSY201901004
  • 页数:14
  • CN:01
  • ISSN:11-1082/F
  • 分类号:27-40
摘要
明清以降,中国西北地区的水力加工业发展至极盛,水磨是其最主要的技术形态,规模一度达到数以千乃至万计,技术体系完备。水力磨坊的经营群体构成复杂,既涉经国大事,亦是重要地方生业,除了加工粮食外,还可用来榨油、制香、造纸、酿酒等,对于满足地方生计和繁荣区域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力磨坊是西北官方课税的重要对象,而磨课既指磨坊经营者提供加工服务时收取的加工费用,也指经营者向官方交纳的税额。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hydraulic processing industry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 had developed to its extreme prosperity, and the technical system was complete, the watermill was its most important technical form.The operation groups of the hydraulic processing industry were complex, which involved both the state affairs and the important local industries. In addition to the processing of grain, the watermills could also be used to press oil, make incense, make paper, and make wine and so on, which had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meeting local livelihoods and prospering the regional market.The hydraulic processing industry was an important object of the official tax in Northwest China. The watermill tax had two meanings, on the one hand, it refered to the processing fees charged by the Miller,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tax paid to the official by the Miller.
引文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4页。
    ② 彭慕兰著,史建云译:《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4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11—412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74页。
    ⑤ 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5—216页。
    ⑥ 本文所指西北地区界定为今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4个省、自治区。
    (1)关于明清以降西北地区水力加工活动方面的研究,前辈学者已有一定学术积累,如魏丽英《西北水硙考》(《甘肃社会科学》1988年第4期)、戴良佐《新疆的水磨业》(《新疆地方志》1989年第2期)等。这些研究据以地方文献,呈现了若干水力加工现象,其不足在于材料收集缺乏系统性,对西北地区水力加工的历史发展脉络把握不够,存在史实认识偏差,未对现象背后的自然与社会动因做充分挖掘。
    (2)王利华:《古代华北水力加工兴衰的水环境背景》,《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1期。
    (3)参见那波利貞 「中晚唐时代に於けゐ敦煌地方佛教寺院の碾磑经营に就きて」 『東亞經濟論叢』 第1卷第3、4号,1941年;第2卷第2号,1942年;谢和耐《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唐耕耦《关于敦煌寺院水硙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文献》1988年第1期;姜伯勤《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增订版等。
    (4)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卷3《文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9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41页。
    (5)《甘肃全省财政说明书》次编上《磨课》,《清光绪年二十二省财政说明书·甘肃卷》第1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8年版,第69页。这个数字与实际情况可能仍有差距,因为从调查表已经列出的州县来看,仍有部分州县未列其中,如秦州礼县、阶州文县、康县等,或有部分水磨位于人迹罕至的深山而难以进行调查。
    (6)所谓复合型磨,主要是基于工具机种类的考量,即在同一水轮的驱动之下,工具机至少有磨、碾、碓、砻等其中的两种同时工作或轮换工作。水转二磨、三磨、四磨、五磨或连磨等因其工具机均为磨盘,仍然属于基于卧轮或立轮的分类,故不在复合型磨的分类之列。
    (7)《甘肃全省财政说明书》次编上《磨课》,《清光绪年二十二省财政说明书·甘肃卷》第1册,第66页。
    (8)2010年,青海西宁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立式水磨,参见《百年水磨和榨油坊藏身医院》,《西海都市报》2010年1月16日,第A3版。刘星在《临洮水磨千年“转”不休》(《大陆桥视野》2008年第1期)一文中亦指出,“洮河水磨……按磨盘数量分,有四盘、三盘、二盘、一盘。……立轮磨多建于山地河窄水涩之处,以便提供较大的动力,使水流冲动立轮旋转,立轮带动齿轮,齿轮带动立柱传导石磨转动。”
    (9)祁国润:《黄河天车和船磨》,包继红主编:《永靖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48—50页;朱进成:《故乡的船磨》,《中国土族》2011年第4期;于进:《洮河水磨》,《飞天》1998年第6期。
    (10)康熙《兰州志》卷4《艺文志》。
    (11)邵元冲主编,许师慎摄影:《西北揽胜·黄河上游之水利》,正中书局1936年版,第75页。
    (12)民国《重修镇原县志》卷6《水磨》。
    (13)光绪《丹噶尔厅志》卷4《物产·植物》。
    (14)光绪《丹噶尔厅志》卷4《物产·矿物》。
    (15)程学敏:《中国水力资源的利用和分布》,《电世界》第4卷第4期(1949年)。
    (16)黎小苏:《西北的水力资源》,《陕行汇刊》1944年第6期。
    (17)李世东、陈萍、刘一兵:《中国水力资源状况及开发前景》,《水力发电》2001年第10期。
    (18)贺长龄、魏源等编:《清经世文编》卷114《工政二十》,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2782页。
    (19)以上参见乾隆《甘州府志》卷14《艺文中》。
    (20)乾隆《甘州府志》卷13《艺文上》。
    (21)吴鹏翱:《武阶备志》卷1《山水》,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22)永保:《塔尔巴哈台事宜》卷3《水利》,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69年影印本,第147—148页。
    (23)乾隆《古浪县志》,《地理志·古浪水利图说》。
    (24)顾炎武:《肇域志(四)》,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整理,黄珅、严佐之、刘永翔主编:《顾炎武全集》第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546页。
    (25)曾雄生:《从“麦饭”到“馒头”——小麦在中国》,《生命世界》2007年第9期。
    (26)华林甫:《唐代粟、麦生产的地域布局初探(续)》,《中国农史》1990年第3期。
    (27)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卷3《文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93册,第441页。
    (28)民国《增修华亭县志》第2编《建置志·水利》。
    (29)黎小苏:《西北的水力资源》,《陕行汇刊》1944年第6期。
    (30)据《甘肃全省财政说明书》次编上《磨课》统计,共有榨油水磨91座,油梁819条半,《清光绪年二十二省财政说明书·甘肃卷》第1册,第69页。
    (31)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893页。
    (32)《三国志·魏志》卷15《张既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72页。
    (33)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01页。
    (34)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481页。
    (35)贺愈:《偕乐园记》,万历《临洮府志》卷24。
    (36)道光《哈密志》卷9《舆地志七·川泉》。
    (37)乾隆《重修肃州新志·安西下》。
    (38)永保:《塔尔巴哈台事宜》卷3《水利》,第149页。
    (39)永保:《塔尔巴哈台事宜》卷3《匠役》,第154页。
    (40)和瑛:《三州辑略》卷4《粮饷门》,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68年影印本,第147页。
    (41)道光《哈密志》卷30《武备志四·营库营仓》。
    (42)那彦成:《那文毅公奏议》卷76《筹画回疆善后事宜奏议》,清道光十四年刻本。
    (43)嘉靖《平凉府志》卷1《城郭》。
    (44)光绪《峄县志》卷23《艺文志》。
    (45)嘉靖《青州府志》卷14《人物》,明嘉靖刻本。
    (46)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25,“六月令各县推广水磨”条,兰州俊华印书馆1936版,第40b—41a页。
    (47)万历《临洮府志》卷3。
    (48)乾隆《回疆志》卷2《耕种》。
    (49)乾隆《静宁州志》卷3《赋役·杂税》。
    (50)民国《天水县志》卷4《民政志·水利》。
    (51)民国《崇信县志》卷1《舆地志·水利》。
    (52)乾隆《平番县志》,《地理志·水利图说》。
    (53)康熙《岷州志》卷11《风俗·贸易》。
    (54)民国《大通县志》第1部《水利·附水磨》。
    (55)光绪《丹噶尔厅志》卷3《森林》。
    (56)光绪《丹噶尔厅志》卷4《物产·植物》。
    (57)道光《皋兰县续志》卷11《艺文·诗》。
    (58)康熙《岷州志》卷19《艺文下·诗》。
    (59)康熙《岷州志》卷11《风俗·贸易》。
    (60)康熙《岷州志》卷11《风俗·贸易》。
    (61)唐耕耦:《关于敦煌寺院水硙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文献》1988年第1期。
    (62)于进:《洮河水磨》,《飞天》1998年第6期。
    (63)乾隆《武威县志》,《建置志·学校》。
    (64)乾隆《武威县志》,《风俗志·师》。
    (65)乾隆《甘州府志》卷7《学校·书院公业考》。
    (66)民国《贵德县志稿》卷2《地理志·学额》。
    (67)民国《贵德县志稿》卷4《艺文志·碑文》。
    (68)民国《和政县志》卷9《艺文门·公牍》。
    (69)清人刘鹏任职甘肃文县时称,“县与阶州接壤,中多水硙,换行帖,则税款甚巨。”参见民国《闻喜县志》卷16下《名贤传下》。
    (70)《甘肃全省财政说明书》次编上《磨课》,《清光绪年二十二省财政说明书·甘肃卷》第1册,第65页。
    (71)嘉靖《河州志》卷1《地理志·山川水利附》。
    (72)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50《户部·杂赋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2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556—567页。
    (73)乾隆《甘州府志》卷6《食货·赋役》。
    (74)乾隆《平番县志》,《地理志·赋则》。
    (75)乾隆《静宁州志》卷3《赋役·杂税》。
    (76)嘉庆《回疆通志》卷8《叶尔羌·租税》。
    (77)道光《兰州府志》卷5《田赋志·杂税》。
    (78)《甘肃全省财政说明书》次编上《磨课》,《清光绪年二十二省财政说明书·甘肃卷》第1册,第65—66页。
    (79)孔祥熙主编:《全国各省市减轻田赋附加废除苛捐杂税报告书》,1934年,第15—16页。
    (80)方万鹏:《“相地作磨”:明清以来河北井陉的水力加工业——基于环境史视角的考察》,《中国农史》2014年第3期。
    (81)《清高宗实录》卷578,乾隆二十四年正月甲申,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60—370页。
    (82)马克·布洛克著,康乐译:《水碾的出现及其胜利》,《年鉴史学论文集》,台远流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35—69页。E.M.Carus-Wilson, “An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 the Thirteenth Century,” 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Vol.11,No.1,1941,pp.39-60. Jean Gimpel, The Medieval Machin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 the Middle Ages, New York:Penguin Books, 1976.持类似相近观点的还有不少学者,兹不尽举。
    (83)在浙西山地有地势落差的地方,水力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李伯重亦有若干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