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对中国文化欧洲传播的影响研究——2018年度中国电影欧洲地区传播调研报告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Survey Report of Communiccation of Chinese Films in Europe 2018
  • 作者:黄会林 ; 杨歆迪 ; 王欣 ; 杨卓凡
  • 英文作者:Huang Hui-lin;Yang Xin-di;Wang Xin;Yang Zhuo-fan;
  • 关键词:中国电影 ; 国际传播 ; 电影接触 ; 欧洲观众 ; 文化认知
  • 中文刊名:XDCB
  • 英文刊名: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年:2019
  • 期:v.41;No.270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生成研究”(项目编号:16ZDA218);; 第11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8T110063)的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DCB201901001
  • 页数:6
  • CN:01
  • ISSN:11-5363/G2
  • 分类号:7-12
摘要
2018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查研究以欧洲观众为对象,围绕"中国电影与中国文化认知"这一命题探讨中国电影在欧洲的传播情况,以及中国电影接触与评价对于受访者认知中国文化的影响。调研发现,中国电影在欧洲的传播情况相对良好,受访者的中国电影观影频率与评价均呈现积极态势。受访者的中国电影接触与评价对受访者认知中国文化存在一定影响,其中,受访者的观影评价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中国文化的显著影响。
        
引文
(1)杨乘虎、高云:《何谓中国故事:电影与国家形象建构的观念辨析》,《民族艺术研究》,2018年第1期。
    (2)张洪忠、许航、何艳:《传播渠道整合趋势下的电影接触情况与评价量表——以北京地区大学生调查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9期。
    (3)张弛:《大学生对西方电影的接触程度与评价的调查》,《青年探索》,2002年第3期。
    (4)杨越明、藤依舒:《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与印象研究——〈2017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系列报告之一》,《对外传播》,2018年第8期。
    (5)任迪、姚君喜:《外籍留学生“中国中国文化印象”认知和评价的实证研究》,《当代传播》,2018年第2期。
    (6)[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50页。
    (7)胡智锋、杨宾:《传播力: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保障》,《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