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产业结构高度及合作路径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Height and Cooperation Path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 作者:张辉 ; 闫强明 ; 唐毓璇
  • 英文作者:ZHANG Hui;YAN Qiang-ming;TANG Yu-xuan;
  • 关键词:“一带一路” ; 产业结构高度 ; 产业合作 ; 钻石模型 ; 生产要素
  • 中文刊名:XXTS
  • 英文刊名:Study & Exploration
  • 机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1-07
  • 出版单位:学习与探索
  • 年:2019
  • 期:No.282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带一路”建设重大研究专项项目“引导美欧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18VDL007)
  • 语种:中文;
  • 页:XXTS201901010
  • 页数:9
  • CN:01
  • ISSN:23-1049/C
  • 分类号:81-89
摘要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已经逐渐清晰,国际产业合作正有序推进。沿线各国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差异和互补,为国际产业合作提供了基础。不同的产业结构及市场类型对于要素驱动型企业、市场驱动型企业有着不同的吸引力。本文基于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通过测算"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产业结构高度,并结合劳动力、境外投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搭建了产业合作"钻石模型",从四个维度立体识别当前部分境外投资重点国家的产业特征,以此获得针对国家产业特征的具体合作方向。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通过产业合作优势分析,针对各国产业发展类型的特征寻找适宜的合作路径,可以为国际产业合作提供新的借鉴和思路。
        
引文
[1]刘伟、张辉、黄泽华:《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11期。
    [2]刘伟:《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周昌林、魏建良:《产业结构水平测度模型与实证分析——以上海、深圳、宁波为例》,《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
    [4]张辉:《北京市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高度》,《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5]张辉、任抒杨:《从北京看我国地方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的主导产业驱动机制》,《经济科学》2010年第6期。
    [6]周林、杨云龙、刘伟:《用产业政策推进发展与改革》,《经济研究》1987年第3期。
    [7]Chenery H B,S Robinson,M Syrquin,Industrialization and Growth:A Comparative Stud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8]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唐志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5期。
    [9]张辉:《“一带一路”产业园发展研究》,《国际城市规划》2017年第8期。
    [10]Porter M E,Competitive Strategy,New York:Free Press,1980.
    (1)由于世界银行对各国进行横向对比时,采用2010年固定货币单位计算劳动生产率,故本文同样采用2010年可比价格进行分析。
    (2)误差主要来源于:(1)世界银行采用OECD及内部调研数据,与中国统计年鉴口径不一致;(2)就业人口比例比中国统计年鉴低,导致人均GDP有±5%的浮动。
    (1)为研究便利,本文选取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为普遍意义上的主要沿线国家,但并不代表“一带一路”限定于此65个国家。
    (2)GDP采用固定可比价格,以2010年美元为单位;各产业劳动生产率采用行业增加值除以劳动就业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