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海海神在越南的流传情况看越南文化的发展取向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search on the Vietnamese Cultural Tendency from the Spread of Sea God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Vietnam
  • 作者:韦凡州
  • 英文作者:Wei Fanzhou;
  • 关键词:宗教信仰 ; 妈祖 ; 祝融 ; 南海龙王 ; 越南文化
  • 英文关键词:Religious Belief;;Mazu;;Zhurong;;South China Sea Dragon King;;Vietnamese Culture
  • 中文刊名:DNYA
  • 英文刊名:South and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 机构: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越南语系;
  • 出版日期:2019-04-20
  • 出版单位:南亚东南亚研究
  • 年:2019
  • 期:No.42
  • 基金: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越南民间信仰中的中越共同神研究》(项目批准号:16YJC730007)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DNYA201902008
  • 页数:13
  • CN:02
  • ISSN:53-1236/C
  • 分类号:118-129+161
摘要
妈祖(天后)、祝融、南海龙王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居民普遍信仰的南海海神,通过中越两国官方和民间的文化交流而流传至越南,受到越南官方与民间的极高尊崇,在越南众多的海神信仰中占据了主流地位。南海海神信仰在越南的流传情况,体现了越南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也体现了越南尤为注重吸收中华文化,融合中华文化与本土文化,构建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的文化发展取向。正是这种文化发展取向,使越南融入了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越来越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与东南亚佛教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的国家区分开来。研究这个文化发展现象,对于当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的意义。
        The sea-god belief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ch as Mazu(Tin Hau), Zhurong, Dragon King, mainly in southeast coastal region in China, have spread in Vietnam and been respected by Vietnamese. It becomes the mainstream in many seagod beliefs in Vietnam. It reflects that Vietnamese attitude to foreign culture is openminded, especially absorbing Chinese culture. They integrate Chinese culture and native culture to structure nation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It is significant for 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phenomenon to build "the Belt and Road" and the SinoVietnamese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today.
引文
(1) 阮志坚著,郑晓云译:《越南的传统文化与民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3、138、158页。
    (2)王卡:《越南访道研究报告(续)》,《中国道教杂志》,1998年第3期。
    (3) Huy?n?ình K?t,T?c th?th?n?Hu?,Hu?Nxb Thu?n Hóa,n?m,1998,tr133.
    (4)高春育等编修:《大南一统志》卷一京师之“祠庙”,日本印度支那研究会发行,昭和十六年(公元1941年)影印本,第86页。
    (5)高春育等编修:《大南一统志》卷十二平顺之“祠庙”,日本印度支那研究会发行,昭和十六年(公元1941年)影印本,第1335页。
    (6) Ng???c Th?,T??i?n di tích v?n hóa Vi?t Nam.HàN?i:NXB t??i?n bách khoa,2006.9.tr526.
    (1)林明太、黄朝晖:《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与发展》,《集美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2)陈丽琴:《妈祖信仰在越南的传播研究》,载《当代社会中的传统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277~288页。
    (3)关于穗城会馆天后庙的描述,参考李天锡《越南华侨华人妈祖信仰初探》,《莆田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4)阮志坚著,郑晓云译:《越南的传统文化与民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8页。
    (1)陈丽琴:《妈祖信仰在越南的传播研究》,载《当代社会中的传统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277~288页。
    (1)陈庆浩等主编:《越南汉文小说丛刊》(第二辑,第二册),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版,第15~23页。
    (2)高春育等编修:《大南一统志》卷十三河静之“祠庙”,日本印度支那研究会发行,昭和十六年(公元1941年)影印本,第1436~1437页。
    (1)陈庆浩等主编:《越南汉文小说丛刊》(第二辑,第一册).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版,第139页~140页。
    (2)关于《岭南摭怪列传》的作者和成书时间,学界有争议,有人认为作者为陈世法,成书于13世纪的陈朝,一般以武琼在该书序言的落款时间洪德二十三年(公元1492年)作为该书的成书时间。
    (3) Ng???c Th?,T??i?n di tích v?n hóa Vi?t Nam.HàN?i:NXB t??i?n bách khoa,2006.9,tr474.
    (4) Ng???c Th?,T??i?n di tích v?n hóa Vi?t Nam.HàN?i:NXB t??i?n bách khoa,2006.9,tr472.
    (5)黄有秤等编修:《同庆舆地志》“海阳省”,法国远东学院2003年版,第173、206、211、223页。
    (6)高春育等编修:《大南一统志》卷十二平顺之“祠庙”,日本印度支那研究会发行,昭和十六年(公元1941年)影印本,第1004、1334页。
    (7)高春育等编修:《大南一统志》卷一京师之“祠庙”.日本印度支那研究会发行,昭和十六年(公元1941年)影印本,第85页。
    (1)阮朝国史馆编修:《大南实录》正编第二纪,卷十八,第1665页。
    (2)高春育等编修:《大南一统志》卷一京师之“祠庙”,日本印度支那研究会发行,昭和十六年(公元1941年)影印本,第84、88页。
    (3)于向东:《古代越南的海洋意识》,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08页。
    (4)高春育等编修:《大南一统志》卷八广平之“祠庙”,日本印度支那研究会发行,昭和十六年(公元1941年)影印本,第1005页。
    (1)高春育等编修:《大南一统志》卷一京师之“群庙”.日本印度支那研究会发行,昭和十六年(公元1941年)影印本,第83-86页。
    (2)牛军凯:《从占婆国家保护神到越南海神:占婆女神浦那格的形成和演变》,《东南亚南亚研究》,2014第3期。
    (3)阮志坚著,郑晓云译:《越南的传统文化与民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8页。
    (1)高春育等编修:《大南一统志》卷一京师之“群祠”,日本印度支那研究会发行,昭和十六年(公元1941年)影印本,第83页。
    (2)阮朝国史馆编修:《大南实录》正编第二纪,卷二十五,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书,第1741页。
    (3)阮朝国史馆编修:《大南实录》正编第二纪,卷二十八,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书,第1773页。
    (4)阮朝国史馆编修:《大南实录》正编第二纪,卷三十四,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书,第1846页。
    (1)佚名:《诸舆志杂编》,越南汉喃研究院藏本,第2页。
    (2)贺圣达:《11~19世纪初的东南亚:时代、社会性质、发展趋势和文化特点》,载《东南亚历史文化研究论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64~94页。
    (3)贺圣达:《11~19世纪初的东南亚:时代、社会性质、发展趋势和文化特点》,载《东南亚历史文化研究论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64~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