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语境中民生问题之舆论反应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Public Opinion Reaction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Problem in the Context of the Full-scal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 作者:汪效驷 ; 王鑫宏
  • 英文作者:WANG Xiaosi;WANG Xinhong;School of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s, Anhwei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全面抗战时期 ; 民生问题 ; 舆论反应 ; 国共两党 ; 抗战路线
  • 英文关键词:the period of full-scale war of resistance;;livelihood issues;;the reaction of public opinion;;the nationalist party and the communist party;;the route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 中文刊名:BLD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10
  • 出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21;No.112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资助“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民众动员的比较研究”(14BZS110)
  • 语种:中文;
  • 页:BLDS201903020
  • 页数:9
  • CN:03
  • ISSN:11-4083/C
  • 分类号:180-188
摘要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残酷的战争使民众生活状况急转直下,各行各业民众均为生计所苦,健康、物价、就业等民生议题恶化。从全面抗战伊始直至战争结束,民生问题一直是社会舆论聚焦的一大热点。国人对抗战与民生的关系、各社会阶层的生活改善以及与民生关系密切的物价问题进行了持久的讨论。这场热议反映了解决战时民生问题的现实紧迫性,其本质是对抗战前途和国家命运的忧思,折射了国民政府处理民生问题的困境,反映了国民党抗战路线的进退维谷。
        The outbreak of the July 7 th Incident brought China into a period of a full-scale counter-Japanese war. The cruel war made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majority of people drop sharply.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were struggling for their livelihood, and people's livelihood issues such as health, prices, and employment had deteriorat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full-scale war to the end of the war, and the issue of people's livelihood had always been a major focus of public opinion. Around the issue of people 's livelihood in the wartime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s livelihood and the war of resistanc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es of different social strata, and the price problem affecting people 's livelihood, the community had launched a lasting discussion.This hot discussion reflected the realistic urgency of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people 's livelihood. Its essence was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war and the fate of the country. It reflected the dilemma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people 's livelihood in wartime and the route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of nationalist party.
引文
[1]朱襄.如何改善战时民生[J].战旗,1939(52):12-13.
    [2]夏明方.抗战时期中国的灾荒与人口迁移[J].抗日战争研究,2000(2):59-78.
    [3]闻一多.可怕的寂静[M]//闻一多.中国人的骨气.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3.
    [4]佚名.流民五千万,战死者百五十万人:事变两年来抗战之结果[J].和平月刊,1939(7):8.
    [5]石志澄.由逃难说到民众撤退[J].奋斗周刊,1937(4):8-9.
    [6]张公权.中国通货膨胀史[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
    [7]吕芳上.中国抗日战争史新编(四战时社会)[M].台北:“国史馆”,2015.
    [8]刘孤帆.抗战中的国民生活[J].新学识,1937,2(2):77-78.
    [9]社论.再论抗战与改善民生[N].新华日报,1938-04-14(1).
    [10]晋川.抗战以来我们的生活[J].中国工人,1940(7):40-42.
    [11]佚名.关心教授们的生活[N].新华日报,1943-10-18(2).
    [12]林君.生活难[J].全民抗战,1940(139):2118-2119.
    [13]徐守廉.陇海西段的风沙[N].申报(上海版),1946-06-28(7).
    [14]佚名.重庆印象记(三)[N].申报(汉口版),1938-02-06(2).
    [15]佚名.教员十九人来函,迫切的呼吁[N].申报(上海版),1939-07-01(18).
    [16]陈诚.怎样实践国民公约(民国二十八年六月五日在政治部国民月会席上讲)[Z].台北:“国史馆”馆藏档案,典藏号:008-010301-00023-018.
    [17]林美莉.王世杰日记(上册)[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
    [18]朱仁珑.今日之农民生活[N].中行农讯,1942(9):4-6.
    [19]凌青.抗战中的人民生活[J].全民周刊,1938,19(291):291-292.
    [20]钱昌照.两年半创办重工业之经过及感想[J].新经济,1939,2(1):2-6.
    [21]翁文灏.中国经济建设之轮廓[J].资源委员会公报,1942,3(5):55-62.
    [22]杨杰.如何解决国防问题与民生问题[N].中央日报,1943-05-02(2).
    [23]方显廷.抗战期间中国工业之没落及其复兴途径[J].新经济,1939,1(4):90-96.
    [24]粟寄沧.战时中国工业建设的途径[J].中国工业,1942,1(1):9-13.
    [25]吴景超.中国经济建设之路[J].经济建设季刊,1942,1(1):14-20.
    [26]佚名.抗战中之人民生活[J].文摘战时旬刊,1938(1):444.
    [27]蒋百里.国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
    [28]孙啸凤.国防经济与民生经济[J].中国社会,1937,3(4):8-17.
    [29]双元.国防民生化民生国防化[J].民间意识,1937,4(10-12):100-102.
    [30]社论.改善人民生活[N].新华日报,1939-12-10(1).
    [31]罗振业.发动民众抗战与改善民众生活[J].教战旬刊,1938,2(12):11-13.
    [32]孙怀仁.长期抗战与民生[N].申报(上海版),1937-10-31(7).
    [33]欧阳中庸.国防建设与民生建设[J].中国青年,1942,7(4-5):44-49.
    [34]齐纬.从物价高涨说到改善民生[J].国讯,1944(390):9.
    [35]金丁.抗战中的民权民生问题[J].民族呼声,1937,4(2):2.
    [36]吴半农.我国经济建设之目标问题[J].新经济,1940,4(1):18-23.
    [37]许涤新.生民与战抗[M].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1938.
    [38]孙晓村.改善农民生活就是增加抗战力量[J].中国农村,1938(7):8-9.
    [39]孑人.抗战中的工人生活问题[J].四川日报,1937-12-03.
    [40]吴景超.抗战与人民生活[J].新经济半月刊,1940,4(2):30-33.
    [41]佚名.今日的民生问题[J].文友,1944,3(8):1.
    [42]社论.改善公务员生活问题[N].新华日报,1943-5-19(2).
    [43]佚名.弁言[J].江西统计,1943(3):封2.
    [44]钟淦恩.租税政策与物价---对当前物价对策的一点建议[J].经济汇报:物价问题丛刊,1940(7):154-157.
    [45]佚名.战时的民生问题[J].战斗,1940(111-112):封1.
    [46]士仁.战时物价与民生[J].文理月刊,1940(2):5-6.
    [47]李卓敏.民生与物价[J].今日评论,1939(1)15:4-6.181
    [48]社论.怎样提高人民生活?[N].中央日报,1938-04-21(2).
    [49]社论.怎样调整物价[N].新华日报,1939-04-23(1).
    [50]社论.对于物价问题的紧急措置[N].新华日报,1940-04-08(1).
    [51]任侠.平抑物价的根本对策[J].合作供销,1943(1):1-2.
    [52]社论.应战之第一声[N].中央日报,1937-07-29(3).
    [53]邓发.论抗战中的民生问题[J].解放,1940(113):4-9.
    [54]社论.实施限价[N].新华日报,1942-12-19(2).
    [55]史进.强化统制与民生安定[J].中华经济评论,1944,7(2):13-16.
    [56]益智.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准---蒋主席在最高经济委员会训词读后[J].自由世界半月刊,1945(1)3:9-11.
    [57]李树青.蜕变中的中国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5.
    [58]卞历南.制度变迁的逻辑:中国现代国营企业制度之形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59]李飞,汪效驷.从民众动员看武汉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4):70-75.
    [60]祚恩.改善民生与抗战胜利[J].战斗.1938(12):3-4.
    [61]社论.抗战与改善民生[N].新华日报,1938-04-05(1).
    [62]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38年3月)[G]//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1)对于抗战时期的民生问题,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第一是对中共民生建设的研究,代表性成果有黄正林的《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15年第1期)、张照青的《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物价问题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第3期)、吴向伟的《抗战时期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张晓刚的《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民生建设的实践及启示》(《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等。第二是对国统区民生问题的研究,如江满情的《抗战中的民生:陈诚与“新湖北”建设》(《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第2期)、朱英的《国计与民生:抗战时期川康区食堂专卖中的蔗糖定价之争》(《安徽史学》2015年第5期),夏维奇的《保国与保民:抗战时期工薪阶层薪酬之调整——以电报员工为考察中心》(《历史教学》2017年第6期),等。第三是对抗战时期民众生活状态和生活水平的研究,如黄天华的《抗战时期川康两省的社情与民情(1939—1942)(《民国档案》2007年第1期)、郝平的《〈退想斋日记〉所见抗战时期的民众生活——以太原为中心》(《史林》2005年第4期),等。
    (2)柴怡赟的《抗战时期关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一文重点探讨战时国共两党在民生主义讨论中的理论交锋。本文所指民生问题侧重于与战时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相关的问题。
    (1)除了前述民生问题的相关研究外,关于战时各阶层民众生活的研究还有郑会欣:《抗战时期后方高级公务员的生活状况——以王子壮、陈克文日记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2期;倪蛟:《抗战时期大后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徐畅:《战乱与生存:抗战时期鲁西冀南乡村平民生活管窥》,《安徽史学》2016年第4期;潘建华:《苦撑待变:抗战时期公务人员生活状态探微》,《贵州文史丛刊》2015年第4期;谯珊:《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市民消费生活水平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3期;谭刚:《抗战时期重庆市民的日常生活》,《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等。175
    (1)指严立三。1938年6月,蒋介石改组湖北省政府,任命武汉卫戎总司令陈诚兼任湖北省主席。由于陈身兼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和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之要职,公务繁忙,便由时任鄂省民政厅长的严立三代理省府主席。1940年7月,严卸任代主席一职。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