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背景下新型人格权评析及其保护——基于人格权体系协调的立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Evaluation and Protection of New Personality Right in the Civil Code Context:Base on Compatibility of Personality Right System
  • 作者:杨卓黎
  • 英文作者:YANG Zhuo-li;School of Law,Perking University;
  • 关键词:个人信息权 ; 自我决定权 ; 人格商业利用权 ; 人格法益
  • 英文关键词:personal information right;;the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personality commercial use right;;personality interests
  • 中文刊名:XTG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北京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28 11:15
  • 出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22;No.115
  • 语种:中文;
  • 页:XTGS201903016
  • 页数:8
  • CN:03
  • ISSN:43-1436/C
  • 分类号:102-109
摘要
学理热议之个人信息权、被遗忘权、自我决定权、人格商业利用权及其他新型人格权与现有人格权体系皆存在矛盾。个人信息权、被遗忘权与隐私权等具体人格权存在客体上的重合,自我决定权可纳入身体权的范畴,人格商业利用权是人格权客体及权能扩张之结果,其他新型人格权则属于人格法益。人格权的客体是人格要素,明确的载体或形式有利于避免人格权类型的重复。人格权的内容既包括精神利益,也包括人格财产利益。人格权利与人格法益应严格进行区分,并适用不同的保护方式。《民法典》不应盲目地将新型的人格权纳入人格权编规定。
        There ar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existing personality rights system and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right,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the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the right to commercial use of personality,and other new personality rights and. The personal right of personal information,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and the right to privacy have overlapping objects. The right to self-determination can be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body rights. The right to commercial use of personality is the result of the expans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and power. Other new personality rights belong to personality interests. The object of personality right is a personality element,and a clear carrier or form is conducive to avoiding the repetition of the type of personality right.The content of personality rights includes both the spiritual interests and personal property interests. Personality rights and personality legal interests should be strictly distinguished and different protection methods should be applied. The Civil Code should not blindly incorporate the new personality rights into the provisions of personality rights.
引文
(1)马俊驹:《人格人格权理论讲稿》,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1)王利明:《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限为中心》,《现代法学》2013年第4期。
    (2)杨立新:《被遗忘权的中国本土化及法律适用》,《法学论坛》2015年第2期。
    (3)王泽鉴:《人格权法:法释义学、比较法、案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82页。
    (4)张新安:《美国当代隐私权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页。
    (5)杨立新:《人格权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600页。
    (6)田祖海,叶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述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7)王利明:《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限为中心》,《现代法学》2013年第4期。
    (8)郭明龙:《个人信息权利的侵权法保护》,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第180页。
    (9)杨立新,刘召成:《抽象人格权与人格权体系之构建》,《法学研究》2011年第1期。
    (1)(德)卡尔·拉伦次:《德国民法通论(上册)》,王晓晔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79页。
    (2)杨立新,刘召成:《抽象人格权与人格权体系之构建》,《法学研究》2011年第1期。
    (3)祝建军:《德国法对人格标识商业利用的规制》,《中华商标》2008年第9期。
    (4)马俊驹:《人格人格权理论讲稿》,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5)于飞:《违背善良风俗故意致人损害与纯粹经济损失保护》,《法学研究》2012年第4期。
    (1)马俊驹:《人格人格权理论讲稿》,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54-265页。
    (2)例如检索与“祭奠权”相关案例,包括(2015)三中民终字第02074号、(2009)虹民一(民)初字第5331号、(2013)丰民初字第04860号、(2016)京0101民初12961号、(2015)东民初字第13118号、(2016)粤1881民初1216号等等,上述与祭奠权相关案件,法官之认识与判决并不统一。
    (3)李岩:《一般人格权的类型化分析》,《法学》2014年第4期。
    (4)杨立新,林旭霞:《论人格标识商品化权及其民法保护》,《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1)王泽鉴:《人格权保护的课题与展望——人格权的性质及构造: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的保护》,《人大法律评论》2009年第1期。
    (2)王利明:《论人格权商品化》,《法律科学》2013年第4期。
    (3)尹田:《论人格权独立成编的理论漏洞》,《法学杂志》2007年第5期。
    (4)(德)卡尔·拉伦次:《德国民法通论(上册)》,王晓晔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70页。
    (5)徐国栋:《再论人身关系——兼评民法典总则编条文建议稿第3条》,《中国法学》2002年第4期。
    (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57页。
    (7)马俊驹,张翔:《人格权的基础理论及其立法体例》,《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
    (8)王泽鉴:《侵权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89-90页。
    (9)程啸:《侵权责任法》,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第200-201页。
    (10)于飞:《违背善良风俗故意致人损害与纯粹经济损失保护》,《法学研究》2012年第4期。
    (1)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2)杨立新:《人格权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64页。
    (3)马俊驹:《从人格利益到人格要素——人格权法律关系客体之界定》,《河北法学》2006年第10期。
    (4)马俊驹:《从人格利益到人格要素——人格权法律关系客体之界定》,《河北法学》2006年第10期。
    (5)王叶刚:《人格权中经济价值法律保护模式探讨》,《比较法研究》2014年第1期。
    (1)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1条,《执业医师法》第26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以上内容中都有对患者告知义务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