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探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Governance on the Ideological Public Opinions of Internet in the New Era
  • 作者:余晓青
  • 英文作者:Yu Xiaoqing;
  • 关键词:新时代 ; 意识形态 ; 网络舆情
  • 中文刊名:STUD
  • 英文刊名:Studies on Marxism
  • 机构:福建警察学院公安管理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5
  • 出版单位:马克思主义研究
  • 年:2019
  • 期:No.225
  • 语种:中文;
  • 页:STUD201903011
  • 页数:9
  • CN:03
  • ISSN:11-3591/A
  • 分类号:95-103
摘要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形势严峻,这与现实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操纵、一些网络媒体及水军的助推、部分网民的偏激行为等因素密不可分,但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能力还存在不足。因此,必须从加强现实矛盾化解、抢占意识形态网络主阵地、健全舆情应对机制、构建协同治理模式以及完善舆情治理法律、技术、人才保障等方面推进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引文
[1]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2]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3]常锐:《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4]刘永志:《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新态势及我国对策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12期。
    [5]李艳艳:《2017年度网络思想状况分析》,《红旗文稿》2018年第1期。
    [6]赵丽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10期。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9、41、42页。
    (2)参见朱国伟、佘双好:《网络意识形态舆情:一项多案例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15年第7期。
    (3)参见洪小娟、刘璐、黄卫东、叶美兰:《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的社会网络分析——以“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论战事件为例》,《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4)参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第215页。
    (5)《官民合力共求清朗网络空间——2013年8月以来网络治理舆情综述》,http://www.cac.gov.cn/2014-12/30/c_1113832880.htm。
    (6)《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电子政务》2016年第9期。
    (7)参见李江静:《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国际挑战探微》,《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1期。
    (8)参见李明德、李巨星、刘婵君、高如:《网络舆情中泛政治化现象的动力机制与因应策略研究》,《情报杂志》2016年第4期。
    (9)《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
    (10)参见余晓青:《政府网络治理能力现代化:动因、目标及路径》,《电子政务》2017年第10期。
    (1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96页。
    (12)参见黄星清:《警惕网络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新趋势》,《红旗文稿》2017年第1期。
    (13)《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人民日报》2018年4月22日。
    (14)参见杨维东:《构建网络舆情应对长效机制》,《光明日报》2016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