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及规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May 4th Movement and the Character and Rule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 作者:项久雨
  • 英文作者:Xiang Jiuyu;
  • 关键词:五四运动 ; 马克思主义 ; 新文化运动 ; 十月革命
  • 中文刊名:STUD
  • 英文刊名:Studies on Marxism
  • 机构: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4-15
  • 出版单位:马克思主义研究
  • 年:2019
  • 期:No.226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15ZDA040)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TUD201904002
  • 页数:12
  • CN:04
  • ISSN:11-3591/A
  • 分类号:7-17+169
摘要
五四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分散传播走向聚合传播、由局部传播转向整体传播、由小众学说转向主导理论的关键时间节点。纵观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交织互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理论的生成逻辑相承接、马克思主义与救亡图存的实践主题相衔接、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向往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发展逻辑相贴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的历史演化相对接。由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生成了思想内生规律、实践指向规律、人民主体规律、文化发展规律与道路演化规律等。五大规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成就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有效传播。正是这种有效传播推动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蜕变与更新,为最终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创造了前提条件。在新时代,只有认识、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基本规律,使作为客体的思想与作为主体的人之间有着更为紧密的精神联结,中国实践才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走向现代化的新高度。
        The May 4th Movement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Marxism from disperse to collective,and from partly to holistic,and Marxism changed from a kind of minority theory to a majority at that time.Throughout the interweaving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ay 4th Movement and the spread of Marxism in China,the generating logic of Chinese theory follows Marxism,the practice of China saving the country from subjugation and ensuring its survival joins up with Marxism,Marxism accords with the people's expectations,Marxism fits the development logic of Chinese culture,and Marxism connects with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hinese Road. Therefore,in the process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Marxism,there generate some rules such as the rule of thought endogeny,pointing to the practice,the people-oriented,the culture development,the road evolution,etc. The inter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on of these five rules make the spread of Marxism effective in China together. It is this kind of effective spread that causes the change and updating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road and creates the precondi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people's liberation ultimately. In the new era,only by understanding,grasping and utilizing the basic rules of the spread of Marxism in China,can the thought as the object have a closer spiritual connection with the human as the subject,and then can the practice of China reach the new climax of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引文
[1]彭明、程歗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1840—1949》,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2]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3]欧阳军喜:《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误解及其他》,《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
    [4]钱理群:《试论五四时期“人的觉醒”》,《文学评论》1989年第3期。
    [5]姜迎春:《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特点——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6期。
    [6]王富仁:《对全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追求——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
    [7]沙健孙、龚书铎主编:《五四运动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道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五四运动文选》,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
    (1)《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90页。
    (2)《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1页。
    (3)《孙中山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380-381页。
    (4)《孙中山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381页。
    (5)《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03页。
    (6)《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90页。
    (7)吕延勤主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料长编:1917-1927》,武汉:长江出版社,2016年,第240-241页。
    (8)[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董乐山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79年,第131页。
    (9)[英]克卡朴:《社会主义史》,李季译,上海:新青年社,1920年,“自序”第1页。
    (10)吕延勤主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料长编:1917-1927》,武汉:长江出版社,2016年,第410页。
    (11)《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97页。
    (12)《发起马克斯学说研究会启事》,《北京大学日刊》1921年11月17日。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五四运动回忆录》(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10页。
    (14)《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70页。
    (15)《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99-700页。
    (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18、11页。
    (17)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新青年》1919年第6卷第5号。
    (18)《陈独秀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55-156页。
    (19)《李大钊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59页。
    (20)李大钊:《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新青年》1920年第7卷第2号。
    (21)参见《陈独秀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8页。
    (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6页。
    (23)参见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新青年》1920年第7卷第5号。
    (24)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新青年》1919年第6卷第5号。
    (25)《李大钊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18页。
    (26)《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9页。
    (27)《李大钊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9-50页。
    (28)陈独秀:《劳动者底觉悟——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说》,《新青年》1920年第7卷第6号。
    (29)陈独秀:《二十七年以来国民运动中所得教训》,《新青年》1924年第4期。
    (30)《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89页。
    (31)《孙中山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500页。
    (32)《陈独秀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40页。
    (33)《陈独秀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47页。
    (34)参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98页。
    (35)《梁启超游记》,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223页。
    (36)《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83页。
    (3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2页。
    (38)《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03、404、251-252页。
    (39)《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