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南部“金齿百夷”的崛起及其与湄公河流域古国的关系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Rise of "Golden Tooth Barbarians" in Southern Dali Kingdom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Ancient Countries in the Mekong River Watershed
  • 作者:李魏巍
  • 英文作者:Li Weiwei;
  • 关键词:大理国 ; “金齿百夷” ; 湄公河流域 ; 景龙金殿国
  • 中文刊名:YNXY
  •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Yunnan Administration College
  • 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大理大学图书馆;
  • 出版日期:2019-05-15
  • 出版单位: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21;No.147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大理国与东南亚古国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6XGJ009)
  • 语种:中文;
  • 页:YNXY201903010
  • 页数:6
  • CN:03
  • ISSN:53-1134/D
  • 分类号:75-80
摘要
公元12世纪中后期随着大理国、真腊、占城、交趾几大古国实力的衰弱和处于几大国夹缝中的傣泰民族先民"金齿百夷"各部的联合并崛起,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缘政治格局出现巨大变化,大理国势力北缩但与"金齿百夷"各部保持特殊关系;真腊与占城连年交战,两败俱伤,势力都向南收缩;交趾李朝实力也逐渐衰落。大国平衡支撑的均势格局由于"金齿百夷"各部和景龙金殿国的乘势崛起及扩张而受到冲击,傣泰民族先民在湄公河流域的扩张和发展壮大导致两大地缘政治结果:一是在大理国南境内部的部族仍臣属大理国但取得了较大的自治权利;二是在大理国南部境外的傣泰民族先民开始建立独立于大理和真腊的国家并逐渐向湄公河中部和南部扩展势力,为傣泰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引文
(1)(明)宋濂等.二十五史·元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405-7408。
    (1)朱德普.勐泐叭真考说[J].思想战线,1993(03):51-57。
    (2)(泰)巴差吉功扎,王文达译,简佑嘉校.庸那迦纪年[M].云南民族学院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1990:135-139。
    (3)李拂一.泐史[M].国立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1947:1-2。
    (4)(元)脱脱.宋史[M].中华书局,1977:14086。
    (5)(唐)樊绰,赵吕甫校释.云南志校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66。
    (6)(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M].中华书局,2000:427-428。
    (7)(元)脱脱.宋史[M].中华书局,1977:14086。
    (8)(元)脱脱.宋史[M].中华书局,1977:14096-14099。
    (9)(元)脱脱.宋史[M].中华书局,1977:4956。
    (1)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第五卷)[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571。
    (2)朱德普.西双版纳召片领世系考订[A].泐史研究[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173。
    (3)娄自昌.叭真的攻略扩张及其在小泰区域傣-泰民族强盛过程中的历史地位[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4)(泰)巴差吉功扎,王文达译,简佑嘉校.庸那迦纪年[M].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1990:135-139。
    (5)(元)脱脱.宋史[M].中华书局,1977:14086。
    (6)(元)脱脱.宋史[M].中华书局,1977:14077-14079。
    (1)朱德普.勐泐叭真考说[J].思想战线,1993(03):51-57。
    (2)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12。
    (3)孙晓.大越史记全书(标点校勘本)[M].人民出版社,2015:207-218。
    (4)(明)杨慎,(清)胡蔚订正.南诏野史[Z].大理丛书·史籍篇[M].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60-61。
    (5)(元)脱脱.宋史[M].中华书局,1977:14073。
    (6)尤中.云南民族史[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245。
    (7)孙晓.大越史记全书(标点校勘本)[M].人民出版社,2015:232。
    (8)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13。
    (9)孙晓.大越史记全书(标点校勘本)[M].人民出版社,2015:227-233。
    (1)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13。
    (2)孙晓.大越史记全书(标点校勘本)[M].人民出版社,2015:232。
    (3)(泰)巴差吉功扎,王文达译,简佑嘉校.庸那迦纪年[M].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1990:135-139。
    (4)(英)D.G.E.霍尔,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译.东南亚史[M].商务印书馆,1982:155-239。
    (5)尤中.尤中文集(第5卷)[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313。
    (6)朱德普.勐泐叭真考说[J].思想战线,1993(03):51-57。
    (1)(唐)樊绰,赵吕甫校释.云南志校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39。
    (2)尤中.尤中文集(第5卷)[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312。
    (3)(宋)杨佐.云南买马记.古籍中的大理[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117。
    (4)(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M].中华书局,1981:174。
    (5)宋蜀华.唐宋时期傣族的政治发展及其和南诏大理政权的关系[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03):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