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VAR模型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动态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Study of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Logistic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Based on the PVAR Model——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s an Example
  • 作者:梁雯 ; 孙红
  • 英文作者:LIANG Wen;SUN Hong;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Research Center, School of Business, Anhui University;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 物流业 ; 产业结构 ; 长江经济带 ; PVAR模型
  • 英文关键词:New Urbanization;;Logistics;;Industrial Structure;;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PVAR Model
  • 中文刊名:XJDB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jia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 机构:安徽大学商学院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7-15
  • 出版单位: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7;No.204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研究”(15BJY117);;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省农村物流发展研究”(SK2015A241)
  • 语种:中文;
  • 页:XJDB201904002
  • 页数:11
  • CN:04
  • ISSN:65-1034/G4
  • 分类号:14-24
摘要
新型城镇化是新时代中国实现乡村振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其与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间的动态关系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选取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GMM估计、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分析。研究发现:(1)新型城镇化、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之间并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以单方面的推动作用为主。(2)从长期发展角度看,新型城镇化对其自身、物流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均未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3)物流业和产业结构对新型城镇化水平波动的解释能力相近,新型城镇化波动受其自身影响更大;相比较而言,产业结构与物流业对彼此的解释能力均较强。为此,要在加强物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利用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转变为物流业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创造条件,实现三者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New urb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hrough which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be realized in the new era in China. In Consequence, the study of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urbanization, logistic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will produc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nducted an analysis of GMM estimation, impulse response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constructed from the panel data of 1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07 to 2016. The result showed that(1) no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hree was found, and each affected independently;(2) I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new urbanization did not play a leading role in its own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3) the logistic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had similar effect on the fluctuation of the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the fluctuation was affected more by itself; Comparatively speaking, both industrial and logistics industry explained each other much stronger. Therefore, in addition to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informatization of logistics and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model must produc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logistic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 order for a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se three.
引文
[1]魏敏,胡振华.城镇化演进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7(8):178-184.
    [2]郭晓川,张学敏,成功,等.内蒙古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协调发展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9(3):279-288.
    (1)参见贺建风、吴慧《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了吗》,《当代经济科学》,2016年第5期,第59-68页。
    (2)参见穆怀中、吴鹏《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学家》,2016年第5期,第37-44页。
    (3)参见宋丽敏《城镇化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吗?--基于1998-2014年30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第8期,第75-78页。
    (1)参见晏维龙、韩耀、杨益民《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证》,《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第75-83页。
    (2)参见高秀丽、孟飞荣《物流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热带地理》,2013年第6期,第703-710页。
    (3)See Michaels Guy,Ranch Ferdinand,Redding Stephen James.Urbanization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8,Vol.127,Iss.2,pp.535-586.
    (4)See Farhana Khandaker,Rahman Syed Ajijur,Rahman Mahfuzur.Factors of Migration in Urban Bangladesh:An Empirical Study of Poor Migrants in Rahshahi City.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2,Vol.9,Iss.1,pp.105-117.
    (5)参见吴穹、仲伟周、张跃胜《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城市发展研究》,2018年第1期,第37-47。
    (6)参见魏敏、胡振华《城镇化演进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研究述评》,《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第8期,第178-184页。
    (7)参见王晓玲、董绍增、张亮等《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研究》,《宏观经济管理》,2017年第1期,第202-203页。
    (8)参见杨钧、罗能生《新型城镇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中国软科学》,2017年第11期,第165-172页。
    (1)参见郑蕊、杨光磊《产业结构跨期演变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17年第6期,第119-127页。
    (2)参见梁雯、孙红、刘宏伟《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协同发展问题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8期,第69-80页。
    (3)参见陆欢、戢晓峰、陈方《城镇化与物流业发展的时空耦合研究--以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年第6期,第807-812页。
    (4)参见丁斌、段艳影《我国物流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研究》,《统计与决策》,2017年第6期,第56-59页。
    (5)See Singelman,Joachim.The Secto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in Seve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1920-1970.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8,Vol.83,Iss.5,pp.1224-1234.
    (6)参见王俣含、邬文兵、张明玉《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作用机理--基于序参量识别视角》,《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第143-150页。
    (7)参见弓宪文《城市化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模型及实证研究--以重庆为例》,《工业工程与管理》,2015年第2期,第152-160页。
    (8)参见沈江、张婷《物流业发展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状况的影响分析》,《统计与决策》,2012年第5期,第147-150页。
    (9)参见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白洋、卓乘风等《物流产业专业化对产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技术进步的调节作用》,《工业技术经济》,2018年第3期,第70-78页。
    (10)参见徐秋艳、房胜飞《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及空间异质性研究--基于省际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18年第2期,第58-65页。..
    (11)参见高秀丽、孟飞荣《物流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热带地理》,2013年第6期,第703-710页。..
    (12)参见武富庆、韩凤晶、黄永涛《物流发展、物流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基于VAR模型实证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第123-128页。
    (1)参见柳键、涂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低碳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超效率DEA低碳物流效率评价模型的实证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12期,第130-133页。
    (2)See Love Inessa,Zicchino Lea.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dynamic investment behavior:Evidence from panel VAR.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6,Vol.46,Iss.4,pp.190-210.
    (3)参见梁雯、孙红、刘宏伟《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协同发展问题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8期,第69-80页。
    (4)参见弓宪文《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演化及发展趋势》,《工业工程与管理》,2017年第2期,第140-146页。
    (1)参见穆怀中、吴鹏《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学家》,2016年第5期,第37-44页。
    (2)参见吴穹、仲伟周、张跃胜《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城市发展研究》,2018年第1期,第37-47页。
    (3)参见武富庆、韩凤晶、黄永涛《物流发展、物流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基于VAR模型实证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第123-126页。
    (4)参见梁雯、孙红、刘宏伟《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协同发展问题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8期,第69-80页。
    (1)参见梁雯、孙红、刘宏伟《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协同发展问题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8期,第69-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