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拓展、“工业美学”分层与“想象力消费”的广阔空间——论《流浪地球》的“电影工业美学”兼与《疯狂外星人》比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Expansion of Types,Stratification of “Industrial Aesthetics” and the Vast Space of “Imagination Consumption”: on the “Film Industrial Aesthetics” of the Wandering Earth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Crazy Alien
  • 作者:陈旭光
  • 英文作者:Chen Xuguang;School of Arts,Peking University;
  • 关键词:电影工业美学 ; 类型拓展 ; 《流浪地球》 ; 《疯狂外星人》
  • 英文关键词:film industrial aesthetics;;expansion of types;;the Wandering Earth;;Crazy Alien
  • 中文刊名:MYSY
  • 英文刊名:Ethnic Art Studies
  • 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7-02 14:19
  • 出版单位:民族艺术研究
  • 年:2019
  • 期:v.32;No.189
  • 基金:2018年国家重大招标课题“影视剧与游戏融合发展及审美趋势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13)的前期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MYSY201903013
  • 页数:10
  • CN:03
  • ISSN:53-1019/J
  • 分类号:115-124
摘要
《流浪地球》以其大面、"重工业化"大制作,成就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新高度,更以其大想象、大人类情怀和大宇宙格局成就其美学品格。《流浪地球》与《疯狂外星人》走中国科幻电影的两条路向,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工业美学形态,也代表了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两个方向。《疯狂外星人》呈一种"中度工业美学"走向,在"本土化"、现实性、"作者追求"、荒诞喜剧风格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类型杂糅的科幻喜剧片探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它们都以当下新的电影"空间生产"之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下中国观众日益增长的"想象力消费"或"虚拟消费"的精神需求,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The Wandering Earth,with its grand image and"heavy industrialized"production,promoted Chinese film industry to a new height. It also has an aesthetic character because of its grand imagination,grand humanity feelings and grand universe pattern. The Wandering Earth and Crazy Alien represent two paths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film,as well as two kinds of industrial patterns and two direc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films. Crazy Alien is a "medium industrial aesthetics",and it contributes to the exploration of the mixed style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films in terms of "localization",reality,"author pursuit",and absurd comedy. They all use the achievements of current"space production"to suffice the increasing spiritual needs of Chinese audiences for "imagination consumption"or "virtual consumption"so that they have important cultural values.
引文
(1)陈旭光:《关于中国电影想象力缺失问题的思考》,《当代电影》2012年第11期。
    (2)“头部”理论源于互联网行业,相对于“长尾理论”的“尾部”而言,“头部”现象即是指产业营利重要依靠的最前端,占主要流量、销量的内容和产品---即头部内容或产品。引申到电影界,可以用来描述如下现象:每年生产将近1000部作品,但主要票房由其中不到5部作品贡献。且第一名与第二名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倍数差。如2017年,《战狼2》一部电影获得56.83亿,占全年国产电影总票房18.88%,是票房排行榜第二名《羞羞的铁拳》的2.58倍;2015年的《捉妖记》是《港囧》的1.51倍;2016年《美人鱼》是第二名《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2.82倍。参见陈旭光、赵立诺《2018中国电影产业与艺术年度报告》,《文艺论坛》2019年第1期。
    (3)转引自蔡卫、游飞:《美国电影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第289页。
    (1)陈旭光:《中国新主流电影大片:阐释与建构》,《艺术百家》2017年第5期。
    (1)[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从卡里加里到希特勒》,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4页。
    (2)张慧瑜:《〈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电影的全球叙事》,《当代电影》2019年第3期。
    (3)饶曙光:《〈流浪地球〉与“共同体美学”》,《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2月20日。
    (4)[英]苏珊·海沃德:《电影研究关键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66页。
    (5)陈旭光:《“超验”、“经验”、制片机制与类型化---从〈画皮2〉〈搜索〉等对当下中国电影突围的几点思考》,《当代电影》2012年第9期。
    (1)范志忠、蔡骏:《〈疯狂的外星人〉:后全球化时代的拟像话语》,《当代电影》2019年第3期。
    (1)张卫、陈旭光、赵卫防:《以质量为本促产业升级》,《当代电影》2017年第12期。
    (2)陈旭光:《当下“新力量”导演群体及其“工业美学”建构》,《当代电影》2018年第1期。
    (3)陈旭光、张立娜:《电影工业美学原则与创作实现》,《电影艺术》2018年第1期。
    (4)陈旭光:《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工业美学”:阐释与建构》,《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5)陈旭光:《论“电影工业美学”的现实由来、理论资源与体系建构》,《上海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6)徐洲赤:《电影工业美学的诗性内核与建构》,《当代电影》2018年第6期。
    (7)李立:《电影工业美学:批评与超越---与陈旭光先生商榷》,《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8)陈旭光、李卉:《电影工业美学再阐释:现实、学理与可能拓展的空间---兼与李立先生商榷》,《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9)陈旭光、李卉:《争鸣与发言:当下电影研究域里的“电影工业美学”》,《电影新作》2018年第4期。
    (10)郭涛:《技术美学视域中的电影工业美学》,《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1)陈旭光:《论“电影工业美学”的现实由来、理论资源与体系建构》,《上海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2)李立:《再历史:对电影工业美学的知识考古及其理论反思》,《上海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3)宁浩、吴冠平、吴孟璋:《讲故事是一门技术活儿---宁浩访谈》,《电影艺术》2009年2期。
    (4)杜思梦、李霆钧:《专访宁浩:我从来都不是商业导演》,《中国电影报》2019年2月21日。
    (1)[美]约翰·贝尔顿:《美国电影美国文化》,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70页。
    (2)[英]苏珊·海沃德:《电影研究关键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66页。
    (3)陈旭光:《关于中国电影想象力缺失问题的反思》,《当代电影》2012年第11期。
    (1)陈旭光、赵立诺:《2018:中国电影文化地形图》,《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2期。
    (2)陈旭光:《试论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影像转化》,《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
    (1)陈旭光:《感知2019春节档电影:表征与启示》,《电影评介》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