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合作机制中政治安全的内涵及支柱作用探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成琳
  • 关键词:澜湄合作机制 ; 政治安全 ; 支柱
  • 中文刊名:JINA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Jin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 机构:山东职业学院铁道车辆与机械工程系;
  • 出版日期:2019-06-20
  • 出版单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 年:2019
  • 期:No.165
  • 语种:中文;
  • 页:JINA201903014
  • 页数:3
  • CN:03
  • ISSN:37-1396/C
  • 分类号:66-68
摘要
在中国和湄公河五国的共同努力下,澜湄合作进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明确把政治安全作为三大合作支柱之首。作为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要导向的次区域合作机制,政治安全重要性的凸显无疑是澜湄合作机制中的一大亮点。正确理解其政治安全的内涵,需要从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两个范畴进行解读。同时,政治安全支柱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各成员国都不是被动接受这一支柱,而是由于共同的需要达成了共识。在中国与湄公河五国继续推进澜湄合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把握政治安全在其中所起的支柱性作用,努力为构建澜湄命运共同体、实现地区合作共赢创立良好环境。
        
引文
[1]唐文彰,姜红明.当代中国国家安全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52.
    [2]舒刚,虞崇胜.政治安全—安全和国家安全研究议程的新拓展[J].探索,2015(4):103.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test/2008-08/20/content_1075279.htm.
    [4]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4/15/c_1110253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