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主义与印尼国家整合——以苏加诺、苏哈托时期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付海梅
  • 关键词:世俗主义 ; 国家整合 ; 潘查希拉 ; 伊斯兰教
  • 中文刊名:SXZX
  • 英文刊名:Thinking
  • 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 出版日期:2016-01-15
  • 出版单位:思想战线
  • 年:2016
  • 期:v.42;No.253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民族发展中国家政治整合路径选择研究”阶段性成果(13AMZ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非西方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研究”子课题“东南亚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研究”阶段性成果(15ZDA033)
  • 语种:中文;
  • 页:SXZX201601020
  • 页数:5
  • CN:01
  • ISSN:53-1002/C
  • 分类号:133-137
摘要
作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尼并没有立伊斯兰教为国教,而是选择成为了一个世俗国家。社会的多元性和异质性,决定了印尼不可能走上信奉单一宗教的伊斯兰国家;温和的印尼伊斯兰教、分裂的伊斯兰教派及世俗民族主义的领导地位,使世俗印尼成为可能。印尼独立后,确立"潘查希拉"(又称"建国五基",即信仰神道、人道主义、民族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公正)为建国基础,并在对伊斯兰教政治有一定限制的基础上,实现了精英重组;苏哈托政府上台后,大力发展经济,加强中央集权,极大地促进了印尼国家整合。印尼的国家整合对于后发多民族国家有诸多启示作用,如正确选择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政府政策对民族关系的互动以及威权主义对国家整合的重要作用等。
        
引文
1Mapping the Global Muslim Population,A Report of th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World's Muslim Population,Washington,DC:the New Form on Religion and Public Life,2009,p.28.
    2杨灏城:《从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世俗主义的关系》,《西亚非洲》1998年第5期。
    3Mahmood Monshipouri,Islamism,Secularism,and Human Rights in the Middle East,Boulder:Lynne Rienner Publishers,1998,pp.10~11.
    4刘义:《全球化、公共宗教及世俗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2页。
    1[新西兰]尼古拉斯·塔林主编:《剑桥东南亚史》第2卷,陈明华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32页。
    2[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发展中地区的政治》,任晓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1页。
    1Herbert Feith,The Decline of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in Indonesia,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2,p.281.
    2黎家勇:《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南昌:江西出版集团,2008年,第112页。
    3范若兰:《伊斯兰教与东南亚现代化进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29页。
    4R.William Liddle,Ethinicity.Party,and National Integration:An Indonesian Case Study,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0.,p.98.
    5[美]鲁恂·W.派伊:《东南亚国家的政治体系论》,李伟成译,台北:五南图书公司,1991年。
    6[印尼]苏加诺:《苏加诺演讲集》,世界知识社编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第7~21页。
    7[印尼]苏哈托:《苏哈托自传——我的思绪、言论和行动》,居三元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第330~375页。
    1[英]米歇尔·E.布朗:《亚太地区政府政策和民族关系》,张红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第290页。
    2房宁等:《东亚政治发展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85页。
    3Hasan Saleh,Mengapa Aceh Bergolak,Jakasta:Pustaka Utama Grafiti,1992,p.136.
    4唐慧等:《印度尼西亚概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第294~295页。
    5张洁:《民族分离与国家认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77页。
    1张文彦,魏建国:《国家意识形态认同探析》,《理论月刊》2010年第12期。
    2[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第269页。
    3Michael E.Brown,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Internal Conflict,Cambridge,Mass:MIT Press,1996,pp.12~26.
    4[英]米歇尔·E.布朗:《亚太地区政府政策和民族关系》,张红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第290页。
    5[美]鲁恂·W.派伊:《政治发展面面观》,任晓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