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教与金元北方社会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On the Relation between Quan Zhen Jiao and the Northern Society in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
  • 作者:李洪权
  • 论文级别:博士
  • 学科专业名称:中国古代史
  • 学位年度:2008
  • 导师:武玉环
  • 学科代码:060106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08-04-01
摘要
全真教是金元时期北方最大的道教新派,它在发展过程中深受北方社会的制约,同时对北方社会的影响也极为深远。本文以北方社会为宏观背景,以全真教为核心,从经济形态、政治状况、伦理道德和社会救济等角度,阐释了全真教与金元北方社会的内在关系,重点在于揭示全真教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出现的诸种演变情形,以及全真教对北方社会所产生的具体影响,从而进一步深化对金元时期全真教内在本质的认识。
Quan zhen jiaothat was built up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Jin Dynasty in the northern society was a new faction of Taoist. A small number of Han people together they were escapism promoted it’s development in the circumstances national contradictions were very sharp.After the war stimulus between Jin and Yuan Dynasty Quan zhen jiao developed to the most prosperous state, Hindus and temples throughout the North. Quan zhen jiao as a religious sects based on strong civil society had very close ties with all sectors of the community and had a very wide-rang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northern society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At the same time, Quan zhen jiao was also continued to carry out its own adjustments with the social situation changing in the north so that the fate of this huge religious was close to the society in that period together.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ion between Quan zhen jiao and the northern society in four aspects. The whole thesis is made up of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body composed by four chapters and conclusion.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explains the reasons for this choice and value, the status of the research and related issues.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Academic achievements about Quan zhen jiao in Jin and Yuan period, but they mainly focus on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Quan zhen jiao and its own religious character, and Qiu Chuji personal study. However, there ere lack of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Quan zhen jiao and the northern society. The refore,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of this issue is necessary.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concerns the general economic situation of Quan zhen jiao,and it relations with the north society in Jin and Yuan dynasty. From the viewpoint of economic lifestyles, in Jin and Yuan dynasty there were Several lifestyles in Quan zhen jiao such as begging,farming and parasitic and so on.From the time division ,roughly speaking, Quan zhen jiao followers mainly made a living by begging before the chaos at the end of Jin; Between Jin and Yuan they Advocated farming;In Yuan dynasty, they still maintained farming, at the same time, some of the priest were able to enjoy the offerings eat and live a parasitic life. Correspondingly, the economic resources of Quan zhen jiao Dao guan mainly come from society by donation and charity, in addition to created by their own followers. About the contents of Donation, there mainly were Daoguan, Land and property between Jin and Yuan dynasty,and most were money in the Yuan dynasty.Overall, Quan zhen jiao basically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despising goods, taking advantage rely on just and selflessness on wealth. in the viewpoint of consumer they were also adhere to the conviction of Cuyili food, self-reliant and expand the scale of Quan zhen jiao. On the whole, in the economic,the lifestyle and the social resource of Quan zhen jiao were most constrainted by the social environment.But the concept of economy and consumer of Quan zhen jiao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ystem and the commandments of Quan zhen jiao itself.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concer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n zhen jiao and the northern society in Jin and Yuan period. Overall, for Quan zhen jiao the ruling clique of Jin Dynasty mainly suppressed Quan zhen jiao , and the rulers of Mongolia were good of Quan zhen jiao mainly.Since the Quan zhen jiao originated from the people,it have been maintaining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all levels officials of the local. even some followers of Quan zhen jiao were also contacts with the local dignitaries in the stable period of Jin Dynasty. Quan zhen jiao were always closely contact with the dignitaries of local society ruled by Mongolia.It was worth noting that Quan zhen jiao had been contact with various social forces snch as Mongolia, Jin,Southern Song,Shihou and even rebel army.in the north of the complex political situation, the late Jin Dynasty. In the political concept, Quan zhen jiao hold the ideas that the society was stable and order with non-governance, with the hope that the rulers given the people a chance to recuperate, reducing their burden,this was a direct relation with the profound experience of Quan zhen jiao that come form the civil.
     The fouth chapter mainly concer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n zhen jiao and social moral about ethics in Jin and Yuan Dynasty. Because the impact of the war in Jin and Yuan period, the traditional social ethics was unprecedented destructed. In this conditions, Quan zhen jiao, a hotbed of Scholars , instinctively carried out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paganda and maintenance the traditional moral about ethics within its capabilities. Through the education leading to goodness and suppressing evil,the humanity of evil has return to goodness; Through extensive promote clearly on the filial Zhiwu it then becoming, the indifference to human relationships has somewhat alleviated. Through upholding and safeguarding Gangchang, the prevailing social order was to a certain extentresumpted. These were intrinsic and natur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fucian character of Quan zhen jiao itsslf.
     The fifth chapter mainly concerns Quan zhen jiao relieve the northern society in Jin and Yuan period. It was Jin and Yuan dynasty that the Han people lived in difficult. Particularly in the circumstances with social upheaval, the people lived more difficult. From the late of Jin Dynasty, Quan zhen jiao made use of the economic privileges the Mongolia rulers given begin reclam large-scale land and farm them, this provided the necessary material bas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relief. There were two aspects about the Quan zhen jiao relief: one was material assistance; another were medical treatment and witchcraft treatment. Of course, while Quan zhen jiao contributed tremendly to the social relief , as a religious organization, it can only alleviate some of the poor people from the urgent, and it will be impossible to make people get rid of difficult and suffering by the assist of Quan zhen jiao. But even so, these charity assist is still worthy of special attentionin in the history of religion of ancient China.
     The conclusion mainly states and summarys the main elements of the article. Quan zhen jiao developed with the change of the northen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it was a considerable impact of the northen society.
引文
① 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外宗教史论著八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第 576 页。
    ① 参见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06—111 页。
    ② 傅勤家:《中国道教史》,商务印书馆 1933 年初版,上海书店 1990 年影印,第 207—211 页。
    ③ 李养正:《道教概说》,中华书局 1989 年版。
    ④ 金正耀:《中国的道教(增订版)》,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第 128—134 页。
    ⑤ 南怀瑾:《中国道教发展史略》,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95—111 页。
    ⑥ 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年版。
    ⑦ 詹石窗:《南宋金元的道教》,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版。
    ⑧ 牟钟鉴:《中国道教》,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10—119、128—135 页。
    ⑨ 卿希泰:《中国道教史(修订本)》第三卷,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① 任继愈:《中国道教史(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② 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
    ③ 李养正:《道教与中国社会》,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1989 年版。
    ④ 孔令宏:《宋明道教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1 年版。
    ⑤ 吕锡琛:《道家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⑥ 金正耀:《道教与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版。
    ⑦ 盖建民:《道教医学》,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1 年版。
    ① 张博泉:《金史简编》,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415—417 页。
    ② 韩儒林:《元朝史》,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下册第 343—348 页。
    ③ 宋德金:《金代的社会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23—128 页。
    ④ 周良霄、顾菊英:《元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743—748 页。
    ⑤ 李治安:《忽必烈传》,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558—569 页。
    ⑥ 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
    ⑦ 此文发表于《亚洲学术杂志》1921-1922 年第 2-4 期,收入《藏外道书》第 31 册,巴蜀书社1992 年版。
    ⑧ 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外宗教史论著八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① 郑素春:《全真教与大蒙古国帝室》,台湾学生书局 1987 年版。
    ② 张广保:《金元全真道内丹心性学》,三联书店 1995 年版。
    ③ 姚从吾:《元邱处机年谱》,见姚从吾:《东北史论丛(下册)》,台北正中书局 1970 年版。
    ④ 唐代剑:《王嚞丘处机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⑤ 武玉环:《论金代女真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政策》,《史学集刊》1992 年第 2 期。
    ⑥ 张 践:《元代宗教政策的民族性》,《世界宗教研究》1996 年第 6 期。
    ① 卿希泰:《元代前期统治者崇道政策初探》,《宗教学研究》1999 年第 1 期。
    ② 郭 旃:《全真道的兴起及其与金王朝的关系》,《世界宗教研究》1983 年第 3 期。
    ③ 钱 穆:《金元统治下之新道教》,见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六)》,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④ 龙 晦:《全真教三论》,《世界宗教研究》1982 年第 1 期。
    ⑤ 陈俊民:《略论全真道的思想源流》,《世界宗教研究》1983 年第 3 期。
    ⑥ 姜 生:《论道家和道教的人性观》,《宗教学研究》1995 年第 4 期。
    ⑦ 姜 生:《论道教伦理对儒家伦理纲常的弥补功能》,《宗教学研究》1996 年第 1 期;《再道教伦理对儒家伦理纲常的弥补功能》,《宗教学研究》1996 年第 2 期;《三论道教伦理对儒家伦理纲常的弥补功能》,《宗教学研究》1997 年第 1 期;《四论道教伦理对儒家伦理纲常的弥补功能》,《宗教学研究》1997 年第 3 期。
    ⑧ 卿希泰:《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社会科学研究》2001 年第 2期。
    ⑨ 唐 怡:《全真道戒律中的社会伦理思想》,《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0 年第 3 期。
    ① 姚从吾:《成吉思汗信任邱处机与这件事对于保全中原传统文化的贡献》,原载《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第十五期,1966 年;后收于《姚从吾先生全集(六)》,台湾正中书局 1982 年版。
    ② 郭 武:《丘处机道教思想述评》,《宗教学研究》1994 年第 1 期。
    ③ 朱亚非:《论丘处机》,《文史哲》1998 年第 2 期。
    ④ 丁原明:《丘处机道教思想中的老庄情结》,《东岳论从》2003 年第 6 期。
    ⑤ 颜炳罡:《论丘处机思想中的儒家倾向》,《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 年第 1 期。
    ⑥ 吕锡琛:《丘处机西行论道及其社会意义探析》,《中国道教》2003 年第 1 期。
     ①《全真教祖碑》,陈垣编纂,陈智超、曾庆瑛校补:《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 1988 年版,第451—452 页。
    ② 卿希泰:《中国道教史(修订本)》第三卷,第 68 页。
    ①《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道藏》,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1988 年影印版,第 25 册。本文所用《道藏》文献,均为此版本。
    ②《丹阳真人直言》,《道藏》第 32 册。
    ③《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 23 册。
    ①《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二,《道藏》第 33 册。
    ② 丘处机:《寄西川同道书》,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卷二,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9 年版,第一册第 15 页。
    ③ 王 磐:《创建真常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615 页。
    ④ 虞 集:《紫虚观记》,《道园学古录》卷 46,见《藏外道书》第 35 册,巴蜀书社 1994 年版,第 401 页。
    ① 高 鸣:《清虚宫重显子返真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476 页。
    ② 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07—108 页。
    ③ 金源璹:《全真教祖碑》,《道家金石略》第 451 页。
    ④ 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一,《道藏》第 5 册第 414 页。
    ① 刘天素,谢西蟾:《金莲正宗仙源像传》,《道藏》第 3 册第 371 页。
    ② 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卷二,《道藏》第 3 册第 348 页。
    ③ 王 喆:《重阳全真集》卷八,《道藏》第 25 册第 734 页。
    ④ 徐 琰:《广宁通玄太古真人郝宗师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73 页。
    ⑤《丹阳真人直言》,《道藏》第 32 册第 155 页。
    ⑥ 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卷二,《道藏》第 3 册第 352 页。
    ⑦《重阳教化集》卷三,《道藏》第 25 册第 788 页。
    ⑧《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 23 册第 705 页。
    ⑨《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 23 册第 705 页。
    ⑩ 马钰:《洞玄金玉集》卷一,《道藏》第 25 册第 560 页。
    ① 刘天素,谢西蟾:《金莲正宗仙源像传》,《道藏》第 3 册第 373—374 页。
    ② 徐 琰:《广宁通玄太古真人郝宗师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73 页。
    ③《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 23 册第 702 页。
    ④ 秦志安:《金莲正宗记》第四卷,《道藏》第 3 册第 357 页
    ⑤ 秦志安:《长生真人刘宗师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470 页。
    ⑥《金莲正宗仙源像传》,《道藏》第 3 册第 379 页。
    ⑦《玉虚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42 页。
    ⑧ 秦志安:《金莲正宗记》第五卷,《道藏》第 3 册第 362 页
    ①《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 23 册第 704 页。
    ② 马钰:《渐悟集》卷上,《道藏》第 25 册第 463 页。
    ③ 马钰:《渐悟集》卷上,《道藏》第 25 册第 467 页。
    ④《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 23 册第 701 页。
    ⑤《丹阳神光灿》,《道藏》第 25 册第 625—626 页。
    ⑥《丹阳马真人十劝碑》,《道家金石略》第 432 页。
    ⑦ 谭处端:《水云集》卷上,《道藏》第 25 册第 848 页。
    ⑧ 刘处玄:《无为清净长生真人至真语录》,《道藏》第23册第708页。
    
    ① 《真仙直指语录 ·郝太古真人语》,《道藏》第 32 册第 438 页。
    ② 丘处机:《磻溪集》卷五,《道藏》第 25 册第 832 页。
    ③ 丘处机:《学仙记》,《全元文》卷二,第 18—20 页。
    ④ 禹 谦:《终南山重阳宫碧虚杨真人碑》,《全元文》第二十八册,第 3—5 页。
    ⑤ 元好问:《紫虚大师于公墓碑》,《道家金石略》第 463 页。
    ⑥《绎仙传存真訾仙翁实录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511 页。
    ⑦ 李道谦:《大元宗圣宫主李尊师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598 页。
    ① 王元吉:《创建长春观碑铭》,王宗昱编:《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29 页。
    ② 高 鸣:《崇真光教淳和真人道行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611 页。
    ③ 杨 东:《重修怀吉马栏华阳观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51 页。
    ④ 《真仙直指语录 ·清和尹真人语》,《道藏》第 32 册第 444 页。
    ⑤《金史》卷 46《食货志一》第 1035 页。
    ⑥《金史》卷 9《章宗本纪》第 261 页。
    ⑦《金史》卷 106《张暐传》第 2329 页。
    ① 李道谦:《七真年谱》,《道藏》第 3 册第 386 页。
    ② 《长春真人西游记 ·附录》,《道藏》第 34 册第 500 页。
    ③ 宋子贞:《顺德府通真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04 页。
    ④ 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中国宗教的入世转向”上篇之“新道教”,第 105 —113 页。
    ⑤ 元好问:《怀州清真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71 页。
    ⑥ 元好问:《通仙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77 页。
    
    ①《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道藏》第 23 册第 728 页。
    ② 王恽:《提点彰德路道教事寂然子霍君道行碣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692 页。
    ③ 尹志平:《清和真人北游语录》,《道臧》第 33 册第 166 页。
    ④《金史》卷 18《哀宗本纪》,第 403 页。
    ⑤ 尹志平:《清和真人北游语录》,《道藏》第 33 册第 159 页。
    ⑥ 《真仙直指语录· 长春丘真人寄西川同道书》,《道藏》第 32 册第 436 页。
    ① 宋子贞:《全真观记》,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一册,第 180—181 页。又,巨阳子姓韩名 志真,自幼慕道,尝谒王处一,后得诀于丘处机。“自是而后,裹粮问道者,所至成市,度徒凡四百人,置观三十余所。”见同《记》。
    ②《玉虚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42 页。
    ③ 李志全:《清和演道玄德真人仙迹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539 页。
    ④ 张 本:《建开阳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473 页。
    ⑤ 姬志真:《终南山栖云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89 页。
    ⑥ 姬志真:《南昌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90 页。
    ⑦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道藏》第 34 册第 496 页。
    ⑧ 王 磐:《创建真常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616 页。
    ⑨ 李道谦:《终南山圆明真人李练师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07 页。
    ⑩ 朱象先:《大元重修泾阳县北极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746 页。
    ① 上引均见姬志真《洛阳栖云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57 页。
    ② 王 纲:《重修通玄观碑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17—118 页。
    ③ 王 恽:《辉州重修玉虚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75 页。
    ④《重修九真观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68 页。
    ⑤ 魏 初:《重修磻溪长春成道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629 页。
    ⑥《东华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518 页。
    ① 李道谦:《重阳万寿宫下院甘谷口遇仙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44—545 页。
    ② 宋 衜:《通玄观记》,《全元文》第五册第 250 页。
    ③ 元好问:《通仙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76—477 页。
    ④ 史天祐:《清真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608 页。
    ⑤ 王 恽:《提点彰德路道教事寂然子霍君道行碣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692—693 页。
    ⑥ 王 恽:《大元故清和妙道广化真人玄门掌教大宗师尹公道行碑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690 页。
    ⑦《峄州玄都观碑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36 页。
    ⑧ 王恽:《大元奉圣州新建永昌观碑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694 页。
    
    ① 刘敏中:《灵泉庵记》,《全元文》第十一册,第 519—520 页。
    ② 上引均见宋衜:《通玄观记》,《全元文》第五册,第 172 页。
    ③《钧州十方长春观重建玄元殿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212 页。
    ④ 参见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卷二《末流之贵盛第十一》,第 626 页。
    
    ① 郑介夫:《论释道状》,《全元文》第三十三册,第 88—90 页。
    ② 赵天麟:《汰僧道》,《全元文》第二十八册,第 178 页。
    ③ 王 磐:《创建真常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615—616 页。
    ④ 参见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修订本)》第三卷,第 227—241 页。
    
    ① 陈 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第 627 页。
    ② 李察:《利州长寿山玉京观地产传后弭讼记跋》,《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230 页。
    ③《云峰真人康泰真墓铭》,《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227—229 页。
    ④《大元蒿山崇福宫创建三清殿记》,《道家金石略》第 802 页。
    ⑤ 达庄康璧:《增修长春大元都宫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20—21 页。
    ① 潘汝劼:《玉泉观碑》,《全元文》第三十一册,第 123—124 页。
    ②《灵都宫懿旨碑》,《道家金石略》第 508 页。
    ③《盩厔重阳万寿宫圣旨碑》,《道家金石略》第 751 页。
    ④ 据《盩厔重阳万寿宫圣旨碑》:至正十一年(1351)所颁圣旨说:“但属宫观的庄田、水土、园林、碾磨、舡只、竹苇、解典库、店舍、铺席、浴堂、醋曲等物,但凡甚么差发休着者。不拣是谁,休倚气力夺要者。更每年得来的钱物,不拣甚么,交先生每收拾着。”至正二十三年(1363)所颁圣旨说:“但系宫观庄田、地土、园林、舡只、解典库、店铺、浴堂、醋曲等物,不拣甚么休要者,不拣是谁休倚气力夺要者。更每年得来的钱物,交先生收拾者。”分见《道家金石略》第 808、814 页。
    ⑤ 邓文原:《皇元特授神仙演道大宗师玄门掌教辅道体仁文粹开玄真人管领诸路道教所知集贤院 道教事孙公道行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788 页。
    
    ①《栖云王真人开涝水记》,《道家金石略》第 621 页。
    ② 张养浩:《时政书》,《全元文》第二十四册,第 574—576 页。
    ③ 郑介夫:《太平策》,《全元文》第三十三册,第 60—78 页。
    ④ 朱象先:《文仙谷纯阳洞演化庵记》,《道家金石略》第 708 页。
    ⑤ 张 域:《重修双凫观记》,《全元文》第五十一册,第 453—454 页。
    ① 张道中:《大元辽阳等处大宁路瑞海滨乡周家庄云溪观碑》,《全元文》第五十四册,第 38— 39 页。
    ② 张起岩:《聚仙宫碑铭》,《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50 页。
    ③《金史》卷七《世宗本纪》,第 170 页。
    ①《玉虚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42 页。
    ② 按:承安无壬申年,似为庚申,1200 年。
    ③《大金陕州修灵虚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45 页。
    ④ 全真教在金末乱前的道观数量非常少,这从文后附表一关于全真道观统计的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请参阅。
    ⑤《金史》卷 50《食货志五》,第 1121 页。
    ⑥《金史》卷 95《张万弓传》,第 2105 页。
    ⑦ 禹谦:《终南山重阳宫碧虚杨真人碑》,《全元文》第二十八册,第 3—5 页。
    ⑧《洞真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441 页。
    ①《真清观牒》,《道家金石略》第 441 页。
    ② 以上所引均见李道谦:《通微真人蒲察尊师传》,《道家金石略》第 627 页。
    ① 姬志真:《开州神清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530 页。
    ② 李 鼎:《玄都至道披云真人宋天师祠堂碑铭并引》,《道家金石略》第 548 页。
    ③ 徒单公履:《冲和真人潘公神道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555 页。
    ④ 赵复:《燕京创建玉清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28 页。
    ⑤ 杜仁杰:《泰安阜上张氏先茔记》,《道家金石略》第 497 页。
    ⑥ 姬志真:《咸宁清华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15 页。
    ⑦《十方重阳万寿宫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69 页。
    ⑧ 李志全:《清和演道玄德真人仙迹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54-0 页。
    ① 李鼎:《重修终南山上清太平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520 页。
    ②《栖云王真人开涝水记》,《道家金石略》第 620 页。
    ③《朝元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94 页。
    ④ 冯志亨:《创建重阳观记》,《全元文》第一册,第 110—112 页。
    ⑤ 王道亨:《新城县修龙翔观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224 页。
    ⑥ 金元之际全真宫观之所以遍布北方,官员的施与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如文后附表一所列 118 座宫观中,“功德主”一栏大部分都是官员。请参阅。
    ⑦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道藏》第 34 册。
    ⑧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道藏》第 34 册。
    
    ① 姬志真:《终南山栖云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89 页。
    ② 姬志真:《咸宁清华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15 页。
    ③ 杨宏道:《重修太清观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6 页。
    ④《神山洞给付碑》,《道家金石略》第 484 页。
    ⑤《会真观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21 页。
    
    ① 庞得云:《重建太清万寿宫碑铭并序》,《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70 页。
    ②《重修白云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666 页。
    ③ 何志渊:《玉京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633 页。
    ④ 杜思问:《乐全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652 页。
    ⑤ 杨 东:《重修怀吉马栏华阳观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51 页。
    ⑥《女炼师奥敦君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86 页。
    ① 李志全:《天坛十方大紫微宫懿旨及结瓦殿记》,《道家金石略》第 481 页。
    ② 商 挺:《增修华清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537 页。
    ③ 商 挺:《增修华清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537 页。
    ④ 姬志真:《滨都重建太虚观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3 页。
    ① 高 晔:《玄都观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1 页。
    ② 高天佑:《妙真观记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23—24 页。
    ③ 秦志安:《创建元都清虚观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18 页。
    ④《顺天府志》卷八《元一统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83 页。
    ⑤ 王博文:《栖真子李尊师墓碑》,《道家金石略》第 582 页。
    
    ① 秦志安:《重修玉阳道院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49 页。
    ② 袁致远:《创建岱岳行宫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81 页。
    ③ 马光国:《创立兴国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706 页。
    ④ 白栋:《大元国辉州请佃户灵阳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660 页。
    ⑤《大元中岳崇福宫宗主栖云虚静真人寿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638 页。
    ⑥ 梁宜:《嵩阳崇福宫修建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96 页。
    ⑦《大元中岳崇福宫宗主栖云虚静真人寿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638 页。
    ⑧ 这种情况,文后附表一表现得很清晰。请参阅。
    ① 论志元:《大元国广宁府路尖山单家寨创建大玄真宫祖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232页。
    ② 宋子贞:《顺德府通真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04 页。
    ③《会仙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591 页。
    ④ 杜仁杰:《崇真观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64 页。
    ⑤《大元重修聚仙观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202 页。
    ⑥《真常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736 页。
    ⑦《元史》卷 93《食货志》,第 2356 页。
     ① 张道中:《大元辽阳等处大宁路瑞海滨乡周家庄云溪观碑》,《全元文》第五十四册,第 38—39 页。
    ②《祝圣道院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55—58 页。
    
    ①《创建马真君碑亭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62 页。
    ②《玄都至道披云真人宋天师祠堂碑铭并引》,《道家金石略》第 548 页。
    ③《抱元真静清贫李真人道行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48 页。
    ④《抱元真静清贫李真人道行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48 页。
    ⑤《寓真资化顺道真人唐四仙姑祠堂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53—54 页。
    ⑥《东华宫玉皇阁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60 页。
    ① 虞集:《白云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782 页。
    ② 虞集:《白云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782 页。
    ③ 徐潜:《川州重修东岳庙碑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234 页。
    ④《元史》卷 93《食货志一》,第 2357 页。
    ① 杨 东:《重修怀吉马栏华阳观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50 页。
    ② 陈思中:《重修桃园宫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210 页。
    ③《元代史料丛刊》,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323 页。
    ④《元史》卷 30《泰定本纪二》,第 681 页。
    ①《全元文》卷一二一八,60—78 页
    ②《全元文》卷一二一九,88—99 页。
    
    ① 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卷二《重阳王真人》,《道藏》第 3 册第 348 页。
    ② 姬志真:《云山集》卷七《楼云观碑》,《道藏》第 25 册。
    ③ 徐 琰:《广宁通玄太古真人郝宗师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73 页。
    ④《重阳全真集》卷一,《道藏》第 25 册。
    ⑤《重阳全真集》卷八,《道藏》第 25 册。
    ⑥《重阳全真集》卷八,《道藏》第 25 册。
    
    ①《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 23 册。
    ②《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 23 册。
    ③《清河真人北游语录》卷一,《道藏》第 33 册。
    ④《清河真人北游语录》卷一,《道藏》第 33 册。
    ⑤《栖云真人王志谨盘山语录》,《道藏》第 23 册第 718 页。
    ⑥ 姬志真:《玄教袭明论》,《全元文》卷四九,第 50—51 页。
    ⑦ 姬志真:《采真论》,《全元文》卷五 0,第 69—70 页。
    ⑧《清河真人北游语录》卷二,《道藏》第 33 册。
    ① 马钰:《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 23 册第 701 页。
    ② 秦志安:《金莲正宗记》第四卷,《道藏》第 3 册第 352 页
    ③ 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卷五《玉阳王真人》,《道藏》第 3 册。
    ④《玉虚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42 页。
    ⑤《玄门裳教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尹宗师碑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568 页。
    ⑥ 姬志真:《无为抱道素德真人夏公道行碑记》,《道家金石略》第 570 页。
    ① 李道谦:《终南山圆明真人李练师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07 页。
    ② 李 庭:《玄门弘教白云真人綦公本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63 页。
    ③ 商 挺:《玄都至道崇文明化真人道行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614 页。
    ④ 王利用:《玄通弘教披云真人道行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753 页。
    ⑤ 除出注外,以上均见李谦:《玄门掌教大宗师存神应化洞明真人祁公道行之碑》,《道家金石略》 第 699—700 页。
    ① 马 钰:《洞玄金玉集》卷六,《道藏》第 25 册第 559 页。
    ② 马 钰:《洞玄金玉集》卷七,《道藏》第 25 册第 559 页。
    ③ 刘处玄:《仙乐集》卷五,《道藏》第 25 册第 453 页。
    ④ 长筌子:《全真赋》,《洞渊集》卷四,《道藏》第 23 册,第 878 页。
    ⑤ 刘祖谦:《终南山重阳祖师仙迹记》,《道家金石略》第 460—461 页。
    ⑥ 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卷五《丹阳马真人》,《道藏》第 3 册。
    ⑦ 李道谦:《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卷上《玉蟾真人》,《道藏》第 19 册。
    
    ① 王 鹗:《栖云真人王尊师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563 页。
    ② 薛友谅:《栖云王真人开涝水记》,《道家金石略》第 621 页。
    ③ 马 钰:《洞玄金玉集》卷七,《道藏》第 25 册。
    ① 姚燧《洞观普济圆明真人高君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19 页。
    ② 姚燧《洞观普济圆明真人高君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19 页。
    ③ 何道宁:《终南山重阳万寿宫无欲观妙真人李公本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524 页。
    
    ① 宋 渤:《玄明文靖天乐真人李公道行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714 页。
    ② 李 鼎:《冲虚大师于公墓碣铭》,《道家金石略》第 552 页。
    ③ 王 鹗:《玄门掌教大宗师真常真人道行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580 页。
    ④ 王 恽:《真常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694 页。
    ⑤《终南山宗圣宫主石公道行记》,《道家金石略》第 637 页。
    
    ①《峄州玄都观碑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37 页。
    ②《重阳全真集》卷一,《道藏》第 25 册,第 696 页。
    ③《重阳全真集》卷五,《道藏》第 25 册,第 720 页。
    ④《重阳立教十五论》,《道藏》第 32 册,第 153 页。
    ⑤《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 23 册。
    ⑥ 《重阳教化集 ·序》,《道藏》第 25 册,第 770 页。
    ⑦《重阳全真集》卷一《道藏》第 25 册,第 693 页。
    ⑧《重阳全真集》卷八《道藏》第 25 册,第 732 页。
    ⑨《重阳教化集》卷二,《道藏》第 25 册,第 780 页。
    ⑩《教主重阳帝君责罚榜》,《道藏》第 32 册第 159 页。
    
    ①《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 23 册。
    ② 马 钰:《洞玄金玉集》卷八,《道藏》第 25 册第 607 页。
    ③《丹阳马真人十劝碑》,《道家金石略》第 432 页。
    ④ 谭处端:《水云集》卷下,《道藏》第 25 册第 863 页。
    ⑤ 谭处端:《水云集》卷上,《道藏》第 25 册第 847 页。
    ⑥ 耶律楚材:《玄风庆会录》,《道藏》第 3 册第 390 页。
    ⑦《长春真人规榜》,《道藏》第 32 册第 159 页。
    ⑧《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道藏》第 33 册,第 156 页。
    ⑨《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道藏》第 33 册,第 155 页。
    
    ①《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四,《道藏》第 33 册,第 175 页。
    ②《栖云真人王志谨盘山语录》,《道藏》第 23 册。
    ③《默庵记》,《道家金石略》第 583 页。
    
    ① 王 构:《玄祯观至德真人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36 页。
    ②《重修白云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665 页。
    ③ 阎 复:《玄都万寿宫碑》,《道家金石略》第 656 页。
    ④ 李 谦:《玄门掌教大宗师存神应化洞明真人祁公道行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700 页。
    ⑤ 赵天麟:《白云五华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750 页。
    ⑥《[ ][ ]修长生观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47 页。
    ⑦ 李之绍:《王乔涧保真观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52 页。
    
    ① 王 恽:《大元奉圣州新建永昌观碑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694 页。
    ② 陈绎曾:《增修集仙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783 页。
    ③ 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二,《道藏》第 5 册第 423 页。
    ④《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二,《道藏》第 33 册第 162—163 页。
    ⑤《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道藏》第 33 册第 156—157 页。
    ⑥ 王 磐:《创建真常观记》,《道藏》第 615 页。
    
    ① 袁 桷:《野月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1158 页。
    ②《晋真人语录》,《道藏》第 23 册第 696 页。
    ③ 马 钰:《丹阳神光灿》,《道藏》第 25 册第 631 页。
    ④ 《真仙直指语录· 长春丘真人寄西川同道书》,《道藏》第 32 册第 436 页。
    ⑤《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道藏》第 33 册第 157 页。
    ①《真仙直指语录》,《道藏》第 32 册第 444 页。
    ②《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见《道藏》第 33 册第 157 页。
    ③《真仙直指语录》,《道藏》第 32 册第 444—445 页。
    ④ 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第 110 页。
    ⑤ 丘处机:《寄西川同道书》,《全元文》卷二,第 15—16 页。
    ⑥《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四,《道藏》第 33 册, 第 173 页。
    ⑦ 李 鼎:《玄都至道披云真人宋天师祠堂碑铭并引》,《道家金石略》第 547 页。
    ⑧《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道藏》第 33 册,第 157 页。
    ① 阎 复:《玄都万寿宫碑》,《道家金石略》第 656 页。
    ② 丘处机:《寄西川同道书》,《全元文》卷二,15—16 页。
    ③《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道藏》第 33 册第 159 页。
    ④《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道藏》第 33 册第 166 页。
    ⑤《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道藏》第 33 册第 159 页。
    ⑥《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道藏》第 33 册第 159 页。
    ⑦《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二,《道藏》第 33 册第 166 页。
    ⑧ 丘处机:《寄西川同道书》,《全元文》卷二,15—16 页。
    
    ① 李志全:《清虚子刘尊师墓志铭》,《道家金石略》第 538 页。
    ② 王 恽:《卫州创建紫极宫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696 页。
    ③《通玄观记》,《全元文》第五册,第 172 页。
    
    ①《重修九真观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68 页。
    ② 达庄康璧:《增修长春大元都宫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20 页。
    ③《提点吴公墓志》,《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61 页。
    ④ 王 恽:《辉州重修玉虚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75—576 页。
    
    ① 井道泉:《大元重修聚仙观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202 页。
    ②《真常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735 页。
    ① 武玉环:《论金代女真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政策》,《史学集刊》1992 年第 2 期。
    ② 郭 旃:《全真道的兴起及其与金王朝的关系》,《世界宗教研究》1983 年第 3 期。
    ③ 郑素春:《全真教与大蒙古国帝室》,台湾学生书局 1987 年版。
    ④《玄风庆会录》,《道藏》第 3 册第 39 页。
    ⑤《玉阳体玄广度真人王宗师道行碑并序》,第 718 页。
    ① 《金莲正宗记· 玉阳王真人》,《道藏》第 3 册,第 361 页。
    ② 郭 旃:《全真道的兴起及其与金王朝的关系》,《世界宗教研究》1983 年第 3 期。
    ③ 《金莲正宗记· 长春丘真人》,《道藏》第 3 册,第 359 页。
    ④ 马 钰:《洞玄金玉集》卷二,《道藏》第 25 册。
    ⑤ 丘处机:《磻溪集》卷二,《道藏》第 25 册第 818 页。
    ⑥ 丘处机:《磻溪集》卷二,《道藏》第 25 册第 818 页。
    ⑦《云光集》卷二,《道藏》第 25 册第 648 页。
    ⑧《金史》卷 9《章宗本纪》,第 261 页。
    ⑨ 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二,《道藏》第 5 册第 423—424 页。
    ①《金史》卷 46《食货志一》,第 1035 页。
    ②《金史》卷 94《襄传》,第 2088 页。
    ① 元好问:《紫微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75 页。
    ②《金史》卷 10《章宗本纪》,第 241 页。
    ③《金史》卷 10《章宗本纪》,第 241 页。
    ④ 王处一:《云光集》,《道藏》第 25 册。
    ⑤ 李道谦:《七真年谱》,《道藏》第 3 册。
    ⑥ 王处一:《云光集》,《道藏》第 25 册。
    ⑦《金史》卷 95《张万弓传》,第 2105 页。
    
    ①《金史》卷 46《食货志》,第 1030 页。
    ② 李道谦:《七真年谱》,《道藏》第 3 册。
    ③ 李道谦:《七真年谱》,《道藏》第 3 册。
    ④《绎仙传存真訾仙翁实录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511 页。
    ① 杨 奂:《汧阳玉清万寿宫洞真真人于先生碑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509 页。
    ②《元史》卷 202《释老传》,第 4517 页。
    ③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华书局 1959 年版,第 120—122 页。
    ④ 札奇斯钦:《西域和中原文化对蒙古帝国的影响和元朝的建立》,《大陆杂志》史学丛书第二辑 第三册。
    ⑤《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道藏》第 34 册。
    ⑥ 元好问:《紫微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75 页。
    ① 商 挺:《大都清逸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614 页。
    ②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道藏》第 34 册。
    ③ 耶律楚材:《西游录》,中华书局 1981 年版。
    ④ 姚从吾:《金元之际耶律楚材西游录足本校注》,《大陆杂志》史学丛书第二辑第三册,第 97页,注九。
    ⑤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道藏》第 34 册。
    ⑥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道藏》第 34 册。
    ⑦ 姬志真:《长春真人成道碑》,《道家金石略》第 588 页。
    
    ① 卿希泰:《中国道教史(修订本)》第三卷,第 209—211 页。
    ② 韩儒林:《元朝史》上册,207—213 页。
    ③《元史》卷 146《耶律楚材传》,第 3458 页。
    ④ 王 鹗:《玄门掌教大宗师真常真人道行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579 页。
    ① 王博文:《栖真子李尊师墓碑》,《道家金石略》第 582 页。
    ② 李志全:《清和演道玄德真人仙迹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539 页。
    ③《重阳宫圣旨碑》,《道家金石略》第 446 页。
    ④ 王 鹗:《玄门掌教大宗师真常真人道行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579 页。
    ⑤ 徒单公履:《冲和真人潘公神道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555 页。
    ⑥ 李 庭:《玄门弘教白云真人綦公本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62—663 页。
    ① 王 恽:《真常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694—695 页。
    ② 高 鸣:《崇真光教淳和真人道行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612 页。
    ③ 参见郑素春:《全真教与大蒙古国帝师》“表三 全真教为蒙古汗廷斋醮祀香一览表”,台湾学 生书局 1987 年版,第 85—86 页。
    ④ 李志全:《清和演道玄德真人仙迹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539 页。
    ⑤《北极观懿旨碑》,《道家金石略》第 486 页。
    ⑥《元史》卷 3《宪宗本纪》,第 54 页。
    ⑦ 王 鹗:《玄门掌教大宗师真常真人道行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178 页。
    ⑧《重阳成道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526 页。
    ⑨ 王 鹗:《玄门掌教大宗师真常真人道行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178 页。
    ⑩ 冯志亨:《敕建普天黄箓大醮碑》,《道家金石略》第 516 页。
    ① 释祥迈:《至元辨伪录·序》,《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年版。
    ② 同上。
    ③ 卿希泰:《中国道教史(修订本)》第三卷,第 217—219 页,第 226 页,
    ④ 姚从吾:《成吉思汗信任丘处机与这件事对于保全中原传统文化的贡献》,《姚从吾先生全集(六)》, 第 13 页;任继愈:《中国道教史(增定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724—730 页。
    ⑤ 耶律楚材:《西游录》,中华书局 1981 年版。
    ⑥ 此据释祥迈《至元辨伪录》卷三, 同书“张伯淳序”说有“四百八十二所”。
    ⑦ 释祥迈:《至元辨伪录》卷三。
    
    ① 释祥迈:《至元辨伪录》卷二。
    ②《元史》卷 5《世祖本纪二》,第 95 页。
    ③《元史》卷 5《世祖本纪二》,第 95 页。
    ④《元史》卷 23《武宗本纪二》,第 512 页。
    ⑤《元史》卷 175《张珪传》,第 4082 页。
    ①《元史》卷 30《泰定本纪二》,第 672 页。
    ②《元史》卷 30《泰定本纪二》,第 672 页。
    ③《元史》卷 38《顺帝本纪一》,第 820 页。
    ④《元史》卷 103《刑法志二》,第 2641 页。
    ⑤《元史》卷 105《刑法志五》,第 2684 页。
    ⑥《元史》卷 105《刑法志五》,第 2684 页。
    ⑦《元史》卷 202《释老传》,第 4526 页。
    ①《元史》卷 16《世祖本纪》,第 354 页。
    ②《元史》卷 18《成宗本纪》,第 391 页。
    ③《皇元制授诸路道教都提点洞阳显道忠贞真人井公道行之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93 页。
    ④ 我们所说的地方权贵,是指在地方掌握重要权力的实力派人物,具体包括镇守和管理地方的 皇族、贵族、军帅以及官员等。他们身处地方,与全真教直接接触的机会多,对全真教的发展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⑤ 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外宗教史论著八种)》,第 585 页。
    ⑥《金史》卷 7《世宗本机》,第 173 页。
    ⑦《金史》卷 9《章宗本纪》,第 217 页。
    
    ① 分别见《道家金石略》第 450、454 页。
    ②《全真教祖碑》,《道家金石略》第 452 页。
    ③《金史》卷 94《夹谷清臣阿不沙传》,第 2084 页。
    ④ 丘处机:《磻溪集》卷二,《道藏》第 25 册第 818 页。
    ⑤《金史》卷 55《百官志一》,第 1221 页。
    
    ① 李道谦:《通微真人蒲察尊师传》,《道家金石略》第 627 页。
    ② 杨 奂:《汧阳玉清万寿宫洞真真人于先生碑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508 页。
    ③ 李道谦:《通微真人蒲察尊师传》,《道家金石略》第 627 页。
    ④ 范 怿:《东莱勃术鲁骠骑节使园亭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3 页。
    ① 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二,《道藏》第 5 册第 423—424 页。
    ② 陈时可:《长春真人本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457 页。
    ③《金史》卷 97《刘仲洙传》,第 2155 页。
    ④ 王 恽:《大元故清河妙道广化真人玄门掌教大宗师尹公道行碑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689 页。
    ⑤ 戈 彀:《玄门掌教清河妙道广化真人尹宗师碑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568 页。
    ⑥ 王 恽:《大元故清河妙道广化真人玄门掌教大宗师尹公道行碑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689 页。
    
    ① 姬志真:《长春真人成道碑》,《道家金石略》第 578 页。
    ② 元好问:《紫微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75 页。
    ①《金史》卷 102《仆散安贞传》,第 2244 页。
    ②《金史》卷 102《仆散安贞传》,第 2244 页。
    ③《金史》卷 102《仆散安贞传》,第 2243 页。
    ④《金史》卷 102《仆散安贞传》,第 2245 页。
    ⑤ 孟攀麟:《重修真常宫碑》,见《道家金石略》第 573—574 页。
    ⑥ 王 鹗:《玄门掌教大宗师真常真人道行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578 页。
    ⑦《金史》卷 15《宣宗本纪》,第 337 页。
    ①《金史》卷 102《田琢传》,第 2250 页。
    ② 李道谦:《终南山不全阳真人周尊师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45 页。
    ③《金史》卷 107《张行信传》,第 2371 页。
    ④ 韩儒林:《元朝史》(上册),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241—245 页。
    ⑤ 苏天爵:《元文类·经世大典序录·制官》,商务印书馆 1958 年版。
    ① 韩儒林:《元朝史》(上册),第 243 页。
    ② 以上所引均见宋子贞:《普照真人玄通子范公墓志铭》,《道家金石略》第 502—503 页。
    ① 杜仁杰:《泰安阜上张氏先茔记》,《道家金石略》第 497 页;《真静崔先生传》,同书 495 页。按,武惠指严实,普照指范圆曦。
    ②《元史》卷 151《赵天锡传》,第 3583 页。
    ①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 34 册。
    ② 李道谦:《终南山宗圣宫主石公道行记》,《道家金石略》第 637 页。
    ① 姬志真:《滨都重建太虚观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2—13 页。
    ② 关于杨妙真的事迹,可参见陈高华:《〈湛然居士文集〉中“杨行省”考》,《历史研究》2000年第 1 期。
    ③ 柳贯:《柳待制文集》卷 11,《四库丛刊》本。
    ④ 黄宽重:《割据势力、经济利益与政治抉择——宋、金、蒙政局变动下的李全、李璮父子》,见邢义田、林丽月主编:《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之《社会变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5 年版。
    ① 陈绎曾:《增修集仙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783 页。
    ② 陈时可:《长春真人本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457 页。
    ③《元史》卷 150《石抹明安传》,第 3556 页。
    ④《元史》卷 150《石抹明安传》,第 3557 页。
    ⑤《新元史》卷 135。
    
    ①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 34 册
    ②《元史》卷 150,《耶律阿海传》第 3549 页;《新元史》卷 135,
    ③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道藏》第 34 册
    ④《元史》卷 120,《札八儿火传》第 2961 页。
    ⑤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 34 册
    
    ①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 34 册
    ②《元史》卷 153《王檝传》,第 3611 页。
    ③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道藏》第 34 册。
    ① 李志全:《清和演道玄德真人仙迹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540 页。
    ②《太平崇圣宫公据》,《道家金石略》第 513 页。
    ③《新元史》卷 148《梁瑛传》。
    ④《新元史》卷 147《李守贤传》。
    ⑤《长春真人西游记》,《道藏》第 34 册。
    ⑥《玄门掌教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尹宗师碑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568 页。
    ① 李 庭:《玄门弘教白云真人綦公本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63 页。
    ② 李 鼎:《玄都至道披云真人宋天师祠堂碑铭并引》,《道家金石略》第 548 页。
    ③ 陈楚望:《清虚大师把君道行录》,《道家金石略》第 628 页。
    ④ 王 恽:《崇玄大师荣君寿堂记》,《道家金石略》第 691 页。
    ⑤ 王 构:《玄祯观至德真人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36—137 页。
    ⑥《元史》卷 146《杨惟中传》,第 3467 页。
    ⑦《新元史》卷 158《赵璧传》。
    ① 王 恽:《汴梁路城隍庙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91 页。
    ② 卿希泰:《中国道教史(修订本)》第三卷,第 241 页。
    ③ 商 挺:《大都清逸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615 页。
    ④ 王 恽:《卫州胙城县灵虚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65 页。
    ① 金源璹:《终南山神仙重阳子王真人全真教祖碑》,《道家金石略》第 450 页。
    ②《晋真人语录》,《道藏》第 23 册。
    ③《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 23 册。
    ④《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 23 册。
    ⑤ 李道谦:《楼观大宗圣宫重修说经台记》,《道家金石略》第 643—644 页。
    ⑥《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⑦《道德经》第十九章。
    ⑧《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⑨ 参见刘泽华:《先秦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473—484 页。
    ⑩《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11《汉书》卷 30《艺文志》,第 1732 页。
    12 李道谦:《七真年谱》,《道藏》第 3 册第 384—385 页。
    
    ① 程巨夫:《徐真人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712 页。
    ②《玄门掌教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尹宗师碑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567 页。
    ③ 赵孟俯:《重建万寿宫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46 页。
    ④ 姬志真:《终南山栖云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89 页。
    ⑤ 朱象先:《大元重修泾阳县北极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747 页。
    ⑥ 陈绎曾:《增修集仙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783 页。
    ① 丘处机:《磻溪集》卷五,《道藏》第 25 册,第 836 页。
    ② 李道谦:《七真年谱》,《道藏》第 3 册。
    ③《绎仙传存真訾仙翁实录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511 页。
    
    ①《玄风庆会录》,《道藏》第 3 册第 39 页。
    ② 李道谦:《七真年谱》,《道藏》第 3 册第 384 页。
    ③ 刘天素,谢西蟾:《金莲正宗仙源像传》,《道藏》第 3 册。
    ④ 李道谦:《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卷上,《道藏》第 19 册第 518 页。
    ⑤ 李道谦:《七真年谱》,《道藏》第 3 册第 384—385 页。
    ⑥《金史》卷一二《章宗本纪》,第 285 页。
    ⑦《金史》卷四七《田赋》,第 1028 页。
    
    ① 王志瑞:《中国赋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22 页。
    ② 耶律楚材:《玄风庆会录》,《道藏》第 3 册。
    ③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道藏》第 34 册第 483 页。
    ④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道藏》第 34 册第 492 页。
    ⑤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华书局 1959 年版,第 120—122 页。
    ⑥《元史》卷 72《祭祀一》,第 1780 页。
    
    ① 耶律楚材:《西游录》,中华书局 1981 年版。
    ②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丘真人》,中华书局 1959 年版,第 120—122 页。
    ③《玄风庆会录》,《道藏》第 3 册。
    ④ 张广保:《金元全真道内丹心性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5 年版,第 36 页。
    ⑤《玄风庆会录》,《道藏》第 3 册。
    
    ①《元史》卷 202《释老传》,第 4525 页。
    ② 王世贞:《弇州续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全真教祖碑》,《道家金石略》第 452 页。
    ② 丘处机:《磻溪集》卷五,《道藏》第 25 册,第 837 页。
    ③ 耶律楚材:《西游录》,中华书局 1981 年版。
    ④ 耶律楚材:《西游录》,中华书局 1981 年版。
    ⑤ 戈彀:《玄门掌教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尹宗师碑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567 页。
    
    ①《灵显观碑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32 页。
    ② 王鹗:《玄门掌教大宗师真常真人道行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579 页。
    ③ 高鸣:《崇真光教淳和真人道行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612 页。
    ④ 释祥迈:《至元辨伪录》,《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年版。
    ⑤《元史》卷 202《释老传》第 4520—4521 页。
    ⑥ 李谦:《玄门掌教大宗师存神应化洞明真人祁公道行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700 页。
    
    ① 李谦:《玄门掌教大宗师存神应化洞明真人祁公道行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700 页。
    ② 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外宗教史八种)》,第 626—631 页。
    ③《皇元制授诸路道教都提点洞阳显道忠贞真人井公道行之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93页。
    
    ① 张子翼:《丹阳真人马公登真记》,《道家金石略》第 434 页。
    ② 许有壬:《龙德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781 页。
    
    ①《十方重阳万寿宫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69 页。
    ②《元史》卷 151《田雄传》,第 3580 页。
    ③ 姬志真:《咸宁清华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15 页。
    ④《元史》卷 151《田雄传》,第 3580 页。
    ⑤《十方重阳万寿宫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67 页。
    ⑥《元史》卷 202《释老传》,第 4525—4526 页。
    ⑦《元史》卷 157《张文谦传》,第 3697 页。
    ⑧《元史》卷 126《安童传》,第 3082 页。
    ⑨《元史》卷 126《安童传》,第 3084 页。
    
    
    ① 王 恽:《真常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615 页。
    ② 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道藏》第 5 册。
    ③ 李可久:《洞元观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99 页。
    
    ① 庄季裕:《鸡肋编》,北京:中华书局 1983 年版,第 76 页。
    ②《三朝北盟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③《容斋三笔》卷 3,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8 年版。
    
    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 40,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②《金史》卷 46《食货志一》,第 1032 页。
    ③《三朝北盟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④《金史》卷 105《范拱传》,第 2313 页。
    ⑤《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一,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⑥《金史》卷 129《李通传》,第 2784 页。
    ⑦《金史》卷 8《世宗本纪》,第 203 页。
    ⑧《金史》卷 5《海陵本纪》,第 117 页。
    ⑨《金史》卷 8《世宗本纪》,第 204 页。
    ⑩《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① 刘因:《静修先生文集》,中华书局 1985 年版。
    ②《元史》卷 146《耶律楚材传》,第 3456 页。
    ③《静修先生文集》卷一七,《武强尉孙君墓志铭》
    ④ 姬志真:《长春真人成道碑》,《道家金石略》第 588 页。
    ⑤ 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全元文》卷八。
    ⑥ 黄时鉴点校:《通制条格》卷 2《户令·户例》,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
    ⑦《金史》卷 105《温迪罕缔达传》,第 2322 页。
    ⑧ 元好问:《中州集》卷 5,中华书局 1962 年版。
    ⑨ 李祈:《云阳集》卷 8《刘琚传》,文渊阁四库全书。
    ⑩ 魏初:《青崖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遗山先生文集·聂孝女墓铭》,上海书店 1989 年版。
    ① 魏 初:《重修北岳露台记》,《青崖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 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 25,秦雪清点校、张儒审校,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③《遗山先生文集》卷 28《临淄县令完颜公神道碑》。
    ④ 姚燧:《牧庵集·平凉府长官元帅兼征行元帅王公神道碑》,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 元好问:《怀州清真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71 页。
    ⑥ 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外宗教史论著八种)》,第 585—586 页。
    
    ① 因表格过长,附于文后。
    ② 郭旃:《全真道的兴起及其与金王朝的关系》,《世界宗教研究》1983 年第 3 期。
    ③《创建马真君碑亭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62 页。
    ④《长真子谭真人仙迹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454 页。
    ⑤《金莲正宗记》,《道藏》第 3 册。
    ⑥ 《太古集 ·序》,《道藏》第 25 册。
    ⑦《广宁通玄太古真人郝宗师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72 页。
    ⑧《金莲正宗记》,《道藏》第 3 册。
    
    ① 李道谦:《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道藏》第 19 册。
    ② 李志全:《清和演道玄德真人仙迹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539 页。
    ③《玄门裳教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尹宗师碑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568 页。
    ④ 李志全:《清和演道玄德真人仙迹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539 页。
    ⑤ 李鼎:《玄都至道披云真人宋天师祠堂碑铭并引》,《道家金石略》第 547 页。
    ⑥ 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全元文》卷八第一册第 169—178 页。
    ⑦ 元好问:《紫微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75 页。
    ⑧ 姚燧:《长春宫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720 页。
    ⑨ 姚从吾:《成吉思汗信任邱处机与这件事对于保全中原传统文化的贡献》,《姚从吾先生全集(六)》,台湾正中书局 1982 年版。
    
    ① 王鹗:《玄门掌教大宗师真常真人道行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578 页。
    ② 赵著:《佐玄寂照大师冯公道行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521 页。
    ③ 张好古:《洞元虚静大师申公提点墓志铭》,《道家金石略》第 648 页。
    ④ 以上所引均见宋渤:《玄明文靖天乐真人李公道行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714 页。
    ⑤ 姚燧:《洞观普济圆明真人高君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19 页。
    ① 文道广:《玄靖达观大师刘公墓志铭》,《道家金石略》第 661 页。
    ② 李道谦:《甘水仙源录·知常姬真人事迹》,《道藏》第 19 册,第 792 页。
    ③ 彭大雅:《黑鞑事略》,《内蒙古史志资料选编》第三辑,第 38 页
    ④ 王鹗:《玄门掌教大宗师真常真人道行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578 页。
    ⑤ 李道谦:《甘水仙源录·讷庵张先生事迹》,《道藏》第 19 册。
    ⑥ 李道谦:《甘水仙源录·恕斋王先生事迹》,《道藏》第 19 册,第 784 页。
    ⑦ 张好古:《洞元虚静大师申公提点墓志铭》,《道家金石略》第 648 页。
    ⑧ 姚从吾:《成吉思汗信任邱处机与这件事对于保全中原传统文化的贡献》,《姚从吾先生全集(六)》,台湾正中书局 1982 年版。
    
    ① 王月清:《中国佛教伦理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45 页。
    ②《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道藏》第 25 册。
    
    ①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文物出版社 1984 年版。
    ②《重阳教化集》卷二,《道藏》第 25 册第 780 页。
    ③ 谭处端:《水云集·示门人语录》,《道藏》第 25 册第 852 页。
    ④《 水云集· 序》,《道藏》第 25 册,第 845 页。
    
    ① 王月清:《中国佛教伦理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45 页。
    ② 《长生真人至真语录 ·序》,《道藏》第 23 册。
    
    ① 王恽:《卫州胙城县灵虚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64 页。
    ② 虞集:《非非子幽室志》,《道家金石略》第 796 页。
    ③《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道藏》第 33 册,第 159 页。
    ④ 张广保:《金元全真道内丹心性学》,三联书店 1995 年版,第 109 页。
    ⑤《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四,《道藏》第 33 册,第 175 页。
    ⑥《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道藏》第 33 册,第 155 页。
    ⑦《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道藏》第 33 册,第 155 页。
    ⑧《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二,《道藏》第 33 册,第 163 页。
    
    ①《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道藏》第 33 册,第 155 页。
    ②《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二,《道藏》第 33 册,第 162 页。
    ③《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二,《道藏》第 33 册,第 161 页。
    ④《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三,《道藏》第 33 册,第 171 页。
    ⑤《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二,《道藏》第 33 册,第 161 页。
    ⑥《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四,《道藏》第 33 册,第 178 页。
    ⑦《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四,《道藏》第 33 册,第 178 页。
    ⑧ 王志谨:《栖云真人王志谨盘山语录》,《道藏》第 23 册。
    
    ① 王志谨:《栖云真人王志谨盘山语录》,《道藏》第 23 册。
    ② 王志谨:《栖云真人王志谨盘山语录》,《道藏》第 23 册。
    ③ 王志谨:《栖云真人王志谨盘山语录》,《道藏》第 23 册。
    ④ 王志谨:《栖云真人王志谨盘山语录》,《道藏》第 23 册。
    ⑤ 王志谨:《栖云真人王志谨盘山语录》,《道藏》第 23 册。
    ⑥ 王志谨:《栖云真人王志谨盘山语录》,《道藏》第 23 册。
    ① 王志谨:《栖云真人王志谨盘山语录》,《道藏》第 23 册。
    ② 王志谨:《栖云真人王志谨盘山语录》,《道藏》第 23 册。
    ③ 姬志真:《邪正评二》,《全元文》第二册,第 80 页。
    ④ 姬志真:《邪正评二》,《全元文》第二册,第 80 页。
    ⑤ 姬志真:《全真说四》,《全元文》第二册,第 75 页。
    
    ① 姬志真:《邪正评二》,《全元文》第二册,第 80 页。
    ② 姬志真:《邪正评二》,《全元文》第二册,第 80 页。
    ③ 姬志真:《全真说四》,《全元文》第二册,第 75 页。
    ④ 姬志真:《云山集》卷二,《道藏》第 25 册第 380 页。
    ⑤ 姬志真:《采真论》,《全元文》第二册,第 69—70 页。
    
    ① 程巨夫:《徐真人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712 页。
    ② 高 晔:《玄都观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0 页。
    ③ 高 晔:《玄都观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0 页。
    ④ 禹 谦:《终南山重阳宫碧虚杨真人碑》,《全元文》第二十八册,第 3—5 页。
    ⑤ 李道谦:《通微真人蒲察尊师传》,《道家金石略》第 627 页。
    ⑥ 丘处机:《磻溪集》卷 5,《道藏》第 25 册。
    ⑦ 耶律楚材:《玄风庆会录》,《道藏》第 387 页。
    ① 耶律楚材:《玄风庆会录》,《道藏》第 387 页。
    ② 王恽:《大元故清和妙道广化真人玄门掌教大宗师尹公道行碑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689页。
    ③ 同上。
    ④《玄门掌教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尹宗师碑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567 页。
    ⑤ 李志全:《清和演道玄德真人仙迹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538 页。
    
    ① 本段所引均出自王鹗:《栖云真人王尊师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563 页。
    ②《新修玉真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671 页。
    ③ 李道谦:《终南山圆明真人李练师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07—608 页。
    ① 王 恽:《卫州胙城县灵虚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64 页。
    ② 王 恽:《卫州胙城县灵虚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64 页。
    ③ 王 恽:《卫州胙城县灵虚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64 页。
    ④ 白 栋:《大元国辉州请佃户灵阳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659 页。
    ⑤ 郦居敬:《栾城县太极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600 页。
    ⑥ 李 庭:《兴平县重修仙林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499 页。
    ① 耶律楚材:《西游录》,中华书局 1981 年版。
    ② 《重阳全真集 ·序》,《道藏》第 25 册。
    ③《大元重修泾阳县北极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746 页。
    ④《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二,《道藏》第 33 册第 161 页。
    ⑤ 李隆基注,邢昺疏:《孝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点校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⑥《修建长春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566 页。
    ⑦ 关于全真教与孝的问题,学者已有涉及。如龙晦认为,全真教重视孝道是对道教传统的继承,参见《全真教三论》,《世界宗教研究》1982 年第 1 期;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增订本)》也认为,全真教以孝慈为本的宗教伦理道德既继承了道教的传统,也借鉴了儒家的忠孝仁慈思想。参见该书第 683—686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①《重阳全真集》卷三,《道藏》第 25 册。
    ②《重阳全真集》卷十,《道藏》第 25 册。
    ③《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道藏》第 25 册。
    ④《全真教祖碑》,《道家金石略》第 452 页。
    ⑤《终南山重阳祖师仙迹记》,《道家金石略》第 461 页。
    ① 徐复观:《中国孝道思想的形成、演变及其在历史中的诸问题》,《中国思想史论集》,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4 年版。
    ② 李隆基注,邢昺疏:《孝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点校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③ 王 奂:《重修太清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37 页。
    ④ 李隆基注,邢昺疏:《孝经注疏·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点校本,北京大学出版 1999 年版。
    ⑤ 刘祖谦:《终南山重阳祖师仙迹记》,《道家金石略》第 460 页。
    ⑥《重阳全真集》卷一,《道藏》第 25 册。
    ①《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道藏》第 25 册。
    ②《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道藏》第 25 册。
    ③《圆明朗照真人功行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625 页。
    ④《大元中岳崇福宫宗主栖云虚静真人寿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638 页。
    ⑤《金莲正宗记》卷四,《道藏》第 3 册第 357 页。
    ⑥ 李道谦:《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道藏》第 19 册。
    ① 杜仁杰:《真静崔先生传》,《道家金石略》第 496 页。
    ② 谭处端:《水云集》卷上,《道藏》第 25 册第 846 页。
    ③《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道藏》第 23 册。
    ④ 刘处玄:《仙乐集》卷三,《道藏》第 25 册第 438 页。
    ⑤ 谭处端:《水云集》卷上,《道藏》第 25 册。
    ⑥ 刘处玄:《仙乐集》卷三,《道藏》第 25 册第 440 页。
    ⑦ 刘处玄:《仙乐集》卷二,《道藏》第 25 册。
    ⑧《金史》卷 12《章宗纪》,第 285 页。
    ⑨《金史》卷 10《章宗纪》,第 241 页。
    ⑩ 元好问:《寿阳县学记》,阎凤梧主编《全辽金文》,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3150 页。
    
    ①《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下,《道藏》第 34 册。
    ② 李道谦:《终南山全阳真人周尊师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45 页。
    ③《云峰真人康泰真墓铭》,《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228 页。
    ④《纯正昭慧冲和真人高君道行碑》,《全元文》卷五四五,第 17 册第 20—21 页
    
    ① 关于当时战乱给北方社会造成的惨象,请参见本章第一节有关内容。
    ② 姬志真:《黄箓大斋碑》,《道家金石略》第 589 页。
    ③ 姬志真:《黄箓大斋碑》,《道家金石略》第 588—589 页。
    ④ 姬志真:《荥阳修建黄箓大醮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54 页。
    ① 姬志真:《京兆普渡碑》,《道家金石略》第 532—533 页。
    ② 王志亨:《敕建普天黄箓大醮碑》,《道家金石略》第 516 页。
    ③ 马钰:《渐悟集》卷下,《道藏》第 25 册。
    ④《颐真冲虚真人毛尊师蜕化铭》,《道家金石略》第 534—535 页。
    ⑤ 丘处机:《磻溪集》卷五,《道藏》第 25 册。
    
    ① 李鼎:《重玄广德弘道真人孟公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553 页。
    ② 达庄康璧:《增修长春大元都宫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21 页。
    ①《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道藏》第 25 册第 798 页。
    ②《全真清规》,《道藏》第 32 册第 156 页。
    ③《丹阳马真人十劝碑》,《道家金石略》第 432 页。
    ④《丹阳神光灿》,《道藏》第 25 册第 622 页。
    ⑤ 丘处机:《磻溪集》卷三,《道藏》第 25 册。
    ① 俞应卯:《鄠县秦渡镇重修志道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479 页。
    ②《全真教祖碑》,《道家金石略》第 451 页。
    ③《重阳全真集》卷三,《道藏》第 25 册。
    ④《长真子谭真人墓志铭》,《道家金石略》第 454 页。
    ⑤《重阳全真集》卷一,《道藏》第 25 册。
    ⑥ 元好问:《长真庵铭》,《道家金石略》第 483 页。
    ⑦《重修丹阳殿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64 页。
    
    ①《尹宗师碑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567 页。
    ②《玄门掌教清河妙道广化真人》,《道家金石略》第 538 页。
    ③《彰德路汤阴县鹿楼村创修隆兴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738 页。
    ④《玄门弘教白云真人綦公本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62 页。
    ⑤《通微真人蒲察尊师传》,《道家金石略》第 627 页。
    ⑥《重玄广德弘道真人孟公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553 页。
    ⑦ 郝经:《辨微论·异端》,《全元文》第四册,第 250 页。
    ① 宋 衜:《论释道》,《全元文》第五册,第 505 页。
    ② 郑介夫:《论释道状》,《全元文》第三十三册,第 88—90 页。
    ③《创建玄逸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778 页。
    ④ 贺荣一:《道德经注译与解析》,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75 页。
    ⑤《丹阳马真人十劝碑》,《道家金石略》第 432 页。
    ①《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二,《道藏》第 33 册,第 162 页。
    ②《重阳立教十五论》,《道藏》第 32 册第 153 页。
    ③ 关于全真教内儒者所占比例的情况,请参阅本章第一节相关内容。
    ④《延安路赵先生本行记》,《道家金石略》第 439 页。
    ⑤《终南山碧虚真人杨先生墓铭》,《道家金石略》第 462 页。
    ⑥ 姬志真:《无为抱道素德真人夏公道行碑记》,《道家金石略》第 570 页。
    ⑦ 王磐:《玄门嗣法掌教宗师诚明真人道行啤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601 页。
    ①《道藏尊经历代纲目》,《道家金石略》第 617 页。
    ② 参见第二章第三节:“全真教的经济观念和消费伦理”。
    ③ 金源璹:《终南山神仙重阳子王真人全真教祖碑》,《道家金石略》第 451 页。
    ④ 王磐:《玄门掌教大宗师真常真人道行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578 页。
    ⑤ 李道谦:《甘水仙源录》卷八,《道藏》第 19 册第 790 页。
    ① 丘处机雪山讲道是事关中原文化得以存续的大问题,向为学界关注,相关成果也很多。主要有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84 页;姚从吾:《成吉思汗信任邱处机与这件事对于保全中原传统文化的贡献》,《姚从吾先生全集(六)》,台湾中正书局 1982 年版;钱穆:《金元统治下之新道教》,《中国思想史论丛(六)》,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郑素春:《全真教与大蒙古国帝室》,台湾学生书局 1987 年版;詹石窗;《南宋金元的道教》,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67—71 页;卿希泰:《中国道教史(修订本)》,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80—188 页;唐代剑:《王嚞丘处机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②《全真第五代宗师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内传》,《道家金石略》第 636 页。
    ③《长春真人本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457 页。
    ④ 姚燧:《长春宫铭碑》,《道家金石略》第 720 页。
    ⑤ 何晏注,邢昺疏,《论语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点校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第 7 页。
    ⑥ 王先谦:《庄子集解》,成都古籍书店影印 1988 年版,第 80 页。
    ⑦ 赵歧注,孙奭疏:《孟子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点校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第 21 页。
    
    ①《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二,《道藏》第 33 册第 165—166 页。
    ② 李道谦:《终南山全阳真人周尊师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45 页。
    ③ 李国维:《颐真冲虚真人毛尊师蜕化铭》,《道家金石略》第 535 页。
    ④ 张好古:《清平子赵先生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49 页。
    ⑤《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四,《道藏》第 33 册第 173 页。
    ① 虞 集:《非非子幽室志》,《道家金石略》第 796 页。
    ② 钱 穆:《金元统治下之新道教》,《中国思想史论丛(六)》,第 200 页。
    ③《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道藏》第 33 册第 159 页。
    ④ 钱 穆:《金元统治下之新道教》,《中国思想史论丛(六)》,第 201 页。
    ⑤《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一,《道藏》第 33 册第 159 页。
    ⑥《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二,《道藏》第 33 册第 163—164 页。
    ⑦《玉虚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42 页。
    ⑧《长春真人西游记》,《道藏》第 34 册。
    ⑨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华书局 1959 年版,第 122 页。
    ⑩ 王之纲:《玉清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655 页。
    11《集真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672 页。
    
    ① 李 谦:《玄门掌教大宗师存神应化洞明真人祁公道行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700 页。
    ②《玄门掌教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尹宗师碑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569 页。
    ③ 王恽:《真常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695 页。
    
    ① 王奂:《重修太清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37 页。
    ② 元好问:《怀州清真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71 页。
    ③ 元好问:《明阳观记》,《全元文》第一册,第 422—423 页。
    ④ 元好问:《明阳观记》,《全元文》第一册,第 422—423 页。
    ⑤ 元好问:《怀州清真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71 页。
    ⑥ 元好问:《怀州清真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71 页。
    ① 陈垣先生在《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专辟《人民之信服》一节,从畸行感人、惠泽德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中惠泽德人即包括有社会救济的内容,不过深入探讨的余地仍很大。
    ②《遗山集》卷 16《平章政事寿国张文贞公神道碑》,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遗山集》卷 5《寄赵宜之》。
    ④《金史》卷四七《食货志二》,第 1061 页。
    ⑤《金史》卷四七《食货志二》,第 1061 页。
    ⑥ 胡祗遹《紫山大全集》卷二二,四库全书本。
    
    ①《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二,《道藏》第 33 册第 167 页。
    ②《教主重阳帝君责罚榜》,《道藏》第 32 册第 159 页。
    ③ 李道谦:《通微真人蒲察尊师传》,《道家金石略》第 627 页。
    ④ 王鹗:《浑源县真常子刘君道行记》,《道家金石略》第 493 页。
    ⑤ 元好问:《圆明李先生墓表》,《道家金石略》第 497 页。
    ⑥ 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外宗教史论著八种)》,第 605 页。
    ①《长春真人西游记》,《道藏》第 34 册。
    ② 耶律楚材:《玄风庆会录》,《道藏》第 3 册。
    ③ 商 挺:《大都清逸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614 页。
    ④ 姬志真:《长春真人成道碑》,《道家金石略》第 588 页。
    ⑤ 元好问:《紫微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75 页。
    ⑥《长春真人西游记》,《道藏》第 34 册。
    ⑦《长春真人西游记》,《道藏》第 34 册。
    ⑧ 刘祁著,崔文印点校:《归潜志》,中华书局 1983 年版,第 126—127 页。
    ① 彭大雅,徐霆疏证,王国维笺证:《黑鞑事略》,《内蒙古史志资料选编》第三辑,第 38 页。
    ② 王 鹗:《玄门掌教大宗师真常真人道行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578 页。
    ③ 高 鸣:《崇真光教淳和真人道行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612 页。
    ④ 高 鸣:《崇真光教淳和真人道行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612 页。
    ⑤ 魏 初:《青崖集·重修北岳露台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 张 本:《建开阳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473 页。
    ⑦ 郦居敬:《栾城县太极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599 页。
    
    ①《灵显观碑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32 页。
    ② 元好问:《五峰山重修洞真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467 页。
    ③ 宋子贞:《普照真人玄通子范公墓志铭》,《道家金石略》第 503 页。
    ④ 刘祁:《太古集·序》,《道藏》第 25 册第 866 页。
    ⑤《潞城王氏迁葬碑》,《道家金石略》第 651 页。
    
    ① 徒单公履:《冲和真人潘公神道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556 页。
    ② 姬志真:《咸宁清华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15 页。
    ③ 唐 堃:《圆明朗照真人功行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625 页。
    ④ 商 挺:《增修华清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537 页。
    ① 以上所引均见何道宁:《终南山重阳万寿宫无欲观妙真人李公本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524页。
    ②《金史》卷 108《胥鼎传》,第 2378 页。
    ③《金史》卷 47《食货志二》,第 1052 页。
    ④ 刘 祁:《归潜志》第 7 卷。
    ⑤《金史》卷 109《陈规传》,第 2406 页。
    ⑥《金史》卷 46《食货志一》,第 1036 页。
    ⑦ 彭志祖《浚州重修神霄宫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61 页。
    ⑧ 元好问:《紫虚大师于公墓碑》,《道家金石略》第 463 页。
    
    ① 李国维:《颐真冲虚真人毛尊师蜕化铭》,《道家金石略》第 534 页。
    ② 程巨夫:《徐真人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713 页。
    ③ 陈绎曾:《增修集仙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783 页。
    ① 道教与医学、道术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正如盖建民先生所说:“道教医学肇始于汉末。它是 随着道教的创立,道教徒为了实现其宗教目的,兼修医术以自救和救世,以医传道的结晶和产物。”道教以医传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以医传道”和“借医弘道”,这种模式,也为金元之际的全真教、大道教和太一教所吸收,成为它们立宗创派、扩大教势的重要手段。道术也是如此。其中,道术与仙术、方术一样,都是指道家方术。而符祝治病术则是道术中发展最系统的一种。参见盖建民:《道教医学》,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3、56、283—284 页。
    ②《重阳立教十五论》,《道藏》第 32 册第 153 页。
    ③ 盖建民:《道教医学》,第 56—57 页。
    ④ 请参见盖建民:《道教医学》,第 154—159 页,第 387—388 页。
    ①《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道藏》第 25 册第 798 页。
    ②《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道藏》第 25 册第 798 页。
    ③《真仙直指语录》卷上,《道藏》第 32 册第 436 页。
    ④ 马 钰:《洞玄金玉集》卷八,《道藏》第 25 册。
    ⑤《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道藏》第 25 册第 798 页。
    ⑥《云光集》卷二,《道藏》第 25 册第 669 页。
    ①《重阳全真集》卷十,《道藏》第 25 册第 689 页。
    ②《晋真人语录》,《道藏》第 23 册,第 696 页。
    ③《金史》卷 131《方技伎》,第 2811 页。
    ④《金史》卷 129《张仲轲传》,第 2785 页。
    ⑤《金史》卷 17《哀宗本纪》,第 387 页。
    ① 李道谦:《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卷中,《道藏》第 19 册第 530 页。
    ② 李道谦:《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卷中,《道藏》第 19 册第 531—532 页。
    ③ 杜仁杰:《真静崔先生传》,《道家金石略》第 495 页。
    ④ 李道谦:《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卷中,《道藏》第 19 册第 531—532 页。
    ⑤ 杜仁杰:《真静崔先生传》,《道家金石略》第 496 页。
    ⑥ 赵 复:《燕京创建玉清观碑》,《道家金石略》第 528 页。
    ⑦ 吕思诚:《[][]修长生观碑》,《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46 页。
    ①《重修北极宫碑》,《道家金石略》第 616 页。
    ② 张志隆:《保安观碑》,《全元文》第十八册第 491 页。
    ③ 王恽:《大元奉圣州新建永昌观碑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694 页。
    ① 徐琰:《广宁通玄太古真人郝宗师道行碑》,《道家金石略》第 673 页。
    ② 这个问题,朱越利先生已作了说明。朱先生认为,元代有些儒士把全真教的修炼方法仅仅归结于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有时偏颇,事实上全真教对方术、符箓、烧炼、斋醮也很重视。参见朱越利:《有关早期全真教的几个问题》,《中国文化研究》1994 年冬之卷。
    ③ 姚燧:《玉阳体玄广度真人王宗师道行碑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718—719 页。
    ④《金莲正宗记》卷五,《道藏》第 3 册第 361 页。
    ⑤ 王 恽:《大元故清和妙道广化真人玄门掌教大宗师尹公道行碑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689 页。
    
    ①《汧阳玉清万寿宫洞真真人于先生碑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509 页。
    ②《玄都至道披云真人宋天师祠堂碑铭并引》,《道家金石略》第 547 页。
    ③ 商挺:《玄都至道崇文明化真人道行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614 页。
    ④《大元凤翔府岐山县官村创建通玄观记》,《全元文》卷 545,第 17 册第 13 页。
    ⑤ 高 鸣:《崇真光教淳和真人道行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612 页。
    
    ① 李 谦:《玄门掌教大宗师存神应化洞明真人祁公道行之碑》,《道家金石略》第 699 页。
    ② 王 恽:《故普济大师刘公道行碑铭》,《道家金石略》第 692 页。
    ③ 宋 渤:《白云观张真人道宽授异碑记》,《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第 111—112 页。
    ④ 王 恽:《终南山集仙观记》,《道家金石略》第 697 页。
    
    ① 许有壬:《上清储祥宫记》,《道家金石略》第 780 页。
    ② 宋 渤:《玄明文靖天乐真人李公道行铭并序》,《道家金石略》第 714 页。
    ③ 李道谦:《楼观大宗圣宫重修说经台记》,《道家金石略》第 644 页。
    1.秦志安:《金莲正宗记》,《道藏》第 3 册;
    2.耶律楚材:《玄风庆会录》,《道藏》第 3 册;
    3.李道谦:《七真年谱》,《道藏》第 3 册;
    4.刘天素,谢西蟾:《金莲正宗仙源像传》,《道藏》第 3 册;
    5.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一,《道藏》第 5 册;
    6.李道谦:《甘水仙源录·知常姬真人事迹》,《道藏》第 19 册;
    7.李道谦:《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卷上,《道藏》第 19 册;
    8.《长生真人至真语录》,《道藏》第 23 册;
    9.《晋真人语录》,《道藏》第 23 册;
    10.长筌子:《洞渊集》,《道藏》第 23 册;
    11.《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 23 册;
    12.《栖云真人王志谨盘山语录》,《道藏》第 23 册;
    13.《重阳全真集》,《道藏》第 25 册;
    14.《重阳教化集》,《道藏》第 25 册;
    15.《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道藏》第 25 册;
    16.马钰:《丹阳神光灿》,《道藏》第 25 册;
    17.马钰:《洞玄金玉集》,《道藏》第 25 册;
    18.马钰:《渐悟集》,《道藏》第 25 册;
    19..刘处玄:《仙乐集》卷五,《道藏》第 25 册;
    20.丘处机:《磻溪集》卷五,《道藏》第 25 册;
    21.谭处端:《水云集》,《道藏》第 25 册;
    22.郝大通:《太古集》,《道藏》第 25 册;
    23.王处一:《云光集》,《道藏》第 25 册;
    24.《重阳立教十五论》,《道藏》第 32 册;
    25.《丹阳真人直言》,《道藏》第 32 册;
    26.《教主重阳帝君责罚榜》,《道藏》第 32 册;
    27.《长春真人规榜》,《道藏》第 32 册;
    28.《全真清规》,《道藏》第 32 册;
    29.《真仙直指语录》,《道藏》第 32 册;
    30.尹志平:《清和真人北游语录》,《道藏》第 33 册;
    31.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道藏》第 34 册。 (以上诸文献皆出《道藏》,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1988年影印版。)
    32.虞集:《道园学古录》,《藏外道书》第 35 册,巴蜀书社 1994 年版。
    33.陈垣编纂,陈智超、曾庆瑛校补:《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 1988 年版。
    34.王宗昱编:《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何晏注,邢昺疏:《论语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点校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2.李隆基注,邢昺疏:《孝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点校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3.班固:《汉书》,中华书局 1962 年版。
    4.脱脱等:《金史》,中华书局,1975 年版。
    5.宋濂等:《元史》,中华书局,1976 年,
    6.柯绍忞:《新元史》,中国书店 1988 年影印版。
    7.黄时鉴点校:《通制条格》,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
    8.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证:《大金国志校证》,中华书局 1986 年版。
    9.刘祁:《归潜志》,崔文印点校,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10.耶律楚材:《西游录》,中华书局 1981 年版。
    11.元好问:《中州集》,中华书局 1962 年版。
    12.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上海书店 1989 年版。
    13.元好问:《元好问全集》,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3 年版。
    14.郝经:《郝文忠公陵川文集》,秦雪清点校、张儒审校 ,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15.苏天爵:《元文类》,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版。
    16.《顺天府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年版
    17.柳贯:《柳待制文集》,《四库丛刊》本。
    18.释祥迈:《至元辨伪录》,《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年版。
    19.洪迈:《容斋三笔》,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8 年版。
    20.庄季裕:《鸡肋编》,北京: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21,刘因:《静修先生文集》,中华书局 1985 年版。
    22.李祈:《云阳集》,文渊阁四库全书。
    23.魏初:《青崖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4.姚燧:《牧庵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5.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华书局 1959 年版
    26.王世贞:《弇州续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7.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28.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29.彭大雅撰,徐霆疏证,王国维笺证:《黑鞑事略》,《内蒙古史志资料选编》第三辑。
    30.阎凤梧主编:《全辽金文》,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
    31.李修生主编:《全元文》,江苏古籍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1.傅勤家:《中国道教史》,商务印书馆 1933 年初版,上海书店 1990 年影印版。
    2.李养正:《道教概说》,中华书局 1989 年版。
    3.金正耀:《中国的道教(增订版)》,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
    4.南怀瑾:《中国道教发展史略》,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5.詹石窗:《南宋金元的道教》,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版。
    6.牟钟鉴:《中国道教》,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7.卿希泰:《中国道教史(修订本)》,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8.卿希泰:《道教文化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
    9.任继愈:《中国道教史(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10.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
    11.李养正:《道教与中国社会》,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1989 年版。
    12.王明:《道家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13.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年版。
    14.张践:《中国宋辽金夏宗教史》,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15.苏鲁格、宋长红:《中国元代宗教史》,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16.孔令宏:《宋明道教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1 年版。
    17.吕锡琛:《道家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18.金正耀:《道教与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版。
    19.盖建民:《道教医学》,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1 年版。
    20.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外宗教史论著八种)》,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21.郑素春:《全真教与大蒙古国帝室》,台湾学生书局 1987 年版。
    22.张广保:《金元全真道内丹心性学》,三联书店 1995 年版。
    23.姚从吾:《东北史论丛·元邱处机年谱》,台北正中书局 1970 年版。
    24.姚从吾:《金元之际耶律楚材西游录足本校注》,《大陆杂志史学丛书》第二辑第三册。
    24.唐代剑:《王嚞丘处机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26.王志忠:《明清全真教论稿》,巴蜀书社 2000 年版。
    27.贺荣一:《道德经注译与解析》,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4 年版。
    28.王月清:《中国佛教伦理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29.吕大吉主编:《宗教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年版。
    30.陈麟书、陈霞主编:《宗教学原理(新版)》,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9 年版。
    31.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
    32.刘泽华:《先秦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4 年版
    33.钱 穆:《中国思想史论丛(六)》,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
    34.张博泉:《金代经济史略》,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
    35.张博泉:《金史简编》,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36.宋德金:《金代的社会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
    37.漆侠等:《辽夏金经济史》,河北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
    38.程妮娜:《金代政治制度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39.白寿彝总主编,陈振主编:《中国通史·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40.萧启庆:《元代史新探》,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3 年版。
    41.李幹:《元代社会经济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
    42.韩儒林:《元朝史》,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43.杨志玖审定,李治安、王晓欣编著:《元史学概说》,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
    44.王明荪:《元代的士人与政治》,台湾学生书局 1992 年版。
    45.陈高华,史卫民著:《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八卷《元代》,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46.任崇岳主编:《中国社会通史·宋元卷》,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版。
    47.赵永春:《元世祖忽必烈》,哈尔滨出版社 1997 年版。
    48.高树林:《元代赋役制度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49.白寿彝总主编,陈得芝主编:《中国通史·元时期》,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50.周良霄、顾菊英:《元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51.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52.李治安:《忽必烈传》,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1.姚从吾:《金元全真教的民族思想与救世思想》,《东北史论丛(下册)》,台北正中书局 1970 年版
    2.姚从吾:《成吉思汗信任邱处机与这件事对于保全中原传统文化的贡献》,原载《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第十五期,1966 年;后收于《姚从吾先生全集(六)》,台湾正中书局 1982 年版。
    3.钱穆:《金元统治下之新道教》,见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六)》,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
    4.龙晦:《全真教三论》,《世界宗教研究》1982 年第 1 期。
    5.陈俊民:《略论全真道的思想源流》,《世界宗教研究》1983 年第 3 期。
    6.郭旃:《全真道的兴起及其与金王朝的关系》,《世界宗教研究》1983 年第 3期。
    7.武玉环:《论金代女真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政策》,《史学集刊》1992 年第 2 期。
    8.郭武:《丘处机道教思想述评》,《宗教学研究》1994 年第 1 期。
    9.朱越利:《有关早期全真教的几个问题》,《中国文化研究》1994 年冬之卷。
    10.方立天:《略论佛教对道教心性论的思想影响》,《世界宗教研究》1995 年第 3 期。
    11.姜生:《论道家和道教的人性观》,《宗教学研究》1995 年第 4 期。
    12.姜生:《论道教伦理对儒家伦理纲常的弥补功能》,《宗教学研究》1996 年第 1 期。
    13.姜生:《再道教伦理对儒家伦理纲常的弥补功能》,《宗教学研究》1996 年第 2 期。
    14.曾召南:《〈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的几点补正》,《宗教学研究》1996 年第3 期。
    15.王志忠:《元明全真教盛衰论》,《湘潭大学学报》1996 年第 3 期。
    16.张践:《元代宗教政策的民族性》,《世界宗教研究》1996 年第 6 期。
    17.姜 生:《三论道教伦理对儒家伦理纲常的弥补功能》,《宗教学研究》1997年第 1 期。
    18.姜生:《四论道教伦理对儒家伦理纲常的弥补功能》,《宗教学研究》1997年第 3 期。
    19.越:《金元时期全真道宫观的道士生活》,《宗教学研究》,1997 年第 2 期。
    20.程越:《元朝政府管理全真道宫观的机构和职权》,《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 3 期。
    21.朱亚非:《论丘处机》,《文史哲》1998 年第 2 期。
    22.黄小石:《略论宋元新道教的主要特征》,《社会学研究》1998 年第 4 期。
    23.卿希泰:《元代前期统治者崇道政策初探》,《宗教学研究》1999 年第 1 期。
    24.张应超:《全真道与儒释墨浅论》,《人文杂志》2000 年第 1 期。
    25.唐怡:《全真道戒律中的社会伦理思想》,《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 3 期。
    26.卿希泰:《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社会科学研究》2001 年第 2 期。
    27.盖建民:《道教“尚医”考析》,《中国哲学史》2001 年第 4 期。
    28.周勇:《道教理论的政治色彩及其政治观念》,《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 4 期。
    29.高良荃:《略论金元之际全真道的社会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2 年第 3期。
    30.丁原明:《丘处机道教思想中的老庄情结》,《东岳论从》2003 年第 6 期。
    31.颜炳罡:《论丘处机思想中的儒家倾向》,《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 年第 1期。
    32.吕锡琛:《丘处机西行论道及其社会意义探析》,《中国道教》2003 年第 1期。
    33.赵卫东:《全真性命论及其哲学义蕴》,《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 年第 3期。
    34.杨晓国:《金元时期全真教在山西活动探索》,《晋阳学刊》2004 年第 4 期。
    35.王德朋:《金代道教述论》,《中华文化论坛》2004 年第 3 期。
    36.周立升:《早期全真龙门派伦理思想述要》,《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 年第 2 期。
    37.宋德金:《金代社会与传统中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5 年第 3 期。
    38.陈高华:《〈湛然居士文集〉中“杨行省”考》,《历史研究》2000 年第 1 期。
    39.王文东:《试论金代女真人对儒家伦理的吸收》,《满族研究》2003 年第 1期。
    40.程民生:《试论金元时期的北方经济》,《史学月刊》2003 年第 3 期。
    41.徐复观:《中国孝道思想的形成、演变及其在历史中的诸问题》,《中国思想史论集》,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4 年版。
    42.黄宽重:《割据势力、经济利益与政治抉择——宋、金、蒙政局变动下的李全、李璮父子》,见邢义田、林丽月主编:《社会变迁》,《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5 年版。